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七十六章 上朝!

咸阳皇宫。

手持玉质笏板的文武百官,已然是站立于大殿两侧,旁边的青铜梁柱子正在散发着冰凉气息。

而在大殿的正上方华贵厚重的龙椅之上,一道威严的玄色身影端坐着,与其他人有着一层珠帘高悬而下隔绝,看不清具体的容颜。

对方只是单单坐在那里,便是具有足够的威严,使得众人难以拥有足够的自信,抬起头来与之对视。

而在其旁,还有着一人近身伺候。

“陛下,赵掌柜已经来了。”

赵高靠近嬴政耳边,小声低语道。

他被嬴政下了死命令,绝对不能够在自身身份主动表明之前有所泄露。

那一层珠帘,便是这般来头。

其目的嘛,自然是为了防止可能存在的暴露身份。

始皇帝嬴政闭上的眼眸,此刻睁了开来,凌冽的精芒从中一闪而过,他将目光落在了大殿文武百官最后那一列。

由于议郎的特殊性,虽说是能够上朝,但自身官位品级就比较的靠后。

在这文武百官之中,那肯定是到最后了……

嬴政本以为能够看见赵辰兴奋的神情,没曾想见到对方依靠着青铜梁柱,闭着眼睛假寐,丝毫没有其他人初次上朝时候的模样,这让他感到有些错愕,对于赵辰的认知也是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对方在这方面超过了许多人。

在赵辰旁边则是跟着而来的上官梅,本来对方应该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但是在经过与秦正先生联系以后,也就破例通融,可以跟随在赵辰的身边,只是不能够到处东张西望,也不能够将朝堂上的机密要事泄露出去。

在嬴政看来,他要的是赵辰能够在这朝堂之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大秦天下的安宁稳定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朝堂之上,赵辰自然是需要有人帮忙讲述情况的,否则如何能够发表比较准确的言论呢?

那么,上官梅这个人就比较的不错,容易控制意外事故发生的情况,现在又依附于赵辰,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也能够把控。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赵辰喜欢有人跟在边上,没有人跟着的话,嬴政担心对方不习惯,回去以后便是要闹着辞官……

【这个位置真不错,看来秦先生还是顾及着我和上官姑娘的,不至于成为所有官员的焦点。】

赵辰感觉到背后青铜梁柱传来的冰凉,心里有些舒服的如此想道。

在他的身边是上官梅,对方就没有赵辰这么强的心理素质了。

上官梅看着那一个个级别不低的大秦官员,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生怕将这些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至少,现在的上官梅和赵辰根本没有办法与之较量。

像之前的咸阳令,和这些大秦官员相比,完全是没有资格,身份和地位悬殊过大,无从比较。

“公子,咱们就在这里,是吗?”

由于上官梅和赵辰两人是新面孔,且自身年纪又尚浅,外加上官梅作为整个朝堂之上唯一的女性,自然是很容易吸引到周围的那些官员的注意力。

要不是现在大秦的始皇帝嬴政坐在上方,没有人敢肆意出声,或许现在上官梅和赵辰就不会像是这般有些惬意了。

被人指指点点,肯定是不会少的。

尽管没有人直接这么做,上官梅却依旧是有些不自在。她被上官家主培养了许久,怎么说在这样的场合应该不至于怯场,但是嘛,在这么多的大秦官员存在的地方,她这个有着楚国贵族身份的人,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君不见,偌大的楚国灰飞烟灭,其余的诸侯国皆是如此。

哪怕是那些六国国君站在这大秦朝堂之上,也是会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的。

更何况是上官梅,倒是情有可原。

赵辰能够听出来对方此刻内心的忐忑和紧张,他不免借此安慰道:“放心,上官姑娘,只要不主动惹事,一般来讲不会有人找我们麻烦的。就算是有不开眼的找麻烦,那么大可以直接告状,有他们好果子吃的。所以,咱们算是立于不败之地。”

