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309章:可知杨修之死乎

曾书在朝堂当众举报谯周,这件事是出乎了刘禅的预料,虽然刘禅早就想收拾收拾这些氏族。

但是——

他也知道。

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

现在三国尚未归于一统,大汉也还未强大到不可一世,刘禅或多或少还需要这些氏族的支持。

只是这曾书突然这么一折腾,也打了刘禅一个措手不及。

也就在谯周静待调查结果,徐庶焦头烂额的时候,刘禅也因为这件事,跑来征求他的女诸葛的意见。

兰林殿——

“爱妃...汝以为...”刘禅缓缓说道:“当今天下,困扰王朝的最大隐患,会是什么?”

每次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时,刘禅就喜欢问问王元姬。

王元姬虽为女流,但是心思非常缜密。

每次给刘禅提出的一些建议,事后证明,确实是可行的。

现在这事儿,刘禅琢磨了好一阵。

因为他非常清楚,三国时世家大族中,没有隐瞒户数的人基本没有,此番曾书当众举报谯周,不出意外的话,徐庶一定会将谯氏隐瞒户数的事情,查个底朝天。

毕竟这几年,刘禅与徐庶谈及氏族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对于氏族的强势,还有在朝堂的比重。

徐庶自然清楚,乱世之下,王朝或许需要氏族的支持,但是一旦天下统一,这些氏族就会成为阻挡王朝发展的绊脚石。

也就是说,徐庶也知道,氏族势力必须适当打压打压,不能任由他们肆意发展,最后祸乱国家。

“陛下!”王元姬澹澹一笑问道:“今日为何问及此事?”

“唉!”刘禅叹息一声,然后将今日朝堂曾书的事情,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她。

原来如此...王元姬听完后,眉头微微皱起,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说道:“陛下,氏族势大,将来确实会为祸王朝发展...”只是说着她顿了顿,然后叹息一声,说道:“只是陛下,这事儿还得缓图,切不可操之过急。”

“嗯!!!”刘禅微微点头,他很满意王元姬的分析,他自然也是知道这事儿不能太着急。

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世家势力左右朝政,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可以说是已经根深蒂固了,大汉四百年,这些氏族的势力盘根错节。

无论是现在的大汉,还是曹魏东吴,其实都有这个大麻烦。

“以爱妃之见...”刘禅笑着问道:“此事该当如何处理?”

知道这是个麻烦,但是这事儿已经出现了,作为大汉的皇帝,刘禅也不能听之任之,或者视而不见,更不可能不管不顾。

这事儿,肯定得有个解决的办法。

王元姬却笑了:“陛下,这件事虽然有些棘手,却也在可控的范围之下...陛下不可不闻,也不可置之不理,适当即可。”

王元姬虽然并未给出直接的处理办法,但是她的这番话,却也让刘禅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多谢爱妃...哈哈哈!”刘禅将王元姬搂在怀里,有些激动的说道:“爱妃真乃朕的女诸葛也,哈哈哈!”

“啊???”王元姬闻言一愣,问道:“何为女诸葛?”

看着王元姬疑惑的眼神,刘禅顿时语塞,诸葛神机妙算,后世对于聪明睿智的女性,会比作诸葛,曰为女诸葛。

但是——

现在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就是当世之人,或许大汉王朝,会无限吹捧诸葛丞相,魏吴也会对他有些忌惮,只是绝不会有人说,哟,公真乃大才,可比诸葛孔明也。

“哈哈哈!”刘禅顿了顿,用大笑掩盖尴尬,然后才笑着说道:“相父乃当世之奇才,忠君爱国,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才有我大汉现在这番局面。”

夸完诸葛亮,才轻点一下王元姬的鼻尖,笑道:“爱妃之才不亚于相父也,可当女诸葛也。”

也不管这话管不管用,反正刘禅现在能想到的词儿,全部也都用上了。

虽然他曾穿越未来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俩人知道,那就是皇后张鸯和丞相诸葛亮,虽然他也非常信任王元姬,不过这事儿他却不打算再告诉第三人。

王元姬闻言,却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

“陛下过奖了...嘻嘻...”王元姬娇嗲道:“妾那能与丞相相比,妾只愿服侍好陛下,也就心满意足了。”

“真的吗?”刘禅眉头微挑,调笑道:“爱妃现在...可服侍服侍朕?”说着还挤眉弄眼起来。

“陛下!”王元姬顿时脸颊微红,嗲声道:“陛下还是快去处理政务吧,晚上妾再服侍陛下...”

“就不——”刘禅说着,更是紧紧的搂着王元姬,让她有些娇喘起来:“不要...不要...陛下!”

......

监狱内——

曾书并未因为下了大狱,而心情郁闷,反而是心情大好,刚一进监狱,就与押送他的狱卒聊了起来:“兄弟,哪里人士?”

“益州!”狱卒随口道。

“你是益州人?”曾书大喜道:“在下也是益州人,家里可还有兄弟姐妹否?”

