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八十二章 曹植进京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八十二章 曹植进京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秋风习习扑人面,洛阳城外,金色的黍谷早已收割完毕,如今只剩下了一茬茬的麦茬在田野里齐齐整整。如今,一场秋雨之后,城郊的农人们趁着土壤松软,已经开始拎着锄头翻腾着麦茬,将它们直接翻到土壤之中,随后直接准备第二年的播种。

这时有一队数百人的人马,在旷野间的官道上疾驰而过,正是此次进京的江陵王.曹植一行人。

“这是何方人马,胆敢在农忙之际如此狂奔?”

“看队中旗帜应该是江陵王.曹植大人的人马。”

“哦,原来是曹植大人啊,这位大人不是远在荆州嘛,怎么进京了,难道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咳,就算有事儿也肯定是好事儿。”

“没错,这倒是真的。铁马蹬、苗.刀、陌刀都是曹植大人搞出来的,他可是我大魏的智多星啊。”

“确实,去年曹植大人,又把蔡侯纸改良了一下,我儿入学校馆,有纸张可以使用,可多亏了他呀。要是放在往年,咱们种一年的田,还不够买几张纸的呢。他老人家改良了蔡侯纸,如今一张纸不过一两个钱,说不准将来我们家也能出一个读书人呢。哈哈......”

“是啊,曹植大人着实是我们帝国和普通百姓的救星啊,希望他老人家这次来帝都,也是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只不过这位大人哪儿都好,就是喜欢喝酒,听说喝了酒之后酒风还不怎么好。”

“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当年的尧舜禹等圣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咱们曹植大人如此多才,已然很是不错了,有点儿缺点也是应该的。人如果太过于完美的话,容易天妒啊。”

......

在众人的议论声之中,江陵王.曹植一行人马已经抵达了皇城之下。而城门处,小黄门早已等候多时了,随后曹植单独一人在小黄门的指引之下进入了宫门。

没人所注意到的是,他的怀里此时揣着一个包裹,里面神秘兮兮的东西,应该就是他此次来京的缘由了。

皇帝.曹丕知道自己的弟弟要来,把紧急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就将所有的事情全部推掉了,然后就在清凉殿内早早的等着了。

清凉殿南端有一人工开凿的大湖,名曰沧池,乃是引护城河的水穿城而过,所顺势开凿的,也是整个未央宫内景色最好的了。

入夏以来,由于洛阳天气炎热难耐,曹丕便将处理政务的地方从昭阳殿搬移到了,这挨着大湖的清凉殿,乏累了看看湖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今,即便是已经入秋了,他仍不愿意搬回。

少时,曹植在小黄门的引领之下已经来到了清凉殿外。

自大魏建立以来,皇帝曹丕汲取了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和西蜀宦官黄皓霍乱朝刚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曹操乃是宦官的养孙的缘故,早年间群臣一直以这个为借口嘲弄于他,所以曹丕

(本章未完,请翻页)

更是大大的削减了宦官们手中的权利。

再加上曹操和曹丕,二人都比较刚强,宫内的宦官们倒也不敢怎么胡来。

如今,整个皇宫之内,官职最大的也就是这个小黄门了,也不过是个年俸禄六百石的小官。他平时也就只侍奉皇帝,或者传一些比较重要的圣旨。如今曹丕令他前去为曹植引路,也足以可见他对自己弟弟的疼爱。

“王爷,陛下已经在殿内等候了,让您自个儿进去,小的在外面侯着。”小黄门那特有的阴柔的声音在曹植的耳旁响起。

曹植闻言微微点头道,“好,你下去吧。”

随即,吱呀一声推开了大殿的正门。

此时殿内的曹丕正在一边煮茶,一边看着一本不知名的书籍。听到声响之后,随即抬起了脑袋,看清楚来人之后,顿时喜上眉梢,哈哈一笑道,“子健(曹植,字子健)来了,快快快,刚刚煮好的新茶,快来尝一尝,这可是今年益州钟士季特意供奉的新茶。”

曹植见到许久不见的兄长,顿时也喜笑颜开,快步走上前去,“臣弟江陵王领荆州牧曹植,拜见陛下。”

说罢纳首便拜,曹丕见状急忙走将上去,一把将曹植扶起来,“这里又没有外人,小弟又何须如此多礼?”