赵辰的话语,被临近的数名官员听见了,对方心里的蠢蠢欲动,顿时被熄灭了。

也是。

相比于想要知道赵辰和上官梅来历的好奇,这些人觉得自己还是管住嘴,莫要因小失大才是。

能够站在这大秦朝堂之上的官员,其本身就已经是超过了绝大多数的人,自然也不可能说没有脑子,到处树敌。

最关键的地方,也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那就是上官梅这个女子,竟是能够登上大秦朝堂,要说背后没有人支持,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样呀,那我就待在公子身边,尽量不惹是生非。”

上官梅轻轻点了点头,心里的紧张情绪,也算是消散了很多。尤其是在发现这些大秦官员并没有传闻之中的那样,如同财狼虎豹,见人就咬以后,她就更加平静下来。

主要还是不能够惹麻烦,她心里也知道朝堂之上肯定是会有纠纷存在的,要是因她的问题,使得赵辰受到责罚,以至于仕途中断,那可就罪大了。

赵辰对此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继续说话。

他的处事态度很简单和纯粹,那就是能摸鱼就摸鱼,绝对不会积极到抢人风头,无缘无故给自己树立大敌。

只不过,有人想要摸鱼混时间,却也有人想要有人积极有所作为。

“诸位,有何事情,直接上奏即可。”

在嬴政的示意之下,赵高尖锐着嗓子,提醒道。

站在文武百官前面的是三公九卿,其中丞相乃是王绾,主要职责是帮助始皇帝处理大秦天下的政事,而御史大夫则执掌群臣奏章,下达始皇帝吩咐的诏令,还有最重要的监察大秦各事务的职责。

至于太尉嘛,主要是管理军事方面的,平时不常置,暂无。

九卿包括掌管皇宫保卫的卫尉,掌管警卫事务的郎中令,掌管宫廷车马的太仆,掌管司法诉讼的廷尉,李斯就是这个官职,还有掌管外部交涉事务的典客,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管皇室内部事务的宗正,掌管各个行业税收和工匠制造的少府,以及最后掌管大秦财政税收的治栗内史,咸阳令就属于这个内史管。

赵辰虽然是在摸鱼,但也不会闲着无聊,真的打算一觉睡过去。

在他的印象之中,这些大秦官员都是史册上的一个个符号,并没有现在这么鲜活。

能够碰巧待在同样的地方上早朝,这种感觉对于赵辰来讲,还真是有些特殊,是他在美味轩和那些老百姓打交道无法感受到的异样情绪。

“陛下,臣有事上奏。”

丞相王绾不出意外地主动站出来,成为群臣上奏的第一个人,他手持着玉质笏板,开口说道。

“奏!”

赵高道。

“陛下,臣认为大秦建立以后,囊括原有六大诸侯国所在领土和黔首等,应该着力往大一统,建立属于大秦的标准,来使得原六国黔首逐渐对大秦信服,捣毁六国残余势力妄图复国的根基,从这个层面上来,使得六国尽快融入我大秦!”

王绾早就已经是有了腹稿,得到应允以后,自然是直接将此话抛出来了。

“王相所言有理,朕认为可。”

嬴政微微颔首,对于王绾的这个上奏,还算是比较的满意,他们横扫六国不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嘛。

现在大秦铁骑已经是将原六国故土踏平,暂时不可能有什么六国残余势力,能够立刻统领出来一支具有威胁力的军队。

所以,现在的大秦从领土上而言,实现了大一统。

再加上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以及郡县制的提出,算是给这偌大还没有稳固下来的大秦疆土,定下来了基本的框架,后面所提出来实施的事情,大方向都是往这里面填充。

站在角落里的赵辰心头微动,这个说话的人,就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嬴政吗?

光是听声音的话,还是很威严霸气的,让赵辰心里暗暗点头,倒是能够符合他的期待。

只不过,让赵辰稍微感到有些古怪的地方,那就是这个始皇帝嬴政的声音,似乎有些耳熟,就好像是在哪里听到过一样。

赵辰突然意识到极力引荐自己来这里的秦正先生,似乎没有什么动静了,是临时抱恙,没能够上早朝么。

来的时候,赵辰就让上官梅注意秦正先生的行踪,有些可惜的就是没能够发现对方踪影。

要是秦正先生在这里的话,那赵辰就有询问对方的想法了。

“公子,这个陛下和身边的中车府令声音,好像有些耳熟诶。”

不光是赵辰发现了声音的熟悉感,还有心思细腻的上官梅也发现了,并且凑到了赵辰耳边,以极为细微的声音说道。

这是经过测试的,赵辰可以确保上官梅提醒自己的时候,不会生出事端来。

临近的几个官员倒是能够听见,但是对方敢在这个时候开口吗?

