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七十七章 三方面优势!

“大军回调?”

丞相王绾的提议,惊得群臣顿时打起了精神来,纷纷将目光落在了对方的身上,他们很显然不理解对方的意图。

要知道,现在距离灭掉六大诸侯国的最后一个齐国的时间并不遥远,可以说群臣都没有关于提请让大秦铁骑回调的想法。

毕竟,大秦铁骑需要震慑住齐国等六国故地,防止可能存在的叛乱,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会命令大秦铁骑这么快动身的。

要是大秦铁骑撤离齐国,那么几乎可以预见还没有遭受到重大打击残余势力,必然是不甘心就这么亡国,肯定是想要重新组建起来自己的军队,来夺回齐国的政权,完成抗秦复国的所谓壮举。

即使是说,这些人最终都会被再次而来的大秦铁骑所踏平,但是多少对于彻底掌控齐国故地有所影响。

按照其余五大诸侯国的安排,大秦铁骑应该继续征战四方,没有正面之敌,那么就得原地驻守,防备暗中之敌,等待着帝国方面的人员到达,完成任务以后方才开始撤回。

而这其间,受制于路途和委派官员人选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时间肯定是无法准确的固定下来,那么肯定是不需要这么快考虑的。

只有到了掌控齐国故地,不会生出太大波澜的这个时候,才有必要考虑大秦铁骑回撤的相关问题。

“什么情况啊?”

“不知道啊,完全没有听丞相说过这个事情,难道是一时兴起?”

“咱们帝国铁骑,如何能够这么快撤离,要是前脚离开,后脚那些余孽就扇动黔首造反谋逆复国,那岂不是舟车劳顿,徒劳没有作为吗?”

诸位大臣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刚才还比较安静的大殿之内,现在已然是叽叽喳喳,变得异常的嘈杂起来。

“公子,好像大家都很反对立即将大军撤回来啊?”

上官梅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喧闹的场合,她还以为上早朝的这些官员应该都是自持身份,不会这般喧闹,现在亲眼看见以后,只能说倒是她见识浅薄了。

她凑到赵辰耳边,述说着自己的疑问。

“你说得没错,这些人暂时是不会让秦军撤回到咸阳这边来的。”

对于丞相王绾的这个提议,赵辰确实有些惊讶,这并不在他的印象之中存在过。

或许是历史没有详细记载下来,也可能是传播这一段情况的时候有所差别,亦或者是单纯的就是赵辰记性差,反正他记不得。

当然,也可能是他穿越过来,制造了所谓的蝴蝶效应……

总而言之,赵辰光听着这些官员们的嘈杂声,就可以给予上官梅肯定的回答。

丞相王绾提议之前,没有透露任何的消息,方才使得群臣看法不一。

一般来说,王绾身为丞相,自身想要提出来的建议,那么会在早朝之前,以不小心透露出来的风声,看看群臣的意见,然后根据情况进行一些调整,确保自身提出的建议能够有效,出的纰漏比较的少,能够直接被始皇帝嬴政采纳。

但是现在,王绾反其道而行之,这才出现了这样的争吵的场面。

“那公子,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大军撤回来啊?按理来讲,齐国已经覆灭,那么也没有什么势力敢真的与之正面对抗,回来其实也很正常吧。”

上官梅察觉到这些人都在说话,那就不用担心有人会注意到这边来,于是继续询问道。

她的这个问题,属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比较正常。

赵辰想了想,反正没有人关注着这边,只是给上官梅说说,倒也是无碍。这也算是对于上官梅的一种培养,让对方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至于什么也不懂,且又没有人能够解决以后疑惑。

赵辰需要的是得力助手,而非什么都不懂,还是纯粹的拖油瓶的人。

“你知道吗,大军开拔,那可就意味着大量的钱财如同泼水一般,直接就挥霍了出去。”

赵辰将双手环抱于身前,靠在青铜梁柱身上,感受着冰凉,他的大脑很是冷静,继续说道:

“而想要让大军停下来,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尤其是在帝国这边实行的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情况下,更加的没那么容易。”

“公子,这是为什么呀?”

