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81 筑巢引凤

海上长城 381 筑巢引凤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经济和人口在海唐国都是重中之重。但是,海唐国的人口来源看似庞杂,但是实际上渠道仍然狭窄。细思之下,主要有两个原因--交通和吸引力。

这年代的交通难度极高,尤其是中国大陆被封锁了海上出口,仅仅依靠陆地和空运,效率和代价都极为高昂。

而对于海唐国急需的高端人才甚至是一般的有些知识的人群,目前的海唐国仍然算不得有吸引力。海唐国这些人员的补充,主要来自海外爱国华侨,从国内招收人员的难度相当高。无他,在国民眼中,海唐国绝非国家正统,舆论稍微偏差甚至都能归类到汉奸的行列。

但是在四二年的八月份,这个现象开始转变。海抗军在第二次锡兰海战中全歼日军增援舰队,打出了印度洋上第一次大胜仗,也是继中途岛海战之后,盟军的第二次胜利。这一胜利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导致了海唐国吸引力增加。

越是有知识的人群,对于海军这个军种的理解就越深。甲午海战,大清国输给了日本,海军从此式微。而锡兰海一战,再次激起了中国的海军梦想。有志于海军,有志于抗日的各届人士开始向海唐国流动。

建立一个国家,其实和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很多类似之处。那就是:你的业绩(战绩)越好,吸引力就越大。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这句话对于目前的海唐国外交部来说最为贴切。

八月份,海唐国一下子得到了两位外交官。而且都是中国的老资格外交官--陆徵祥和颜惠庆。

这可是很不容易,这两位虽然难以和某些将帅的名气相比,但却都是民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对于海唐国来说,吸引人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高端人才。要知道。海唐国在国内的传统文人眼中,算不得中华正统。海抗军一直没有改成唐军,或者海唐军,其实原因也在于此。名分很重要的,也是吸引人才的基础之一。

其中,陆徵祥曾经历任清朝民国两代,担任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官,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外交总长,国务总理。中国驻瑞士公使,外交部长,代理国务卿。

这位和洪宪皇帝袁世凯关系相当不错,这个所谓的不错其实很值得商榷。陆徵祥一副文人气质,性格柔弱。有人形容他“谦谨和平而拙于才断”。这样的性格,在袁世凯当政。民国初建的混乱年代。身为外交官,不能不说是一个炮灰的角色,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

陆徵祥因此在国内名声并不好,最大原因就在于,他为袁世凯做了顶缸的角色,曾经代袁世凯签订了对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对于陆徵祥这些历史。李广其实并不知道。他只知道一句话:“弱国无外交。”这句著名的外交警句,就是出自此公之口。

不过陆徵祥已经离开政坛,甚至是离开国内二十年了,在国内几乎没有多少影响力。这些年他一直在比利时生活。在他的夫人去世之后,成为一名天主教教徒。由于海抗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帮助了比利时军队撤退,以至于海唐国和比利时流亡政府关系相当不错,双方也多有贸易。虽无大额的贸易往来,但是交往也不算少。

比较巧的是,由于海唐国在乌拉圭推销房地产,吸引战乱中的欧洲移民,比利时人在其中的比例不低。偶然间,在比利时生活的陆徵祥收到一份海唐的宣传册子。在这份宣传册子上,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袁晔。而且在几年的战争中,海抗军名声越来越响亮,海唐国也越来越辉煌。

德国纳粹占领了比利时,也占领了修道院,陆徵祥已经平静下来的心理,再次起了波澜。

在有心报效民族,和赎罪心理的驱使下,老先生已经七十岁高龄,拖着病体好容易辗转乌拉圭,经历了半年多时间的漂泊,最后来到了马达加斯加。

七十岁老先生投奔海唐国,不求财,不求官,只有一个要求:将来打败日本之后,为他在日本的富士山下选块墓地。他要以这种方式洗刷签订二十一条对民族犯下的罪责。

颜惠庆与陆徵祥曾经一起共事,还曾经是陆徵祥的副手。但两者颇为不同,这位六十三岁的外交官,从清朝到民国,可是大大有名,曾经有外号“不倒次长”,多年担任外交次长,部长多番更替,但是次长宝座一直属于他,可见其能力。在民国外交史上,颜惠庆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外交拓展都与其有关。而且,此公还曾担任过政府总理,更是开办过银行以及诸多的实业项目。和陆徵祥的书生气不同,此人手腕高明,深通外交的游戏规则,乃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蒋委员长当权后,颜惠庆三一年到三三年曾经担任中国驻美国公使。

