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31.望蜀楼客栈

庚辰年正月 31.望蜀楼客栈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水至此而夷,山到此而陵。

夷陵古称彝陵,位于长江西陵峡外,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三藩平定后,长江黄金水道繁盛景象再现。南下江浙湖广商贾弥聚,北上川渝黔滇樯桅云集,夷陵一时间热闹非常。

投大顺军旧部已然梦破,北上还是南下?王秉正一时难做决断,只好带李法天在夷陵盘桓下来。

夷陵上行至重庆朝天门处,有水汇入长江,这水叫嘉陵江。而涪江则是嘉陵江重要的源流之一。

涪江源头在龙安府与安多雪区接壤的雪宝顶。

龙安府自古以来藏、羌、氐、汉杂处。前明嘉靖前,由土司治理,唤作龙州司。后当地土司薛兆乾谋逆被诛,这里遂改为流官治理,制龙安府,辖平武、江油、石泉、彰明四县。

龙安府时任知府陈于朝,是生于奉天的汉人。其父本是直隶一书生,早年清太祖征掠关内,陈父被代善所掠,赐给八子祜塞做了奴才。因其饱读诗书,被安排做了汉文先生,教府中子弟读书。陈先生膝下育有子女多名,却多早殁,仅存长子陈于朝和小女陈于珍。

陈于朝忠厚聪慧,自幼伴读祜塞子嗣,习得满腹经纶,私下与祜塞三子杰书交谊甚好。

三藩乱起,杰书受皇命征伐江浙福建,携陈于朝于帐下。因其文采人品,被推举到地方为官。康熙二十一年,祜塞因救援前方不力,被调回京。陈于朝也从福州知府任转任蜀地龙安府。

陈于珍也自幼读书习字,侍候王府女眷,习得一手漂亮女红,更谙熟满人插戴技艺。父母归山后,陈于珍被主子赐婚正红旗一牛录章京。进到夫家,蜜月未满,丈夫即随军南征三藩,一去数年,音讯渐无。直到公婆安归仙乡,陈于珍入关寻夫,才得来确实消息,其夫早已阵殁。

孤苦无依,陈于珍只得只身前去福州投靠兄长。千辛万苦赶到福州,却被告知陈于朝已转任龙安府。于是,她只能再次孑然上路,奔龙安府而去。

一路艰辛,从福州到夷陵,陈于珍身上盘缠所剩无几。可从夷陵租船上行到龙安府,尚有两千余里水路,所费自然不是小数。不得已,她只得暂栖在夷陵。

其时,满清早定了天下。官绅富贾对满人服饰,也由最初被动改转为追捧。陈于珍刚好精于此道,就在夷陵做起插戴婆营生,为官绅富贾人家妻妾小姐插戴修容,指导缝制满人衣物,打造满人钗饰。存身之余,攒些盘缠。

王秉正盘桓夷陵,正好与陈于珍同栖在一家叫望蜀楼的客栈里。

望蜀楼东家名左钧,出身绵州铜牟镇一乡绅人家。年轻时为避大西军祸,也为追逐未遂功名,沿江南下,投了南明弘光朝廷。朱由崧被俘后,左钧辗转西南,再投了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授户部员外郎。永历政权内斗,朱由榔本人随李定国南遁云南。左钧对南明王朝彻底失了望,借机辞官。他本想回归乡梓耕读度日,却又害怕被满清官府追究,于是在行至夷陵时止了步。

多年在户部协助税务催收和钱粮调度,虽不事贪腐,却依例得了不少俸银和地方孝薪。留驻夷陵后,左钧开起了客栈,本为谋生,却不意抓住了社会由治到繁盛的机会,逐渐积起些名望身家。

望蜀楼矗在夷陵文昌门内,一面紧邻水神奇相庙,一面靠近城墙。

左钧本就是读书之人,只思生计不图暴利。他将望蜀楼环境布置得幽雅别致,房价也定得公道。生意开张后,虽未刻意运营,却一直源开财茂。

望蜀楼客栈有三重院落,前面门庭是三层框架木楼,做酒楼用。客栈在第二重院落内,是两层木楼。底层正房是左钧卧房及书房,两厢则是几间招待船工挑夫的通铺大房。二楼是套房单间,有回廊相连。第三重院落也是四合院,作马厩及库房。

王秉正父子租住在二院西楼一个单间,陈于珍住的小房间,在他们房间斜对面的东楼最里处。

左钧是个明眼人,也是个厚道人。陈于珍入住客栈时,知道其寻亲不遇陷入穷途窘境,左钧给陈于珍安排了一间不大,但相对清静的房间。房价上,主动以长租为由,给她打了对折。为帮助陈于珍脱困,了解陈于珍的过往后,他给陈于珍提了做插戴营生的建议。陈于珍最初的客户,也是他帮忙给联络介绍的。