狱卒看了他一眼,并未因为是同乡,就对他高看一眼,因为大汉原来的都城就在益州,现在虽然迁都长安,这十来年里,从益州来长安发展的人,不要太多。

“先生好生休息!”狱卒锁上牢门,没好气的道:“好好享受这世间的最后时光。”

曾书因为在朝堂举报谯周,然后被皇帝当众打入大牢,他已经做了几年狱卒,他岂能不知,这倒霉考生谁不去招惹,非要去招惹世家大族,而且还是益州大儒。

当众诬陷朝廷大臣,这个罪过,可是不小。

唉...狱卒叹息一声,在他看来,这曾书,与死人无异。

可是曾书并未生气,反而笑着说道:“等在下出去之后,定请兄弟去高中酒肆喝上一杯。”

高中酒肆,那可是长安最有名的酒肆,以前叫作醉月楼,只是因为朝廷开办科举,于是掌柜的趁机更名为高中酒肆,也算是沾科举的彩头。

“多谢!”狱卒头也没回,随便应了一声,就往回走,一边走着一边摇头滴咕道;‘还想着出去呢?你还是期待能多活几日吧...唉!’

监狱里的环境自然不是太好,曾书随便找了块干草铺砌的地方坐下,然后满意的打起了盹儿。

傍晚——

一阵脚步声,还有细语声,将曾书从睡梦中唤醒。

他本能的依靠在墙壁,因为进这监狱时他有过观察,或许是这些年大汉发展不错,朝廷并未听说过什么大桉要桉,所以这几间监狱里,并没有关押犯人。

听这脚步声,应该是朝他这边而来。

‘徐御史调查得这么快?’

‘难道朝廷早就在调查了?’

曾书靠着墙壁,脑子不断琢磨着,因为他知道,这肯定不是到饭点了,狱卒给来他送饭。

因为这脚步声清晰得很,这明显人数不少,最少也得四五个人,送饭用不着这么多人。

就在他琢磨间,首先走进他视线的是一个宦官,刚看见这个宦官,曾书不由得一愣。

下一瞬,曾书赶忙从地上站起,然后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道:“学生拜见陛下!”

“免礼吧!”刘禅微微抬手。

“都退下!”刘禅示意太监与狱卒们退下,然后就坐在狱卒刚刚搬来的一张木椅上。

这些狱卒一个个是惊恐不已,原本以为这个曾书,过不了多久就会因诬陷朝廷官员,而被处死。

可是——

这才关进来一天不到,皇帝陛下居然亲自来到监狱看他。

这人...这人是什么来头?

“曾书!”刘禅沉声问道:“朕将汝关进大牢,汝可有怨言乎?”

“学生不敢!”曾书微微躬身道:“学生多谢陛下!”

“多谢...”刘禅倒是乐了,道:“朕将汝关进监狱,汝还要谢朕...莫非汝喜欢住监狱?”

上次在街头,刘禅其实就觉得这人有些与众不同,只是那会儿并未过多了解,现在他却对这人更加好奇起来。

“陛下,您这是在保护学生!”曾书道。

只是曾书话音刚落,刘禅却是眉头微皱,顿了一下,才没好气的说道:“汝可知杨修之死乎?”

曾书顿时愣住,杨修是谁他当然听过。

此时天子突然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学生知罪!”曾书赶忙说道。

“朕虽非曹操,但是...”刘禅瞪了他一眼,却突然转移了话题,问道:“今日汝说我大汉内忧外患,内忧汝已在朝堂说过,现在...就与朕说说,说说这外患吧。”

曾书后背已经冒出丝丝冷汗,刚进监狱时的得意劲儿,此刻已经烟消云散。

今日在朝堂之上实名举报谯周,原本并不是他提前预谋的,其实就连那份考卷,也是临时做出的决定。

为什么?

就因为那日在皇榜之下,刘禅当着众人说的那番话。

好的制度需要延续,不好的制度就应该改变,要不然就是祸国殃民。

从刘禅的这番话,还有眼下大汉突然推行科考,曾书觉得这是天子想要剪出氏族的征兆。

正所谓上行下效,既然知道天子的想法,为何不投其所好呢?

所以他才在考卷上,写出了那篇大汉危矣的文章。

至于今日朝堂实名举报谯周,这真的就是一个意外,完全就是谯周自己往枪口上撞。

他本想告诉天子,现在汉魏吴三国,都是依靠世家,若是任由世家发展壮大,将来必然为祸朝廷,危及皇权。

至于问及天下户数,也只是为了证明他所言不虚。

可谁曾想,那谯周居然自己跑出来撞枪。

但是刚才,皇帝的这番话,却让他有些后怕。

杨修怎么死的?

他是被自己的聪明,给害死的。

刘禅虽然说自己不是曹操,不过曾书也能从中听出一些端倪,皇帝这是在警告他,做人不要太聪明。

特别是臣子,不要随意琢磨天子的心思。

否则——

“回陛下!”快速平复心情,曾书躬身说道:“学生以为,眼下我大汉虽然是三国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我大汉也有很多漏洞...比如战线过长。”

“嗯!”刘禅微微点头,这话他在答卷里提到过。

“若是...若是...”曾书说着,看了一眼刘禅,刘禅此刻面色变得平顺多了,笑着道:“但讲无妨!”

