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21 瑞雪兆丰年

崇祯窃听系统 421 瑞雪兆丰年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于是,各种建议就都有了。

有的人,红着眼睛向其头领喊道:“族长,血债血偿,我们杀进关去,为我们族人报仇!”

“疯了么?你嫌死得还不够快啊!”立刻就有人反驳了,“明国已经不是以前的明国了,族人为什么都会死,你自己心里没有一点数么?”

“对啊,族长,千万不要再去惹明国了,看看,都追到族里来报复了。难道以后,还要再遭受明国的报复么?”更多的人也都附和,他们怕了,不敢向大明报复。

这种想法,其实也自然,因为草原民族,就是信奉弱肉强食,强者为王!草原上的部族,互相之间,也都有吞并灭族,只不过,他们会杀成年男人,留下妇女和小孩,成为本族之人而已。

很快,这个话题就被他们抛开了:“族长,快想办法吧,要不,就连我们都要饿死了!”

“对啊,族长,看这天气,好像也马上要下雪了,再不想办法,就连我们都要死!”其他人纷纷跟着提醒道。

面对绝境的情况下,不同的部族终于做出了不同的抉择。

有的部族,决定回归化城去,还是要保建虏的大腿,好歹渡过这个冬季;有的部族,死都不敢再去和建虏凑一块了,而是当了草原上的马贼,去进攻抢夺其他部族的牛羊和吃的。以前他们可能会有所顾忌,或者因为别的部族强大,或者因为怕受到报复,可此时,他们都已经无所谓了。

就这样的情况,原本因为各部臣服满清暂时比较平静的草原局势,再也不复存在,草原上的动荡,就从崇祯十四年的年末开始了。

有几支察哈尔部族和乌拉特部族的骑军,怀着希望,匆匆赶回归化城时,大雪已经开始下了。不过他们没见到他们活着的主子,只见到了两座坟墓和那几千个排得整齐的主子尸体。

这个场景,再次震撼了他们。没想到过去才几天,大清军队竟然就惨败,数了数死掉的尸体,竟然差不多到了全军覆没的地步。

“血债血偿,此乃朕之承诺!”这十个字,在明军临走之前,已经刻在了那墓碑上,着的是红色,格外的醒目,刺眼,让这些还存在侥幸,回来抱建虏大腿的蒙古部族,心生寒意。

连强大的大清军队都如此下场,明国的强大,已经是毋庸置疑了,还有一个睚眦必报的皇帝,谁要再去惹明国,那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这么想着,这些蒙古部族军队就带走了一些尸体当作他们的军粮,然后加入了对周边蒙古部族的劫掠中。

…………

草原上的局势,三边总督郑崇俭是不知道的,自从皇上领军出关之后,他就一直在担心。

茫茫草原,皇上这一战,到底会如何?

中原王朝攻打草原上的敌人,就算是在最强大的时候,成祖五征草原,也只是把蒙古鞑子击溃而已。皇上这一次出征,最多也就和成祖一样吧?毕竟草原是鞑子的地盘,是他们的天下。

建虏和蒙古鞑子的兵力加起来,那可是有两万多精锐骑军的。而皇上所部,加上所有的边镇骑军,一共也就两万左右,就骑军的兵力,和敌人是差不多的。至于车营和步军,到了草原上,其实只能是防御用,压根没法进攻。

这么想着,郑崇俭就盼着皇上快点凯旋,他相信以皇上的英明神武,应该不会有事,没法全歼敌人没关系,千万不要去追杀,以免落入圈套。

等啊等的,越等他就开始越担心了,每天都用手掰着手指头,皇上怎么还没凯旋呢?

京师那边,也派来了信使,催问皇上今年还能不能回京师过年?可皇上都还在草原上讨伐敌人,要想赶回京师去过年,显然是不可能了!

这一天,郑崇俭正在府里处理军政事物,忽然,就听到有亲卫在外面喊道:“下雪了!”

一听这话,他顿时就一个激灵,下雪了?那皇上怎么办?

