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42章 展望

大明匹夫 第42章 展望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他乡遇故知,人生四大乐事之一。

推开门,看到已经在屋中等候的那个消瘦的身影,王泰心旌摇曳,上前几步,抓住了文世辅的双臂。

“文兄,别来无恙? 你可想死兄弟我了!”

“处之,为兄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本来想好了各种说辞的文世辅,所有的念头都抛之九霄云外,他也是把住了王泰的手臂,眼眶发红,连连点头。

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何况,两个人只是一些言语上的冲突,并没有怨恨。

“处之,真是一言难尽啊!”

二人坐了下来,谈起随孙传庭北上,到了曹变蛟军中,文世辅唏嘘之余,有些不好意思。

孙传庭负气要强,崇祯勃然大怒,差点将孙传庭锒铛下狱。孙传庭被贬斥,那里还有心情照看文世辅一个无关紧要之人,不得已,文世辅去了曹变蛟军中。

曹变蛟是军中悍将,对文世辅这样的读书人,天然不会使用。再加上洪承畴统筹规划,各军都是按部就班,文世辅也无法崭露头角。

“文兄,你外圆内方,嫉恶如仇,世人皆重名利,不会看重文兄你无财无势,忧国忧民。”

王泰摇摇头。文世辅不甘人下,但他性子太刚,钢则易折,外面这名利场,容不下他。

“处之,家母多承照顾,为兄多谢了!”

文世辅的表情,有一丝不易觉察的谦恭。

人的心境,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为人处世,说话办事,自己和对方的位置,须清清楚楚,也要有自知之明。

对于文世辅来说,现在的王泰,可不是乡兵练总,也不是陕西团练总兵,那些连个正式官职都没有。如今王泰是河南巡抚,手握重兵,地位煊赫,他自然也要小心一些。

“文兄,你就放心吧!令堂也是我母,这是分内之事,就不要提了。”

文母住在王家庄,庄墙固若金汤,周围又有军营,生活和安全上绝对有保障。

“文兄,咱们兄弟有幸在关外相遇,你就回归河南卫军,你对关外熟悉,正好做我大军的幕僚。咱们兄弟一起痛杀建奴,建功立业!”

王泰拍了拍文世辅的胳膊,文世辅本来还要装腔作势推辞一番,下意识赶紧点了点头。

久经世情冷暖,他看得出王泰是发自内心,并无掩饰,自己也就懒得再装。

“处之,那宁远这边……”

“此事我自会向高公公说明,宁远城三万将士,不缺你一人!”

文世辅回归,王泰也是兴奋了起来。

“文兄,如今这军中,除了原来的董士元等人,还有很多新朋友。李定国有万夫不当之勇;李信是雄才大略;顾绛、张煌言,文武双全。此外,江南名士陈子龙和夏允彝也在军中,你们可以和他们亲近亲近!”

想起陈子龙和夏允彝父子,王泰不由得眉头一皱。这三人,恐怕是要留在宁远城了。

“处之,洪承畴此人,看起来客客气气,但有时候执拗至极。他统率大军,河南卫军恐怕难以如臂使指。”

想起当日莽撞苦荐,洪承畴置之不理,自己差点被投入宁远大狱,文世辅至今心有余悸。

“洪承畴合兵一处,此事已经不可更改。杏山、塔山、及粮草堆放之地,乃是最薄弱环节,我会力荐,由我河南卫军接手。”

王泰的话听在耳中,文世辅不由得一愣。

“处之,洪承畴是一军统帅,兵部监军尚在,你能劝服他吗?”

“文兄,事在人为,只要对战局有

利,洪承畴也不会掣肘,毕竟,大家要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

历史上,洪承畴合兵的最大弊病是,统领万之众,注入孤危之地,首尾全无顾应,洪承畴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松锦之间,只是筹划解锦州之围,而忽略了与后方杏山、塔山等城的联络,从而给黄太吉切断粮道,围困援军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清军据险断援,掘长壕,断粮道,立刻使明军陷于绝境,再加上明军将领腐朽懦弱,身处绝境,不背水一战,反而临阵脱逃,明军之败,也就在所难免。

“处之,建奴彪悍善战,勇猛精进,河南卫断后,你有这个把握吗?”

文世辅额头冒汗。自洪承畴担任蓟辽总督以来,关外数次交战,明军败多胜少,王泰担任后军,勇气可嘉,但不可避免,要面对清军主力,这野战……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王泰冷笑了一声,目光炯炯。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我河南卫军骁勇善战,还是他建奴“满万不可敌”。文兄,咱们翘首以待吧!”

王泰的自信看在眼中,文世辅恍然若失。

王泰练兵之法,天下独此一家,旁人无法复制。当年六千乡兵就敢和数万清军城外硬扛,如今数万之众,其势已成,他倒是很期待,又是怎样的虎狼之师?

“处之,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没吃饱吗?”

看到军士端了饭菜上来,文世辅一阵错愕。

“咱们兄弟见面,当然要边吃边谈!”

