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45 卢象升抗旨

崇祯窃听系统 445 卢象升抗旨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本来要应付城外东江军就已经很难了,如今又有新的明军开过来,更为糟糕的是,大清的援军被打败了,那金州城根本就不可能坚持到新的援军到来!

此时,金州城头上,是死一般的安静。这些建虏,全都没有了斗志。

想寻死不成的代善,看到这种情况,却反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凶性。

颓废绝望之色,转瞬不见,这老了的老虎,终归还是老虎,立刻吩咐他的亲卫道:“传本王军令,三千骑军,不是明军想灭就灭的,肯定有逃走的。知道金州这边有明军上岸,其他援军肯定很快就能赶到,坚持就是胜利!”

“明军一直龟缩在海上,大清早就想打却无可奈何,如今明军竟然上岸来找死,那这一次,就是东江军毁灭之日!”代善发狠地继续说道,“只要我们能坚持到援军到来,灭掉东江军的大功,就是我们的了。皇上大喜之下,肯定会**封爵!”

“传令全军知晓,皇上其实对明军上岸早有预料,之前就已经在调兵遣将,只是怕明军发现才布置地比较远,只要多坚持一会,援军很快就能到达!”

“明军对我大清军队毫无人性,要是城破的话,所有人都会被处死。想要活命,想要军功,想要封爵,就和明军拼了,死守住金州城!”

“……”

还真别说,代善的这一系列军令,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有威逼利诱各种手段。因此这些军令一传下去,还真是有点用处。

原本弥漫着绝望气氛的城头上,不少建虏又活了过来,大声吆喝着,一定要坚持下去。

而此时,城外远处的红色长龙,已经离金州城越发地近了。

有一队大明骑军离开大队,飞驰而来。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手中,是建虏的各类旗帜。

“大捷,全歼三千建虏骑军!大捷,全歼三千建虏骑军……”

看着那些缴获来的旗帜,听着报捷的声音,东江军将士们,全都齐声高呼了起来:“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所有人都振臂在欢呼,向报捷的同袍行注目礼。

而报捷的明军将士则展示着缴获的旗帜,绕着金州城跑了一圈,最后丢在北门城下。

城头上的建虏,刚刚被代善刺激起来的士气,顿时又低落了下去。再好的蛊惑,都抵不上亲眼见到那一面面大清的旗帜,被明军弃在城头下面。

与此同时,城外明军的欢呼声,也不可避免地在打击着城头上的士气。

远处的红色长龙,又已经近了不少。

城头上,有建虏看着那条长龙,忽然惊诧地说道:“那是什么?”

事实上,都不用他来说,其他人都已经看到了,明黄色的尊贵颜色,皇帝的仪仗,虽然不是全套那种,可华盖,还有一身龙袍,再加上周围跟着的,都是飞鱼服,就算建虏,也知道,有如此行头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大明皇帝!

肯定不会有错,是大明皇帝来了!

得到这个结论,城头上的建虏,在恍然大悟明国的援军来自哪里的同时,一下把代善鼓起来的那些士气给彻底打击没了!明国皇帝都来了,不用说,这支新出现的军队,就肯定是御林军了。

他们可以瞧不起东江军,但是,明国皇帝的御林军,那是歼灭了睿亲王多尔衮的万余大清军队,歼灭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万余大清军队,这一次次的战绩,可是谁也抹不去忘不掉的。

就凭三千兵力,在东江军和明国皇帝亲自领着御林军围城的情况下,想要坚持到援军赶来,就算是三岁小孩也不会信啊!

就连代善本人,当他看到明国皇帝的御驾时,他自己都萎了。要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是说得天花乱坠,那也是没有一点用的。除非那三千骑军没有派出去,还在城里的,说不定还能坚持一些天的。

可是如今……

事实上,就算那三千骑军在城里,崇祯皇帝要想拿下金州城的话,也是可以做到的。

他自己带着一万多勇卫营和磐石营中抽调出来的精锐,而东江军这边除去牵制吸引建虏的部分兵力外,也能有五千左右的兵力。一万六七千的大明精锐,又有众多攻城器械,还有无数火炮,这个火炮是真不少,最多是从战船上搬下来比较麻烦,就凭六千多建虏守的金州城,绝对是能打下来的。

但是,崇祯皇帝不想把这个金州城打得残破不堪,毕竟接下来,这个金州城是大明的了,他带来的这一万多勇卫营和磐石营的精锐,要守住金州,过了这个冬天,到明年去的。要打破了,回头有没有时间修都不知道,对于后续的战事就不利了。

按理来说,这金州在辽东半岛的尖角上,离辽东腹地还远着,皇太极不至于疯到要领建虏主力来攻打金州。可不管怎么样,都要做好这种准备。

就是这个原因,崇祯皇帝才引蛇出洞,让陈绍宗分些金州城的兵力出来,这样就能方便快速打下金州城。只是他没想到,代善还真大方,不但没有在两千骑军的要求上讨价还价,反而大方地把他手头的骑军,也就是金州城内的精锐,都给派了出去。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虏崛起,还是有他的道理的。至少他们各部之间,做事并不只是为自己考虑。建虏这个整体,虽然有内斗,但在对外方面,还是比较团结的。

不过,这一次,却因为这个“团结”,反而让金州城的守备力量更为薄弱。

终于,崇祯皇帝的御驾近了。

保定总督卢象升领着他手下将领急忙迎过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东江军五千多将士,带着欣喜,差不多是齐声高呼,声音之响,震得城头上建虏的耳朵都是“嗡嗡嗡”地响。

城外明军有多高兴,城头上的建虏就有多悲苦!

城外明军有多兴奋,城头上的建虏就有多绝望!

