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403章 建言有三

大唐朝请郎 第403章 建言有三

作者:宁溪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55:10 来源:笔趣阁

“臣附议。”张军不是第一次说这事了,李勉其实也有了成熟的考虑,顺势点头应了下来。

“禁中之事?”李适看向张军。军事武力方面的是,李适已经对张军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信任。

“陛下,臣以为,可交由颜鲁公操行,以窦,王二位大监侧从。”

“可。”李适点头同意。

禁中的安全保卫现在已经是他心中最大的阴影,必须要马上解决,张军举荐的三个人全是他能完全信任的,正合心意。

李勉也没反对。这涉及到皇帝和后宫后妃们的安全问题,皇帝定就行了,他也不好插手,太敏感。

“那便如此。”解决了一个心中大患,李适开心起来:“此去凤翔,便一切从简吧,仪征以简,五省五房随从就可以了。”

李勉看了李适一眼,想了想也就没去反对,默认了皇帝的决定:“还劳小郎君左右周全。”

“诺,某之职责所在。”张军郑重的应了下来。

“以小郎君之见,御使左丞,判度支使二职,可由何人递补?”李勉忽然换了个话题,向张军发出询问。

张军愣了一下,没想到李勉会问自己这个:“某却没有想过,某为外臣,专司军事就好,朝中诸事实是不甚了了。”

李勉想了想,和张军讲了一下给事中崔造的谏议方略,执行情况,也讲了韩滉和崔造之间的事情,提到了元琇。

李勉身为首宰,皇帝的叔叔,年纪也有那么大了,说话并不刻意避讳,什么都敢说,认真的询问张军的意见。

张军考虑了一下,冲李适和李勉拱了拱手:“增涉事未深,见识浅薄,所思所言必不周全,即然首相相问,某便胡说一通。

某虽在凤翔,也常思朝堂诸事,对陛下和首相,有建言三。

此一,御使台乃谏官所在,有监督弹劾百官之责,是以,应与百官区分,互不通融才是,入易出难应是常态,独立客观,不使谋相。

此二,某闻中书舍人缺补,惟高参一人亦以病免,仅兵部库部郎中**知制诰,陛下可是欲拔翰林?

前朝中颠簸,虽有白黄二诏,不妥但从权,此时四海清宴,臣以为当复旧制。翰林亦如是……陛下,翰林,还是专司艺能人士的好。

此三……,陛下,首相,某实是不想参与朝中诸事,每每思忖便觉烦燥不堪,只是有些时候如鲠与喉。

御使入相,翰林制诏,三省五房。以臣之浅见,均为祸端,终致内外不分,上下不合,宰辅集权。

彼时朝内朝中诸省诸部必为争权乱作一团,宰辅横行,监察无效,若再以翰林入相,国之倾覆将至啊。

彼时,中内相欺,上下相夺,中外相杀,必是三省独大,六部虚弱,内耗不止。皇帝视听被阻,政令受胁即成应有之意。

臣只想以有生之年,兴复大唐雄威,拓土开疆,也想让陛下做个洒脱皇帝,不以案牍,纵游天下。

实在是……不想牵扯朝常诸事,不想去琢磨蝇营狗苟。可是有些事……又不吐不快。若彼时之势至此,陛下,首相,某当何去何从?”

李适和李勉互相看了一眼。

李适皱了皱眉头,考虑起来。李勉捋了捋胡须,想了想看向张军:“还有其三未讲,不如索性讲个痛快也好。”

张军有点激动了,吸了两口气平静了一下,感觉自己是在军中待的时间长了,杀伐习惯了以后,火气就有点涨。

“其三,便是国之度支税赋,某以为当独立与六部之外,以首辅监之,以专人司之,上下以稳,以求持继。”

“那么,小郎君以为何人可掌此司?”

张军无奈的巴嗒巴嗒嘴,舔了舔嘴唇,叹了口气:“某记得,很久以前便和陛下首相推举过,某以为泌可承之。”

“哦?某听闻小郎君却重元琇理财之才。”

“是,元琇此人某虽然素未谋面,但知其财才,只不过,与泌相比,尚缺了些宏观气度。况韩相与此人相恶,便不如去某处从事。”

虽然韩滉这事儿是指向崔造,但和元琇的仇是结下了的。这就叫相相相争,走卒遭罪。

李勉轻轻点了点头,捋动着胡须。今天张军说的有点多,信息量有点大,都需要琢磨。

张军想了想,又说:“其实尚有一事,不过此时却不算重要。就是州府诸县呈报之事,如何保证呈报属实及时?此事,首相怕是要好生琢磨。”

李勉摇了摇头苦笑:“陛下,便急召曹王进京吧。我尚道是小郎君体恤臣老朽,原来却是要事太多,厌臣老朽不堪。”

“陛下,首相,还请担待。某今日却是冲动了。”张军赶紧给皇帝和首相赔了个不是。

“小郎君操执军政,尚能心忧国事,难能可贵,并无不是。到是老夫羞愧。”李勉摇了摇头。有些事情并不是他看不到看不出来,只是没有去说。

这里面原因就比较复杂,也有年纪大了的原因,也有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想法。

“启奏大家,”大监在门口出现:“有右金吾卫大将军,濮阳郡公凑,门外待制求诏。”

李适愣了一下,李勉老头子哧的一声乐了出来,看向张军。刚才左大将军说人家多管闲事,现在正主来了。

张军抬手在脸上挠了挠。

“张卿,你给朕举荐个少尹吧,”李适说:“京府重地,不可一日无管。”

张军又在脸上挠了两下,看了看李勉:“此事,不合矩啊。”

“某之言便是矩。”李适瞪了他一眼。

“呃……某尝闻,韩相有子名皋,或可考察之。”张军想了想,还是说了个人,就是韩滉的儿子韩皋。

这人后来是担任了京兆尹的,才能上有保障。就是胆子小。

话说,韩皋因事去尹,接班的可就是这位右金吾卫大将军,吴凑吴郡公。

吴凑这个人在历史上声名不显,其实相当有来头,也相当有能力。他有个哥哥叫吴溆,是左金吾卫大将军,太子詹事,被朱泚杀了。

哥俩一门双三品,相当牛逼。

这哥俩有个姐姐吴氏。

他们的爸爸是郫县的县丞,因为坐罪,也就是受了别人犯罪牵连,吴氏被籍没,就是消了户口送进宫做了奴隶,在掖庭宫洗衣服打杂。

当时李亨还是忠王。有一次玄宗去忠王府看儿子,感觉儿子‘服御萧然,傍无媵侍,乐器尘蠹,左右无嫔侍’,有点怜惜,就叫高力士给儿子弄点侍妾舞妓。

高力士说,如果从京城良家人里面选,不太好听,要不从掖庭宫选几个吧?玄宗同意了。

然后,吴氏就被送进了忠王府。

就是这么神奇。进了王府没多久,吴氏就被李亨喜欢上了,还生了个儿子,就是李豫。李适他爹。

吴氏身体不太好,生了李豫和和政公主,不到二十岁就死了,代宗登基以后,追谥她为章敬皇后。

代宗登基以后,感念母亲,授大舅吴溆开府仪同三司,进郡公,职左卫将军。

德宗即位,加授大舅爷爷左金吾卫大将军,授二舅爷爷吴凑右卫将军,晋右金吾卫大将军。

现在,这位郡公,皇帝李适的亲二舅爷,要来找张军麻烦了。

而且不像李则之实是为外戚出头,这位二舅爷是正管,是真来告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