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八十三章 活字印刷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八十三章 活字印刷

作者:楼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22:43:28 来源:笔趣阁

曹植闻言也随即说道,“没错,如今我大魏兴学之事宜推行已有四年,在各地州郡都均有所成效,如今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基本已经得到解决。臣弟相信过不了多久,随着适龄的入学少年和士子的增多,对书籍数量的要求肯定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我才会提把这些都准备好,省的到时候,书籍、纸张等不够用,再影响了我大魏的国策。

而这雕版印刷之术,初期肯定会缓慢。但是只要雕版刻制完成,拓印起来可就快多了。”

皇帝曹丕无不肯定的点点头说道,“吾弟言之有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这个道理,天下百姓也都是知道的。只不过当年,他们碍于没有校馆、教书先生、书籍稀缺、纸张昂贵等诸多原因,才没有读书。如今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已经被解决,天下读书士子也绝对会日益增多的。

不过还好有你在,我就可以省心许多啊。坐镇中枢运,筹帷幄,你不如我;不过奇技淫巧,钻研精细之物,我不如你甚矣。”

曹植听到这里,急忙诚惶诚恐的说道,“二哥这是哪里话。我的这些墨家之法,都是小术,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罢了。如果没有二哥你的这些个国策在前,我的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也必将无用武之地啊。大魏没有我曹子健,这些问题也必然能够解决,只不过时日早些晚些而已。可这天下要是没了您,可就要大乱了呀。”

听到这些,曹丕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接着面带耶诺的说道,“你这都是跟谁学的,这外放了还没几年呢,怎么溜须拍马的功夫倒是见长啊。”

曹植嘿嘿一笑说道,“臣弟这些,可没有丝毫吹捧之意,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啊。”

曹丕把嘴一撇,随即哈哈大笑道,“别人说这话我不信,而且我还要打上他几十军棍。不过我自己的弟弟恭维我,即便是假的,我也信,哈哈哈......”

曹植见到话题越扯越远,差点儿把正事给忘了,随即急忙说道,“二哥,臣弟还有一物献上,差点儿给忘了。”

说罢,他便将另一个包裹也拿了出来,并从中掏出来一堆的物事,好像与刚才的雕版差不了多少,不过却又有些许的差异。

这下倒是把曹丕给看傻了,随即疑问道,“子健(曹植,字子健),这又是什么?”

曹植似乎也早就料到了曹丕会有这么一问,于是接着胸有成竹的说道,“二哥,刚刚的雕版,臣弟将其称之为‘雕版印刷’,而你手中所拿着的这些,臣弟将其称之为‘活字印刷之术’。”

只见曹丕手中拿着一个带框的铜板,好像是个底托,与雕版大小相差无几。在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用胶泥烧纸而成的阳文字块,排列的齐齐整整。

曹植接着说道,“这‘活字印刷之术’其实与‘雕版印刷之术’的原理相似。只不过这个方法相对而言更加灵活多遍一些,可以拓印各种书籍,而雕版则只能印刷那一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一本。

首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模一样的毛坯,将其四面磨平。其后,同雕版一样,在其一侧刻上阳文,字画凸起与雕版一致,两三毫厘铜钱一般厚度即可。

最后,用火将其烧硬,冷却之后,便成为了单个的胶体活字。

一般常用的文字,诸如:汝、吾、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等字,可以备上数个或者数十个,以备在同一版面内重复使用。遇到不常用的生僻之字,也可以现实烧制,随时使用。

为了方便挑拣文字,可以做一个木格子,按照声韵分类,将胶泥活字放在其中,贴上字条说明,挑选时依照字条找寻即可。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如同书籍大小一般的铜板当做底托,上面敷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等所混合制成的药剂。随后将需要排版的胶泥活字,挑拣出来一个一个的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则为一版,用火烧烤铜板,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将胶泥活字的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之后,就成为了跟雕版一样的版型。

随后便可同雕版一样,刷墨、覆纸印刷即可。当然,如果想要更快,也可以准备两块铜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便可以交替使用了。印刷完成之后,再用火烧烤铜板,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可以从铜板上脱落下来了。最后,将这些个胶泥活字,再按照声韵之别,分类放到原先的木格当中,以备下次使用。”

