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310章:负荆请罪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310章:负荆请罪

作者:酸汤折耳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09:49:31 来源:笔趣阁

大汉兴汉元年(公元240年),六月十八日。

长安,未央宫。

“启奏陛下!”

早朝上,御史大夫徐庶,出列说道:“经微臣调查,益州谯氏有户九百六十三户,有人口两千三百九十五人。”

徐庶话音刚落,整个大殿顿时雅雀无声。

历时近一个月。

考生曾书实名举报尚书郎谯周隐瞒户数,今日终于有了最终的结果,经过御史大夫府的调查,最终证实了曾书举报为真。

而且,谯周隐瞒的户数,比曾书举报的数据还多一些。

这——

大殿上很多人,此刻都是忧心忡忡,后嵴发凉。

“传!”刘禅沉声道:“传谯周、曾书!”

大臣们的反应,刘禅没兴趣去观察,现在他就想看看谯周今天又该如何辩解。

半晌过后,率先进殿的是考生曾书。

曾书因为举报为实,所以他的污蔑之罪,自然也就不成立,这个时候那是气定神闲。

“学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等刘禅示意平身,就听到殿外一阵喧哗。

“陛下,臣有罪!”

“陛下,臣有罪!”

众人顿时闻声看向殿外,只见尚书郎谯周,光着膀子,背负荆条,一边向大殿走来,一边高声喊着他有罪。

看着他那副模样,刘禅差点没忍住想笑。

原来负荆请罪,就是这样的?

不过,大殿上的文武大臣,此刻就更加紧张了。

曾书举报益州谯氏隐瞒户数,经御史大夫徐庶调查,现在已经得到了确认,如今这谯周直接负荆请罪。

完了——

“陛下,臣有罪!”

“陛下,臣有罪!”

刚一进入大殿,谯周连滚带爬的来到近前,然后跪匐于地,不断的向刘禅磕头认罪。

这可是蜀中大儒。

只是,刘禅看了他一眼,却是没好气的道:“说吧,汝所犯何罪?”

明知故问,但是样子还是要做足。

随着刘禅的话音刚落,大殿上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到声音。

“陛下!”

“臣,死罪!”

“臣死罪!”

谯周带着哭腔说道:“益州谯氏有负皇恩,隐瞒户籍人数,此乃欺君之罪,罪臣请陛下治罪。”

呵呵——

刘禅本来还有些犯难,徐庶查出了谯周隐瞒户数,按律这是欺君之罪,其罪当诛。

可是,刘禅真敢诛杀谯周满门吗?

不,他不敢。

在徐庶奏报结束,刘禅就在琢磨这事儿应该怎么处理,既可以给氏族们敲敲警钟,同时也不能引起太大的震荡。

那曾想,他还未问罪这谯周,人家却主动负荆请罪来了。

主动认罪——

怎么处理?

按律执行吗?

谯周不断磕头请罪,倒是让丞相诸葛亮、御史大夫徐庶,突然有些慌乱,他们更希望这谯周上殿狡辩一番。

其实数日之前,徐庶与诸葛亮,就跟刘禅商量过,等到结桉时,容这谯周辩解一番,然后他们俩再在一旁帮衬几句,最后刘禅碍于他们的求情,轻罚谯周。

可是现在——

人家压根儿就不打算辩解,直接告诉你,我有罪,我犯了欺君之罪,陛下快按律处罚我吧,我无怨无悔。

诸葛亮额头都有丝丝冷汗渗出。

徐庶也是眉头紧皱。

至于其他大臣,除了曾书之外,没有一个此时心情舒畅。

咳咳咳——

刘禅咳嗽两声,然后冷冷的看着谯周,怒道:“谯周,汝乃朝廷命官,却知法犯法,难道朕与先帝待汝不厚?”

“陛下,罪臣知罪!”

“陛下,罪臣知罪!”

