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311章:人类第一次(日更万字,新人求追读,拜谢各位读者大大)

大汉第一届科举状元诞生,这在长安城,是一件大事情。

毕竟人类第一次。

翌日清楚。

长安比往日更加热闹一些,街边的店铺,走街串巷的小贩们,也都是起了一个大早,早早的就开门营业。

因为今天比较特别。

状元游街。

己时初刻。

玄武大街。

当,当,当。

几声铜锣敲响,人们就看到一队人马出现在街头,前面是十余位全副武装的侍卫,侍卫的后面是十名侍女。

“那人就是状元啊!”

“长得还挺英俊的嘛。”

“英俊怎的?”

“人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你们就别惦记了。”

阁楼上,几个女子指着队伍中间,一位身着大红官袍的男人嘻嘻说道,只是被阁楼下的一位中年人回怼道。

其中一女子,听见了楼下中年人的话,翻了个白眼对他说道:“有孩子怎的?本姑娘愿意做妾,不可以吗?”

中年人明显没有想到这一茬,赶忙闭上了嘴巴。

“哈哈哈!”

中年男人不远处,一对男女忍不住笑了起来。

“没出息!”男人说道。

“夫君...那妾也没出息咯...”女人似乎有些不满的样子。

“不不不...”男人自知说错了话,赶忙赔笑道:“她们岂能与我的元姬相比?”

这对男女正是大汉天子刘禅,还有皇贵妃王元姬,今天是大汉王朝第一次状元游街。

这一出戏码,也是刘禅特别规定的。

接下来大汉王朝要全面推行科考,如果科考不够吸引人,以后谁还会愿意参加科考呢?

正所谓进士及第,这是万千学子的梦想,跨马游街,也算是对十年寒窗苦读的回报。

状元居中,榜眼探花紧随左右。

因为在此之前,人类还未推行过科考,这自然也是人类的第一次,刘禅就按照前世看过的影视剧,那些状元游街的方式,安排了这一出戏码。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穿街而过,作为主角的曾书、蒋显、王岩三人,自然是心情舒畅,不时向街道两旁的人马挥手致意。

“你们知道吗?”

“某听说,以后大汉每年都会举办科考。”

“不对,某听说是三年举办一次。”

几个围观的人,叽叽喳喳的议论着,也不知道从哪儿道听途说的,听得刘禅有些无语。

朕还没有决定以后这个科考怎么举行,你们就全知道了。

当然,刘禅也懒得去与他们争论,他今天的目的,就是混在人群当中,看看百姓们,对科考的意见。

就在几人议论间,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突然说道:“来年在下也当如此。”

他的声音有些大,周围原本就很嘈杂,但周围的人,还是被他吸引了过去。

众人循声看去,原来是一个身着浅蓝色,身材娇瘦的少年。

“呵呵!”

“就你啊!”

“别做梦了,这状元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我怎么了?”那少年似乎有些不满,他说道:“来年在下定当考中状元。”

“小哥口气不小啊...”刚才讥笑阁楼上几个女子的那中年男人,对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问道:“不知小哥是谁家公子?”

“益州张氏?”

“益州谯氏?”

“还是关中郭氏、冯氏、或者马氏...”中年男人连续说出大汉境内能叫得出名的世家,问道:“不知小哥出自那一家?”

少年闻言哈哈笑道:“在下并非什么世家大族,只不是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说着他指了指刚至近前的游街队伍,问道:“汝可知这曾书曾公,又是何出生?”

众人顿住,一直没有说话的刘禅、王元姬也是好奇的看向少年,因为曾书是什么出生,他俩自然清楚。

“曾公是何出生?”一中年男人问道。

之前他们只知道曾书考中了状元,而且他当这个状元之前,还坐了一个月的大牢,听说是跟尚书郎发生了摩擦。

只是,他是什么出生。

百姓们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见众人都好奇的看向自己,少年肯定的道:“白身,曾公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与在下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一普通百姓耳。”

“什么?”

“白身?”那中年男人顿时惊愕,道:“汝是说,曾公只是一介白身?”

少年说得没错,这一点,刘禅可以给他左证,曾书确实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是益州巴西郡的普通百姓。

因为他从小喜欢读书,这次大汉朝廷举办科考,他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参加了考试。

谁曾想,一篇大汉危矣,最后就成了大汉王朝的第一届科考的状元,也是人类的第一位状元。

“对!”少年点头道:“曾公来自益州巴西郡,家产就只有三亩薄田,有妻一人,父母健在,子女三人。”

少年给出了确切信息,这可惊呆了围观的人们,而这个时候游街队伍前队,刚刚从他们面前经过。

“他说得对!”曾书笑着说道:“曾某就是普通百姓。”

只是曾书话音刚落,却在人群中看到了刘禅,顿时让他有些紧张,想着赶紧下马参拜,只是被刘禅瞪了他一眼,曾书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急忙低声提醒身旁俩人:“不可下马。”

