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九十章业无高卑志当坚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九十章业无高卑志当坚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遥远的欧洲,跟腓力·龚一样痴心妄想着华夏动乱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华夏帝国却日新月异,肯定不可能如他们所愿。

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帝国的铁路也在向外延伸。如今的华夏帝国版图已经大得不像话,据兵部最新的统计,华夏光是本土的面积就超过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

……

华夏八五年六月二日,秣陵的清晨。

出租房内还是一片黑暗。乐毅刚刚起床,揉着睡眼惺忪的双眼走进了卫生间,他头痛的实在厉害,整整一晚都没有休息好。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老家,和朋友结伴来到京城,在新租的房子里居住,结果让他后悔不已,感受十分糟糕,一夜都没有睡好。

这近在咫尺的火车站不知道怎么回事,彻夜不停地有火车进站,火车头不停地排出蒸汽,还时不时发出巨大的噪音。

也不知道这晚上火车在运的什么东西,弄出这么大一副阵仗,来来往往的一夜都没消停。

喝了一点热开水,缓解了一下头痛。还穿着一身睡衣的乐毅拉开了厚实的窗帘,阳光顿时照了进来,温暖的阳光照在年轻的脸上,他总算是恢复了一点元气。

看着外面热闹的街道,他自言自语的叹息道:“唉,整整一晚都没有消停。这城市化有其可爱的一面,也有其烦人的一面。半夜三更都能听到隆隆的火车声,当真一点清静也不可得啊!”

话说华夏大地上,现在铁路越修越多,几乎覆盖了全国稍大一点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再守着自家的土地耕作。

如今农村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耕作,解放了很多农业人口,大家纷纷涌进了城市谋生。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镇及其辐射范围内了,朝廷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开展起来。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火车已经是许多城乡人民经常见到的事物,即使在偏远地方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

乐毅以前就去过最远的北方城市海参崴,在北方的大草原上,大多数地方的铁路已经和风景融成一片,正如铁路时代出现以前的运河及驿道一样。

乐毅算是个名门之后,官宦世家子弟。说起来他的这个姓还是太上皇建国前亲赐的,这已经写入了他家的族谱。

机缘巧合,他的爷爷乐土得到了太上皇的赏识。从一个卑微的农夫,被太上皇简拔于微末,最后竟然混成了帝国的子爵。

如今老人家已经过世很多年了,可喜的是乐家人才辈出,开枝散叶在全国各地,在华夏帝国也算是个显赫的官宦世家。

乐毅是家族第三代,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会读书的料,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荫补成为公务员,而是开始在家乡经商,他立志要白手起家成为一个成功商人。

几天前,他和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陈勇,带着多年的积蓄告别了家乡,毅然来到了秣陵,他要在这里要开创自己的事业。

截止到八三年,华夏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亿。据户部统计,华夏本土已经有二十多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

当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工作机会的增加,城镇人口的数量几乎每天都在增加。

住房就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即使是朝廷提供了很多的廉租房,也远远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需求。

这些新增的人口可并不是都很有钱的,尤其是乐毅居住的首都秣陵的房价高得吓人,因此大多数人基本上只能选择租住房子,然后找一份工作谋生。

乐毅老家是在盐城,离秣陵并不算太远,不到三百公里的距离。为了方便经商,昨天他俩在京城通过专业的租赁公司租住了一套房子,是套两房的小套间。从此以后,每个月两个人就要负担不菲的房租。

租赁公司提供的房子大多数是专门的出租房,这些房屋基本都是面对面的,建造的时候就考虑了节省空间,一般包含三个房间、一个杂物间和一个厨房,里面住满了商铺店员、餐厅服务员、青年工人及其他收入较低的职业者。

乐毅的合作伙伴陈勇非常反对住在这样的地方,认为这实在有些掉份,两个人并不缺这个钱,完全可以找一套单独的院落。

但乐毅却很喜欢这里的普通人的氛围,认为还在创业阶段,一切要精打细算。乐毅坚持要租住在这里,陈勇苦劝无效,最后也只能作罢。

乐毅租的这套房子是建国前就有的老住宅区改过来的出租房,是原先的老火车站职工宿舍。与这片区域一街之隔的地方,已经有一片此类居住区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十单元的公寓楼房。

这些公寓楼用料扎实,设计现代化,各类设施也比较好,因此住在那里的多是工业区的高级技工、各类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小商人、学者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与眼前这个街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经朝廷有关衙门有过想要改善这片居住区的想法,以改善这些住得过分拥挤的人的生活条件。

据说有朝廷重臣提议京城要重新规划改造,尤其是工业区这边要整体搬迁,朝廷相关部门一直在论证和探讨,这件事被耽搁下来了,一拖就是三年多。

和全国各大城市面临的问题一样,京城也莫能例外。房子建在郊区住不满,建在城里就挤得要死,这其实不仅仅是京城所面临的问题,在洛阳、长安、上海这些大城市也非常普遍。

秣陵城这些年发展的实在太快,尤其是工业区这边吸引了大部分的务工人员。为了应急,相关衙门把一条条小巷子分隔开的两层或三层住宅区,粗陋但不容易损坏,总数大概有两万多所的样子。

