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43章 坚持

大明匹夫 第43章 坚持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第二日,宁远城总督衙门,众将齐至。

蓟辽总督洪承畴一身红袍坐在上首,其幕僚谢四新立于身后。

下首左侧分别是监军张若麒、马绍愉,辽东巡抚邱民仰,河南巡抚王泰,大同监军张斗等一众官员,这是文官一列。

右侧则是清一色武将,宁远总兵吴三桂、宣府总兵杨国柱。蓟镇总兵白广恩,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密云总兵唐通,八大总兵。

其他低官衔的文官武将分立文武官员背后,济济一堂,人满为患。

看到王泰背后站立的文世辅,洪承畴微微一怔,随即向文世辅轻轻点了点头。

文世辅微笑着拱手行礼,前面的冲突似乎没有发生过一样。

再看前面的张若麒、邱民仰等人,一面之缘,都是没有认出文世辅来。

“各位,这几日建奴兵围锦州,红衣大炮攻城甚急,锦州粮草不济,恐怕支撑不了几日。看来,大军不容拖延,谨防锦州陷落,功败垂成。”

洪承畴眉头一皱,忧心忡忡。

“大军东进,已是刻不容缓。如何进兵,还请各位斟酌。”

“大人,怕就怕建奴围点打援,逼我军北上,与之决战。”

邱民仰看了看张若麒和马绍愉二人,拱手说道。

“建奴攻锦州甚急,王师需尽快前往锦州!师老饷匮,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难道在这坐视不理,任由锦州落入奴手吗?”

监军张若麒开口,慷慨激昂,堂内各人,都是变了颜色。

若是前怕狼后怕虎,十几万援锦大军迟迟不动,形同虚设,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张大人,稍安勿躁,这不是正在商议吗。不过,十几万大军,排兵布阵,安营扎寨,总要妥善安排。”

洪承畴抬起眼睛,微笑着看了一眼张若麒,又是低下头来,捋须思索。

王泰暗暗摇头,洪承畴一品大员,援锦大军统帅,张若麒不过区区一介兵部郎中,二人地位天壤之别,但这相处看起来,似乎张若麒才是上官。

“洪督,鞑子虽然善战,我关宁男儿也从来不惧。洪督旗之所指,末将铁骑所至,即便是刀山火海,亦无所畏惧!”

吴三桂看了一眼堂中众人,站起身来,抱拳行礼,慷慨陈词。

“好!”

洪承畴满眼地点了点头,朗声道:

“要是军中将士都如吴将军这样,即便是黄太吉率举国精锐而来,本督也不放在眼里!”

王泰莞尔一笑。这一次,黄太吉真的是倾巢而出,满蒙汉二十旗,沈中之丁,至少也是十五六万,可不就是举国精锐吗?

“吴将军勇力过人,这一次大战,可就看你关宁铁骑的了!”

唐通哈哈笑道,满脸的猥琐。

“王大人,你怎么看?”

洪承畴忽然转过头来,顿时众人的目光,都是一起,看向了王泰。

“洪督,各位,围点打援,建奴玩的是炉火纯青,相信各位都深有体会。以在下认为,只要不头重脚轻,后路被断,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他在报纸上已经宣扬过的观点,自然是熟稔于心。不过他稍稍一提,也是因为洪承畴早已经有所筹划。

“王大人,你不妨说的仔细些。”

吴三桂看众人都是沉思,催促起王泰来。

曹变蛟心中冷笑,这个吴三桂,分明是欺负王泰人生地不熟,

让他贻笑大方。

“洪督,吴将军,各位,松山介于锦州和杏山之间,为宁锦咽喉,军事重地,要救锦州,必过松山。建奴曾屡次攻打松山,都是功败垂成。此次建奴集重兵于松山北,日夜炮轰锦州,其实志在松山。因此,围绕锦州战事,松山必会成为战场,而乳.峰山、东、西石门会成为主战场。”

“王大人去过松山吗?不然对松锦地形怎会这般熟悉?”

洪承畴看向了王泰,一脸的惊讶。

他在关外已有两年,和清军屡次作战,对辽西走廊地形熟悉。不过,王泰初来乍到,事事说到了点子上,让他很是惊诧。

“高公公书信往来,经常会提到关外,一些去河南的商旅,也会和在下谈起这松锦地势。”

王泰的话,让洪承畴微微点了点头。

这个王泰,仅凭只言片语,便知道松锦要势,也不知道是纸上谈兵,还是有真才实学。

他忽然想起一事,不由得哑然失笑。《中原日报》不就是河南所办,看来王泰的观点,只怕都来自于报纸之上。

洪承畴的浅笑看在眼中,王泰不由得微微一怔。

“洪督,锦州增援刻不容缓,敢问洪督如何安排,各路大军如何行军?”

王泰的问话,让洪承畴微微不悦快。

他是蓟辽总督,各军主帅,行军布阵,自然是乾坤独断,前面已经说过合军一处,直奔锦州。王泰这样问,难道是质疑自己的安排?

