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81 蝴蝶的翅膀

海上长城 381 蝴蝶的翅膀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一直以来,李广都在期盼世界大战朝着有利于中国,有利于海抗军的方向转变。虽然在李广的视野所及,的确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却没有发现二战的进程有大幅度改变的迹象。

但是在四二年的八月份,世界战场上有几件事情和李广印象中的二战颇有不同。但是李广却无法准确判断到底战局是不是在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八月中旬,挪威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发生了一场海战。德国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护送尚未完工的一艘格拉芙号航母,准备悄悄的从北冰洋绕行,进入太平洋。

英国人并不知道德军是为了护送航母给日本,但是英国准备充分,为了盯住德军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整整在北冰洋部署了一支舰队。结果,这艘巨舰一出海就被英军盯上。因此,两军爆发激战,可怜的德国人,在英军两艘战列舰,一艘航母,数艘重巡洋舰,十余艘驱逐舰的围攻之下,一艘航母和一艘战列舰全部战沉。而对英军造成的损失,仅仅是一艘战列舰受伤,一艘重巡洋舰战沉。

结果,日本鬼子也没有能得到航母,而德国反倒葬送了一艘宝贵的战列舰,海军力量再遭重创。

历史上,德国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战列舰战果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梯尔.比兹统共出击不过5次,其8门381主炮甚至一炮未发。而格拉芙号航母更是根本就没有投入使用过,沉或不沉好像对二战影响不大。

但是,这艘战列舰的沉没,却造成了一些德国海军人事上的变动。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被希特勒撤职,而精通潜艇战术的邓尼茨接任德国海军司令。比起历史,邓尼茨提前五个月担任了德国海军司令。

邓尼茨和他的前任雷德尔上将不同。他是第三帝国所有将领中唯一可以当面顶撞希特勒而不被责备的,连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在其权势熏天之时也不敢触惹邓尼茨的麻烦!而雷德尔却经常是戈林撒泼的对象。

但是,在失去了航母之后,邓尼茨即便是能为德国海军争取到航空兵的编制,也已经无济于事。更何况,邓尼茨过于迷信潜艇战的单一作用,即使有航母不战沉,也不会发展航母的,他只会加大力度发展潜艇。邓尼茨比历史上早了五个月担任德国海军司令,也为德国海军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德国的潜艇部队也因此再次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扩张阶段,会对战争引起多大的影响,不可估量。

另一场海战,发生在地中海,在英军和意大利德国之间展开。六月份。英国护航船队耗费巨大,勉强为马耳他的盟军提供了两船的补给。但是到了八月。补给消耗严重。不得不再次增援。

英军舰队在整个增援过程中,一直被德国和意大利海军空军攻击,最终虽然达到了目的,但是损失惨重。在这一场海战中,英国再次损失两艘航母,其中一艘是正规航母。历史上。这一场海战,英国只是一艘航母战沉,一艘航母受伤。英国人付出了代价,但是固守马耳他。使得盟军能够在地中海上打击德军和意军为非洲战场的补给船只,对于非洲局势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这两仗,英军的损失虽然比起历史上大了一些,但是却解放出来一支紧盯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舰队,对于英国来说总体战斗力好像也没有什么伤害。总之,即便是李广知道历史,也不知道这两场战斗会对二战的走向发生什么影响,更何况他根本不熟知历史,所以对于这两场战斗,他只是当一般情报视之。

------

在苏联战场上,二战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残酷的两场保卫战现在都打的火热。

在苏联的北方重镇,列宁格勒。德军和芬兰部队继续围困着列宁格勒,和历史上稍有不同的是,在这个战场上,德军大量的使用凝固汽油弹。

二战历史排名第一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已经打响。

对于这两场陆战,李广倒是在电影和文学中了解不少,但是他的知识水平仍然难以看出其中和历史有何不同。

---

欧洲战场上,盟军发起了一场对欧洲大陆的登陆战。盟军六七千部队,登陆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如此少的部队登陆德国重兵防守的城镇,结果可想而知,盟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场仗,海抗军的参谋部对此作了极为深刻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盟军战略上错误,战术更加棒槌。此战是由英国蒙巴顿上将指挥的,据说是为了出其不意,登陆前竟然没有炮火准备,要知道那可不是什么荒无人烟的海滩,而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镇港口,不知道英国人是异想天开还是白痴。

究其根本,这是盟国为了搪塞苏联斯大林而发起的一场政治仗,是一场表演秀,只是搪塞斯大林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的一个借口。大英帝国根本不可能为了解决苏联面临的窘境,而在这个时期大规模的登陆欧洲,从而发动全面反攻。不过为了维持表面上盟军的和谐,竟然葬送了一支六七千人的部队,本钱下的也不算小。