蒋显与王岩也看见了天子,同时也看见了刘禅瞪他们的眼神,所以都很聪明,假装啥也没看见,继续向街边围观的人挥手致意。

“百姓也可以参加科考啊?”一人突然问道。

因为这曾书既然是白身,都能考中状元,那也就说明百姓也有了上升的通道。

此前虽然也听说天子的科考,是针对全国百姓,任何人只要愿意为朝廷效力,就可以报名参加科考,获取功名就可以入朝为官。

但是,大汉四百年来,从底层走到朝堂的人,虽然也有人做到过,不过那都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当然,陛下已经说过了,科考人人平等;”少年有些激动的说道:“只要有才能,就可以通过科考,获取功名。”

刘禅自然是很满意,这状元游街,除了展示科考考中的殊荣,同时也是为了以后的科考做宣传。

不错不错。

看着越走越远的游街队伍,听着各种关于科考,关于状元郎的议论,刘禅那是心满意足。

“夫君,我们回去吧,家中还有要事要办呢!”

游街队伍已经走远,虽然百姓们还在议论,但是王元姬还是不忘提醒刘禅一声,因为按照规矩,状元游街结束,最后会在未央宫南宫门外,举行朝见天子的仪式,然后进入未央宫。

虽然游街是要将长安的几条主要街道全部走一遍,但是长安毕竟不是未来的超大都市,什么二环三环,甚至五环六环,现在的长安,虽然很是繁华,不过规模并不大。

所以当听到王元姬的提醒,刘禅也就放弃了继续聆听那少年与人们的议论。

午时初刻。

未央宫,南宫门。

今日的南宫门外的广场,与往常完全不同,往日除宫门口有禁卫守卫之外,广场上并无侍卫。

但是今日却不同,广场四周皆是全副武装的禁卫军,在通往未央宫的中央大道两旁,则是每隔数步,就有一名侍卫,距离宫门前方还有百人的侍女站立。

南宫门广场外面,此时已经来了很多百姓,他们紧靠着广场边缘,因为今天状元要在这里拜见皇帝。

状元朝见天子,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看过。

所以人类天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早早就等候在此。

冬!冬!冬!

随着三声清脆的鼓声敲响,接着便是一阵号角声长鸣。

待鼓号声毕,早已等候在街头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立即下马进入广场,也就在他们三人刚刚进入广场,原本在广场两边等候的数十文武官员,依序汇入他们三人身后。

当然,这些官员,并非朝廷高官,他们只是五品以下的官员而已,其中也包括参加殿试的剩余十七人。

曾书依然居中,榜眼在左,探花在右,身后是数十位五品以下的文武官员。

“好气派啊!”

“人生一世,若能获此殊荣一次,此生足以。”

围观的人群,看着状元三甲领着文武官员,浩浩荡荡的朝未央宫走去,这场面以往百姓们没有见过,此刻见着,却是震撼到了他们。

就在人们议论当中,朝见的官员已经来到广场的中央位置。

只是,众人突然停下了脚步。

冬——

一声清脆的鼓声响彻未央宫上空,待那鼓声刚毕,由曾书领头率先拜服于地,接着是身后的官员。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呼万岁,其实在大汉并不流行,刘禅穿越过来时,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感觉以前的影视剧欺骗了他。

为什么?

因为古装影视剧里,官员拜见皇帝,动不动就下跪。

可是到了三国,无论是上朝议政,还是官员朝拜天子,他们都是站着,最多也就是向天子鞠躬,这就算是大礼了。

当然,天子登基等重大活动,朝臣百姓,是需要向皇帝行跪拜之礼的。

今天是第一次举行状元朝见天子,礼部的官员也没有经验,最后在征询丞相诸葛亮的意见时,诸葛亮只道:“状元朝圣,理当行跪拜之礼,并三呼万岁。”

丞相下的命令,礼部官员当然只能遵办。

不过,诸葛亮也是这些日子,没事就与刘禅讨论未来那些王朝的事迹,什么治国方式,朝政变革,还有礼仪什么的。

对于治国理政这些,刘禅也就是将自己还记得的东西,向诸葛亮讲述一遍,但是对于礼仪这些,他却是讲得头头是道,而且全部都是按照后世影视剧那一套。

听着震动山河的万岁声,百姓们也是热血沸腾,原来朝臣们拜见皇帝,是要这样做。

山呼万岁之后,诸位官员缓缓起身,而这时,城头又一次响起三通鼓声。

鼓声刚罢,此前还紧闭的未央宫南宫门,缓缓打开。

未央宫南宫门是由五道宫门组成,位于最中间的拱门,这是仅供天子通行的通道,无论王侯将相,皆不可僭越。

只是——

当宫门刚刚打开,就听见城头一声高喝。

“大汉皇帝陛下有旨!”

“宣,金科三甲进殿!”