不可能的。

只能够在心里吐槽数句话,心里寻思着记下赵辰和上官梅的形象,上完早朝以后再去告状。

“是有点儿,刚才上奏的人是丞相王绾吗?”

赵辰点了点头,认同上官梅的话,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丞相王绾的身上。

在他的印象里,这个王绾可谓是在大秦存在的时光中,留下来了比较深刻的痕迹。

嗯,说的就是关于皇帝制度和郡县制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发展情况来讲,对方和廷尉李斯会一起上奏,认为“泰皇”这个称号更适合嬴政。以及在关于实施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事情干上支持分封诸位皇子于齐、燕等等地方,以巩固大秦统治于六国故地。

虽然这个丞相王绾只是提议分封部分皇子于部分六国故地,并没有全盘支持所谓的周代分封制,但是剖开事物来看本质的话,还是分封制,迟早会重现昔日诸侯乱战、兵戈不止的局面。

至于其他的嘛,这个丞相王绾倒是没有太出奇的政绩留下来,身为三公之一,还没有李斯这个廷尉更加出名,也是有趣。

当然,他的本职工作还是很认真的,这一点赵辰没有否定的意思。

再怎么说,这王绾能够担任大秦首任丞相,其能力肯定是没得说。而且,自身又是数朝元老级人物,深谋远虑,出谋划策的本事不小。

就是与始皇帝的治国理念,在大秦建立以后,便是有了差距,没能够揣摩到对方的心思。

皇帝称号和郡县制这两件可谓是政绩的事情上,王绾很遗憾都没有把握住,以至于后面被更加受到重任的李斯所顶替。

“是呀,也不知道会提出什么建议来。”

上官梅可以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有幸见到,并且同处于一个大殿之中,瞧见这样的上朝情况,让她心情有些激动。

“听下去就知道了,等会儿关注李廷尉。”

赵辰笑了笑,提醒道。

他其实知道上官梅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李斯这个廷尉身上。

对方只是暂时放上官家主出咸阳狱,没有最终定下审案的结果,那么上官家主就有再次锒铛入狱的危险。

经过昨天的调查,赵辰还是相信以李斯的能耐,基本上能够确定来龙去脉,并且锁定在了大秦公子胡亥和咸阳令阎乐的身上。

只是嘛,这个就让李斯稍微有些纠结犯难了。

他是忠诚于始皇帝嬴政的,但也是法家思想和秦律的坚定拥护和执行者,自然是容不得沙子。

赵辰知道在对方没有担任丞相之前,所做的大多数事情,还算是比较的公正,在很多事情的提议和决断方面,非常的厉害,算是彪炳史册了。

就是可惜,后面拉胯了,站错了队,以至于被腰斩于市,落得那般下场。

此刻的丞相王绾得到始皇帝嬴政的认可,心里有些欣喜,却并不表现在脸上,继续说道:

“陛下,现在六国已灭,臣认为应该将我大秦铁骑调回来,留下部分将士于六国故地镇守。”

在王绾看来,大秦铁骑将士众多,长期外派到距离咸阳遥远的地方,肯定是有着很大风险的。再加上现在没有什么势力,能够阻碍大秦铁骑,那么就需要考虑收回庞大的军队。

毕竟,将士在外,所消耗的粮草可谓是惊人。

王绾本身就是大秦丞相,有必要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始皇帝嬴政进行权衡利弊,以及接下来大秦铁骑往什么地方调动,分配什么样的任务。

那么强大的军队,必须有妥善的办法进行处理,而王绾的想法,就是调回大部分的将士,留着部分将士镇守六国故地。

这些年的征战,可谓是劳民伤财,急需要尽快恢复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