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戏子 > 102 茶诗会(四)

大国戏子 102 茶诗会(四)

作者:执笔画事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7 15:14:17 来源:笔趣阁

“宋伯父也在?”

梅长青嘀咕一声,向后缩了缩身子,他可不像沈临那般“皮厚”,于此等风尘之地遇见长辈,心下难免会觉着些尴尬。

一旁的沈临却“嘿”笑一声,骄傲道,“如此一来,此次茶诗会倒也是个扬名的好机会。可惜,楼下人此刻只顾沾沾自喜,却不知打错了算盘,有咱小叔父在,岂容他们夺魁?”

梅长青皱眉,训斥道,“你呀,休要小看了天下士人,扬州人杰地灵,有才之士辈出,我不过才一晚辈而已,没那么大本事。”

沈临却不以为然,“小叔父过谦了,祖父常感叹,论诗词歌赋,连他老人家也不及您,区区一首诗词,小叔父您岂不是信手捏来?”

沈富插话道,“大兄,沈老先生果真这么称赞小叔父?”

“那可不?为兄还能骗你不成?”

“我的天呐!”沈富一脸震惊的看向梅长青,又见他表情淡然,心道,“小叔父果然是一派高人风范!”立马便化身小迷弟,恭维道,“小叔父,一会儿您可千万要露上一手,也让小侄我长长见识。”

梅长青摆了摆手,谦虚道,“沈伯父那不过是抬举之言,我且写了几首尚能入眼的拙诗罢了。再者说,诗词乃小道,论及其他,我差伯父远矣。”接着,他又轻笑一声,一脸戏谑的看着沈富,“怕仲荣你这长见识是假,争意气才是真吧?”

沈富讪笑,“一切都瞒不住小叔父您,不过小侄这“长见识”可不参假,当然,若能再压下那郑狗贼,岂不是两全其美?”

梅长青不解道,“我观仲荣你才能不差,为何惧他?难道那郑公子之才还在仲荣之上?”

“非是如此,”沈富摇了摇头,鄙夷道,“他姓郑的狗屁倒灶还行,论才学,他差小侄远矣,就他那本事,一辈子怕连个秀才也中不了。”

“那为何?”

沈富苦笑道,“叔父有所不知,郑家与我家一般,也是商户,家里长辈也都交好,可这王八蛋就是不知道哪根儿筋抽了,总看小侄不顺眼。商人再富,可操持的却是贱业,为士人所不耻。是以,商人往往最喜欢结交的便是士人,家父为小侄入学院,可没少给府衙捐银子。郑氏自然也是如此,郑父将家中女子许配给了扬州城的寒门举子,并供其读书。此举子名为许稚然,年纪轻轻便中了举人,颇为有才,虽在春闱落第,却很得学院众位山长看好,认为他之前落第乃时运不济,来年春闱必中进士。此刻,坐在郑经身侧那位便是那许稚然,若他出手,小侄必输无疑。”

“原来如此。”

燕小乙一边听沈富诉苦,一边探头看了眼楼下,待看清郑经身侧之人,诧异的“咦”了一声,“九爷,姓郑的身侧那位,不就是那日扇店内立于宋老爷身侧那书生吗?”

“哦?”

梅长青就坐在窗侧,探头扫了一眼,回头道,“嗯,还真是他。”

“小叔父认识许稚然?”

“不认识,不过也算有过一面之缘。”

——

“阑阁”对面包间内,宋老瞧着阑阁皱眉,总觉着对面一闪而过的面容有些熟悉。

王先生过来拽了把他的衣袖,微笑道,“老宋,大家伙都在商议着如何命题,你站这儿发什么呆?”

“哦,”宋老回了神,应到,“没事儿,只不过方才,我似乎看到了长青那小子。”

“长青?你怕是看错人了,如今府试已结束,他估计早回了钱塘。”

“那倒未必,府试虽结束了,却不还没放榜吗?”

“哎——”王先生拍了把额头,笑道,“你瞧我这脑子,只到府试结束,竟忘了还没放榜。不过说起长青这小子,诗才确实惊人,应试时,我看了他的考卷,单论诗赋,莫说是我,怕是你都不及,他才几岁?将来可还了得?”

“可不是嘛,不如此,如何能得沈梦溪与那位的看重?”

“也是——”

正当两人心中感慨时,另一位儒雅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我等争论着如何命题,两位却在这儿偷懒,怕是不太好吧?”

“老夫可没偷懒,”王先生立马甩锅,“老夫也是过来唤他。”

“哦?如此说来,一切都是老夫的不是喽?”

“那可不?”

“你这不讲理的老东西,”宋老详怒道,“若不是你搁这儿唠叨起长青,老夫早就过去了。”

“却不也是你起的头吗?”

“你——”宋老一愣,甩了王先生一个白眼,“懒得理你。”

王先生得意的指着宋老,笑道,“哈哈——你看,理屈词穷了不是?”

中年人无奈道,“依老夫来看,你两就是一对狗脸亲家,一会儿不争,就浑身发痒,都一把年纪了也不消停,不过你们口中这长青是谁?也是咱书院学子吗?”

宋老摇头道,“不是,长青乃钱塘学子,一个让某些人心塞的晚辈。”

王先生轻“哼”一声,“小人之见,老夫可没心塞,一把纸扇换一首好诗,老夫心里美的很。”

中年人诧异道,“哦?老王那扇子被人得了?”

“没错,便是被长青小子所得。”

中年人叹息道,“唉,可惜了,一把好纸扇,难倒了扬州无数士子,却被一钱塘学子所得。”

“唉,可不是嘛,想想老夫就来气。”

王先生见二人长吁短叹,诡笑道,“莫急着来气,怕还不止如此。”

中年人疑惑道,“哦?你这话何意?”

王先生看了眼宋老,大笑道,“不可说,不可说也,哈哈——”

说罢,扯着二人过去命题。

书桌前,两位先生正在争议,见三人过来,其中一人道,“宋老来的正好,你来评评理,老夫说以时景为题,考考学子们的急智,他个老货却执意要以“意”入题,考学子的底蕴,老夫敢肯定,一首蕴意深远的诗词,场中大半学子短时间写不出来,岂不浪费精力?”

另一人反驳道,“优胜略汰,比诗词,管他几个人能作出,哪怕只有一人写出,那他便是大才,就是今晚的“诗魁”,如此简便,有何不可?”

“你——”

二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又争执起来。

“好了好了,”宋老挥手将二人止住,“这还不简单嘛,反正长夜漫漫,有的是世间,不如今晚就比上两场,老刘喜欢诗,想考急智,那便以“夏”为诗题,老马喜欢词,想考底蕴,那便以“情”为词题,择诗才前十者写词,岂不一举两得?”

二老对视一眼,眼睛一亮,皆点头道,“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