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阎王索仇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一百七十二章 阎王索仇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5 21:24:36 来源:笔趣阁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阎王索仇,从早到晚。

刘弘祖父刘馥是汉末的扬州刺史、父亲刘靖是曹魏的镇北将军,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他本以为报一报自家的名头,赵广怎么说也要卖上三分面子。

礼贤下士,才是名主的风范。

就算是曹操、刘备见到名士高人,也要客气几句,摆上宴席、把酒叙谈一番,至少不能留下一个坏印象。

但赵广却完全不按这套路出牌,在刘弘已经喊话的情况下,依旧猛刺阎行将他杀死,这等作风不晋于是啪啪在打刘弘的脸。

看着赵广等人的身影越来越远,刘弘脸上红一阵青一阵,只觉得一股子凉气从尾椎直冲上脑门,好半天之后,才始长吁了一口气,带着士气低落的晋军士卒回转解池。

“赵广此人,比吕布更勇猛,比孙策更霸道,比郭嘉更多智,万万不可力敌。”回到住处,刘弘又翻来覆去的思虑多时,又披衣起来疾书起来。

别人给司马炎写信,还要担心能不能送到其手中,刘弘则不需要有这个担心。

司马炎身边的荀勖、贾充、裴秀等人,与刘弘相比都属于后来者,有少时同窗之谊刘弘的话司马炎基本上都能听得进去。

其实,司马炎这个大晋的开国皇帝,算起来也不是太差,他之所以没有多少存在感,主要是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犯了大错,当然,这也是司马炎在病榻上已经不能理事,就算他想要更换司马衷也没有了机会。

刘弘在信中,详细的叙述了此次河东战事的整个过程,从赵广率军兵进河东、攻打安邑、围困城池,灭杀羯胡,再到诸胡入侵、蒲阪大战,最后再讲到赵广不留情面的刺死阎宇,这一件件事情在刘弘的,被描述的活灵活现,仿佛他亲身经历一般。

从这个角度来说,读书人掌握话语权的本事越大,其影响力也越大。

在这一封长长的帛书后面,刘弘在震惊之余,也提出了自己对解池、对未来晋汉关系何去何从的想法,那就是多来往、少磨擦;多共赢,少分歧;多合作,少争端。

这“三多三少”的主张,与晋国朝堂一贯以来的不承认新汉政权、屡出兵打压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中,对解池盐井的未来,刘弘也提出了搁置争议,按比例分配的建议,既然河东已经被新汉所占据,那解池独善其身已经不能,但若是晋国就此放弃,则经济损失是一方面,对司马炎的威望也是一个重大打击。

打又打不过,保又保不住。

怎么办?那就只能和谈,看看是否能够各退一步,分享盐池的利益,毕竟,失去了关中之后,晋国现在的地盘也就只有中原这几个地方,盐的基本消耗也有限,不像以前占领整个北中国,又能和诸胡进行交换。

刘弘尚不知道,他的这一提议在洛阳朝堂上引发了一场很大的争执,简接影响到了晋、汉接下来是对抗还是共存的基本国策。

且说赵广取了阎宇这叛贼的性命之后,即率骑军向蒲津关而来。

沿途之上,不时有骁骑营的骑军在都伯、队率的带领下,从追剿胡骑的方向呼啸回来,几乎每一个汉军骑卒的马鞍后面,都挂载上了几颗胡虏的头颅。

“大将军,必胜!”

“大将军,必胜!”

瞧见赵广的将旗,汉军骑卒们高声呼喊着,促拥在赵广的周围,渐渐的,赵广身后的队伍越来越多,越来越长。

马承很自豪,这一次兵进蒲津关,骁骑营与几乎倍于自己的胡骑交锋,依旧取得了大胜的战果,这让他终于能在魏容、寇林等人面前抬起头来。

蒲津关。

渡口汉营旧址上,从西岸乘舟而返的辎重辅兵正在清理营地,战死的汉军将卒被安静的摆放到了空地上,等候辩识身份,他们阵亡的消息在被登记后,会被传送到长安的朝堂上,然后再按功劳给予家眷应得的奖励。

这一套固原之战后形成的军功制度,已经运转的相当完善,马融已经从安邑赶了回来,正在和周巨一起对战死将士进行登记。

周巨眼睛红肿,每翻看一个袍泽的遗体,他的手都会不自禁的颤抖起来,对于他人来说,这些死去的将士是一个个数字,而对于他来说,是朝夕相处的伙伴。

“大将军!”周巨瞧见赵广过来,放下清点的帛册,面带愧色道。

兄弟皆战死,唯自己独存。

周巨第一次觉得活着会这样难堪。

赵广上前,拍了拍周巨的肩膀,道:“柳老将军的事情,通知小柳将军没有,还有广武的柳县长那里,都要告知,我们绝不能让逝者死不瞑目。接下来,我大汉东征军要在这蒲津关举行一场祭典仪式,就用阎宇这叛徒和胡虏的首级,告慰所有战死的大汉将士在天之灵。”