战后,英军第厄普登陆战指挥官蒙巴顿上将被调往印度,接替了亚历山大将军成为英印军总司令。

而老熟人亚历山大将军则被丘吉尔调往非洲,成为非洲英军司令官。而北非战场上,丘吉尔在连番惨败之后,走马换将,英国将军蒙哥马利开始指挥英国陆军和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军名将隆美尔对阵。

节奏上看,好像和原来的时空中,二战的历史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细究的话,却有着相当的不同。在原本的非洲战场上盟军对轴心国部队的坦克比例是1053比573,但是由于美军在太平洋和日军激战,分走了原本是美国支援英军的一部分坦克,现在双方的坦克比例是853对573.而且英军少的那部分坦克都是美国战斗力最强的谢尔曼坦克。

补给方面。由于英国可以在苏伊士运河方向得到来自美国和非洲的补给,盟军明显占据了上风。而轴心国部队由于英军死守马耳他,补给线路受阻,轴心国处于下风。

对于非洲战局,李广唯一有所了解的阿拉曼战役最终结果将会如何,隆美尔和蒙哥马利之间的对决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决战尚未来临,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

如果说以上战斗,李广无法得出准确分析。到底战局和原本历史上有何不同。但是在南美洲和中部太平洋战场,明显和历史已经有了极大改观。

南美洲的战争虽然现在还是主要在智利和秘鲁玻利维亚之间展开,但是南美另外两个大国阿根廷和巴西这对世仇也在磨刀霍霍,双方都在多方筹集军火物资。相比之下,巴西好像更加有潜力。最近美国为了控制巴西,向巴西提供了数亿美元。准备为巴西建立一套钢铁工业体系。

但是南美洲最富裕的阿根廷也不可小觑。要知道阿根廷之富裕程度在战前甚至是欧洲人都相当羡慕的,欧洲人有口头禅:像阿根廷人一样的富裕。由此可见,阿根廷的战争潜力之巨大。

这场南美内部的战争,好像和世界大战独立存在,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轴心国和盟国之分,但是已经显出了影响力所在。首先。这些南美国家对外的粮食和矿产品出口严重受阻。海唐国由于在乌拉圭现在算的上根基深厚,乌拉圭的农产品几乎被海唐国垄断,加上和秘鲁玻利维亚的关系良好,大量出口武器弹药。其中主要是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换取了有色金属等大量矿产品以及炸-药。对于海唐这种需求量不大的小国来说,还称不得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已经是极为严重的事情了,南美洲到了四二年年底,为英国所能提供的粮食和矿产品已经不足四一年的一半。

李广可以确定,南美局势对于整个盟国来说,或许不会影响其军力部署,但是在物资供应方面已经开始削弱盟国的战争潜力。但是到底影响会有多大,无法量化分析。

而中部太平洋发生在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激战,李广却是可以确认战局在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转变。

八月以前,美军和日军的战斗主要在新几内亚岛的东南部,美军麦克阿瑟上将对阵日本陆军。战争双方从美军五万人发展到二十五万,日军从一个师团发展到五个师团。

六月到八月,这里已经发生了三场海战,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之后,需要补充休整,盟军力量严重不足,最终全部是以日本海军胜利告终。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残余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几乎被一扫而空,不过美军也完成了对新几内亚的增兵和物资增援,使得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不至于迅速落败。按美国人对这三场海战的评论,仍然是:战术上我们失败了,但是战略上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三场海战,以及陆地上发生的激战,李广可以肯定绝对是另一个时空历史上所没有发生的。

美国陆军和日军在新几内亚岛的死磕,客观上迫使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得不稍稍的改变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部署。

面对气势如虹的日军,罗斯福不得不抽调大批的人员和物资增援新几内亚。政治上,罗斯福也无法命令美国陆军再次撤退,而美国陆军麦克阿瑟现在也已经被逼上了绝路,为了他的名声荣誉也不得不在环境恶劣的新几内亚和日军死磕。

本来,美军在澳大利亚只有三十五万陆军,而且全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部队。现在,麦克阿瑟动用了二十五万部队,仍然是被打的节节败退,美军不得不大举增兵澳大利亚,以支持新几内亚战场。到了八月份,美军已经开始向太平洋战场增兵三十万。而这些军队本来是要用于非洲战场或者欧洲战场的。伴随着美军的调整,大量的本来用于欧洲战场非洲战场的战略物资也被调往澳大利亚。

美国很强大,但是美国在四二年中期只有不到三百万部队。而其中只有一百万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编练的军队。能派上战场的,其实只有这么一百万军队,太平洋战场一旦占用了其中六十五万,那么美国能用于其他方向的力量就寥寥无几了。

到了八月份,历史上原本就有的瓜岛战役爆发。美国海军担纲了这场战役的主角。

李广别的历史不清楚,但是却知道这一阶段太平洋战场上的某些片段。他可以肯定,现在正在发生的这场战役,比起历史同期的瓜岛战役规模要大,要大上许多倍。

不管战役何时结束,不管战役结束后美国是如何评判。是继续评判:战术上失败。战略上胜利。亦或是其他。

李广可以确认一点,那就是美国的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在发生转变。而这才是李广这只蝴蝶最期望看到的,这个转变甚至比起海抗军取得一两场战斗的胜利还要重要。这才是最符合中国利益和海抗军利益的转变。