刘禅是真的很无语,这个时候,他更想听谯周说几句好听的,比如求个绕什么的。

可是,人家根本不求饶。

似乎今天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

“哼!知罪!”刘禅高声道:“现在知罪,可知晚矣?”

“殿前武士何在?”刘禅突然朗声吼道。

霎时间四名禁卫武士进入大殿,齐声应道:“在!”

“推出去——斩!”

刘禅此话一出,狠狠的一挥手。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天子会如此果决,直接当场下令斩杀谯周,谯周自然也是没有想到的。

他知道徐庶肯定能查出谯氏隐瞒户数。

但是他也知道,如今大汉朝廷里,隐瞒户数的氏族,何止他谯氏一家,只要是氏族,谁家不隐瞒一些户数?

想着天子虽然想要处理氏族,但是绝不会这个时候杀谯家以犯众怒。

可是,天子非常果决。

“陛下!”

“陛下!”

就在武士们刚上前正欲押解谯周,御史大夫徐庶,丞相诸葛亮、侍中董允、御史中丞费祎等人,全部出列拜服道:

“陛下,刀下留人。”

丞相诸葛亮说道:“陛下,三国纷乱,世家隐瞒户数不在少数,谯尚书既已知罪,还望陛下从宽处理,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哼!”刘禅闻言哼了一声。

“陛下!”徐庶也道:“丞相所言极是,况且这些年,谯尚书为朝廷也立下不少功勋,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陛下!”

“陛下!”

随着众人求情,刘禅也算长舒一口气,本来他也没有打算要杀谯周,这人虽然有些迂腐顽固,但是毕竟也是儒学之士。

“陛下,罪臣知罪!”

“陛下,罪臣知罪!”

这个时候的谯周也很聪明,不再像之前那般,毕竟皇帝已经下了杀他的命令。

这个时候,若不示弱。

保不齐皇帝一怒之下,真有可能杀他给猴看。

“陛下!”今日大殿上,最为轻松的人,考生曾书,也是拜服说道:“陛下,天下氏族隐瞒户数极多,绝不止谯尚书一人,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呵呵——

聪明。

刘禅看了他一眼,表示满意,然后狠狠的瞪了谯周一眼,冷冷的道:“汝身为朝廷命官,儒学之士,不思报国不说,还做这种欺君之事...”说着他顿了顿,看向大殿一众文武才说道:“朕念汝这些年对大汉也有些功劳,朕就绕汝一条性命。”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来人!”刘禅旋即喊道:“谯周欺君罔上,廷杖五十,罚奉三年,以观后效。”

“谢陛下!”

“谢陛下不杀之恩!”

“谢陛下!”

看着求饶的谯周,刘禅感觉十分舒爽,对于谯周的处罚,他其实早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廷杖,这就看皇帝想不想要你的命而已。

不想要你的命,别说五十廷杖,就算百杖,也就是受点皮肉之苦,就连筋骨都不会伤你。

当然,若是想要你的命,无需百杖,十杖就能送你见阎王。

上朝之前,刘禅已经有过交代。

意思意思就行。

所以,没大会儿功夫,五十廷杖就完成,谯周在两名禁卫的搀扶下,重新回到大殿。

刘禅看了他一眼,然后看向众人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愿意效忠大汉王朝?”

“陛下!”所有人都是吓得一惊。

刘禅没有理他们,继续说道:“众卿,可还认可朕这个皇帝?”

“陛下!”

“臣等誓死效忠大汉。”

大臣们齐声说道,这个场合,谁敢说不愿效忠大汉呢?谁又敢说不愿认可他这个皇帝呢?

“若是诸位不认可朕这个皇帝,或者认为朕这个皇帝当得不合格;”刘禅冷冷的道:“尔等可以选一个你们认可的人,来当这个皇帝。”

“朕即刻退位为民!”

嘶——

这话有点勐,完全超出了文武大臣的预料。

就现在的大汉朝,谁敢说他不认可刘禅这个皇帝,谁又敢说刘禅这个皇帝当得不合格?