这么想着,他立刻赶出去看情况。

果然,阴沉的天空,已经飘起雪花来,不过好在并不大,稀稀疏疏的。但是,郑崇俭的心情却没好起来,凭他的经验,他是看出来了,这只是一个开头而已,指不定回头这雪会越下越大。

这些年来要么整个冬天没雪,要是有雪的话,那都是很大的。不管是人马,都难以出行,甚至有不少民宅都会被大雪压垮。

“皇上还没凯旋么?”郑崇俭忧心之下,立刻冲亲卫大喊了起来。

“回大人,没有消息!”他的亲卫,回答这话的时候,同样显得忧心。

皇上这一次出征草原,几乎可以说,带走了边镇所有的骑军,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大明边关燃起烽火,没有了骑军,就只能固守挨打。更何况,要是连皇上都出了意外,那大明这边,就会出大问题了。

虽然他们都对皇上有信心,可是,老天却突然下雪,这就不在他们的意料之内了。皇上英明神武,可也抵不过老天爷发威啊!

没有能及时返回关内,被大雪困在草原上的话,光是吃的,就会成问题的。

郑崇俭想着这个,就更是担心了。因为他知道,崇祯皇帝出关的时候,带走的粮草物资并不多。虽然说皇上派了边镇骑军去扫荡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营地,多少能缴获一些牛马羊回来补充,而且皇上也是打了这个主意。但是,到底能为大军带来多少物资的补充,他心中一样是没底。

郑崇俭忧心之下,有心想要派人去草原查看,可是,他手中就没夜不收可派了,熟悉草原的将士,都被皇上带走了。要是派不熟悉的去草原,这人去少了,指不定会迷路,就回不来了。

这么一来,郑崇俭就更担心了。

一开始,他不担心皇上会打败仗,可是,老天爷却突然下雪了,那对战局的影响肯定很大,皇上就是再英明神武,也肯定算不到这点吧?

就希望皇上还是那个皇上,一见情况不好,就赶紧撤回来。草原上的敌人,明年再去讨伐便是。再者说了,皇上之前不是用了计策,让草原上的敌人粮草紧张么?这场大雪一下,就更能加剧敌人的粮草紧张局势,等到明年再去讨伐时,指不定敌人已经饿死了好多,讨伐的难度也会降低不少。

就这么着,郑崇俭想啊盼啊,每过一天,就越担心一天。不止是他,榆林重镇这边留守的明军将士,全都看着雪花飘落而担心。特别是看到积雪越来越厚,都没掉鞋背了,就更是担心。

皇上要是被困在草原上了怎么办?随驾出征的亲朋好友没了怎么办?他们虽然只是小兵,可也有太多的担心!

这一日,郑崇俭按照惯例,一起床之后,就立刻披着衣裳看积雪的厚度,而后忧心忡忡地往城头上而去。

不过就在他快到城头上时,忽然,就听到城头上,有一个明军士兵大喊了起来:“看,好像回来了,皇上好像回来了……”

随后,更多的城头守卒也都跟着大喊了起来:“皇上回来了,看到大军了,红色的,肯定是大军回来了!”

“……”

听到这些喊声,郑崇俭在一愣之后,随即大喜,连忙加快了脚步上城头。没想到激动之下,脚下一滑,亏了身边的亲卫扶住,要不然就绝对跌倒,那就太损官威了。

不过此时,他都顾不得这些,不记教训,还是走得飞快,赶着上城头,他要亲眼去看一看才会放心。

很快,郑崇俭就上了城头,看到城头上的守卒,都在欢呼着,那兴奋高兴的神情,也立刻就传染给了他,还没看,自己的情绪就高涨了起来,然后,他连忙就抬头望向草原方向。

只见远处,确实有一条红色的长龙,从草原深处笔直地往榆林重镇而来。看着那长长的队伍,看着不慌不忙的行军速度,郑崇俭心中顿时放心了不少:看样子是没事,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这雪下得实在不是时候,等来年再去讨伐也是一样。

好消息传到城内,大小官员都纷纷拥上城头观看,等到离得近一些了,郑崇俭便领着城内的官员和军卒,大开城门迎出城去。

出城之前,他便严厉地提醒道:“此次出战,乃是老天大雪影响,能平安归来已是幸事,不得提战况,以免皇上不高兴,这马上就过年了,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开开心心!”