曹植随即也嘿嘿一笑说道,“毕竟先是君臣,再是兄弟,礼不可废。”

二人随即分别落座,止到此时两人离得近了,曹丕才发现,曹植的两鬓比起去年来京的时候,又斑白了许多,甚至脑袋上都又丝丝白发了。随即轻叹一声说道,“我弟终日为国事操劳,着实辛苦了,你今年不过也才区区四十五岁,却憔悴至此,朕于心不安啊。此次南下让太医令从朕的府库中,给你挑上几根好的辽东野山参带走,好好补一补。”

曹植闻言微微颔首道,“多谢陛下爱怜,臣第感激不尽,这一切都是为了我曹氏的天下,一切都是值得的。”

曹丕随即佯怒道,“又没有外人,叫什么陛下,叫二哥。”

听到这里,曹植先是一愣,随即微微摇头呵呵一笑道,“是,多谢二哥。”

见曹植又恢复了往日的称呼,曹丕这才放过他,继续说道,“我弟此次来京如此匆忙,是为何事啊?”

听到曹丕发问,曹植坐直了身子,随即将随身携带的那个神秘的包裹打开,从中取出了一样东西递给了曹丕,并同时说道,“二哥且来看,这是臣弟耗费了一年的时间所研制出来的东西,专门用来拓印书籍的,臣弟且先称之为‘雕版’。”

曹丕随即接过了曹植递过来的雕版,仔仔细细的观祥着。

只见此物乃是一块木板,大小与一般书籍无异,一面平整,另一面则密密麻麻的刻满了阳文。

曹植随即不紧不慢的解释道,“制作这种雕版,必须要选用材质较硬的木材,诸如枣木、梨木都是可以的。然后将它们切割成书

(本章未完,请翻页)

籍纸张的大小,放在水中浸泡月余,捞出后抛光阴干,万万不可在阳光下暴晒。其后,在两面都搽上豆油备用,三五日之后便可以开刀了。”

说到这里,曹植简单缓了缓气,随手端起案几之上的茶水,轻呷了一口接着说道,“再其后,将雕版需要刻字的一面刮平,用木贼草抛光。在雕刻之前,需要事先将书稿整整齐齐的写在纸上,随后将有字的一面贴在雕版一侧,待干透了,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的黑字紧贴在木板之上,便可以动刀开刻了。

这一步叫做‘发刀’,先用平口刀刻直栏线,随即刻字。次序是先将每个字的横笔都刻上一刀,再按照撇、捺、点、竖,自左而右各刻一刀,横笔宜平宜细,竖宜直,粗于横笔。

再下一步叫做‘挑刀’,据发刀所刻刀痕,逐字细刻,字面各笔略有坡度,呈梯形最好。这雕版之上所刻的乃是反向的‘阳文’,因此比较费时费事,需要凸出板面一到两个毫厘最佳。

挑刀完毕之后,再用铲凿逐字剔净字内余木,是为“剔脏”。随后,再用月牙形弯口凿,以木槌仔细敲凿,除净无字处余木,并用热水将其冲洗干净。最后,锯去版框栏线外多余的木板,刨修整齐,称之为“锯边”。至此雕版完工,待再过个三五日,雕版完全阴干之后便可以动工印刷了。

印刷时,用圆柱形的平底刷蘸好墨汁,均匀的涂在雕版之上,随后再小心的把纸覆盖在板面之上,用干燥的小刷子轻轻刷纸,纸张上便可以留下雕版阳文的正像了。再其后,将纸张揭起来,阴干后装订成册即可。

此雕版,一天可印刷两千余张,而且这一张雕版可连续印刷万余次。随后再放置上数日,还可以继续使用。”

待曹植夸夸其谈的讲完许久,皇帝曹丕才慢慢地缓过神来,心悦诚服的喃喃说道,“天下有才一石,吾弟独占八斗。我曹氏一脉有你,我大魏有你,何其幸也!!!”

对过曹植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捋了捋胡子,算是默认了吧。

少时,曹丕接着说道,“子健,朕看这个雕版印刷,好像与印章的原理极其相似啊。”

曹植闻言微微点头道,“没错,臣弟也是无意间看见印章和石刻碑文,有感而发才想出来的。只不过,与印章比起来,这雕版刻的字多一些,相对也就麻烦和费时一些。

而与石刻碑文相比,石碑所刻乃是正面的阴文,而雕版所刻的乃是反面的阳文。必须要极好的雕刻工匠,才能应付的来啊。

不过再难也是值得的,虽说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和费时一些,但是一旦做好了,印刷拓印起来,可就省事多了。如今一个极好的写手,即便是臣弟也不可能一日抄写初一本书啊。”

曹丕无不肯定的点点头,“是啊,有了此物,对于我大魏兴学,百利而无一害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