“陛下!”

近百位文武官员,第一次在上朝的时候整齐的跪匐在大殿上。

“臣等誓死效忠大汉,誓死效忠陛下!”

大臣们齐声说道。

“呵——”刘禅冷哼一声道:“真的是誓死效忠大汉,誓死效忠于朕?”

“诸卿可别欺心。”

“谯周隐瞒户数?”刘禅突然冷冷说道:“谯周是益州的谯氏,尔等又岂不是某州某郡的氏族?”

“这隐瞒户数的氏族,可只有益州谯氏?”

所有的文武大臣,此刻都是愣在原地,他们自然知道,皇帝说这话的意思了。

“臣等知罪!”

“臣等知罪!”

也不知是谁开的头,率先高喊知罪,接着大殿上臣等知罪声,那是响彻未央宫。

看着这个场面,刘禅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有些失落。

因为以前也只是史料,或者后人的一些评述,说魏晋南北朝氏族势大,最后殃及皇权。

现在,当这些人集体认罪。

也就彻底坐实了史料、还有后人的观点。

朕虽为皇帝,可是这皇帝,还真的是不好当。

愣了半晌,刘禅叹息一声,然后看向曾书,道:“汝所言不虚,大汉真的危矣。”

“学生知罪!”曾书赶忙应道。

“汝何罪之有?”刘禅道:“朕真的很羡慕汝,朕虽贵为天子,但是面对这么大一个帝国...唉...”说着他叹息一声,道:“外有强敌环视,内有...”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才故意又看向满殿的大臣,问道:“众卿觉得,做皇帝可轻松否?”

这话刘禅说的是心里话。

前世经常听人说,古代帝王,是最危险的职业。

如今真的来到古代,做了一个王朝的帝王,他对这个说话那是深有体会。

如今的大汉,也只是因为朝廷有徐庶诸葛亮两位大贤坐镇,暂时还没有遇到朝臣想要篡位的。

但是,面对这么大一个帝国,各种事情层出不穷。

就说眼下吧。

三国鼎立,相互之间都时刻盯着对方,只要你稍微打个盹儿,对方就得把你生吞活剥,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这还不算什么,即便是你呕心沥血,但是也无法避免手下的人,用各种手段让你艰难前行。

“诸位爱卿,都平生吧!”刘禅微微抬手,缓缓道:“朕自知诸位皆是忠善之人,但是生逢乱世,从善如流,这也怨不得诸位。”

说着,他看了一眼被打了五十杖的谯周,说道:“汉魏吴三国,世家都有隐瞒户数,你们也是随大流而已,这怪不得你们,怪只怪我们生错了时代。”

“陛下!”

或许是被刘禅的话感染到了,御史中丞费祎突然出列道:“臣等惶恐,听陛下一席话,甚为惭愧;”说着他看了一眼其他大臣然后说道:“微臣家也有虚报户数。”

费祎的话,并没有让刘禅意外,反而觉得他很聪明。

“微臣立即重新统计户籍人数,重新向朝廷登记。”

费祎首先开口,算是给其他大臣做了个表率,但是却没有其他大臣附和,虽然他们也都知道,现在认罪,皇帝肯定不会杀他们,就如尚书令谯周那样,最多廷杖一顿,然后罚几年俸禄。

但是,这个时候不出头最好。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

刘禅也看出来了,不过有了费祎领头,他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他不需要所有人都像费祎这样。

“好!”刘禅满意的看了一眼费祎,说道:“费卿能有此等见识,朕心甚微;”说着,他顿了一下,看向满朝文武,然后朗声说道:“户籍百姓,乃是朝廷的命脉。”

“诸卿既然还认可朕这个皇帝,还认可大汉王朝,就需得坚守本份;”说着,刘禅看向御史大夫徐庶,道:“徐爱卿!”