王泰倒好了酒,二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王泰开口,把和白广恩、马科宴席上冲突的事情讲了一遍。

“处之,你多大的人了,还要和别人单挑?你真是……”

文世辅重重一放酒杯,脸色难看。

“现在不是有你吗,再有此类事情,你就可以开始你的表演呢!”

王泰的话,让文世辅哑然失笑。

这个王泰,快意恩仇,时常让人意想不到。

吃喝完毕,文世辅不胜酒力,很快就醉醺醺被军士扶着离开。

王泰摇摇头,让人收拾了一下,吩咐了下去。

“杨震,你去请陈子龙和夏允彝父子,还有董士元他们过来!”

是时候,未雨绸缪了。

“两位先生,大军克日动身,到时候一场恶战,数十万人马厮杀。战场凶险,刀枪无眼,你们三位就留在宁远城,以策万全。”

王泰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告诉陈子龙几人。

“王大人,我二人有手有脚,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这锦州,我们是去定了!”

陈子龙刚说完,夏允彝又接了上来。

“王大人,你以为我们北上是闹着玩的!浴血沙场,马革裹尸,我夏允彝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王泰知道夏允彝二人说的是实话,不然剖腹自尽这样的事情也做不出来。不过枪炮无眼,战场上凶险异常,他可不敢拿这二人开玩笑。

“二位先生,你们有这份报国之心,已经足够!战场上厮杀,是军人的事情。你们不是我河南军人,不能随军前往!”

李信冷冷开口,丝毫不留余地。

这些个江南名士,寻花问柳、纸醉金迷,他们也能上战场,不是打河南军的脸吗?

“两位先生,还是回去写文章吧!上战场,这不是你们能干的事!”

李定国接着开口,语气冰冷,和李信不相上下。

至今他都不明白,王泰为什么要带这几个人北上。要

不是冲着顾绛的面子,他早就不客气了。

陈子龙和夏允彝面面相觑。他们不是军中之人,随军出征、上战场,似乎并不合军规。

“王大人,你可不能冷了仁人志士的一片报国之心啊!”

旁边的夏完淳,焦急地喊了起来。

“呆在宁远城,一样的能为大军做事。况且,宁远城已经是前线,鞑子兵随时会来。几位还是留下吧。”

陈子龙三人垂头丧气离开,王泰铺开了地图,众将都是围了上来。

王泰看了一眼众人,目光留在赵应贵身上。

“大人,小人已经健硕如初了!”

赵应贵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解释了起来。

“赵应贵,笔架山,大军粮草存放之地,除了官军三千,由你带汝宁卫驻守。”

“大人,小人还是随军直奔松锦!”

王泰刚一说完,赵应贵就着急地喊了起来。

“赵应贵,你不要以为这是个舒坦活。我告诉你,进攻笔架山的,很有可能有努尔哈赤的儿子,我要你,灭了他,割了他的脑袋!”

“大人放心就是!”

赵应贵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李定国、董士元,杏山驿,黄太吉会挖壕沟直通海边。我要你们,破了挖壕的建奴。我告诉你们,这可是硬仗,得死不少人,得给我扛住了!”

李定国和董士元肃然听令,李信指着地图上的长岭山,眉头微皱。

“大人,从女儿河挖壕到海边,隔绝杏山和松山,杏山和长岭山两处地势险要,互为犄角,可安插一路人马,左右截击。”

王泰点了点头,李信果然是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秘。

“刘朝晖带南阳卫,驻守长岭山。同样的话,仗难打,要死很多人,得撑住了!”

王泰看向顾绛,指了指塔山。

“顾绛,守住了塔山,择时而动,和杏山的李定国、董士元一起,共同截击锦州到塔山大道的鞑子!”

王泰看着屋中众将,神色凝重。

“鞑子不是李自成之流,凶残好战,坚忍嗜杀,其战力和我河南卫军,恐怕是半斤八两。两军相逢勇者胜,扬名天下的机会,就在你们手里,谁要是搞砸了,自裁以谢天下百姓吧!”

众将心头都是凛然,一起肃然听令。

“大人,你就坐镇宁远城,静候佳音吧!”

刘朝晖兴奋不已,一到大战,这家伙就搂不住,肾上腺飙升。

“是啊!三军不可无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人就在宁远城,等着我等凯旋归来吧!”

赵应贵也是郑重其事。

众人的荣华富贵、锦绣前程,都和王泰息息相关。只要王泰还在,一切都在。

“坐镇宁远城?”

王泰一笑,轻轻摇了摇头。

“我要带领亲军兄弟们,随大军直奔锦州。我倒要看看,松山这一场国战,你们如何表现? 我也想会会黄太吉们,欺负我大明这么久,是不是该还账了!”

众将都是振奋,王泰微微一笑,继续开口。

“都听好了,我河南卫军私下犒赏:满清的亲王郡王,一万两银子;贝勒,满蒙汉各旗旗主什么固山额真,三顺王这些败类,五千两银子;四品以上文武官员,一千两。一般军官100两,军中作战,一个真鞑子,10两,其他3两。”

他看着众人,眼睛闪亮。

“谁要是能杀了黄太吉,10两白银,我王泰绝不食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