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三次锡兰海战

海上长城 第三次锡兰海战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对于世界上的种种变化,李广很满意。

对于海唐国的发展,李广更满意。由于锡兰发生的战争,英美两国答应给苏联的两种援助物资--产自锡兰的橡胶每月一千吨和一百吨石墨肯定是无法如数交货了。而海唐国则是轻松的顶上了这个缺口,海抗军在锡兰搜刮了大量的橡胶,而马达加斯加别的矿产现在不清楚,但是石墨矿无论是在这个年代还是后世都是世界第一。法国殖民当局早已经在开采石墨,海唐只是顺手就全部接收。虽然战争还在继续,海唐国已经在用自身的资源创造利润了。

这就是占据一片国土的利益所在。这两种物资的出口,虽然创造的利润根本不足以填充海唐国巨大的资金缺口,但却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不过苏联现在也是穷鬼,硬通货缺乏,几乎所有值钱的矿产都是严重短缺,对海唐国产量最大的迫击炮炮弹以及凝固汽油弹采购量不足。苏联干脆弄了几千名囚犯抵充货款,为海唐严重缺乏的产业工人提供了不少有益补充。海唐国甚至在这群囚犯当中,发掘出来了几名高级技术人员,可谓是意外收获。

李广曾经担心,海抗军开始和苏联贸易,会不会影响苏德之间的战局。但是考虑到,两国之间都是正常的经济往来,苏联虽然得到了武器弹药,却付出了硬通货,并算不得增加了苏联的战争潜力。而且海唐现在和苏联的贸易刚刚展开,货量不大,应该说没有多少影响的。李广于是释然。

当时间进入八月下旬,海抗军再次迎来新一轮的挑战--日军舰队再次增援锡兰。

七月底,日军的增援行动,严重受挫。几乎是全军覆没。日本海军了陆军由此展开了一场狗咬狗的口水仗。陆军海军也各自找到了罪魁祸首。

狗咬狗之后,问题总得解决。海军方面想找回场子,支持打下去,当谈到增援舰队的时候,海军突然声音小了。

而陆军方面,如果理智的话,撤军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大日本帝国陆军从未输过,在锡兰自然也不能就这么灰溜溜的撤离,因此还是要打下去的。

这个理由其实和瓜岛战役日军硬着头皮和美军死磕的原因其实差不多。

不管怎么说。天皇陛下不能眼看着一大一小两个残破师团在锡兰等死。要知道,现在海抗军在兵力上已经超过了日军,装备上更是超过日军几个档次。如果不是天气恶劣,暴雨连绵,现在海抗军已经开始全面反击了。说不定。在日本海军和陆军扯皮的当间就已经把鬼子赶下了大海。

但是,调兵不是那么简单的。

日本陆军方面。根本就没有想到第一次增援的八千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葬送。因此也就没有准备再次增援。调兵需要时间,需要船只把人员从越南运到新加坡或者爪哇。更加需要时间调集战机。

日本海军也需要调整整体部署,需要调集战列舰,调集航母等等。这次日本海军可是怕了,没有哪个将军敢于带领那么几艘军舰就向锡兰送死了。其实,小鬼子如果这次还是像大川内傅七那样的舰队规模。海抗军其实也没有办法的,毕竟没有了主力战舰,只能对日军舰队进行骚扰性牵制,却无法对其造成什么伤害。

就这样。日军折腾到了八月二十日,日军第二批增援部队才姗姗启程。日军舰队这次真的够威风,两艘战列舰,两艘轻型航母,四艘重巡洋舰,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四艘巡洋舰,十多艘驱逐舰,十多艘小炮艇。二十多艘商船和油轮。合计五六十艘船只,浩浩荡荡的直扑唐港。

马六甲海峡不说水雷多多,仅仅是漫天的烟雾就使得日军舰队无法航行。时间进入八月份,苏门答腊的印尼土著烧山放火玩的兴高采烈,马六甲海峡已经开始整日的笼罩在烟雾之中。

日军舰队刚刚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海抗军早已部署的潜艇清清楚楚的获得了日军增援的情报。

但是,无论情报如何准确,海抗军却没有什么有力的反击手段,没有战列舰,没有航母,只凭几艘潜艇,根本无法和日军庞大的舰队对抗。

八月二十九日,日军增援舰队到达亭可马里军港。

九月四日,日本海军陆军协同开始向海抗军发起反攻。

日军这次进攻,组织极为仓促。刚刚升官成为日本南方军第三十八军的田中久一中将很不满,但是在日本海军面前为了所谓陆军的面子却不得不发起进攻。

锡兰日军经过补充,迅速兵力增长到三万多人,一大三小四个师团。但是深究的话,战斗力绝对比不上当初的一大一小两个师团。

九月四日,暴雨。

日军舰队炮击卡特勒山以东的开阔地。但是大量的炮火并没有给海抗军带来哪怕一点点伤亡,只是引爆了不少海抗军铺设的地雷而已。要知道,卡特勒山距离海岸大约二十公里,而日军舰队却在海岸线以外四五公里之处展开炮击。

