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七十一章 臧霸失兵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七十一章 臧霸失兵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魏帝亲征江南,大军未出洛阳,先使人传达诏令,派张辽乘舟沿江而行,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孙权知张辽兵至海陵,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亦谓病虎,仍是勇不可当。尔等若与其对敌,需千万谨慎在意!”顾雍进言道:“今主上既与西蜀连和,可修书与诸葛孔明,令起兵出汉中,以分魏军之势;另遣大将,屯兵南徐以拒之。”孙权从之,即修书遣人至成都,请孔明出兵汉中,一面派将抵御魏主曹丕。孔明得吴主之书大喜,即差赵云先领两万精兵为前锋,先出汉中阳平关,自率大兵随后便至,赵云领命而去。

吴主孙权派将拒敌,因陆逊镇守荆州责任重大,不可轻动,遂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军马,以当东路之敌。徐盛谢恩,领命而退,即传令教众军多置器械,遍设旌旗,以为守护江岸之计。吴王孙权之侄孙韶字公礼,官授扬威将军,年幼负气,极有胆勇。因请令至江北迎击曹军,徐盛不允,只命坚守南岸。孙韶由此愤怒,便不听徐盛将令,即引本部三千精兵,潜地过江北去。徐盛知道主公甚爱此侄,虽恼其违背自己将令,但亦恐其一旦有失,不好向吴主交待。乃唤大将丁奉入帐,授以密计,令引三千兵渡江,随后接应。

魏主曹丕驾龙舟东至广陵,闻报前部曹真已领兵列于大江北岸。曹丕于是下令大开江道,放龙舟直至大江之中。龙船巨大无朋,上建龙凤日月五色旌旗,仪銮簇拥,光耀射目。曹丕遥望江南,不见一人,回顾刘晔、蒋济问道:“即趁东吴无军把守,可渡江否?”刘晔道:“兵法实实虚虚。彼见我大军来至,如何不作整备?陛下未可造次。且看其动静,然后发先锋渡江以探之。”曹丕然其高论,宿于江中。及至天晓,雾散云收,望见江南一带皆是连城:城楼上枪刀耀日,遍城尽插旌旗号带。原来徐盛束缚芦苇为人,执旌旗立于假城疑楼之上。魏兵见城上许多人马,尽皆胆寒。忽流星探马报道:“蜀将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曹丕大惊失色,便教回军。龙舟将次入淮,忽然鼓角齐鸣,刺斜里一彪军杀到,正是孙韶之兵。魏兵不能抵当,淹死者无数,诸将奋力救出魏主渡淮,徐盛早令人在芦苇上预灌鱼油,尽皆烧着,顺风而下,火焰漫空。曹丕大惊,急下小船傍岸上马,龙舟上早已火着。岸上丁奉杀来,众将力保魏主而走。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无数,徐盛全获大功。

魏主曹丕败归,忽探马来报张辽与诸将大破吴将吕范,并缴获大量舟船。曹丕大慰,回兵洛阳,坐犹未定,扬州使节来报,因张辽病情严重,病亡于江都。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终年五十四岁。曹丕为之流涕,哭对众臣道:“张辽自徐州从先父武帝以来,半生相随,可称忠义刚直。当年关羽投于先父,只与张辽、徐晃为友。我父派张辽问关羽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必还归刘备。张辽思若照实还报,则怕我父怒杀关羽;若不说,又非事君之道,便道:‘曹公是如父之君;关羽只是兄弟。’终照实说给先父关羽本意。我父赞叹不已,谓关羽对刘备之义,文远对自己之忠,皆不可多得。”遂下诏赠谥张辽为刚侯,令其子张虎嗣爵。

曹魏黄初四年六月,洛阳大雨,伊、洛二水泛滥,毁坏屋舍无数,人多死伤。魏侍中苏则左迁东平相,未至任所,便于途中病卒。后未几,凉州刺史温恢、太常卿领司隶校尉刑颙、散骑常侍兼越骑校尉荀纬、雍凉刺史张既相继病故;再加之前番太尉贾诩、大将军曹仁、大将张辽等陆续病故,曹魏国此年可谓多事之秋,将星寥落。说话的!你道魏帝此番亲征伐吴,既盖世猛将曹仁、夏侯惇等相继离世,张辽身患重病抱恙参战,那臧霸如此勇猛,此战因何不用?盖因时也、运也、命也,今非昔比矣。臧霸因曾习学兵家门及鬼谷门两派绝技,武艺尚在张辽之上,在曹魏营中,自典韦死后,可谓第一猛将。又因半生驻兵青、徐二州,其水战之能亦冠于曹魏诸将,仅次于荆州守将关羽而已。此次若随魏主南征,吴将徐盛、丁奉等则必难施其技矣。但曹操死时,臧霸所部青州之兵以为天下将乱,大都鸣鼓擅自离去,臧霸也便因此获罪。前番三路伐吴之时,臧霸又在声援曹休途中故意延挨,致曹休不能成功,后虽因功受赏,但已遭文帝所忌。故而此番征吴,臧霸即为曹丕弃而不用,是为前因后果。