陈于珍很感念左钧相助。相处久了,就以叔父尊称。左钧半生颠沛流离,无妻无子。见陈于珍乖巧坚韧,甚是喜欢,慢慢地,也将其当作了亲人,平日里照顾有加。

与陈于珍不同,王秉正单身带一个小孩,长住单间上房,不见跟班随从,也未带货物车船。偶尔也会外出,却不见与生意人有瓜葛往来。平时进出遇见虽会点头致意,却与谁都不熟络深交,显得特立独行。

这是个心里有事的汉子!左钧对王秉正多了一份关注。

转眼间,丁卯年(1687)春节临近。

年关前,商贾回乡,船工挑夫归家,热闹的夷陵码头开始清静起来,望蜀楼的生意也日渐清淡。

“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满工”,大批客人散去时,左钧也给望蜀楼的店员伙计们放了假。客栈除了他自己,还有两三个无家可归的外地伙计留了下来。按惯例,几人利用客少时机,对客栈设施进行了整理维修,贴了门神春联福字,挂了红灯笼。

大年三十,客栈里的客人多已散去,整个客栈,也就剩陈于珍和王秉正爷俩三个客人。

当天,左钧亲自下厨,置备了一桌丰盛酒菜,招呼还迁延在客栈的客人和伙计,一同过年守岁。

王秉正父子本就避难而来,入住客栈后,为防言多有失,一直深居简出,从不主动与人交往。东家邀请一起过年,王秉正本不想参加,但年三十,街上各家店铺都关了张,父子俩无处可去,只能应了下来。

一如很多读书人,左钧是个好吃会吃的老饕,对厨艺也颇有研究。年三十,左钧亲自下厨,腊肉、香肠、风干鸡外,川味十足的豆瓣鱼、回锅肉、红烧豆腐也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

按当地风俗,年三十各家基本都会禁足。没了生意,难得空闲的陈于珍也系上围裙,与左钧一同下厨,打理年夜饭。

当陈于珍把最后一道小鸡炖蘑菇端上桌时,所有人早已入座等候着她。

酒席摆在酒楼一个大雅间内。一张精美大八仙桌,左钧在上方坐了,下方是酒楼两个伙计,左边是王秉正和另一个伙计,留给陈于珍的座位在右方,李法天紧挨着她坐,正好与王秉正面对着面。

人齐落座,左钧让伙计抱出一坛自己珍藏的蜀地杂粮酒。启了封,倒入一个青瓷酒壶,随后给每人面前的酒杯斟满。

酿酒多年,王秉正对酒格外敏感。这种四川杂粮酒注入酒杯时,会有一股浓郁酒香弥漫到周遭空气中。王秉正准确地感觉到,那香味既不同于自己所酿的柳林酒,也与汾阳的清酒和羊羔酒相异。

逃离凤翔以来,王秉正一直谨慎,几乎滴酒未沾,却在这奇异酒香的诱惑下,忍不住俯下身去,深嗅了一口。

应是个懂酒好酒之人!见王秉正这一不经意的举动,左钧想。

倒好酒入座,左钧端起酒杯致了祝酒词,大家起身碰杯,共道一声“过年好”,各自把杯中酒饮了。

把酒倒入口中,王秉正没有直接吞下。他用舌头搅动口中的酒,让酒沁润口腔内壁的每一个细胞,再用舌头细细品咂,一种协调纯净的浓郁酒香在嘴里弥漫开来。

好酒!酒入咽喉,王秉正不禁在心中赞叹。

左钧持壶敬了头三杯,大家一同饮了。后面的时间,开始单个敬起酒来。王秉正的位置在首席,自然头一个被敬。

左钧下座持壶,给王秉正把酒杯斟满,然后端起自己已斟满的酒杯,拍拍王秉正的肩头:“我看王先生沉稳,行事低调,定是个做大事的人。先生能入住我的客栈,也算我们有缘。先生要有难处,尽管开口,要老夫能帮得上,绝不推托。”

“多谢掌柜!”王秉正起身,双手端杯,以示敬谢。在对视当中,他读到了老人眼中的慈爱与真诚。

女人和孩子,天生就是容易亲近的一对。东家掌柜单独敬酒的空隙,陈于珍和李法天套起了近乎。

自小在柳林铺生活,虽说家里殷实富足,但关中人家对于饮食,一般都不太讲究。这一路逃亡,无暇更无心去琢磨吃喝。这顿年夜饭,对李法天来说,是好久未见的美食。特别是桌上的那些川味香肠、腊肉,从蒸笼里端上桌面时颜色鲜艳红亮,香味扑鼻,更吸引着小孩子的垂涎。

李法天自小家教极严,有长辈外人同桌,吃东西都随大人同时举筷放箸,只取就近菜肴,不敢随意造次。

虽是克制,孩子的渴望却是不会掩饰的。陈于珍从李法天眼光中捕捉到孩子喜欢的吃食,就伸筷各拈了两块放到李法天碗里。李法天冲陈于珍腼腆一笑,道了谢,然后才拈起一片香肠塞进嘴里。

