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七十九章 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公子,刚才的提出三个提议方向的人是御史大夫。”

由于赵辰看不见具体是什么人,只能够通过上官梅来知晓,而刚才的丞相王绾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多的大臣都议论纷纷,少不得有人嘴里有念及对方的身份,不像现在这个御史大夫冯劫,说完此话以后,便是低眉顺眼回到自己所站的位置处。

“这个人,位列三公,是除了丞相以外唯一的人了。在话语权方面,无疑是很重要的。”

赵辰微微颔首,脑海之中浮现出来关于这个御史大夫冯劫的相关信息,对方在之前嬴政帝号的选取中,是同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意见一致,认为“泰皇”最佳。即使没有让嬴政同意这个意见,但也在青史上留名了。

对方在嬴政还活着的时期,倒是本本分分,将自己的事情做得还比较的可以。

冯劫的先祖,曾经引发长平之战,可想而知在军事方面有什么样的威望。

当然,这个先祖是秦国的仇人。

比较有些戏剧化的就是这个人的后辈却在大秦帝国为将相。

冯劫在以后的胡亥继位,冯劫即使没有担任御史大夫,但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将军。

其本人刚正不阿,在目睹了阿房宫带来的严重危害,于是联合上奏谏言,即使最后被胡亥关在了狱中,也没有让他低头,留下一句“将相不辱”的遗言,便是自尽,结束自己这一生,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赵辰缓缓回过神来,既然他已经到了这朝堂之上,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那么就得想想办法,让胡亥这个家伙不可能有机会继位当二世皇帝。

不过,还有时间,倒是不急。

“对方提出来的这个三个思考方向,算是给了群臣一个比较不错的框架,能够确保得到的提议最后,不会大相径庭,以至于毫无用处。百万大军的安排,确实是一个需要多思考的问题。倘若没有安排妥当,那么就得警惕这曾经为帝国征战四方的百万大军,可能存在的部分冲突爆发。届时,就算平息了冲突,也是会造成很大影响,对帝国的统治产生动摇。”

赵辰继续讲述着相关的情况,他现在就要好好培养一下上官梅的这个朝政思维能力,至少要让对方的格局放大,这样结合本身女孩子的细腻,应该是能够提供不小的帮助。

这对于赵辰来讲,还是非常有培养的意义。

“这样啊,那公子,咱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吗?”

上官梅轻咬着纤细的玉指,眨了眨眼睛,继续说道:“既然陛下让咱们讨论,那应该都可以吧。这要是提出来的建议,被直接采纳了的话,应该也算是政绩,兴许能够提前升职呢!”

她现在所思考的角度,都是站在赵辰这边。

只要赵辰升职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待遇好了。

这待遇好了,作为身边长时间跟随的人,上官梅自然也会享受到相关的待遇。

两人的关系,可谓是一荣俱荣。

上官梅自然需要时刻关注可能让赵辰升职的机会,把握住了就好啦!

“身为议郎,倒是有资格讨论国事。而百万大军安排的问题,可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是有资格建言献策。”

赵辰微微摩挲了一下脸庞,露出来思索的神情,继续说道:

“只不过啊,想要让提议被采纳,还是很难的。而且,这个提议,不会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像是丞相这种级别的大人物,是有资格了解到更加清晰明了的情况,那么在提出来这样的建议之前,肯定是经过了大致的验证,确定问题不大以后,这才会有可能放出风声来,提前让群臣把把关,收集相关建议继续修改完善,直到于朝堂上提议。”

总而言之,赵辰话里的意思,就是说普通的官员就不要考虑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有多么大机会被采纳。想要从同一个提议方向脱颖而出,那都是非常困难的,更别说是最后三个提议方向择优选择确定唯一的提议方向了,相当于三进一!

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赵辰倒是明白上官梅的想法,他笑了笑,并没有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打算是摸鱼,才没有在这个时候考虑升职加薪的问题。

让对方有一个目标努力,也是可以的。

在赵辰看来,他就是小小的议郎,就算是自身有所提议,在这些资历和官位都挺高的大臣面前,最后也只不过是徒劳浪费时间。

兴许,还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赵辰向来是不太喜欢这些不必要的麻烦缠身,主要是觉得影响了自己摸鱼的悠闲时光。

“那咱们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呀?”

上官梅有些失落,她还以为这个提议环节,是很有机会升职的呢。没曾想,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是啊,那么多厉害的人在,不乏于征战六国过程中,提出极为厉害建议的,想要在这些人面前出风头,多少有些痴人妄想了。

或许,等来的不是夸奖和赞誉,而是不屑与争议。

若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安安静静地待在这里打发时间算了。

赵辰察觉到了上官梅语气中含着的失落之意,心头微动,他可不能让这女孩子丢了上进心。

他认真地想了想,开口说道:“当然,刚才所说的只是通常情况下。一般来讲,只要想出来的提议具有采纳的价值,也就是达到了点子上,有可能实现,那么至少在这个朝堂上崭露头角,还是没有问题的。”

赵辰为了确保上官梅拥有坚定的信心,继续说道:

“只要达到这样的表现,那么对于我这种还没有入级的议郎,升职转正,也是比较轻松的。没有谁是直接就能够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就连现在的廷尉李斯,曾经不也是游说秦国,然后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得到了陛下的欣赏和重视,这才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或许未来还会走得更远。”

他说的并不是假话,像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不就是一个挺好的例子嘛。

在始皇帝嬴政晚年,赵辰还不敢保证,毕竟对方已经有些着魔了……但是在此刻大秦帝国初步建立,急需要大量人才之时,他还是可以很确定。

像他这种议郎,能够提交上去一份有理有据的提议,不需要最后采纳与否,仅仅完成这一步,那么很大程度上就会被重视,以至于加快升职提干的速度。

赵辰虽然很想要摸鱼,但也不得不考虑到公子胡亥带来的危机。

光是一个议郎,可不会让对方多有忌惮。

赵辰或多或少,也得往上走一步两步。

“真的吗?”上官梅眼前一亮,连忙说道:“那咱们可得好好想想,怎么提出一条比较合理的建议来。”