大量进城务工人口住在里面,其中非技术工人往往只有一个单间,技术工人好一些,有两屋一厨的样子,他们负担得起租金或者干脆把这些房间给买下了。

衙门曾经统计过,秣陵工业区这边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住在这些房间里,孩童们在小巷子里四处玩耍。

居住区有基本的自来水、路灯、下水管道等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有劳务工定期来清理,总体而言还算过得去。

但这的确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次首都各区在作新规划时,政府也吸取了教训,对居民住宅区的建设下了很大的力气。

他们打算在办公区或商业区建设了很多三十单元的公寓楼对外出租,以供底层公务员、服务人员居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规划中这些房屋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带窗户,有公共厕所和厨房,总体而言非常不错了。

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收入的小康之家,衙门则打算提供更高档一点的公寓楼进行出租或者出售,这些公寓楼往往有三个房间,非常适合家庭生活。

至于更有一些的,如商人、高级工程师、中高级官员等,同样有安排。那是建于漂亮的花岗岩街道上的标准化别墅。

墙体由青砖建成,有地下室、有回廊、有阁楼、有车库,还有一个种满了常绿灌木和花草的院子,看起来就非常舒心。

这些住宅都价值不菲,目前在新城区已经开工预售,一共建了一千多套的样子,不接受出租,只出售,为的就是快速回笼一点城市建设的资金。

按照乐毅的家世,他完全可以购买一套这样的房子。他的父亲疼爱自己的幼子,曾经打算托人在新区买了一套这样的宅院给他,但乐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并不后悔,如果自己的爷爷不是得到太上皇的赏识,可能到死也只是个农夫。他觉得经商没有什么不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没什么不对。他并不想依靠祖先的蒙荫,做一个百无是处的纨绔子弟。

他的合作伙伴陈勇家中倒是个商人,由于家中的兄弟很多,都盯着父亲的家产,为此,家中搞得鸡犬不宁。所以他放弃自己的继承权,也选择了外出创业,他有些看不上家族的企业。

他家族面粉厂发展至今,实际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如今市场的饱和,竞争激烈,面粉厂的生意渐渐萎缩。他和乐毅来到首都,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自己的机会。

两个人吃过早餐以后,就在京城里东游西逛,街上人流如织,街道拥挤。存在了八十多年的秣陵已经有些陈旧,显得有些局促,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需求。

走在喧嚣的城市里,看着到处都是城市改造的工地。乐毅越看越有信心。

他信心满满对陈勇说道:“勇哥,看到这拥挤的城市,你有没有什么感慨?呵呵,我却看到了大把的机会。“

”我觉得我们来京城来对了!你瞧瞧这来来往往的人群,到处在建设的工地。你有没有发现不同寻常的地方?嘿嘿,这城市化的进程在加速啊!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城市,满足这些人的生活需求,这里面隐藏有多大的商机啊!“

乐毅脸上兴奋的表情,让陈勇噗嗤一笑,他俩点了一根烟后陈勇说道:“毅哥儿,说实话,我没想到你这公子哥儿能够放下身段,好好的衙内不做,要下海经商!你也不怕别人取笑你。“

“这有什么好取笑的?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就不丢人,在家里面啃老才丢人!”

”嗯,好兄弟!你说得对,咱们都是好男儿,要凭着自己打天下!我们国家如果继续这样高速发展下去,城市人口怕是会更加多吧?“

”你看,当整个京城新区的土地都被城市建筑覆盖,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生活在其间,靠工商业或服务业生活,城市日常所需是多么庞大的数量,这该是怎样的一幅盛景啊!”

说到这里,乐毅和陈勇两个人相视一笑,可能两人都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可能有些太丰富了。

占地上千平方公里的城市,说实话他俩想象不来,这需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工商业从业人口,什么样的市场能支撑这样的生产和服务群体?

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这个星球上怕是独一份。不过这城市越大、越多,肯定是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标志。城市意味着金钱,意味着工业化,意味着知识,意味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看看华夏以外的那些地方,那些还挣扎在蛮荒的人们,一身病痛,营养不良,精神麻木,与华夏城市里这些衣着得体,身体强健,整天为了更舒适的生活而奋斗的人比起来,你会觉得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华夏持续不断的工业化数十年,至今社会面貌终于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

生活在其间可能还不是特别明显,乐毅前几年乘船去了一次英格兰的普斯茅斯租界,那地方也发展好几十年了,在欧洲也算是鼎鼎有名的地方。

但真的和华夏比起来,差距实在太大了。更不要说近在咫尺的伦敦,据说一直以来面貌变化不大,还是一副脏乱差的样子,似乎这才是地球上大多数国家的常态。

……

两个人漫步在城区,心里充满着希望。不知不觉之中,两个人来到了一片高地。

远处一列火车驶过,沉闷的轰隆声与尖利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满载上班族的通勤轨道列车摇摇晃晃地驶过街区。

工业区上空开始冒出的烟雾像巨龙一样起舞,码头上轮船满载货物离开港口,学生们在上课铃声响起前冲进了教室……

如今华夏的面貌,终究已经被深刻地改变了啊,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一片热土,年轻的两个创业者充满着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