抗战全面爆发后,委员长又开始重新起用像颜惠庆这样的老牌外交家。1938年8月,颜以出席第六届太平洋国交讨论会中国首席代表的公开身份离沪赴美,其真正的身份实为蒋介石的私人特使。

11月1日,他在胡适大使的陪同下谒见美国总统罗斯福,并呈递蒋介石的亲笔信函。11月下旬,出席于美国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太平洋国交讨论会,在会上谴责日军暴行,并就国际安全展开研讨。会后,继续留美协助胡适拓展对美外交,一度获得蒋介石赏识,邀其出任外交部长,婉拒。

按正常情况,即使中国现在状况比较差,这些正牌的外交家也不可能投奔海唐国。事实是,这位外交家差点死在海抗军手中,纯粹是偶然状态被海抗军潜艇送到马达加斯加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颜惠庆当时正好在香港。香港沦陷,他遭日军软禁。由于颜惠庆在上海,在国内的巨大声望。日本鬼子想借助其名望,为日本人服务,因此被日军押返上海。

日军押送船只出海,不巧就被海抗军潜艇击沉。

甄别俘虏时,颜惠庆因为一撮日本小胡子,差点被当成日本鬼子给当场击毙。幸亏外交官口才了得,保住性命,这才到了马达加斯加。经此一事,颜惠庆胡子彻底刮净。

历史上,这位外交家到上海之后,一言不发,闭门谢客,并没有为日本鬼子服务,算的上有气节。

到了马达加斯加,闻知他熟识的胡适博士已经成为了海唐国驻美国外交官,再加上和陆徵祥曾经一起共事,也算是北洋一脉,和袁晔有些香火情,多番劝说之下,因此就留在了海唐国,不入国籍却为海唐国效力。

自此,陆徵祥因为身体和年龄关系,担任了海唐国外交部的总顾问,其主要工作是为海唐国年轻的外交官们上课。

而颜惠庆因其能力和阅历,则担当了海唐国的外交部长。

比较特别的一点是,颜惠庆不入海唐国国籍。不是本国国籍,却能担任外交部长,也算是奇闻了。

不过在海唐国这一点都不稀罕,这么个五六十万人口的势力,也就是抵得上后世的一个县。能够有外交部已经是非常令人称道的事情了,想做到如同一个大国一般的正规,根本就没有可能。

两位外交官的到来,使得海唐国的外交事业突飞猛进。

自此,海唐国的外交模式成为:穿越人李广和历史专家袁晔定外交战略,历史专家袁晔和外交专家颜惠庆谋略策划,颜惠庆和一干外交官具体操作。这样一个三级混合的外交体制,总算达到了李广的期望,海唐又一个短板被弥补。

所谓专业事有专业人去做,两位外交官第一项成绩就是在外交谈判中使得海唐国获得了苏联的正式承认,标志着海唐国在一个独立的国家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不过,颜惠庆外长没有把这个功劳贪到自己头上,此前袁晔和李广已经铺好了路子,这次外交谈判几乎是水到渠成。两人的专业水准则体现在:双方签订的各种合约,十分专业,避免的许多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

六十三岁仍然踌躇满志的颜惠庆,已经开始瞄准下一目标,他要在他的海唐国外交部长的生涯中添上一笔重彩。

而两位外交官的到来,是海唐国人才流入的一个标志。自此,海唐国的人才不再依靠单纯的招聘,这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对海唐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完待续。。)

ps: 感谢我喜欢胖一点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