心中虽然愠怒,洪承畴面上不动声色,甚至可以说是脸色平静,语气平缓,看不出任何的心理变化。

“前方得来的军情,锦州之敌,已有十万左右。建奴兵强马壮,将士坚忍耐战,若不聚兵一处,被建奴围点打援,大军危矣,锦州危矣。”

“洪督,我大军十几万援锦,建奴恐怕只多不少。合兵一处,集中优势兵力,无可厚非。但谨防后路被断,粮草被劫,否则大军凶多吉少。”

王泰拱手一礼,据理而争。

历史上,即便是被清军切断粮道,置于孤危之地,但明军锐气尚盛,仍可置死地而后生。乘锐决战,或分兵袭清营,可以得志;或退保杏山,徐图制胜,或分屯长岭山,可防清兵抄明兵后,并使饷道保持通畅。这些都是绝处逢生之计。

可惜,洪承畴却没有采纳,坐失时机,自负狂妄,大敌当前,不思如何破阵解围,竟退师就饷;退兵时,不能善后,形见势拙,此又一失误。以至于兵败垂成,九边精锐,覆于一旦。

“王大人,洪督进兵,自有安排,你只需尊令而行。”

监军张若麒看了一眼王泰,目光又移向了洪承畴。

“洪督,锦州危急,刻不容缓,宜早日进军,速战速决,解救锦州。若是锦州有难,洪督何以向陈兵部解释? 又何以向天子交待?”

张若麒的话,让洪承畴脸色阴晴不定,他心中一横,谁知王泰却接着开口。

“张监军,速战速决,你以为建奴是纸糊的不成? 天子和陈兵部要是的是解救锦州,不是要援锦大军陷入绝境、灰飞烟灭!洪督一军主帅,排兵布阵上自有分晓,不需要你一个门外汉指手画脚!”

王泰脸色铁青,先怼了一下张若麒这个“搅屎棍”,让他脸红说不出话来。

洪承畴此人极其聪明,心思太活,受外界压力变化极大。张若麒太强势,处处以天子和兵部的名头压人,对洪承畴统兵极为不利。

这个时候,他也抬出天子和陈新甲,以提醒和敲打张若麒。

“洪督,下官从京城离开时,天子和陈兵部一再叮嘱,锦州救援虽然刻不容缓,可也要顾全大局,有时更要乾坤独断。”

王泰拱手行礼,面向了洪承畴,依然坚持己见。

“洪督,合兵东进,下官也并无异议。但下官愚钝,请问洪督,如何保证粮道畅通?”

“王大人,杏山、塔山各有精兵七千,宁远驻兵三万,难道这还不够吗?”

洪承畴心头怒气上升。这个王泰,公然质疑自己,还抬出朝廷的名头,岂不是太过狂妄?

自己身经百战,十二年老督师,难道还比不过他王泰一个不谙军事的地方官?

王泰暗暗摇头。要是杏山等地守兵够多的话,也不会清军挖壕,杏山明军毫无作为,任由清军挖壕成功,狙击溃散明军。

“洪督,众所周知,建奴围锦州,围点打援,志在松山。若是援锦大军出师不利,两军僵持,建奴从锦州以西,沿女儿河,向南穿越松杏之间之大道,一直到海口,连掘三道大壕,深八尺,宽丈余。到时我军粮草匮乏,军心必大乱,我军危矣。”

王泰的话,让洪承畴一愣,堂内众将也是惊疑不定。众人犹豫的功夫,王泰对身后的文世辅耳语几句,文世辅点点头出去,很快,两个军士抬着一张桌子进来,上面的沙盘赫然在目。

王泰站起身来,对着洪承畴和众人说道:

“洪督,各位请看,红线就是松山、杏山之间的深壕,大家可以一观。我军九边精锐齐聚,建奴也必会发倾国之兵,这一场国战,比的是杀伤对方的程度,胜者掌握主动。”

沙盘活灵活现,山川、河流、军堡、地址高低,一一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洪督,下官的观点,只要后路通畅,这一场大战,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洪督也对天子,对朝中大臣,至少有个交待。”

王泰让出身位,请洪承畴上前观看。

众人都是围着沙盘细看,连连点头称赞,洪承畴也是仔细观看,若有所思。

王泰看向了王朴,这个历史上的逃跑将军,始终面带笑容,一言不发。

王泰转过头去,目光阴冷。谁要敢临阵脱逃,不管朝廷如何,他也绝不会放过。

马科和白广恩看了沙盘片刻,面面相觑,都是无语。

王泰这个莽夫,绝不是浪得虚名的绣花枕头!

“洪督,援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否则锦州危矣,下官罪责难逃啊!”

“是啊!洪督,早做决断啊!”

张若麒和马绍愉都是脸色难看,在一旁催了起来。

“二位督军勿忧,本督已有决断。”

洪承畴耐心解释,转过身来,回到了主位。

“传下军令,三日后大军誓师,兵发锦州!”

众人纷纷回到位置上坐下,洪承畴脸色凝重,下了军令。

“谨遵洪督军令!”

众人立起行礼,各自陆续离开,王泰就要离开,却被洪承畴叫住。

“王大人,你似乎意犹未尽?”

王泰抱拳行礼,郑重其事。

“洪督,末将是想说,洪督是一军主帅,末将只是下属,末将以洪督马首是瞻。战争打的是后勤,只要后路畅通,大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河南卫军想要守住后路,确保大军粮道畅通,还请督师定夺!”

洪承畴眼神幽幽,看着王泰,终于点了点头。

“王大人,请坐,咱们慢慢细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