她抿了抿嘴唇,脑袋里根据之前丞相王绾的那个提议,开始寻思起来。

“要是根据丞相的那个提议,来提建议的话,稍微修改一番,那么也可以。只是,这肯定会引起丞相的不满,以及其他人的鄙夷吧?这样的话,就得另外想想看。”

赵辰在旁边听得心头微动,这似乎上官梅确实是在认真思考啊。

作为初来乍到的人,但凡是遇到这样的事情,想要提出点儿自己的建议,却没有什么头绪,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去瞧瞧别人的思路,或者是借鉴一下对方的想法,结合自己的见解,然后形成属于自己的提议。

换做其他地方,上官梅要是模仿别人的提议,那也不会有什么。

但在这里嘛,就和上官梅嘴里呢喃的那些,就有问题了。

无论如何,丞相王绾在群臣心里的声望,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动摇的。

那么,就像是刚才王绾的提议,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认可,就代表着这份提议肯定有机会参与后面最适合的提议选择环节。

不管怎样,都不可能超过对方。

可以下的一个判断,那就是在回撤秦军的这个提议方向,已经被丞相王绾提前锁定了。

倘若仿照着弄一份提议,只会自取其辱,这些大臣精明得紧,也就一些初来乍到,想要早点儿出风头的家伙,才会这么弄。

只是,往往最后会被筛选下去,没有资格。

赵辰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免得出不了风头,还把裤衩输掉了,那就亏大啦。

“那公子,我认为咱们应该和其他部分大臣一样,选择另外的两个提议方向好一些。”

上官梅认真思索了一番,还是觉得避开丞相王琯选择了回撤秦军于六国故地分兵的提议方向,会更加的好一些,故此说道。

“原地驻扎的提议方向和调遣大军前往其余地方的提议方向,明显后者会更加合适一些。”

上官梅继续思考,她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想法,给赵辰进行参考。

“哦?可有什么见解。”

赵辰闻言,询问道。

“公子,原地驻扎的话,那就是百万大军囤积于齐国之地,这么多的将士,距离咸阳这边很远,肯定是不可以的。要是哪里有情况,也来不及动身反应。而且,齐国之地经历各种情况,显然是无法长时间负担这么多将士的。”

上官梅不假思索地继续回答道:“而且,这么多将士,政令无法及时下达,毕竟天高君主远,恐怕会生出一些事故。例如,有些将士寻思着,齐国之地政权已经覆灭,且齐军主力难以抵挡这些人,那么就可能存在占地称王,独霸一方的情况。百万大军是一股绳,要是人心散了,这一股绳也就散了。到时候,帝国方面肯定会焦头烂额的。因此,原地驻扎这个提议方向,其实没有多加思考的余地。”

“你说的有道理,那么就只能选择后面这个提议方向。”

赵辰听到这里,不禁对于上官梅有些满意,什么叫做有理有据的回答,这不就是了嘛。

当然,其实上官梅还忽略了最直接,且能够用一句话表明的事情。

那就是大秦帝国方面,要是有让百万大军继续待在齐国之地的想法,那么就不会想其他的问题,更不会讲出这样的提议环节来。

很显然,这个提议方向,并不值得讨论。

那么,排除掉这个,外加丞相王绾的那个提议,就只有调遣到其他地方去的提议了,反正只需要知道这百万大军不能够直接进入关中地区,靠近咸阳城附近,就可以了。

其余的,只需要有理有据即可。

在这里,就不得不点明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情。

那就是丞相王绾主张的是从齐国之地撤回大部分的秦军,而少部分驻守在齐国之地,其余的秦军则是在撤回的路上,按照分配情况前往不同的地方驻守镇压。

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撤军分兵镇守六国故地,达到消除可能存在动乱的可能。

然而,这调遣到其他地方去的提议方向,则是给百万秦军找到能够发挥作用,暂时不会爆出什么大麻烦的地方,来缓解其中的矛盾。

即,利用外部矛盾,来减少或消除内部矛盾。

这个就非常有意思了,百万秦军组建起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征战六大诸侯国,灭掉六国,然后建立大一统的大秦帝国。

而现在,最后一个诸侯国的齐国,已经是被灭了,那么百万秦军就没有了正面对抗的敌人,似乎存在的意义就没了。

丞相王绾的提议,就是让百万秦军化整为零,调整主要目的为驻守各地,强化大秦咸阳对于诸郡县的统治和掌控。

至于赵辰他们准备选择的这个调遣到其他地方的提议方向,就是为了找到百万秦军新的主要目的,令其存在的意义延续。

只要还在进行打仗,那么大秦帝国内部存在的很多问题,暂时就不会直接爆发出来,给始皇帝嬴政这边更多的时间处理。

就像是赵辰和上官梅的这么一分析,其余的大臣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

原地驻扎齐国之地,实在不现实,排除。

调遣到其余地方,继续战斗的话,好像也不现实,自古以来人们的想法就是逐鹿中原,一直到现在始皇帝嬴政,开始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大统一,完全没有往四周蛮夷之地扩张的想法。

咳咳,主要是没有相关的利益催动。

最大的敌人六国,已经悉数尽灭,就留下一个小小的卫国,俯首称臣,其肯定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

因此,这个暂时也只能放在一边,排除。

群臣错愕的发现,最合适的办法,竟是丞相王绾提出来的撤军分兵驻守六国故地的提议!

所以,兜兜转转,竟然又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