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27章视察松江

扶明 第827章视察松江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上海,松江。

钱氏织业。

清早,五千工坊雇工,匆匆在工坊外吃过早饭,而后鱼贯进入占地八百亩的钱氏织业大门,密密麻麻的人群,令第一次见的人,不禁感到震惊,还以为到了军营外。。

这时,汉王赵铭身穿便服,与几位大学士,在一家酒楼二楼,注视着眼前的场景。

工坊内有大量脱离农业身产的雇工,围绕着工坊,便形成了大片的雇工聚集区,而人一聚集,便会形成商业街道,给工坊的雇工,提供吃、穿、住、行等方便。

在临近工坊大门,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条,以小食铺为主,少量杂货铺,以及布庄的街道。

当然,因为主要是供雇工消费,所以食铺和商品的档次都不高,无法和县城内商铺相比。

赵铭一众人,所在小酒楼,乃是整条街上,唯一的一座,还算有些规格的酒肆。

现在,整个酒肆被赵铭一行人包圆,楼上是赵铭与几位大学士,楼下则是身着便服,坐满大堂的侍卫。

看着眼前熙熙攘攘,满是烟火气息的场景,汉国出身的四位大学士,并不感到稀奇,但是对于三位西南来的阁臣而言,就有些震惊了。

扬畏知首先就问道:“摄政,一个工坊就有五千余人,还大多是青壮劳力,朝廷不怕失去掌控吗?”

姜曰广也道:“这确实太危险了。”

一时间,两人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数以万计的雇工,攻打南京,肆掠江南的场景。

赵铭微笑道:“危险是有的,不过也不能因噎废食,朝廷想的该是如何,解决和预防隐患,而不是进行扼杀。只要百姓有口饭吃,大部分是不会乱来的。再者,先生可知,这一个工坊,向朝廷纳多少税,又替朝廷养活多少人吗?”

陈明遇也微笑着对三人道:“这一个作坊,缴纳的赋税,就相当于北方两个县。五千个雇工,就是五千户人家,另外还有由此带来,聚集的商户,大概也有近百户。这样一个工坊,足以养活三万余人。”

扬畏知、姜曰广露出震惊之色,堵胤锡若有所思,沉声道:“两个县的人口,当有二三十万人,但所创造的赋税,还比不过一个养活三万人的工坊。本阁有些明白,雇工聚集,虽存在隐患,但是却是大势,大大提升了效率。因为少量的人,能创造出原来数倍的财富,国力必然倍增。这也就是此前,汉国人口不及朝廷,实力和财富却远强于朝廷的原因,而只要东清、周国还是原来般重农抑商,就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我这么说,对吗?”

赵铭有些惊讶的看着堵胤锡,遂即点头道:“先生说的很有道理。这确实是社会的重新组织,将大大提高效率,还有组织能力,能够提高效益。这种方式一旦出现,你不用,别人也会用,而一旦别人用了,国力和财力就会超过你。所以,这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的变革和演进。”

堵胤锡皱眉道:“社会的变革和演进?”

赵铭沉声道:“中国历来崇古,不过从三黄五帝,到夏商西周,再到,春秋战国,秦汉一统,先生可见旧制,不断在瓦解,新制再逐渐衍生。从井田制、到私田制,从分封到郡县,从奴隶,到佃户,先生可见过,回到三皇五帝,回到奴隶制的吗?当然,当蛮夷入主中原,奴隶制可能会重现,但有人认为这是好的吗?一旦推翻蛮夷,社会的演化,必然又重新开始。”

堵胤锡有些震惊道:“摄政的意思是,如今大明已经到了演变的关口!”

赵铭点了点头,“从秦汉一统,到如今已有近两千年,我大明确实到了改革,演变的时刻。这就如,春秋战国,秦原本不过西戎弱国,为魏赵所欺,然变法革新,却终使强秦异于关东诸国,行郡县,集权中央,遂成统一霸业。如今面对演进,我大明若是驻足不前,甚至压制后退,必如六国一般,为变革者所灭!”

堵胤锡皱起眉头,陷入沉思,自从来了南京,赵铭给他带来很多以前并未想过的思考。

他每每初闻,都觉得不过狂言,或着有背伦常之语,但细思知,又觉得有些道理,颠覆他以往认知,着实令人脑壳生疼。

姜曰广道:“如此聚集,臣以为终究是个隐患!且以周、清之力,如何灭我大明?”

赵铭却目光深邃,“敌非在周、清,而在外!”

这时,姜曰广还要再问,赵铭却不想继续话题,只是挥手道:“今日暂且说到此处。诸位先生且先摒弃心中的恐惧,用眼睛去看,客观的觉得这些东西是好是坏,然后孤再抽时间,与诸位探讨一番。”

说完,赵铭转过身来,畏众人道:“工人已经上工,诸位随孤前往视察一番。”

当下一行人,离开了酒楼,在钱氏织业的大门前,一身青衣网纱的柳如是,已经领着一群掌柜,在门前等候。

“妾身恭迎殿下!见过众位阁部。”柳如是领着众人行礼。

这钱氏织业,乃是常熟钱家的产业之一。

自从钱谦益投靠赵铭后,钱家和许多投靠赵铭的江南士绅和商贾一样,产业遍布江南,甚至都到了海外。

钱谦益死后,钱氏内部为了争夺家业,斗得很厉害,钱谦益的几个儿子,想要将柳如是赶走,最后看柳如是有后台,才给她分了这座工坊。

赵铭微微笑道:“钱夫人不必多礼。孤今日前来,没给工坊舔麻烦吧!”

“殿下与众位阁老能来,是钱氏织业的福分!”柳如是道。

姜曰广脸色已经垮了下来,一旁陈明遇轻咳一声,“那就有劳钱夫人,带我等进去看看。”

赵铭反应过来,“对!对!先去看看工坊!”

当下一行人,进入工坊内部,先查看了采购过来的原料,然后进入一间放着百架织机的车间。

看着数百号工人,在车间内忙碌,井井有条的进行生产,堵胤锡等人都十分震撼。

赵铭边看边问道:“朝廷新下的订单,工坊这边能够完成吗?是否有困难?”

柳如是道:“十个车间,都在轮班生产,应该能在一个月内完成。”

赵铭沉声道:“这关系着江北难民能否有棉衣过冬,务必要按期完成订单。”

柳如是忙道:“妾身和工坊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赵铭微微颔首,遂即又道:“还有一件事情。江北难民之中,有许多失去家人和丈夫的女子,难以承担繁重的农耕生产,钱夫人能否在江北设立一座工坊,让这些女子来进行纺织,为朝廷减轻负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