如果按照日军舰炮的射程,还是能够打击到海抗军的阵地的。但是日军根本就没有训练过盲射,也没有怎么训练对地打击。炮击弹着点偏差实在太大,有的炮弹竟然能偏移目标一两公里,不仅没有炸中海抗军的阵地,甚至还有炮弹落在了日军进攻部队头上。

但是有一点,炮弹都是巡洋舰或者驱逐舰发射的,战列舰一炮未发。

对于小鬼子,李广很有些看不明白。战斗力强大的战列舰,在战争中,几乎没有被派上什么用场。海战,不舍得用,当然超视距的航母对抗中也排不上什么用场。登陆战,战列舰又不提供炮火支援。

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在原来的时空。直到瓜岛战役才开火两次。第一次是炮击巽他海峡东南四百多公里的圣诞岛,而且也没有打几炮。这里先提一句,圣诞岛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卡死了巽他海峡出口。而且圣诞岛还有一项出产--鸟粪,小鬼子现在有小船在那里运输鸟粪,曾经被海抗军潜艇击沉过几艘。也正是这个岛被日军占领,海抗军现在如果进入太平洋的话,就不得不绕远路。

其实,小鬼子不舍得用战列舰,只有一个原因--舍不得。战列舰舰炮的消耗实在恐怖。不仅仅是体现在弹药的消耗上,还体现在炮管的消耗上。鬼子一艘战列舰能缝缝补补修修改改的用上几十年,怎么可能舍得用来对岸射击,给陆军帮忙呢?

也只有海抗军,李广因为把战列舰看成过时的家伙。所以才不那么吝啬。事实上,在海军思想尚未全面转移到航母为王的年代。无论美军和英军对战列舰的使用也都相当吝啬。

九月五日。鬼子陆军再也打不下去了,暴雨中实在难以组织进攻,指挥系统失灵。日本海军只好转头炮击唐港。

日本海军自以为悄悄的靠近唐港,突然炮击,必定能摧毁海抗军的岸炮。

傻啊,日军到现在的思维都没有能够转变。一直停留在视距内交战的概念。他们以为大雨中海抗军看不到自己,突击就能达成。但是,如果水面舰艇指挥官要是和日军潜艇部队交流稍微深入,就知道唐港周围二十公里。那是潜艇的禁区。潜艇都进不了,庞大的战舰自然是早早的就被发现。在这个区域,海抗军布设了完备的声呐监听网络,别说潜艇,连小型的机动船只进入也难逃海抗军声呐兵的耳朵。

日军舰艇尚未开炮,海抗军的反击炮火已经喷射。

对于海抗军炮兵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实战中采用“准数字化‘炮术。现代人,经常在不经意中创造超出二战时期的战术。

没有炮瞄雷达,夜间或者雨中,观察哨的视力受阻,火炮无法瞄准射击。因为这个问题,李广就想出了利用声呐确定敌舰位置,然后给岸炮指明目标的战术。

海抗军在唐港之外铺设的声呐网络都是固定位置,海抗军也因此把海域划分成百米见方的网格,而岸炮全部根据网格的代号数字计算出射击诸元。但是限于声呐的精度,和火炮的精度,这种战术还很不成熟。

在这一天的炮战过程中,海抗军没有能取得什么战果,但是炮兵对准数字化战术的理解却加深不少。而日军方面由于战舰是移动炮台,火力又强悍,盲射中占据了一定优势,海抗军被摧毁一门苏制152mm岸炮。

九月六日,小雨。

日军舰队或许是认为能打破“舰炮不如岸炮‘的海军常识,竟然再次炮击唐港。在这一天的炮战中,日军动用了战列舰主炮。

唐港海抗军奋起还击。海抗军悉心经营的岸防炮群发挥出色,在长达一天的时间里,和日军舰炮的对抗中不落下风。其中,尤其是从大西洋号战列舰上拆下的那两门356mm舰炮,在战斗中,打出了两百多发炮弹。战斗中,日军一艘驱逐舰不知道发哪门神经,利用速度优势竟然突然海岸线不到三公里开炮,结果被海抗军岸炮群一次覆盖就给击沉。

