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26章淮南矿脉

扶明 第826章淮南矿脉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赵铭闻语,不禁愣道:“怎么,不能挖?”

顾炎武小声道:“摄政,早些年的时候,北京常年地震,朝廷认为采石炭,有伤龙脉,所以叫停直隶周边开采石炭。凤阳这边的石炭矿,洪武年间确实开采过,可后来大多都停了。这里毕竟是中都,摄政大肆开挖,恐怕有人会说闲话。”

“怕伤龙脉?”赵铭皱眉道。

顾炎武点了点头,“确实有此说法!”

赵铭心中明白了,不过这矿,赵铭却是非挖不可。

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前,其实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英国人的生活水平,还甚至不及中国。

一般而言,认为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而不爆发于中国,通常都是主观认为,是因为制度问题,但这种说法,其实是西方中心论之下,掌握思想霸权的西方,为在全球建立自己的制度自信,而强加给我们的一个很片面的观点。

工业革命为何爆发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

这就该问,中国为何无缘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乃是商业革命,这点中国在南宋和明朝,在江南地区,都形成了极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宋的城市化甚至达到了百份之十二。

这就说明,中国有商业革命这个前提,那为何没有引发工业革命。

那就得看其它条件,而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粮食,二是能源,三是市场需求,四是内外环境稳定。

既然要工业革命,那就得有百姓进成去当工人,便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些工人。

若是工业化,首先粮食价格就得降下来,让不断进城的工人,能够吃得起粮食,还有得赚。

若是不然,粮食不足,粮价飞涨,工人无法在城中养活自己,那么肯定会出现人口回流,进城的工人,将大量返回农村种田。

而在粮食产量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有发言权。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还在落后的轮耕,而中国每亩地精耕细作,亩产远高于英国,且无论是南宋变态的百分之十二的城市化率,还是明朝江南形成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都说明中国能够供养大量城市人口。

那么粮食就不是限制,中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在看市场需求,这点就不用多说,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货物,一直畅销世界,都不用打上门去,求人家让你做生意,各国便不远万里来求购你的货物。

因此,市场需求,也不是约制中国发生工业革命的问题。

那么就只剩下后面两个,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内外环境的稳定。

内外环境的稳定,这点先不表,便假设中国在内外环境稳定的情况下,能否发生工业革命。

答案是并不容易。

有人说,那是不是因为没有蒸汽机?

提到蒸汽机,人们想到的就是瓦特,但其实就像发明灯泡的不是爱迪生一样,蒸汽机在瓦特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他只是蒸汽机的改良者,而并非发明者。

最早的蒸汽机,其实出现于埃及,是用来开关神庙厚重的石门,而中国在汉代,就已经利用蒸汽机来鼓风了。

既然这也不是问题,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蒸汽机,没有被利用和改进,没有大规模应用,从而爆发工业革命呢?

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催动蒸汽机运转的东西,也就是煤炭,也就是能源。

工业革命,不可能是靠烧木柴来实现,必须要有新的能源。

中国是产煤,不过产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方,而中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却又集中于江南。

北方经济崩溃,经济重心和人口大量南移,而江南一地,却没有大量的煤炭来源,使得百姓只能去砍木柴,烧桔梗,并利用炉子和独特的灶,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中国的煤炭,九成在西北和北方,距离江南的煤炭,最近就是淮江两岸,淮北和淮南两个矿区,且开采不多,运到江南,普通百姓更本烧不起,只有达官贵人使用,消耗和需求有限。

北方经济不发达,煤炭储藏虽然丰厚,但是交通不变,一旦离开一定距离,运送成本立刻上升,除了京师用点煤外,普通百姓也是烧不起。

相比之下,英国环海,运输方便,所以普遍使用了煤炭。

当然光有煤炭,也不行,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对蒸汽机不断的改进。

最初的蒸汽机,笨重不说,消耗的煤炭也多,并且效率低下,一般行业不需要这种烧着昂贵煤炭,有作用不大的东西,只能当做玩具,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不值得推广。

因此,能让蒸汽机进化的行业并不多,唯一适合的就是用来采煤。

煤矿的煤便宜,可以完全不在乎煤的消耗,满足原始蒸汽机的高耗能,而外部对煤炭的需求,又不会使得蒸汽机失业,那么它便有了进化和改进的机会。

因此英国自1698年萨弗里发明第一台用于煤矿抽水的原始蒸汽机后,经过200余年的不断改良,才有了后来的瓦特蒸汽机,才爆发工业革命。

中国历史上,南宋和明朝都曾资本萌芽,但是烧木柴,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

其实,赵铭早就想在此方面进行布局,只不过能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今淮南矿脉,已经掌握在手中,赵铭岂会因为朱家祖坟在凤阳,就不挖呢?

现在大明商品经济发达,粮食产量充足,还有海外拓殖地提供粮食和原料,市场需求巨大,再加上内外环境逐渐稳定,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已经满足大半,就差一个能源革命,还有蒸汽机了。

因此,赵铭岂会放过淮南的煤矿,放过改变天下的机会。

这别说是朱家祖坟,就是他自己的祖坟,赵铭也会毫不犹豫的开挖。

“挖!”赵铭斩钉截铁的喝道:“不仅要挖,还需要大挖特挖,并且要设法,提高煤炭产量,降低采煤和运输成本,让江南百姓都能用上便宜的煤炭。”

顾炎武闻语微微一愣,不晓得摄政为什么要坚持烧煤,烧柴火不是挺好么?

不过既然摄政下令,顾炎武还是行礼道:“臣明白了!会将摄政旨意,传递给内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