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七十八章 广撒网,好捞鱼

在丞相王绾没有述说关于调回百万秦军的情况之前,绝大多数人都是持有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这个提议可能威胁到咸阳的安全,自然是不会支持。

但是在王绾被群臣误解的地方解释清楚,并且将其中的三大方面优势述说出来以后,众人的看法顿时有了明显的改变。

要是按照王绾的意思,那就是百万秦军回撤,并不是全部回到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而是沿着六国故地所在,进行相应的分兵,将部分将士安排在六国故地,既可以达到解决这么多将士无处安排的问题,又能够解决不稳当的六国故地时不时冒出来的谋逆复国势力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得不说,这样的办法,确实是对于百万秦军和六国故地,以及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提出来较为可行的方向。

“原来丞相是这个意思,倒是我等错怪了。”

“是啊,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大的框架提出来了,只需要实际的落实。既可以搞定那绵长的后勤保障带来的诸多问题,又能够确保百万大军在结束灭国之战以后,又有新的事情做,不至于闲来无事,生出事端来。”

群臣纷纷议论起来,比之前的大多数反对和不看好,现在明显是持有支持和赞同的意见更多。

很显然,这是有效果的。

“公子,没有想到丞相的意思,竟然是这样,我之前还以为想是直接撤回咸阳城边上呢!”

上官梅吐了吐舌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她尝试着去解读这些大秦官员们的想法,但显而易见的是,她没有猜中。

她暗暗思付,难怪不得六大诸侯国,最后都被这个位于西边的秦国所横扫,有这么多的贤才能士,又有英明霸气的君主,以及充分支持的黔首和英勇善战的将士,何愁不能够完成大一统的壮举啊!

“这个丞相确实是有意思,事先隐瞒住消息,等到这个时候才提出来如此提议。等到群臣对其不看好的时候,又出来解释,扭转风向,要说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可能的。”

相比于上官梅这样专注于王绾解释的三方面优势,赵辰更加关注王绾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

按照常理来讲,丞相应该是代表着诸多大臣比较统一的意见,方才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来。

主要是经过认可以后,那么就算是有用的建议,只要始皇帝嬴政觉得可行,那么这个建议就会通过,并且开始进行落实。

而像王绾这次的提议,明显是没有经过认可的,这次结果算是比较好,扭转了群臣的看法,但要是没有扭转,那可就算是对他这个丞相的声望,有不少的不利影响。

在这个时期,其实不该是一位多朝元老级人物应该做出来的表现。

这让赵辰有些费解,对方的这个提议明显就不会是临时想出来的,势必有许多时日思考,那么看群臣的反应,应该是没有得到相关的风声透露,也就是说王绾是故意的。

那么,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

换做是身份地位比较低的人,如此做吸引注意力,从而可能往上走,还比较的情有可原。

而王绾这个丞相,如此做,多少有些不符合自身的身份了,也就是所谓的掉价。

以往群臣对于王绾提出来的建议,那是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印证,并且确定王绾在朝堂之上提出来,肯定是已经想好了,诸位大臣只需要发表意见,确定支持或者是反对即可。

但是从现在开始,群臣对于王绾提出来的建议,那态度肯定是没有之前这么确定了。

毕竟,很难把握住对方在想什么。

这所带来的影响嘛,潜移默化之间,无疑是很大的。

“公子,你的意思是说,这一次是丞相故意为之的吗?”

上官梅听到了赵辰的话,这才意识到刚才群臣所持有的不支持和不看好的态度,并不是朝堂上的常态,至少不会是在王绾这个丞相提议时候应该出现的情况。

也对,能够当上丞相的人,势必是在群臣之中有比较高的声望,为人能力也比较的出众,外加得到嬴政这位始皇帝的赏识和重视,方才有机会。

而王绾除了这些,还有着其他人很难比拟的资历。

如此的话,其实是很难出现这样绝大多数人持有不同意见的现象。

要是丞相王绾和其他的御史大夫,或者是九卿产生分歧,那还比较的好说。

可是……

总而言之,这次稍微的不正常。

王绾使用一次这样的招数,那么影响还不会很大,但是要多次使用的话,那可就是伤自己了啊。

“当然是故意的,从这些大臣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要是平时就这样,何必那么的惊讶,以至于议论纷纷成这样。”

赵辰可以肯定的点头回答,这确实是对方故意弄出来的。

只是其目的,还比较的存疑。

根据赵辰对于这个丞相王绾的了解,再加上从秦正先生那边得到的消息,这么上下联系起来,那么也能够得出一些猜测来。

或许,是在嬴政那帝号的选取,以及后面的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使得丞相王绾产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念头。

赵辰无法洞悉别人心中所想,只能够猜测一番。

“那看来,确实是有点儿问题。不过,咱们非议丞相的话,会不会不太好?”

上官梅还是很相信赵辰的话,再加上有亲自见过,也就更加确定了,应该是丞相王绾故意的,至于目的嘛,也就王绾自己知道了吧。

她环看四周,尽管没有人注意到这边,但还是需要警惕一些。

上官梅充当着赵辰的耳目,自然需要警惕这一点,要是有人突然冒出来告状,指责她们两个人的话,那可就太糟糕了。

她是来当帮手的,不是来帮倒忙的。

“不要紧,正常的讨论而已。”赵辰神色不变,悠哉悠哉地说道。

这些人还不至于为了丁点儿小事情,就站出来闹事情。

毕竟,聪明人更多,而非庸才。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嬴政,在听完了丞相王绾的解释以后,微微颔首。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王绾所言确实是有道理。

将百万秦军的落脚处,直接安排妥当了,驻守在六国故地,无疑会大大增加大秦帝国对于这些地方的统治速度,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嬴政对于大秦天下的想法。