上官梅思索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她以前都是将精力放在琴棋书画,以及医术方面,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层面的事情,也没有途径进行了解,整个脑子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没有什么印象,自然也就有些难以理解。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帝国崛起,横扫六国的征途之中,发挥了极为出色的作用。在战时,这样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激励将士们杀敌,只为了获得军功,提高爵位,享受对应的待遇。”

赵辰丝毫没有不耐烦,继续解释道:

“而在目前六国已灭,帝国建立大一统以后,就显然不太适合继续大规模使用。并且,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这大军回撤咸阳,势必会迎来一大波杀敌获得军功,取得对应待遇的局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面对比较窘迫的情况,没有那么多的奖励满足这些立下军功的诸多将士……”

这就是很显然的僧多肉少的情况,大秦军队有多少数目,据说是百万秦军,那么在六国的征途之中,获得军功的将士数量,难以想象。

看似强盛的大秦帝国,其实内部已经被连年征战六国,给掏空了大半的底蕴,在没有获得新的补充之前,直接给这些立下军功的将士们大量的奖励,那么势必会引得更大的危机潜伏其中。

别以为六国故地还有很多的钱财,实则不然。

除了大秦在征战,其余的六国也是在拼命抵抗,至少在灭国之前抵抗挣扎过,每动上一步,都会消耗大量的钱财。

大秦是完成了大一统,这没有错,可也不得不面对连年征战留下来的战争创伤,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忐忑不安,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供应,那么饥荒也会出现。

能够吃饱饭的人,终究是少数人,绝大多数都在品尝着战争带来的苦果,挨饿受冻早已经是常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手那么大烂盘子的大秦帝国,如何能够有足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妥善处理这百万秦军呢?

这算是群臣对于丞相王绾提出来让秦军撤回的提议,所隐藏在震慑六国余孽,镇守六国故地的表面因素底下,所潜藏的巨大危机。

不能够妥善处理的话,那么这百万秦军哗变,真是无人能挡,后果不敢相信。

“原来是这样,难怪不得这么多的大臣,对于王丞相提出来的这个建议,表示不解和不满。这要是大军撤回来,无法及时兑换相应的待遇奖励,必然是会威胁到这些人的性命。”

上官梅经过赵辰的解释,顿时恍然大悟起来,她就说怎么撤个大军,能够引得这么多人反对,以至于根本不顾大殿保持肃静的规矩,而不怕被问责。

要是大军撤回来,到时候稍有处理不妥,可就是一颗毒瘤,随时能够要了别人的性命,算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上官梅想到了这个问题,既然诸位大臣都能够看明白的事情,那么身为大秦帝国首任丞相的王绾总不能够不清楚吧?

那对方的想法,又是什么?

不止是上官梅带着这样的疑惑,其他多数人亦是如此。

“肃静!”

赵高留意着始皇帝嬴政的神色变化,发觉对方有要说话的预兆,于是立刻尖锐着声音提醒道。

在这大殿之内,赵高所言就代表着始皇帝嬴政的威严与态度,对方现在都这么说了,这些争辩的群臣们,顿时闭上了嘴巴,没敢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能低着头等待着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开口讲话。

毕竟,他们只是臣子,而对方是唯一的皇帝!

嬴政自然是有关注群臣对于这方面的看法,当然他更加惊讶于躲在角落里打算摸鱼的赵辰,竟是没有经过别人的提醒,自己表示捉摸到了其中的本质。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确实很厉害,算是将世袭制变成了俸禄制,以前穷人只能是穷人,但有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以后,只要杀敌符合条件,那么就能够获得军功与略爵位,享受到对应的待遇和奖励,这大大提高了将士的管理和士气的振作,让穷人也能够有机会逆天改命,为大秦统一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只不过,再怎么先进的将士管理制度,也会有不适应的时候。

很显然,正如赵辰所言这般,在灭掉六国,建立大统一的大秦帝国以后,这样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迎来了其短板,无法短时间提供充足的待遇和奖励。

要是大军撤回来,那领奖励和怒提戈,只在一念之间。

嬴政深深地看了一眼赵辰所在的位置,没曾想对方看得如此透彻,想来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是有了充足的准备,以便有机会被赏识提升官位吧?