他从时间上推算,觉得战事肯定没那么快结束的,估计是在路上看到下了大雪,皇上就回转了。

郑崇俭的这些话,底下人当然不敢违背,事实上,谁没个眼力,肯定不会去触皇上霉头的啊!

大军越来越近,皇上也没派出信使提前告知,就这么正常行军回来了。

离得近了,就看到御驾在队伍的前头,当他们看到皇帝的身影时,就都放开了最后的一丝担心,皇上也没事!

直到这时候,从队伍前头,有一名锦衣卫校尉,骑马加速,来到郑崇俭他们面前,大声地宣布道:“归化城一战,敌人全军覆没,生擒奴酋伪清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生擒奴酋伪清多罗武威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

他的这嗓子喊声,顿时就让郑崇俭等人全都呆住了。皇上这是真凯旋?而且还真得做到了,把建虏给全歼了?甚至连奴酋都没能逃掉?

草原上全歼敌人啊,这比成祖都要厉害了!

这也就是说,此战之后,秦晋两地的边关,就会有非常长时间的和平了!

实在有点难以想象,不过事实俱在,听着战况简报,看到皇帝已经临近,顿时,郑崇俭和他身后迎接的队伍,全都在雪地里躬身迎驾,那脸上的惊喜,是怎么都掩盖不住。

郑崇俭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奏道:“微臣还真是白担心了,陛下天纵神武,古之孙武,也不及陛下万一也!”

他可不敢说,皇上比成祖还厉害,虽然事实上他就是这么认为的,就只好拿孙武出来当了背景板。

崇祯皇帝笑着让他们平身,而后对他说道:“朕之前答应过晋地百姓,让他们不再遭受兵灾,朕做到了;还有西北百姓的仇,朕也给报了。接下来,大家一起过个好年!”

说完之后,他抬头环顾白色的一切,又大笑道:“瑞雪兆丰年,希望明年的天灾能少一点!进关!”

这马上就是年关了,崇祯皇帝当然赶不回京师,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外面过年了。

皇上御驾亲征草原的大捷,随着大军回到榆林重镇之后,捷报就向四面八方传去。所有听闻到的百姓,官员,军卒,无比惊讶。

接着,皇上连发几道圣旨。

免除大明西北遭受兵灾之地五年赋税,济尔哈朗的首级也传给了那边,同时通报,被建虏掠去关外的百姓,尸骨已经收敛,血祭了几千建虏。

第二道圣旨,是从草原上带来的牛羊肉还有很多,崇祯皇帝给延安府这边的百姓派发牛羊肉,让他们过年都能吃道一顿肉。

延安府这边,虽然有的百姓,是在过完年了才收到皇上派发的过年肉,可他们一样非常激动,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可以说,随着崇祯皇帝打完这次胜仗,全歼了归化城的建虏,还有严惩了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之后,可以说秦晋两地的关外,就再无大明的敌人,这两地的百姓,也能真正地安居乐业,如今还有皇上赏赐的肉吃。

这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让秦晋两地的百姓,把这个年关,过得比以往任何一个年,都要快乐得多!

看着这一切,崇祯皇帝心中才算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等年一过完,就开始论功行赏,崇祯皇帝也实现他的诺言。按照军功高低,选拔边关将士入京营。另外,崇祯皇帝也交代给郑崇俭,让他看着河套这块肥沃的土地,看有什么蒙古部族会来占据,消息要及时上奏。

这块地方,之所以先不纳入大明管辖,一是兵力还不足够保证安全,二是当一个诱饵,继续引诱蒙古部族到这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