逝者已逝,生者犹存。

新汉建隆二年(公元267年)七月一日。

在大将军赵广的主持下,汉军在蒲阪渡口举行了一场肃穆又庄重的祭烈仪式,东征军军侯以上各部将校、在安邑和蒲阪之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被赵广请到了最前面,观瞻高大的青石汉军烈士碑。

丰碑的正面,撰书了柳隐等汉军将士保卫渡口、全军英勇战死的事迹。背面则是汉军东征以来的赫赫战功。

柳初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那张酷似柳隐的脸庞上,悲痛之意尽显,一双剑眉下眼睛已经哭的通红。

曾几何时,柳初还记得,父亲每每会喝斥于他,说他不成器,不如兄长柳充稳重,而现在当他带着安邑之战斩杀支雄的战绩回来时,父亲却再也看不到了。

大汉军功。

刻石燕然,霍去病在北征匈奴时这么做过,窦宪在驱逐北匈奴时也刻石纪念,东征汉军与匈奴等杂胡在河东的一系列战事,也值得大书特书,好好的记念一番。

在丰碑的东边一角,还有一座用六千一百七十二颗头颅垒就的京观。

白骨森森。

腐臭气息隐隐传来,让人闻之掩鼻作呕。

这些人头中,除了阎宇这个叛徒的首级外,其余的六千一百七十一颗皆是此次南侵的胡虏,其中有被阵斩的,如呼延晏等胡将,也有汉军在追杀时俘获的,最后被赵广下令杀死的。

“凡杀我大汉将士者,全部砍头,筑成京观!”赵广在祭礼结束时,将高举的右手猛的挥下,负责监斩的柳初激动的亲自上阵,向一名匈奴的胡斧骑卒脖子砍了下去。

祭礼过后,赵广在渡口召集东征汉军各部将校、属官、佐吏与会,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李球在经历了这一次的波折之后,脸上的骄色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胡虏的深深忿恨。挫折让人成长,不只是李球变得更加的成熟,参军司的马融、诸葛尚、董宏等年轻人也是一样。

“大将军,河东屡经战乱,四乡已是荒野,城邑人烟皆无,依属下之见,除了保留安邑、蒲阪等几个重要的城池外,我军不如先退守蒲津关,留河东之地以为缓冲,如此则胡骑若是再来,我军也有反击的机会。”

汉军众将听到李球这话,也是频频点头,这次胡骑偷袭之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因为汉军布防上犯了前重后轻的错误。

后防空虚,又有黄河天堑阻挡,关中要想增援河东颇为不易,接下来如果东征汉军依旧执着一城一地的得失,那蒲阪之祸可能还会重演。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当初赵广在剑阁劝说姜维时的话,现在套用在河东也是同样的情况。

赵广点了点头,对李球的意见也很认可,连续的恶战,让东征汉军已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

这次河东之战,也让赵广感到河东的局势复杂多变,不是关中或者巴蜀能相比的,匈奴、诸胡、晋国、大族各方势力交织,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联合起来。

争河东,并不一定要占河东。

现在,河东的人口能被迁移的,大都已经被转移到了关中,剩下实在不愿意归附新汉的,那赵广就是强求也是无用。

一番商议既定,赵广即下令重新调整部署,安邑这座河东重要城池在经历了血战之后,早已破败不堪,过多的驻军也养不活守卫的将士。

赵广与李球、魏容等人商议后,即决定留魏容率一部虎步营将士,计一千余将士守在安邑,蒲阪渡口则交给了魏容的老搭挡寇林,守卒也不多三千将士,同时,在河西的蒲津关,还有文虎的一部人马驻扎。

以魏、寇两人之间的默契,再加上文鸯、文虎两员猛将,赵广相信纵算再遇到匈奴胡骑来犯,汉军也能有撤退的时间。

就在汉军西渡黄河之时,司马炎派出的使者宁朔将军刘弘、匈奴刘渊派来的使者右贤王刘宣先后来到蒲阪,求见赵广商定和议之事。

蒲阪一战,赵广逆转大胜,震慑的不仅仅是晋国方面,就连匈奴诸胡,也惊惧于汉军的赫赫战绩,急遣了刘宣前来游说双方停战事宜。

损失万余胡卒,遭受到重创的刘渊决定低头了。

只不过,他这头低的多少有点不情不愿,毕竟,匈奴诸胡的损失实在太大,让他这个五部大都督在各部酋帅面前很没有面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