要是让赵辰知道嬴政此刻的想法,他只会大声呼喊冤枉。

他就是单纯的给上官梅解释,让对方在这方面有一些理解,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

再说了,他也没有想到有一个家伙,竟然能够偷听他的心声啊。

倘若知道的话,他肯定得想办法解决掉这个家伙。解决不掉的话,那他就只能尽早跑路离开,杀不掉,还躲不起嘛。

嬴政清了清嗓子,见到群臣安静下来以后,这才朝着那手持玉质笏板,微微向前弯着腰的丞相王绾,沉声问道:

“王爱卿,你提出让大军回调,是什么想法?朕看诸位爱卿对于你的这个提议,多有颇词啊。”

讲道理,嬴政自然也是倾向于群臣的看法,认为现在这个时期,不应该让百万秦军回撤。

就算要回撤,理应分兵妥善处理。

并且,应该在大秦建立以后,关于囊括六国故地在内的辽阔疆土相关统治事宜搞定,才能够可以回撤。

届时,就算是这些将士心生不满,也无可奈何,只能忍着。

当然,以嬴政和诸位大臣的能耐,基本上还是可以搞定这个问题的,只是有些棘手罢了。

丞相王绾对于自己的这个提议,引发如此强烈的争议,心里早已经是有所准备,自然是不会露怯。

在他身旁两侧的廷尉李斯和御史大夫冯劫均是看过来,想要听听这位丞相有什么看法。

要是可以的话,那么就支持。

要是差强人意,那么就想个更好的办法。

这百万大军的事情,确实是需要解决的。

能够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初,尽快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将之解决掉,无疑是最好的。这种毒瘤埋藏得越久,那么就越加的可怕。

“陛下,此事务必应该尽快解决,臣所提出来的只是一个建议,留给陛下和诸位同僚商榷,仅此而已。诸位同僚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臣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欣喜至极,这证明诸位同僚皆是有自己的想法,并非一味的附和。”

丞相王绾说到此处的时候,想到了上次早朝谈及地方政权制度方面问题的事情,那次就是这些群臣一味的附和,让他对于这方面,没有过多的进行调整。

虽说始皇帝陛下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他还是感觉到对方有点儿疏远之意。

王绾思来想去,只能想到这一个问题。

那就是群臣的附和,影响到了他自身的判断。

现在嘛,就是他的一次尝试。

虽说是尝试,但也未尝不是自身的想法。

“臣的提议,是想让大军从齐国故地撤回,但并不意味着要让其直接回到关中地区,也并非是直接放弃已经得到的六国故地。”

王绾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解释道:

“如此庞大的军队,长期留在齐国故地,有诸多的不便之处。其距离关中地区过于遥远,粮草等等方面的供应线拉长,会影响到很多方面。若是中途出现意外,那么大军将会面临严重的考验,以齐国故地的情况,根本无法满足。届时,其余五国故地余孽作祟,那么也会引起不小的麻烦,影响对于六国故地的彻底管辖统治。”

“因此,臣的想法是让大军将留下部分将士,镇守在齐国故地,谨防可能存在的叛乱,等待着我朝人员接手政权。而其余的大军分兵撤回,在各国故地留下部分将士镇守,一来缓解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带来的弊端,二来对于大军数量过大,盘踞在关中地区恐生变故的问题,也能够进行解决,三来能够震慑诸多六国残余势力,使得无法冒头作乱,更好地接管六国故地,推行郡县制等等方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