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419章 劝说成功

大唐朝请郎 第419章 劝说成功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不管哪个时代,当官做事都得有倚仗。

张军的倚仗是武力,是拳头,吴凑的依仗是皇权,是身份,道不同但道理相同。

可以无视掣肘和其他人的身份地位,可以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是所有当官者的渴望。

只要不需要考虑其他的人和事,自然就能公正公平守法依法,也必然就会出成绩。

虽然张军的建议是让吴凑去武从文,担任正经的文官,但可以从正三品晋升从二品,进入超品大员序列。

这也是大唐实授实职所能达到的最高品阶了。算是登顶。

大唐的正二品实职官位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过,所以不授。

从一品不轻授,整个大唐也就是寥寥数人。也就是张军的太子太保,颜真卿担任的太子太师,还有太子太傅三职。

正一品三公三孤天策上将军那就不用想了,要么就是死后追赠,要么就是捡校虚授,同样除了李世民以外几乎没有人担任过实职。

这里面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简单点说,就是大唐的制度,二品以上官员的地位和权力太大,一品和皇帝几乎平起平坐。

正一品限制皇帝,从一品限制太子,正二品可以影响改变国策。这就是之所以说李世民伟大的原因。

但从太宗朝以后这些个职位就基本空悬了。

李世民的子孙都没有达到他的高度,谁也不肯没事给自己添堵,不想给自己安排几个大爷在那。那不是疯了吗?

吴凑没有回应张军,慢慢的喝了一杯茶粥,吃了两块点心,其实心里在飞速的盘算计较得失。

张军也不急,捧起白开水抿了几口。

这件事,影响肯定是相当大的,可以说震惊朝野。吴凑肯定也是需要担责任的。

不过,他要是就不要脸了,非得赖在右金吾卫大将军的位置上不动,也能待住,李适不会动他。但口碑和名声必然受损。

如果凭李适按例处置,很有可能让他出京,或者去东京留守,或者到哪里做一任节度使,反正不会降职就是。

如果是氏家门阀,外放出京是首选,但吴凑是皇亲,出京反而会落了下乘。因为他在野外没有自己可以倚仗的力量,势单力孤。

所以张军相信他会按自己的建议去行事,必竟官升一品,登中官之顶,虽然不如留在禁中,但也相去不大。

必竟别人做京兆尹是苦差事,可能会得罪大量官员,还会被皇帝斥责,里外不是人,两头不讨好。但他吴凑不会。

风声从窗外拂过晃动着树枝,暮影重重,几只燕子在檐下叽叽喳喳,鼓的声音响了起来。

“某,”吴凑看了看张军:“到不是贪恋禁中,但实为放心不下。禁军……”

“某已劝动陛下与首相,随后便会对禁军进行操练编制,重筑南北衙,到时,某会上表奏请长安禁制付与京兆。”

吴凑不放心皇城和宫城的保卫工作,这事张军想得到。

实际上,皇城和宫城的守卫部队早就烂掉牙花子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好几百将卒参加造反活动。

这事儿虽然没有公开,吴凑也是知道的。

这段时间吴凑就在紧抓右金吾卫的操练,整肃,努力提高右金吾卫的整体战力,提高长安城的防卫工作。

但他也只是一个右金吾卫大将军,也只能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做做手脚,别说其他诸卫诸军,左金吾卫他都影响不到。

做为皇帝的亲二舅爷,他是真的担忧皇帝一家子的安全问题,努力想把这份工作做好,

做到位。

现在张军突然说让他放弃右金吾卫的工作去担任京兆尹,一时之间他就犹豫起来。

“郡王,京兆乃皇家所在,京兆一府之秩序,关乎国计民生,京兆二十余赤上等县,权贵无数,府苑无数,官员无数。”

张军喝了口水,淡淡的说了一下京兆府众所周知的情况。这个别说官,寻常百姓也是清清楚楚的。

吴凑愣了一下,不过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张军的意思:“太保是指?”

“不说周遭诸县,”张军放下水杯看向吴凑:“就谈长安万年两县,庶民几何?官贵多少?田亩宅舍多少?

一百一十余坊,诸坊内吏治如何?欺行霸市之举几何?律治如何?民生乃计国大事。

别的都先不说,只说坊墙门户,律法有条款,非三品以上诸员,非府衙,非三绝之地,不得凿门向街,事实如何?

又有律条,官袍四色,吏役卒商可为皂,凡庶民黎元皆着麻色,违例者有多少?官商不可同席,可勾连者又有多少?

便说今日之事,律法有禁武,弓刀却从何来?一百一十坊又隐匿多少匪贼盗患?田亩可有兼并?民冤几何可有厘清?”

张军抬手在案几上敲了敲:“若将此种等等推及凡二十余县,郡王以为如何?再推及两京畿督之地,又是如何?

纵目来看,好像都是些许小事,官官相护相互间都要讲个颜面。

可事实呢?就像蚁卵,微小到可以忽视,可以视而不见,但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郡王以为,巨唐数十年兵乱,只是祸起藩镇么?朝中蝇营狗苟之辈有多少?他等可在意大厦倾覆?”

“以太保之意?”吴凑看向张军。

“民生乃国本大计,吏治需要清明,律法当从严可依。京畿之地应为巨唐之楷模。此要务,非国舅莫属。

某粗鄙,可为巨唐充领军旅之事,杀敌肃贼在所不辞,郡王谨慎,应担文官之首仪表四方。”

“太保客气了。”吴凑拱拱手谦让了一句,想了想:“太保不以今日之事为要挟,宽宏气度,某自然也不该小气。

即然太保有计,某可依计而行,只是还需太保时时指点才是。”

“郡王言重,若有差遣,某自然不会拒绝。某今日在殿上所言并非虚假,某需要一个安静平稳的巨唐。

若我巨唐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缺,百废俱兴百业俱行,某自然无后顾之忧,可纵驰万里之外。”

“若太保入朝,可为良相。”吴凑拱手感慨了一句:“某拜服,当依计。uu看书”

“郡王抬举,某却是惶恐。”张军笑了笑:“人贵于自知而亡于自大,所能所行某还是有些计数的,万万不敢入朝误国。

再则,普天之下何止兆里计,四海有边,四夷有止,某只怕数十年无法踏遍,实是无暇左顾右盼。人力常有不逮呀。”

张军说的是实话,心里话,只是吴凑是不是理解,是不是当真就不知道了。

不过,两个人的沟通顺利,算是相互有了基本的认知,达成了初步协议,两相尽欢。

正事说过,两个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吴凑说了些地方治理上的事情,和张军简单的讨论了一下,也算是一种试探。

张军自是知无不言,有理有据。

已是长街鼓尽,万户烛明,吴凑起身告辞,张军亲自把吴凑送到府外,两个人拱手拜别。

那三个武候将军还在府门外等着呢,已经站得面色青白汗如雨下摇摇欲坠,张军自是不加理会,吴凑着人把三个将军弄走。

必竟是金吾卫大将军出行,前呼后拥的足有百数十人,打着火把向北去了。张军回转内府去安抚紫蕊不提。

大唐朝请郎最新章节地址:

大唐朝请郎全文阅读地址:

大唐朝请郎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