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九十一章华夏书文混四方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九十一章华夏书文混四方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华夏八十六年春,英格兰。普斯茅斯华夏租界。

倪阳站在城中心信达大楼八楼的阳台上,眺望着整个租界城区,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街道,他不禁有些感慨:“呵呵,普斯茅斯现在真的是不错了。房子很漂亮,街道很干净,空气很清新,我很喜欢。”

前几天跨过万里海洋,从国内赶回普斯茅斯,长途的跋涉让倪阳身心疲惫。住了几天以后,倪阳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喜欢这个位于英伦三岛的海滨城市了。

至少这里的空气比伦敦清新许多了,那座城市里到处是味道刺鼻的臭鱼烂虾,随处可见脏兮兮且喝得酩酊大醉的水手。

就连那流入大海的泰晤士河里都漂浮着各种动物甚至是人得尸体,环境问题实在是够糟糕的。

与之相比,普斯茅斯根本就是两个世界。虽然这里的港口深入内陆,但普利姆河水非常清洁,总督府港务局的人管理非常严格,这一点就值得所有人称赞。

尤其是今天,南边吹来的海风也吹散了伦敦城飘过来生活或生产而产生的废气、烟雾,使得整座普斯茅斯城的空气质量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错的水平之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了普斯茅斯总督府对河流的严格保护。不光工业废水不能倾倒进去,就连生活废水的倾倒也被严格禁止。

这么严格的政策其实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临近伦敦城就是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伦敦的管理实在是太糟糕了,加上这些年开办了大量的纺织工厂和海产加工,泰晤士河污染的更是厉害。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整个伦敦城市周边就像个巨大的垃圾场。伦敦城里那种所谓的城市管理,充其量只是把垃圾从城里运出来罢了。

普斯茅斯城里的生活用水更多得还是依靠同样流向大海的普利姆河,普斯茅斯供水厂就在这里取水,因此非得严格保护不可。

总而言之,普斯茅斯这座被托管的城市管理可以称得上精细,甚至比华夏本土很多偏远城市都要更加精细。

在这方面,作为城市管理一把手的冒彊总督功不可没。正是他持续多年军管式的铁腕作风让这座城市变得与众不同,渐渐成了欧洲的明珠。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会造成整座城市的活力下降,经济踟蹰不前,因为商人们天性不爱收到束缚。但你要考虑到,普斯茅斯港作为大多数华夏商品进入欧洲的第一站,这里天然就是一个分销中心。

商品的中转贸易不但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带来了似乎永不枯竭的资金流,这对城市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另外,你不能不考虑到周边的政治环境。普斯茅斯虽然处在英格兰岛上,但它是华夏帝国租借地,处于华夏帝国朝廷的统治之下,是华夏帝国在欧洲的窗口。

再直白点说,这里对海峡对岸的欧洲大陆上各大大小小的国家来说,普斯茅斯就是化外之地,是一块由强大的华夏帝国给予庇护的安全所在,因此很是吸引了不少外人过来定居。

尤其是如今的欧洲大陆上政局极为动荡,以最大的欧洲国家法兰西为例,这些由奸商建立的国家,每一次的高层人事变动都会带来一次波及中下层的洗牌。虽然不是人人都会有事,但总有人要注定成为牺牲品。

他们以前只能束手就擒或拼死一搏,再不就是流亡到英伦三岛。现在更是多了一个好去处,他们可以收拾细软逃到普斯茅斯避居,而他们的政敌也不会跑到这里来赶尽杀绝,更何况他们也没这能力。

政治人物都是比较理智的。今天是政敌,不代表永远是政敌,人家都认输逃走了,自然不宜再赶尽杀绝。

以欧洲各国如今上层走马灯般换人的情况来看,没准哪天自己也不得不跑路呢?说实话,这种情况多不胜数,这在欧洲各国高层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普斯茅斯曾经就出现过这么一个例子,荷兰王国的两个原先分属不同派别斗得你死我活的官员,在两年内先后举家跑路到普斯茅斯,然后再这里重逢,竟然如同老友一般喝茶聊天。

他们本来就没太多的私人仇恨,现在放下了一切,自然没什么不可能。与这些跑路的贵族官员们相比,普斯茅斯更多的还是来自欧洲大陆各地领主的家人。

这些领主很多是欧洲原住民土著部落首领,被在欧洲建国的华裔征服后,成了各王国附庸的部落。

华裔贵族对这些臣服的部落领主并不算太放心,可以说是用尽了手段。时而通过联姻拉拢,时而高举大棒敲打,这些人颇有些朝不保夕之感。

更加可怕的是,这些欧洲国家之间并不团结,利益纠葛交织在一起。今天法兰西军打过来,明天荷兰军打回去,过几天西班牙军又杀奔而来。这些土著领主也像墙头草一样一会投这边,一会降那边。

虽然就目前而言,各方对他们还是以拉拢、安抚为主,但天知道哪天政策手段一变,就会拿他们祭旗,因此这些人的安全感其实是很低的。

谁也不会坐以待毙。这些被华夏文化已经开化了的领主,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脑子稍微灵活一些的领主,就已经安排家人到普斯茅斯定居或者留学了。

这些领主家人拿着大笔钱在这里购地置业,同时开设了许多银行账户,存了不知道多少钱,以确保将来一旦有事,如果能逃走的话,自己和家人能够继续做个富家翁体面地生活下去。

而无论是跑路官员还是狡兔三窟的领主家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有钱!

