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窃听系统 > 420 杀!

崇祯窃听系统 420 杀!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3:14:11 来源:笔趣阁

这肯定是必须的,崇祯皇帝怎么可能相信阿济格真会去杀了皇太极!

信不信阿济格逃回辽东之后,立刻就改口,说他如何历尽艰辛,逃离了明国的虎口,至于济尔哈朗之死,肯定不是他干的。要是明国这边有什么传言,那肯定是污蔑他!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他还是放了阿济格,就是赏了一颗甲级窃听种子给他,让他回辽东当大明的“金牌卧底”而已。

相对来说,上一次放了多尔衮回去当卧底,并没有传回多少非常有用的信息,因为多尔衮被皇太极关在了宗人府,整天面壁思过。

而这个阿济格,同样是建虏高层,这一战虽然败了,但他不是主帅,因此逃回去之后,戴罪立功的机会更大,这样能接触到建虏中的高层机密。

另外放阿济格回去,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让他先看了辽东各族俘虏杀了建州女真俘虏,哪怕他知道这是迫于压力,可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以阿济格的脾气性格,绝对会很介意的。把他放回辽东,说不定还能当一个搅屎棍。

至于济尔哈朗,一来这个人是建虏中的名将,二来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无法在建虏当中争权夺利。可以说,他是皇太极的忠实手下。这一点,和多尔衮又不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崇祯皇帝决定,不放他回去而是杀了他。就是济尔哈朗领军在大明西北烧杀劫掠,祸害了那么多大明百姓,要是在归化城就抓住了他却放了他回去,也不好给百姓一个交代。

基于这种种原因,济尔哈朗注定是要死的。

当然了,祸害大明西北的罪魁祸首是正法了,但是他的那些参与作恶的手下,还有不少人还在喘气。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冷漠着脸,扫视了一下城外那些非建州女真的鞑子,而后忽然吩咐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道:“伍卿立刻带人去北门营地那,给朕建一个战死将士的衣冠墓,竖一块石碑,朕会亲自题词。另外,再押城外那些鞑子去挖个大坑,把那些大明百姓的尸骨都埋了,同样立一块石碑,朕亦要题词。”

伍忠听了稍微一愣,不过立刻回过神来,马上领旨而去。

崇祯皇帝迎着烈烈寒风,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等到河套真正属于大明之后,朕还要在这里建一座纪念馆,所有战死的大明将士名册,都要保存在这里,他们英勇奋战的事迹,也将记录保存在馆内。”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打下了归化城,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打算占领,等到日后军力再强大后,迟早会回来的。如今的兵力,都要集中对付辽东建虏才行。

周围的明军将领们,特别是虎大威和贺人龙两人,听到崇祯皇帝如此重视他们战死的手下,不由得很是激动。两人不约而同地上前,向崇祯皇帝单膝跪地,大声奏道:“末将叩谢天恩!”

“皇恩浩荡,末将誓死效忠!”其他将领紧随其后,纷纷单膝跪地,表达他们心中的激动。

留名于世,这大概是华夏人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如果可以,当然都会非常乐意的。吴三桂题字“血债血偿”,想了一会后又加上了自己的名字,未尝就不是这种情结的体现。

不过大部分人,却肯定是默默无名的。但是,如今皇上亲笔题词,亲自祭奠,要承诺要建一座纪念馆,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此战战死的大明将士,他们的名字,都会流传后世。

崇祯皇帝看他们这么激动,心中也有点后悔,当即认真地对他们说道:“朕早有想法,要在京师太庙边上另外再修筑一个忠烈祠,所有保家卫国,为大明而死的大明人,都有资格进忠烈祠,享我大明香火,与国同存!这一次回京之后,这次朕就会交代下去。”

听到这话,这些将领,甚至和周边的明军将士,锦衣卫校尉和随驾的内侍,不由得都是惊喜交加起来。

虽然他们觉得,皇上已经对大头兵够重视了,但是没想到,竟然是这么重视!

毫无疑问,保家卫国,为大明而死的,绝对是包括了所有战死的大明将士,这也就是说,他们在场的这些人,万一战死沙场的话,那就能进这忠烈祠,永享大明香火,与国同存了!

这个时代的人,都还有非常浓郁的情结:死了后能进祠堂,不就是为了享香火,不被人所遗忘,不想成为孤魂野鬼嘛!

如今,这忠烈祠,那绝对是比任何一家的祠堂都要荣耀得多了!死了能进忠烈祠,当然是最好的了!

城头上,在激动着,而城下面,那些鞑子都有点惊慌起来,被明军将士驱赶着离开,不知道是要干什么?

特别是命令下来,是让他们挖大坑时,就更慌了。

但幸好的是,有一部分鞑子被要求去抬大明百姓的尸骨,他们才知道挖坑是这个意思。

想着自己性命还掌握在明军手中,想着自己表现好一点,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活命,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成为明军中的一员,再也不是俘虏了呢!

这么想着,这些鞑子都不顾肚子饿,也不顾一身的疲惫,立刻卖力地干活起来。

这大冬天的,要挖一个大坑,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崇祯皇帝这边等了一个时辰左右,伍忠就回来复旨了。

崇祯皇帝听到自己吩咐的事情都做好了,便下旨全军集合。

立刻,在归化城北门外,似乎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海洋。就好像全草原上,都是穿着红色鸳鸯战袍的明军将士。

他们站成一个圆形,神情肃穆地看着圆心的一个巨大的坟墓,还有他对面,有一个相对就小很多的坟墓,这两个坟前,都有一块巨大的墓碑,不过还是空白的。

天空阴沉,看样子,好像快要下雪的样子,肆虐的北风,在呜呜地呼啸着,吹动着明军旗帜在发出“哗哗”地声响。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任何声音了。

崇祯皇帝就站在这两座坟墓之前,看了好一会之后,便从内侍蓝天保手中接过一支朱笔,大步上前,先是到了埋葬大明百姓尸骨的坟前墓碑处站着,题下了一行血色字体:“血债血偿,此乃朕之承诺!”