356mm炮此战虽无击沉日军战舰,但是重伤一艘重巡洋舰,一艘日军战列舰。虽算不得重创,却也是必须回船坞修理才能再上战场。

但是,海抗军也付出了相当代价,岸炮群被摧毁近半,伤亡达到近三百人。

至此,日本海军再也不敢嚣张,稍微会算点账的,都明白舰炮对岸炮,尤其是对手有强大的战列舰级别的主炮的情况下,绝对是赔本买卖。日本海军舰队也实在担不起这种极不划算的战损比例,只好撤离。实际上,海抗军的岸防炮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不仅有几门重炮被摧毁,连主力的两门356mm炮也已经濒临报废。三十岁高龄的大炮在此战结束后,算是寿终正寝,后来这门立下大功的巨炮被入炉熔炼,造成了炮弹。

九月七日,中雨。

李广还在期盼雨停后给予日军舰队致命一击。陆军航空兵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谁知道,傍晚传来消息,一个印度港口被日军舰队偷袭。鬼子竟然就这么离开了锡兰。

或许是,日本海军出动这么大规模的舰队,无功而返,实在是不太甘心,于是乎又绕道到加尔各答进行了一场报复性打击,舰炮和战机一起出动,给英军造成不少的损失。

但是这场战斗却没有就此结束,在最后时刻。日军舰队再次犯下了致命错误。战舰在孟加拉湾辗转战斗,但是庞大的商船队伍竟然独立返航,护航兵力仅仅是四艘驱逐舰和几艘扫雷艇。

九月十六日,海抗军潜艇部队狼群战术成功。潜艇二队,潜艇三队如同饿狼一般的围住了日军船队。

战斗结束。日军二十四艘商船被击沉,两艘军舰葬身大海。庞大的船队损失了八成以上。海抗军潜艇部队无一损失。日军损失了大量的商船不说。最悲催的是一帮子鬼子伤兵,有的是中了毒气,有的是被凝固汽油弹烧伤,还有的是战场上的枪弹伤,再这么被海水一泡,几乎没有几个能活下来的。西村琢磨中将由于身份原因没有随着日军船队。而是在海军战舰上回航,故此逃过一劫。要不然,海抗军潜艇部队说不定能斩获一名日本陆军中将。

九月二十日,日军舰队退入巽他海峡。这场并不激烈的第三次锡兰海战结束。

通过这次海战,狡猾的英国人看明白了,日本海军对印度洋好像没有什么兴趣,要不然这么庞大的舰队,为何不到阿拉伯海溜达呢?这说明,日军并没有控制印度洋的打算。日军更加明显的一个举动是,亭可马里本来还有几艘扫雷艇和驱逐舰,虽然原有舰员在上次的毒气大爆发中几乎死光光。这次日军舰队回师,也一艘没有留,全部带回了南中国海。

其实李广也有这个感觉。

但是现实太矛盾。一方面日本陆军对锡兰死抓不放,另一方面日本海军对印度洋兴致缺乏。鬼子会不会把战略方向真的全力转向印度洋,没有人能肯定。

在四二年的下半年,海抗军这支不大的军队,已经有了撬动世界战局的力量。微秒的局势之下,盟军各国现在都或多或少的有求于海唐。

虽非有意,客观上,海抗军在锡兰的战斗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美军的压力。为此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发来电报,希望海抗军能加强进攻,分散一下美军承受的压力。

这玩意绝对不符合海抗军的利益。且不说海抗军现在因为天气原因,无法大规模反击。就是具备了反攻条件,李广也不可能全力进攻。海抗军就这么多兵力,当前日军三万部队海抗军还能轻松应对,但是日军如果再次增兵几个师团,就不是海抗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更何况,现在的美国不仅不援助海唐国,竟然还限制海唐国购买军火。李广回电,表示海抗军将会竭尽全力。末尾就问尼米兹上将,当初中途岛海战时,美国答应海唐国的那艘轻型航母何时交货。

九月份,在日本海军完成了增援之后,尤其是海抗军海军几乎没有露头的情况下,海抗军严重示弱。日本海军再次开始把精力兵力军力投向了热火朝天的新几内亚和瓜岛。

相当一段时间,日本海军好像忘记了印度洋上还有一块战场。一则海抗军并没有表现出能够一口吃掉日军三万兵力的能力。二则,中南太平洋战场上,日美两军的战斗更加火爆,谁还顾得上锡兰这个小地方。三来,当初日本海军和陆军谈好的条件,锡兰的收益归陆军所有。再加上,德国答应给日本的那艘航母,已经在北冰洋沉了,因此日本海军就更加没有理由把力量投入到印度洋方面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harison,感谢老王阿瑟,感谢轩竹001,感谢爱你拼播打赏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