对于历史上的瓜岛战役,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评价: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耗尽了日本的战争潜力,战役结束。美军转入了全面进攻。而对于眼前这场绝对比历史上规模要大上许多倍的战役,可以肯定。会消耗日本更多的战争潜力。

对此。李广可谓是欢欣鼓舞。

在李广无法分析的战场上,历史其实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但是李广并不知道。

改变主要有两点:

第一,盟军没有能完全破解德国的军事密码。在原本的二战历史上,美军破解了日军的海军军事密码,英军破解了德军的军事密码。而这两大辉煌的破解。都与潜艇有关。而且都被后世拍成了电影。英军是俘虏了一艘德国潜艇,从而获得了德国的密码机,而美国则是打捞了一艘在澳大利亚海域被击沉的一艘日军潜艇从而获得了密码。但是由于李广这只蝴蝶,德军潜艇早早的使用了高能的蓄电池。而且采用了通气管技术,潜艇的损失比起历史上要少的多。不知道具体什么缘由,反正英军并没有能获得德国密码机,虽然英国人很努力的破解德军密码,但是进度并不快,并不足以使得英国人能够及时得到德军情报。在补给马耳他的行动中,英国海军损失稍微大一点,或许于此有关。而英国由于情报的不足,也无法对德国潜艇作战作出更加有效的打击,以至于商船损失更加惨重。

第二,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由于比起历史上有三大改变--电池,通气管技术,数量。对于盟军商船的危害比起历史上要大许多,但是已经对商船战沉消息麻木的李广,根本就不知道其中到底有多大变化。历史上的一九四二年,德军到年底时潜艇数目达到了整个二战的顶峰393艘,但是在这个时空,八月份,德国潜艇的数目已经达到了四百艘,而且还在以每月三十艘的速度在下水列装。

在英国海军和美国海军没有获得更加有效的遏制潜艇的技术手段前,这段时间简直是德国潜艇的幸福时光。历史上,四二年上半年德国潜艇击沉盟国商船吨位达到了惊人的六百万吨。而在这个时空,这个吨位就更加惊人,超过一千万吨的损失使得盟军承受了巨大的物资和运能损失。

半年,一千万吨。意味着,只需要一年,整个英国的商船差不多就要全部完蛋。英国将会被困死在英伦三岛上。下半年,虽然英国和美国采取了比较完善的护航战术,但是却未能全面遏制德国潜艇的袭击。

一千万吨商船加上货物的损失,是什么概念呢?直接损失大约是四十亿美金,间接损失在六十亿美金以上。

看看美国在四二年的总军费投入,就知道这个数字是多么恐怖了。美国在四二年全年为战争的总投入对外宣传数字是一千亿美金,但是实际上只有不到八百亿美金。而且由于刚刚转入战时体制,产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除了自用,其实只能对外提供不到一百亿美金的物资弹药。

按照目前的盟军商船损失速度,英国的战争能力其实已经比四二年年初不是强,而是弱了不少。

美国再有钱,工业产能再强大,也承受不了这种旷日持久的损失的。至于英国,虽然有美国的大力支援,但是军费已经占据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实际上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经济崩溃在即。为了维持国内的生产生活,现在的英国不得不抽调更多的舰队以维持国内的补给,战场上的补给,以至于腾不出手脚来对印度洋施加影响。

历史上的四二年九月,美国的自由轮已经大量的下水,盟国第一次出现了商船的补充速度超过了被击沉的速度。但是以目前的情势看,这个时间要被大大的推迟了。

以上种种,也正是英军为何抽不出兵力投放锡兰战场,投放海军到印度洋的原因。以至于海抗军这支海陆空总兵力刚刚超过五万的部队,在印度洋上几乎成了盟军仅有的军事力量,成为盟军在战略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

而由于德国潜艇和日军潜艇在印度洋上的出没,印度洋虽然没有大西洋那么危机四伏,但是也不平静。海抗军这支弱小的舰队,战斗力或许还值得商榷,但是反潜能力却丝毫不差,竟然成为印度洋上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甚至于苏联都不得不依靠的护航力量。

海抗军在四二年八月,舰队已经没有了主力战舰,反倒成为世界各方瞩目的焦点。各国其实也不得不重视海抗军,一旦海抗军在这个地区没有了存在,印度洋上的航线将会全部中断,盟军目前实在是难以再次抽调舰队在印度洋上作战护航了。海抗军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世界大战战场上一支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战局的力量。

蝴蝶效应,在经过了李广多年努力以后,终于开始显露他的威力,至于这场已经开始的风暴,会将世界吹向何处,还需要拭目以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