那一声唱喝结束,曾书等人这才缓步向前,只是刚至宫门前数十步的地方,按照往常的规矩,他们走到这里,就需要转向从旁边的侧门进入未央宫。

只是——

走到这个地方时,除了金科三甲之外,其余官员自动向两边分散,而金科三甲却昂首挺胸,径直朝中门走去。

“怎么回事?”

“这是越制!”

“他们怎能从中门进入?”

外围的百姓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宫门前的状元、榜眼、探花。

那可是天子才能走的通道。

也就在百姓议论的时候,却听得一个侍卫朗声说道:“科考状元,乃是天子门生,学生觐见师长,天子特别恩准,可从中门入宫朝见,仅科考状元第一次觐见天子。”

这一下可是惊呆了众人,虽然他们知道了原因,但也让他未曾预料到,原来考中状元,可以获得这么好的殊荣。

很多年轻人,不由得暗下决心。

科考——

我也要参加科考,我要参加科考。

接下来的礼仪,就相对简单多了,就是金科三甲进入未央宫前殿,向皇帝行拜见之礼。

当然,也是需要行跪拜之礼,然后山呼万岁。

因为昨日金殿敕封,刘禅已经给他们封了官,所以拜见之礼结束,也就预示着这场觐见之礼结束,这一届的科考也算圆满完成。

不过,刘禅同时也做出了决定,下一届科举,封官的事情,就留在觐见之礼上,要不然这样还是缺点什么。

当然,毕竟这也是大汉头一回,刘禅虽然是穿越者,有些事情也有不够全面的,有疏忽的地方。

但是,这重要吗?

并不重要,大不了下一次改正不就好了。

今天真正重要的,其实就是入宫之前的这一系列宣传,他要通过这一场游行,还有朝圣的仪式,让普通百姓看到,只要努力读书,任何人都能够拥有这般殊荣。

够了,够了。

效果已经达到。

这长安现在可是大都市,至少在这个时代,它真的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大汉科考的事情,就会传至大江南北。

......

大汉兴汉元年(公元240年)七月二日。

洛阳皇宫。

“外臣曾书,拜见大魏皇帝陛下!”

曾书奉命出使洛阳,作为一个原本只是大汉益州的普通百姓,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先后进入大汉未央宫,现在又走进了大魏的洛阳皇宫。

放在以前,他自然想都不敢想的。

“贵使免礼!”曹叡微微抬手,却是问道:“先生现居何职?”

“回陛下!”曾书不卑不亢,道:“外臣现居大汉御史郎。”

“嗯!”曹叡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朕近日听闻,贵国日前举行一个什么科举,还有什么状元、昙花、棒眼?”

这事儿自然不是秘密,曾书最清楚,十日前,那场空前盛况,而他就是那场典礼的主角。

状元游街,然后进宫朝圣。

曹魏知道这件事,也并不奇怪。

“回陛下!”曾书笑了笑道:“却有此事,这是我大汉举办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外臣便是大汉金科状元,受我主隆恩,得封御史郎。”

“那...棒眼呢?”曹叡故意问道。

榜眼与棒眼,这绝对不是口音的问题,曾书笑着说道:“陛下,我们大汉只有榜眼,并无棒眼,难不成贵国又打算效彷我国,也要举办科举,然后二甲敕封棒眼?”

本想取笑汉朝,可是曾书这话,让曹叡突然语塞。

因为刘禅此前举行了武举考核,为汉朝选拔军中将领,后来发现效果还挺不错,大汉涌现出不少的青年将领。

经过这几十年的混战,三国的得力战将,老的老死的死,即使曾经上将千员的曹魏,现在也因为将帅难求,让作为皇帝的曹叡有些郁闷。

所以在得知汉朝通过武举选拔了不少青年将领,于三年前曹魏其实也开始举行武举考核,在曹叡看来,这不过就是比武选将。

当然效果也还不错。

只是大魏才刚刚举行两届武举,这个汉朝又整出了一个科举考试,也就是文人的考核。

但是——文考该怎么考呢?

此翻得知汉朝遣使洛阳,而且这个使臣,就是汉朝第一届科举的状元,原本曹叡想从他嘴里了解了解,这科考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却不想因为棒眼这个词,让曾书反而讽刺了他一番。

他虽然没有明说,可是这话其实是人就能听得出来,我大汉举行武举,你曹魏跟着模彷,现在我们大汉又推行了科举,你们是不是也打算模彷呢?

曾书看到了曹叡的囧色,然后缓缓道:“陛下若是也想推行科考制度,外臣倒是可以将我大汉科考的规则,与陛下细说一番;”只是他说着,却又笑了笑道:“陛下切记,一甲应为状元,二甲乃是榜眼,三甲为探花,可千万别整成了状元、棒眼、昙花。”

说完他看了一眼曹叡,又看向其他曹魏大臣,然后笑着道:“要不然,别人还会说咱们大魏的科考学子,最后都是昙花一现,或者就是一个棒槌之眼...哈哈哈...”

......

......

PS:快八十万字了,现在开始保持日更万字,好想看到均订能涨一丢丢。(﹡?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