大量资金的涌入极大推高了普斯茅斯的地价、房价,总督冒彊在高价卖地获取巨额财政收入的同时,对于日渐飙升的房价心里也捏了一把汗。

冒彊总督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控制房价,总督府自己盖了不少公寓楼廉价卖给政府雇员及警备队官兵,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来资金同样也疯狂涌入了华夏人的银行系统,存款余额快速上涨,且其中很多账户在存了一大笔钱之后就陷入了休眠状态,账户拥有着也不取用,就让钱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这让在这里开办银行的陶颂、周群等人惊喜莫名。

倪阳听说过此事之后,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调用的资金更多了。曾几何时,他为了自己的远洋公司,购买几艘国内最新型的远洋货轮的贷款需求,倪阳还得巴巴地跑回华夏本土,找皇家银行申请提供低息借款,这才如愿以偿。

现在普斯茅斯的银行系统有这么多存款,那么以后贷款就方便多了,也不用着再消耗人情回到本土去筹款了,这实在是太方便了。

考虑到这些钱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欧洲各国,那么倪阳等于是拿欧洲人的钱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自己还可以获取别的方面的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简直就是无本生意。

不知道欧洲人得知真相后,会不会气得背过气去。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给普斯茅斯的经济提供了巨大助力的同时,也给总督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问题了。

因为在早期的建设中,只规划了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随着外来人口的疯狂涌入,越来越无法满足本地市民的需求,可在发展了这么多年后,整个租借地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总督府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普斯茅斯常住人口约有八万六千余人,其中来自海峡的对岸欧洲人比例已经超过七成,人种比例也从早先的华夏人占据多数,变成了以欧裔或混血裔等都有,整座城市国际化的程度看起来非常高。

总督府综合考虑后,觉得这对普斯茅斯的防守是一个隐患。冒彊总督一边从总督府拨出专款,想办法从本土甚至美洲输送移民和教师过来,但因为路途遥远,费用高昂,效果并不是太好。

另一边想办法给那些涌进来的欧洲人洗脑,让他们认同华夏,把欧洲视作野蛮之地。应该说,这种操作还是比较敏感的,承担了一定的政治风险。

倪阳身边曾经有那种圣母型的人,想发表文章阻止总督府的这种行为,但倪阳劝他不要这么做,可那人却不以为然,结果被冒彊总督骂的个狗血淋头,说这人脑子有病,不识大体。下令把那个家伙遣送回了本土。

至于说对普斯茅斯学校里经常出现的的歧视性言论,一些欧洲国家提出的抱怨和抗议,冒彊总督也给予了回应,托词就是我们华夏帝国尊重言论自由,另外这是华夏租界的内政,外国人无权干涉。

渐渐地,也许是因为这些欧洲土著在欧洲时就习惯了当二等公民的缘故,普斯茅斯的欧洲裔移民很平静地接受了华夏人的管制,与那些黄皮白芯华裔贵族后裔的激烈反对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人本身来自华夏,又是欧洲贵族,两种身份让他们的立场非常矛盾,给总督府挖墙脚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反而更获得土生土长原住民的尊重。

总督冒彊有信心花个几十年时间,彻底树立华夏帝国在欧洲土著心中的形象,以华夏文化渗透到欧洲各国,宣扬华夏的生活方式。将普斯茅斯打造为华夏帝国在欧洲地区传播文化的桥头堡。

是的,没错!冒彊总督也是有野心的!他其实并不甘于仅仅只在海外殖民地传播华夏文化,他们多年来一直试图依托华夏帝国强大的国力及文化输出能力,将华夏文明的名号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

像眼前的欧洲地区,总督府幕僚们制定了长期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一统普斯茅斯本地的人心,然后慢慢向英格兰其他地方渗透。

长期计划是将法兰西、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大陆上各国土著拉拢过来,把这些土著变成华夏文明的忠实信徒。

如今华夏帝国在欧洲沿海地区硬实力已经不错了,下面还需要软实力进行配合,如此影响力才能更加深入,更能为华夏帝国攫取利益。文化渗透这种软实力,有时候可比军舰大炮还要管用呢!

……

一声汽笛长鸣打断了倪阳的思绪,普利姆河码头上今天分外热闹,大量的装饰填满了港口的每个角落,意气风发的租界士兵身穿笔挺的军服昂首挺胸。

在港区整齐排列,将一大片铺满红色地毯的港区围了起来。无数的普斯茅斯市民都拥挤在外围,兴奋而好奇地望着港外渐渐靠近的华夏帝国公主号邮轮。

这是正式开通欧亚航线后,第一个到港的华夏帝国本土邮轮班轮,也是第一个通过苏伊士运河抵达欧洲的远洋轮船。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华夏帝国和乌尔王国合作共同挖通了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到华夏的距离,运河成了华夏控制的最重要的一条海上通道。

巨大而优雅的船体此时妆扮一新。除了装载二千多吨谷物和各类物资,在最高档的客舱里,一对老年夫妇正笑盈盈地透过窗户向外眺望,这分明是华夏帝国的太上皇夫妇——阚石和黎巧。

这一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仙夫妇,第一次跨越辽阔的海洋,穿越苏伊士运河来到了欧洲访问,第一站就选择了普斯茅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