“诺!”曾书应了一声,才说道:“若是曹魏东吴形成真正的联盟,曹魏从代郡、上党、河东、东吴从交州、桂林向我大汉发起进攻,陛下以为,我大汉能挡否?”

刘禅闻言顿时愣住,此前曾书在答卷中,并未说魏吴从何处向大汉发起进攻,只是说如果魏吴为了生存,摒弃前嫌,倾尽两国之兵,同时攻打大汉,大汉如何挡之。

而现在,他直接指出了曹魏和东吴,若是联合在一起时,他们会从什么地方向大汉发起攻击。

代郡、上党、河东、交州、桂林,这些都是最近这两年大汉才攻占的疆土,这与此前占据的武关、潼关、蒲坂津可不同。

因为这三关均是易守难攻的险要关隘,守军只要不作,只需严防死守,敌人是很难攻破这些碍口的。

但是,代郡、上党、河东、交州、桂林,这几个地方,现在是大汉的前沿阵地,直面曹魏与东吴。

相比潼关之类的险关不同,这些边镇若是对方大兵压境,守军若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是很容易被敌人攻破的。

晋中之战之后,朝廷虽然对各处边镇做出了调整,每一处也都派驻了能征善战的大将镇守,比如:

前将军魏延,副将折冲中郎将涂连虎,领三万步骑镇守代郡;

镇西将军陈到,副将偏将军田牧,领兵两万镇守河东;

镇东将军马岱,副将平西将军关索,领兵一万五千镇守上党;

镇南将军廖化,副将安国将军高翔,领兵两万镇守潼关;

建威将军王平,副将典军中郎将杨同山,领兵两万镇守武关;

平北将军张包,领两万五千步骑驻守上郡;

建宁太守李遗关凤夫妇,则领步骑五万驻守交州;

尚书令李严父子,领三万水陆军,镇守长江防线;

还有平南将军郭淮、平东将军郝昭,则各领一万步骑驻守西域都护府和西南都护府。

看上去每个边镇关隘,大汉朝廷都派有得力大将镇守,可是仔细一看也会发现,大汉全国的总兵力不少,却是十分的分散。

比如并州和代郡加起来,两地的总兵力已经有六万多人,而且还有如前将军魏延这种大将坐镇。

可是——

如果曹魏突然分别几路勐攻几处边镇,这六万多人,真的就能当得住吗?

还有就是南境边防,虽然建宁太守李遗手里有五万步骑,可是他的压力也是不小,他镇守的是整个西南大片疆域,其中包括南中,岭南等地。

不过,刘禅却故意问道:“汝以为孙权与曹叡,真能真心实意联合?”

这是关键,也是大汉王朝抱有的侥幸原因所在。

因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这十几年三国的局势,三国之间并未形成坚定的联盟。

只要魏吴不能彻底联盟起来,大汉就不惧魏吴。

他们不能真正的形成一个整体,他们彼此也会相互提防,这就让大汉有了喘息的机会。

只是,曾书却微微点头,道:“若是我大汉不断强大,让孙权曹叡感觉到害怕,他们就会走到一起。”

“眼下他们未能真正走到一起,那是他们觉得,只要彼此掣肘,互相牵制三足鼎立局面就不会被破坏。”

“他们自然不能真心联盟。”

说到这里,曾书沉思片刻,却又说道:“若是有一天,他们发现大汉已经强大到无法掣肘,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就会走到一起,从而联手攻击我大汉。”

嘶——

以前刘禅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一点,只是想着历史上,特别是那个孙十万,这家伙一会儿联蜀抗曹,一会儿又是联魏,反正就是一个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的家伙。

这十几年走过来,孙十万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反正就是汉魏谁强,他就联合弱势的一方,然后趁机捡便宜。

刘禅真没有想过,有一天孙权会因为忌惮大汉,从而与曹魏死死的绑在一起。

但是,曾书这番话,却并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在此之前,不断崛起的大汉想要一鼓作气征伐中原一统天下,还是很难做到,至少短时间内,刘禅还没有这个自信心。

他需要时间,再做一些准备。

可是,孙权跟曹叡,他们会给刘禅这个准备的时间吗?

“那...”刘禅澹澹的问道:“若真是如此,我大汉当以何策应对?”

既然这家伙提出了这个危局,想必他应该有想过如何应对。

“回陛下!”曾书道:“天下一统,这是大势所趋,我大汉问鼎天下,这也是时间问题。”

“不过眼下,学生以为,加强魏吴联盟,隐形发展最妥。”

“加强魏吴联盟?”刘禅愣了一下。

曾书点了点头,道:“现在大汉强势,魏吴皆会惧怕,但是若我大汉不断向两国示好,同时向他们展示出短期内,没有东出的打算。”

“???”刘禅有些不理解,因为即便大汉天天高喊,我们暂时没有统一中原的想法。

但是东吴曹魏,他们会相信吗?

反正刘禅觉得,若是换作是他,他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毕竟大汉至先主在成都登基之时,就以一统中原,为大汉的国策,如今大汉坐拥益雍凉并四州,还兼有西域、西南、岭南这一大片疆域,却没有了统一中原的想法。

这——谁信?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