“微臣在!”徐庶应声出列。

“朕给卿半年时间——”刘禅朗声说道:“半年之内,给朕重新统计天下人口户数,无论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均需严格排查,多出来的人口户数,按律分赐田地。”

说完这话,刘禅又看向大殿上的文武大臣,严肃的说道:“此前隐瞒户数的事情,朕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从今往后,谁若敢再隐瞒户数,中饱私囊,贪赃枉法...哼...”

“杀...无...赦!”

刘禅的语气铿锵有力,此前还有些担心的大臣们,算是长舒一口气,虽然以后不能在隐瞒户数。

但是,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

徐庶自然欣然应命:“微臣遵旨!”

三国纷乱,导致人口大减,可是天下还未一统,大汉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增加人口这是势在必行。

刘禅相信,经过这一番整顿之后,大汉至少多出一倍的人口出来,按照现在在册人口,就能征召三十万兵马,若是将这些隐藏的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大汉至少还能增加二十万兵马。

魏吴?

呵呵——

解决完隐瞒户籍这件事之后,刘禅悬在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虽然他早就有过预感,这件事虽然棘手,但是目前大汉的军政大权,并不是完全掌握在氏族手里。

大汉有诸葛亮,有徐庶,还有三十万大军在手,只是让这些氏族吐出隐瞒的百姓,他们还不敢冒天下大不韪与刘禅为敌。

只是真正处理之前,他还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这也算是动了氏族们的利益。

但是没办法,皇权与这些氏族,天生就是对头,现在不处理他们,等到他们势力强大之后,皇权就很难在制衡他们。

比如两晋——

两晋若不是因为氏族势大,还有皇室作妖,也不至于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刘禅知道未来大汉必然会天下一统,这事儿就得提前进行。

正所谓,快刀斩乱麻。

“曾书!”解决完户籍的事情,刘禅看向曾书:“汝此番谏言有功,朕封汝为金科状元,晋御史郎。”

一个月前的殿试,因为曾书实名举报被搁置,现在能够对户籍的事情即使处理,曾书自然是有功的。

当然,还有在监狱里,曾书曾对刘禅说过的一番言论。

此人却有大才。

“微臣谢陛下隆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禅看了他一眼,澹澹的道:“爱卿免礼,望卿日后多思报国之策,为振兴大汉建立功勋。”

曾书起身躬身道:“微臣遵旨!”

“蒋显,王岩——”刘禅又看向俩人,道:“蒋显为金科榜眼,王岩为金科探花,均晋治书侍御史。”

未等俩人谢恩,刘禅又对剩余参加殿试的十七人,说道:“其余诸人,入御史台实习后,按能分派官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十位参加殿试的考生,齐声谢恩。

举办科考,就需要给他们官做,要不然以后的学子,谁又愿意努力读书,然后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呢?

只是,这些通过科考的人,让他们立即走马上任,还是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刘禅凭借前世的记忆,比如唐宋的学子们考中状元进士,也不会立即就给他们有实权的官职,最初即便是状元也最多就是翰林院编修,这种闲散官职。

想要高官,就得继续努力。

现在大汉没有翰林院,不过却有类似的职位——治书侍御史。

治书侍御史,隶属御史大夫府,官六品,主要负责一些书籍编撰,还有史书记载等等。

按照刘禅的意思,以后大汉王朝的科考三甲,都将先为治书侍御史,不过曾书算是个例外,被刘禅破格封为御史郎。

按照大汉现在的制度,御史郎为御史中丞的副手,五品衔。

曾书此番立有大功,所以刘禅才会破格提拔他,但是他是初入官场,所以让他先跟着费祎好好磨练一番。

等到考生们谢恩后,刘禅又一次看向曾书:“曾爱卿!”

曾书出列应道:“微臣在!”

刘禅澹澹道:“五日后,出使洛阳。”

“微臣遵旨!”曾书欣然应命。

只是,在场的文武百官,却是一愣。

陛下何意?

此时为何遣使出使洛阳?

而且还是一个刚刚通过科考,才进入官场的愣头青。

这——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