……

反正,城外城头就是两个极端,鲜明的对比。

不一会,崇祯皇帝便在卢象升等人的簇拥下,开始查看起金州城来。

而勇卫营的将士,则越过崇祯皇帝,离城一箭之地的地方,把手中的首级丢出去,丢到城头下去。

一个,两个,三个……

只是一会功夫,就堆成小山一般了。一个个金钱鼠尾,不用说,就是那支被消灭的大清骑军了。这一点,不少人仔细辨认,都还能认出几个熟面孔。

古代的时候,为何常有京观之举,就是因为这种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恐吓手段,也是彰显军威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虏入关之后,动着屠城,其实也是有类似的威慑作用。

只不过,明军的京观,都是战场上的敌人首级;而建虏的屠城,却是不分男女老弱的灭绝人性的屠杀。

城头上的建虏,一个个面如死灰,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下场,估计也会和城外这些一样。

目光离开这些首级,抬头望远点,又发现明国皇帝的御林军,真得是带来了好多大炮,正在列阵摆设炮兵阵地。光是这么多大炮,估计都能把金州城给轰平了吧?

这个时候,城头上的建虏,那是真绝望了!

过了没多久,攻城准备就绪,一名名负责的将领都到御前缴令,随时能根据旨意攻城。

此时,明军的士气,那是极其地高涨。就等着皇上一声令下,就踏平金州城。

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下这道旨意,而是冲随驾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点了下头。

于是,伍忠上前,就站在一箭之地外,向城头上大喊道:“皇上有旨,要想不死,爱新觉罗代善出来回话!”

城头上的建虏,听到这话,就犹如死水塘里投入了一块石头。绝望的他们,快要溺死的他们,忽然之间,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代善本人,其实没什么反应,他都已经五十九了,原本就是晒太阳等死的那种。他不想被明国皇帝羞辱,因此无动于衷。

但是,其他人可没他这个老头心态。他身边的亲卫,还以为他人老耳背听不到,就赶紧提醒他道:“殿下,明国皇帝想和您说话!”

甚至有亲卫心情急迫,说话就更直白了,直接就说道:“殿下,好像明国皇帝说我们不会死!”

“……”代善听到,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转头,扫视身边的一圈人,看着他们一个个眼中的殷切期待,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

有的时候,哪怕他是大清亲王,也不能逆着所有人的意思行事的。这一点,是他五十九年的阅历得到的结论。

终于,在所有建虏的期待中,代善苍老的身影出现在城头外墙城垛处,看着远处的明国皇帝,用平常的声音说道:“本王在这里,明国皇帝远道而来,可有何事?”

他的这个话,崇祯皇帝压根就听不到。但是他的亲卫却是不会闲着的,连忙大着嗓门帮代善传话,甚至还自己添加了一丝讨好的语气在里面。

伍忠看到代善出现,他是认得的,毕竟曾经可是皇太极的驸马。退到崇祯皇帝身边,给皇帝禀告了下。

崇祯皇帝远远地看着那个老头,此时的他,对于所谓的历史名人已经免疫了,不过好歹是第一次见面,一颗甲级窃听种子便“赏赐”了过去,附在了代善的身上。

窃听系统倒也是感慨,每次有打赢战事,或者“调戏”了建虏一把,都会给出种子的奖赏。给代善的这颗甲级窃听种子,是崇祯皇帝早就准备好的。

不管他最终投降不投降,有了窃听种子可以反馈信息,怎么样都是好的!

此时,城头上已经回完话了,所有人都在等着崇祯皇帝说话,因此,不管城内城外,都格外的安静。

崇祯皇帝淡淡地说道:“告诉代善,立刻无条件投降,朕可以免城里的建虏一死,甚至可以放他们回去,但是,要是他们敢顽抗的话,城破之后,这城外的首级就是他们的下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便又追加一句道:“多尔衮,阿济格,还有什么英俄尔岱,朕都放了回去,也不在乎多放一些回去。但是,要让朕不高兴了,就只能叠京观解解闷了!”

伍忠一听,倒是没有犹豫,当即回一声“遵旨”,就转身准备去传话了。

但是,正在这时,却听卢象升一声“且慢”,而后,就见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英明神武,把奴酋放回去,来日再抓,微臣只有佩服。可如今,陛下是要放回城里的三千建虏么?如若如此,此战就没有削弱建虏,微臣以为,奴酋可以放回去,但是,这三千建虏,当杀之,至少不能放回去!”

说到这里,他怕崇祯皇帝生气,就又追加解释道:“微臣前来辽东之前,陛下曾对微臣有言,建虏人少,当灭其人力,不求多,只需积少成多,建虏实力便会大大消耗。如若放这些建虏回去的话,岂不是有违陛下当初之言了?”

在场的这些人中,也只有卢象升敢抗旨,明着直谏了。其他将领,虽然没有说话,可他们的眼神中,却露出了附和卢象升的意思。很显然,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他们心中多少是有点不同看法的。

对此,崇祯皇帝并没有不高兴,而是很有耐心,只见他一指城头方向,对卢象升说道:“卢卿可看清楚了,这些建虏胆气已散,我明军的强大,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阴影。就凭这些建虏,以后就算再在战场上相遇,也不会是什么厉害的对手了。”

卢象升听了,便下意识地转头看去。

而崇祯皇帝,则还在说道:“朕把这些建虏放回去,有两个目的,一是交换朕想要的人,二是让这些已经丧胆的建虏,把对大明军队的恐惧,带到辽东腹地,带给其他建虏!”

他通过窃听种子,早就推断出皇太极是极力想要避免建虏的士气低落,因此不但隐瞒败仗不说,稍微有点胜仗,就立刻广为宣传。朝鲜之所以在这个位面灭国,就有这个原因在内。

既然皇太极想避免的事情,总要捣乱下才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