“小嘴挺乖。”陈于珍忍不住伸手在李法天鼓起的小腮帮上轻捏一下,两人间的距离一下子近了许多。

左钧敬完一巡酒,将酒壶递到王秉正手中。王秉正先将左钧的酒杯斟满,然后请桌上其他人干了杯中酒,再为每人的酒杯续满。接着,双手端起左钧面前酒杯,递到左钧手里,邀大家一起为左钧敬酒。

“我等都是沦落天涯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所幸老掌柜热心,大家才能坐到一起来,共享这顿丰盛的年夜饭。除了感谢,就借老掌柜这杯酒,我们来共同祝老掌柜健康长寿,来年生意兴隆,心想事成。”话毕,王秉正站直来,带头饮干,其他人也站起来,附和着饮了酒。

气氛热烈,左钧示意大家坐下:“谁都会遇到难处。大家既然坐在一起,那我这客栈就是大家的家,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放开了喝个高兴酒,过个快活年,用不了太多客套。”

敬酒一巡,王秉正的酒要敬到陈于珍处结束。

在关外满人王府出生长大,又经历过婚姻,陈于珍没有关内女子的拘谨,却有酒量。当王秉正敬到自己面前时,她没有半点扭捏和推托,直接伸杯接了。

借着给敬酒的机会,王秉正第一次正视了这桌上唯一的女子。三十来岁年纪,皂襦素裙,发髻高绾,端庄清秀的脸上未施粉黛,却在酒的作用下显得温润潮红。举手投足间,显露出非一般人家女子所没有的优雅大度和从容。

孙氏也是美女啊!但是,与对面的女子做比,就如剪纸窗花与空谷幽兰,远远不在一个境界。

王秉正敬酒,陈于珍也第一次正面瞧了这个被安排在首座的男子。只见他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壮实而不油腻,国字方脸尤显刚毅,眼神中透出的是冷静沉稳,给人一种历尽世事的练达和厚重感。

“祝妹子万事顺意。”迎着陈于珍的目光,王秉正竟有点躲闪,简短说了祝词,先喝干了杯中酒。

“多谢大哥”,陈于珍以袖掩面,把杯中酒啜入口中咽下,落座后,继续逗李法天说话。

深夜,大家酒足饭饱,仍兴致未尽。左钧吩咐伙计撤去碗碟,换上花生瓜子糖果及茶水,把院里院外灯笼全部点亮,招呼大家一同守岁。

子时交岁之际,左钧拿出早已备好的爆竹,让伙计和陈于珍领着李法天到院子里燃放。热闹了很久,左钧还给了李法天一袋铜钱压岁,各自回房睡觉。

李法天和陈于珍已有点恋恋不舍。临别,他们约好,第二天一起去奇相庙烧香。

借着酒劲,一夜香眠。初一大早,王秉正被驱邪迎祥的鞭炮声吵醒。习惯早起的他穿衣下床,出客栈后到江边码头空旷处舞了一趟拳脚。再回客栈时,左钧已吩咐伙计将煨了一夜的鸡汤端上桌,招呼大家一起用新年第一早。

王秉正应诺着,回房叫醒李法天。他俩赶到摆餐的酒楼时,包括陈于珍在内的所有人都已到齐。陈于珍招呼李法天坐到自己身边,塞给李法天一串用红线编的钱龙串压岁,那是陈于珍昨夜回房后连夜赶编的。

待大家都坐定,左钧执勺分菜。一只煨得软烂的肥鸡,雪白鸡汤上面浮着黄黄的油珠,汤里点缀着红色大枣和枸杞,浓香扑鼻。

左钧先将两只鸡翅尖挑给李法天,又把两只鸡爪分别给了王秉正和陈于珍,然后才把鸡头放入自己碗中,招呼几个伙计自由取食。

新年第一天早上喝鸡汤,是夷陵当地沿袭的讲究,取祈“清泰平安”之意。其中,主要劳动力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后生小子吃鸡翅膀,寓意“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取“出人头地”之意。

用过早餐,大家同左钧一起到客栈隔壁奇相庙烧香祈福。

相传,奇相水神是黄帝时震蒙氏的女儿,因窃据了黄帝喜爱的玄珠被追究,含辱投身长江。黄帝有愧,遂封其为长江水神。

夷陵奇相水神甚是灵验。祭拜奇相的人,除了在江面上讨活路的渔家、船家和沿江居民外,江上往来的生意人亦是常客。

一行人到庙里上香祭拜之后,陈于珍征得王秉正同意,带了李法天去庙前广场玩耍。

初一天,广场上人山人海,各种小摊小贩齐聚,这般热闹对于自幼在北方小镇长大的李法天来说,满眼都是稀奇。陈于珍很宠溺李法天,年糕、冰糖葫芦,见什么都给他买。一路逛下来,李法天的嘴巴基本就没有空下来。

初一到初三,陈于珍没有生意传召,几日里,李法天几乎天天和她腻在一起。

按照楚人风俗,正月初四新嫁娘要回娘家,陈于珍又开始忙活。但每日做完活计回客栈,她总不忘带给李法天各色零食。李法天每日里姑姑上姑姑下顺溜地称呼,让陈于珍心里很受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