曹丕即被徐盛所败,转而迁怒于臧霸,谓其不来救驾,坐视成败,便下诏使曹休都督青、徐之军。臧霸惊怒,便于接风宴上向曹休牢骚:“我魏国屡败于东吴水军者,是朝廷不肯听从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骑万人,某必能将其训练成无敌水军,横行于江表,使东吴举国以降。”你道臧霸因何不知避忌,在曹休面前说此大言?因其早受师父史子眇道长及水镜先生所托,要以水军压制吴主孙权,以待刘备、孔明复返徐州。今见半生经营,只因青州兵叛逃洛阳之事而毁于一旦,故此向曹休诉苦申志,欲复得兵权之意也。曹休听罢,即将臧霸此语告诉魏主。曹丕却因此大疑,说道:“高祖崩于洛阳之时,天下震动。臧霸之军擅自离去,朕未治其罪,不料今却竟气壮如此,是何意耶!”乃效汉高祖伪游云梦之计,借口东巡,趁臧霸前来朝见而夺其兵。列位看官!自关公失了荆州,今臧霸又失了青、徐二州,蜀国借以东征、北伐两支水军尽灭,就此再无水战之能,此为三国纷争胜负之大关键处也。

再说赵云引兵北出汉中,刚铡杀出斜谷道口,将至阳平关之次,忽报丞相诸葛亮文书到。说益州耆帅雍闿归降东吴孙权,今又结连蛮王孟获造反,率蛮兵侵掠益南四郡,因此宣赵云回军,转为南征。赵云闻命甚为叹息,乃急收兵而回成都。此时孔明在成都整饬军马,准备亲自南征,忽接葭萌关来报,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马超因病身死,今有哀书到京。孔明大惊失色,展书看时,见是马超亲笔遗书:“臣宗族门下二百余口,皆被曹操诛杀殆尽,只余臣从弟马岱。今臣即死,当以微族使弟继承,深托陛下,其无他言矣。”原来是写给先主刘备,当时尚不知刘备已驾崩于永安宫也。马超死时,年仅四十七岁,实为可叹。

孔明览奏大哭,对众将说道:“今我蜀汉五虎大将已去其四,仅余赵子龙健在,至此将星寥落矣。某欲继先帝之志,复我大汉河山,正需大将斩敌建功之际,奈天不佑我,今后将依靠何人领兵!”即将马超遗书上呈后主刘禅,请求厚赠,以劝勉诸将用命。后主亦为之流泪不止,即下诏厚葬,并依马超遗言,令马岱继其宗族部曲,统领其兄之兵,镇守葭萌关隘口,以当西凉诸羌之兵。诸葛丞相因马超新丧,便暂且息兵歇马,以治理国事为要。遂建衙开府,在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期年之间,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孔明见国力殷实,兵员渐充,便思北伐中原,只待可乘之机。

却说曹丕南征败归,引咎反躬自责,因向辛毗谢罪认错,使相国华歆勤政治国,招引贤士。华歆推举管宁,曹丕亦早闻其名,打听管宁已自辽东渡海回至北海郡,即派安车专门前去征召来京。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也。身高八尺,须眉俊朗,与华歆、邴原为友,好游学天下,敬重名士陈寔,以其为师。汉末天下大乱,管宁闻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遂与同郡邴原及平原人王烈逃难到辽东。公孙度空馆以候,极尽礼敬。管宁拜见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后即隐居于山谷之中。当时渡海避难来者多住辽东郡南,而管宁独居其北,表再不再迁徙之意。辽东士人闻管宁居此,渐来跟随同居,一月之间即成村落。管宁就开始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威仪、明礼让,人皆乐受其教。

当初曹操任大司空时,发布唯才是举令,即屡次征召管宁,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因不欲使其大贤南归,便屡次截留诏命,不对管宁宣布。曹操击败袁绍夺得河北之后,中原稍安,逃人皆回,只有管宁安闲自在,似有在辽东终老之意。当时公孙康对外以朝廷所封将军、太守为号,但有称王之心,要授予管宁官职,但最终不敢启齿,其敬畏管宁如此。公孙康即死,弟公孙恭嗣位,但因病不能理国,而公孙康之子公孙渊才智出众。管宁担心祸乱将起,于是携家眷部属渡海,返归故籍北海郡。公孙恭闻管宁南归,亲自送至南郊,厚赠服饰器物。然自管宁东渡,在辽东三十多年,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三代太守所赠,管宁皆收藏不用,西渡之时全都封好退还。其后不久,公孙渊果然袭夺公孙恭之位,又反叛曹魏,僭号称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