只不过,这是在百万秦军撤回的基础条件之上,所做出来的假设与框架性的方向。

嬴政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这百万秦军的身上,不曾有过转移,也是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现在能够与大秦铁骑正面对抗的诸侯国,已经是被湮灭,在这七国偌大的疆土之上,再无任何人能够阻拦大秦帝国的建立与发展,长期储备这么多的将士,肯定是会对整个大秦产生不小的压力,并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百万秦军撤回齐国故地,也是迟早的事情。

嬴政就算是对于自己的掌控能力有很强的自信,也不得不考虑到那么庞大的军队,在没有大规模敌人存在的情况下,距离他这位始皇帝那么远,难免政令有所怠慢。

短时间没有什么问题,长时间等到那些将士习惯了那里,不想回来的时候,可就问题大发了。

那可是大秦帝国的主力军,一旦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深远,没人敢赌这个事情会不会发生,只能说提前避免可能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也是王绾这位丞相提议的主要原因。

嬴政觉得有道理,但是他身为拍板的人,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就下决定的。

“诸位爱卿,看来对于丞相所言,都有各自的看法在。现在,各位就此事商讨一番,看看可能存在的影响,能否可行。当然,其他爱卿若是有其他的想法,也是可以趁此提出来,不用担心什么问题,多一种选择,那么就多一种合适的办法嘛。”

嬴政目光在这一列列文武百官身上移动,其间停留在某个角落里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他最后停留在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身上。

要说群臣之中,他更加看好,并且更加重视的人,也就这寥寥数位。

他其实是想现在就把赵辰抓起来,让对方回答一下。

可是嘛,这么做,更多的不是提携,而是捧杀了。

嬴政的初衷是培养提携,让对方能够谏言献策,那么还是暂且往后推一推,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找机会问问。

他还是很好奇,赵辰能够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讨论郡县制的时候,他是有打探到廷尉李斯似乎提前有准备这方面的提议,只是被他给提前截胡了,憋在心里没法说出来。

嬴政并不认为赵辰和廷尉李斯在咸阳狱事件发生前会有所联系,没有这层联系在,那么这就是两个人各自想到了郡县制。

一定程度上,他还是可以认为赵辰有接近,或者类似于廷尉李斯这般能力。

多加培养的话,前景还是非常可观光明的。

当然,上述是从理性分析来看。

若是让嬴政稍微感性一些,站在赵辰这边说话,那就是对方以后定然是比之于廷尉李斯更厉害。

从皇帝制度到郡县制,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有时候意见一致,有时候产生分歧,但赵辰这边始终站在正确的一边,多少是让嬴政寄予厚望的。

他很好奇,也很期待,赵辰能够带来什么更好的建议,这也算是极力让对方当官的原因之一,好的建议带来的变化,那是不可估量的。

此刻的丞相王绾对于群臣的态度转变,可以说是早就已经是预料到了,也是沉住气,不喜形于色。

他知道这次提议,肯定会影响到自身在群臣这边的声望。

既然知晓,那么他这么做,肯定是有着自己的道理存在。

王绾听到嬴政放话让讨论,不禁将目光看向了在场的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人。

这些人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他现在还对于李斯否定自己提出来的分封诸位皇子到那燕、齐等偏远之地为王的建议,感到有些耿耿于怀,这次故意那么做,没有让群臣提前知晓,在朝堂上欲扬先抑,多少有些情绪在里面。

任谁见到廷尉李斯这个后辈,不停地在自己面前上跳下蹿,对提议指手画脚,都会有些情绪的,无可厚非。

“陛下,臣认为王相所言有理。”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最先站出来讲话的,不是向来积极的廷尉李斯,而是那御史大夫冯劫。

冯劫神色严肃,手持玉质笏板,继续说道:

“百万大军现在已经是完成了任务,理应解决接下来的调动。究竟是回撤,还是原地驻扎,亦或者调遣到其他的地方,都需要慎重考虑。

所以,臣觉得王相在回撤百万大军这一点方面的提议,有一定的道理,具有可行性。但是,其余的两点,也需要提出比较合理的建议,这样各自比对以后,得出最合适的提议,才是负责任的表现。”

嬴政微微颔首,御史大夫冯劫的态度很明显,在回撤大军这个提议方向,对方是认同丞相王绾的提议。只是,对方考虑的绝非这么一个提议方向,还有原地驻扎,或者是调遣到其他地方这两个提议方向,格局稍微更大一些,算是对刚才嬴政放话让自由讨论,发表各自更多看法的有力支持。

他想了想,开口说道:“既然冯爱卿如此严明,那么朕就决定这三个提议方向,为接下来时间里诸位爱卿讨论的话题。暂且,不评价和不采纳丞相提出来的那个提议,而是等到三个提议方向,有更多合适的办法以后,最后才来选择三个提议方向中最为适合的提议,来安排百万大军将士们。诸位爱卿,觉得这个办法,意下如何啊?”

群臣闻言,皆是颔首道:“陛下圣明!”

待在角落里的赵辰听到这话,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好家伙,这算是头脑风暴吗?

哦不对,更多的是广撒网,好捞鱼。

能够在大秦帝国初建之时,待在大秦朝堂上的绝大多数官员,基本上都是对大秦统一天下的过程,提出了属于自身的不错建议,贡献了自身的力量,那么对方提出来的建议,肯定含金量方面不用多想。

可以说,在这里的人,属于这个世界的天花板了。

他们肯定是能够表达出来一个合适的提议,单独拿出来放在原来六大诸侯国内,也算是定国之策了。

当然,提出来是一回事,能不能采纳就是另一回事了。

赵辰觉得这个御史大夫冯劫还是挺厉害的,直接给了三条提议的赛道,以供群臣商讨。

最后,肯定是能够拿出来这个时期,最为优秀的一套提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