而后,他又转身走到另外一块墓碑前,又“刷刷刷”地题了一行字:“大明忠烈与国同休!”

写完之后,随手就把朱笔扔给了蓝天保,而后转身看向面前的大明将士,大声喝道:“来啊,血祭大明忠烈和枉死的大明百姓!”

“末将遵旨!”已经事先得到吩咐过的贺人龙和虎大威一听,双双出列,大声回应一声,便大步转身走了。

不一会的功夫,骠骑营的明军将士们,押着那些鞑子来到了坟前,就一排排地排着,此起彼伏地喝斥声音不断响起:“跪下,跪下……”

此时,虽然这些鞑子感觉到隐隐有点不妙,可是,他们在之前的时候,已经耗尽了体力,压根就没有什么反抗的力气,只能任由明军将士摆布。

几千名鞑子,在红色的海洋中也确实不多。但是,在坟墓面前,却是占地甚广。

虎大威和贺人龙一人一边,看着自己的手下已经把鞑子都押到跟前了。便一起转身,看向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的脸色肃穆,只是一挥手。虎大威和贺人龙便一起转过身,大声下令。

“血祭大明忠烈,杀!”

“血祭大明百姓,杀!”

随着他们两人的“杀”字出口,早已等候多时的命将士,便毫不犹豫地挥刀砍下。

这些鞑子,还以为自己投降了大明,听大明的话,把原来的主子干掉,就会有活命的机会。

如果只是双方正常的战事,那说不定还真有这种可能。

但是,这一次,是他们肆虐了大明西北,给大明百姓带去了深重的灾难,多少无辜的百姓枉死都不知道。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就是要来给大明西北百姓报仇的,又岂会轻饶了这些刽子手!

再者说了,大明的粮食也不多,又何必浪费粮食呢!直接宰了,给大明百姓报仇,用事实证明,血债血偿绝不是空口白话!只要大明的敌人敢对大明百姓动手,那大明也必将进行血得报复!

君王一怒,流血千里。

崇祯皇帝这一生气,几千颗鞑子头颅,便与身体分开,喷出的鲜血,染红了坟墓前面的草原。

祭奠完了战死明军和枉死百姓之后,崇祯皇帝便没有再在归化城逗留,立刻下旨返回关内。

血祭的现场,就没有再动过。两座坟墓前面,是身首异处的鞑子尸体,还排成了好多排,就那样倒在地上。

在明军启程的时候,稀稀疏疏地雪花开始飘落。

临近年关之际,草原上终于开始下雪了。

也是这个原因,崇祯皇帝才没有多待,立刻返回关内。要不然的话,一旦雪下大了,积雪太深的话,恐怕就回不去关内了。

归化城这一战,除了被放走的阿济格之外,当然也有个别鞑子逃掉了,比如说英俄尔岱,他当初见势不妙,就直接跑了,还真被他跑掉了。这一点,崇祯皇帝看到他身上的窃听种子还在起作用,就知道这人命大,还想着要继续当大明的“金牌卧底”。

除此之外,没有被明军正面打败的,还有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精锐骑军。此时的他们,简直是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的部族营地,一东一西,就如同两股洪流,慢慢地开始分流,或一百两百的,或一千两千的,从大部队中分出来,冲向各自小部族的营地所在。

这部,在东面察哈尔部的一个大部族营地所在,一群两千左右的察哈尔部骑军终于赶了回来。而后,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很大的营地,几乎就成了一片灰烬。不知道从哪里东拼西凑起来的蒙古包,就那么孤零零地扎在灰烬之中。

原本还是有很多人的营地,几乎就看不到什么人了。

为首的察哈尔部头目一见之下,当然是往那几个蒙古包闯去。

然而,就在那蒙古包的外面,他忽然看到了一堆堆的尸骨,而后又闻到了从蒙古包里面传出来的肉香。顿时,整个人就如同被雷击中一般,一动不动了。

蒙古包里的人也听到了动静,不少人冲了出来看动静,看清情况之后全都吓得伏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事实上,草原上如果发生牲畜的瘟疫,部族饿肚子的情况下,也一样是易子而食。这种惨剧,在明末那个年代,都是有记载的。

然而,这种事情,发生在别的部族身上,那也没什么,关键是发生到了自己身上,察哈尔部的头目就有点受不了了。他能带两千精锐出去,就足以说明他这个部族是个大部族来的。

回过神来后,他发疯地要砍人。可是,那些伏在地上的人却也不甘心被砍,就纷纷七嘴八舌地大叫了起来。

“是你把族里的粮食都拿去给了清国,我们还能吃什么?”

“是你把族里的战士都抽掉去帮清国,明军打过来,也就两三千人马而已,那个时候,你们在哪里?”

“是你得罪了明国,却让我们都遭了殃。看看部族,都没了,是你,是你的罪过……”

“……”

面对这些控诉,又如何能驳?

如果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帮清国,最终却不但没有换来清国的许诺,反而给族里带来了灭族的灾难!

想着这一切,察哈尔部的头目看着吴三桂立在那里的“血债血偿”木牌,忍不住仰天狂吼,似乎想把心中无尽的悔恨都倾述给长生天知道。

不管他怎么发疯,最终却要面对一个现实:族里的人,基本上都没了。而军队所带的一点点粮草物资也要吃完了。眼看着就要下大雪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每个营地,几乎所有的部族头目都面对这样的一个难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