或许是说累了,讲到这里,曹植长长的呼了一口气,随后喝了一口茶水接着夸夸其谈的解释道,“关于这胶泥活字,臣弟也曾试过其它的材料。

比如木质活字,可是一来这木料的纹理不均匀,刻制比较困难。二来,木质活字沾水后容易膨胀变形,而且与松脂、油蜡这些药剂粘在一块不容易分开,所以我暂时把它放弃了。日后,若我能够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这木质活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臣弟也还曾试过铁、铜之类的活字,相对而言制作起来都比胶泥要麻烦很多,而且消耗巨大,因此也被舍弃了。这胶泥,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可以随时取材,制作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

另外,这个底盘我建议换成铁板,虽然它烧烤药剂起来,要比铜板更慢一些,但是消耗上也更加的廉价一些。我之所以拿铜板来,只是想告诉二哥你,这个铜板是印刷最快的材质,但不是最便宜的。

这活字印刷,相对比雕版印刷来看。如果只拓印数本的话,不比雕版省事,但是若是印刷的多了,数百本或者上千本的话,效率就及其可观了。只要在印刷之前,准备好足够的单体活字就行。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大大提升印刷的质量和速度,比雕板印刷要优越许多。

这活字印刷用完之后,可以拆散,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且其占有空间比雕版要小的很多,更加容易保管和存储。

所以,依臣弟之建,若是小数量的书籍拓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呢,那就用雕版印刷之术,若是大批量的书籍刊印呢,那就选择活字印刷之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好。

这两种印刷之术,臣弟已经写成论策,还请二哥将其交给少府和尚方令,让他们依论执行即可。”

说着,他又从怀里掏出了两本,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论策,递给了对面的曹丕。止到这里,曹植也才堪堪说完,并同时端起案几上曹丕给续的茶水,一饮而尽。

而此时的皇帝.曹丕已然被惊呆了,好久都没缓过来。

良久之后,曹丕才缓缓开口,啧啧称奇的说道,“子健有时候,我真怀疑咱们两个不是一个父母生的,你的脑袋里到底都装的些什么,这些个奇珍妙想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也怪不得曹丕会这么想,铁马镫、苗.刀、陌刀、造纸术、雕板印刷、活字印刷,这哪一项不是精彩绝伦之物。普通人一辈子能够做出这其中的一个,便足以名扬天下,可谁又能想到这些竟然全部出自于一个人之手。

庆幸的是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弟弟,而不是敌人,最重要的是他只想做事,并没有其它乱七八糟的野心。

曹植并没有回话,只是在那里悻悻然的笑着。

曹丕随后从鼻息中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之后,缓缓说道,“吾弟放心,你的心血绝对不会白费,以后天下读书的士子们,都会记住你曹子健的大名。明日我就下旨,让少府和尚方令他们依论督办此事,并且在全国推广。”

曹植闻言,随即站起身来,一言不发的对着曹丕行了一个大礼。这一次,曹丕没有闪躲也没有辞让,就那么堂而皇之的接受了。

曹丕当然也并没有食言,很快这“雕版印刷之术”和“活字印刷之术”,便在帝国之内同时得到了推广,曹子健的精彩绝伦再一次的令世人瞠目结舌。甚至有的人都以为,曹子健乃是天上的神仙下凡,而且个别的州郡出现了,有人私下为他修庙,四时烧香供奉的景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的曹子健还只是那个江陵王而已。

皇帝曹丕欣慰的看着眼前自己的这个弟弟,微笑着说道,“说罢子健,你想要什么,二哥都可以赏赐给你。

曹植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苦笑着摇摇头说道,“二哥,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出生便已经是万般之幸运,出生在将相之家,待我记事起,父亲已经贵为司空,并任车骑将军。数十年来,父亲和兄长你替我遮风挡雨,创下了这基业,更不需要我操心生存之事,在这乱世当中这又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呀。

如今的我位极人臣,更是贵为江陵王,这是多少人十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啊。我又怎敢奢求其它的什么东西呢。封邑?我已经有两万户了。金银?二哥你所赏赐给我的金银,我几辈子都花不完。绫罗绸缎?我又不钟爱那些个东西。臣弟别无他求,只求着能够多活几年,为我大魏多做一些事情罢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