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44章 松山

大明匹夫 第44章 松山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0:32 来源:笔趣阁

松山,辽西走廊北端。从山海关到松山,辽西走廊西南——东北走势的海岸线,由松山弯折向东,狭窄的辽西走廊至此戛然而止。松山以北是小凌河下游辽河平原,地形豁然开朗,一望无垠。而锦州虽然号称辽西走廊北大门、辽东门户,其实已在辽西走廊以外。

自崇祯十三年清军占据大凌河畔的义州,包围锦州之初,就已经占据了松山以南的杏山。

从崇祯十三年夏到次年之春,明军与清军在杏山多次交战,清军退回到松山。明军向锦州城内运粮,以至于锦州的祖大寿能一直支撑到明清双方再一次的大战前夕。

乳.峰山,锦州城西南十余里,女儿河从其和其西南的松山以北流过,一路向东北,于锦州城南和小凌河交汇,蜿蜒向南入海。

松山北麓,西石门,山谷之西,明军援锦必经之路,清军数万主力汇聚于此,满洲最彪悍善政的将领、睿亲王多尔衮亲自坐镇。

夏日炎炎,由于山腰到山底树木砍伐干净,用于安营扎寨,即便是处于群山和女儿河之畔的西石门,此刻也是有几分热度,山坡上零星的花草孤单摇弋,只有山顶上的绿林随风飘动,让人神往。

碧空如洗,白云朵朵,松涛阵阵,流水缓缓,天地一片祥和。

尖啸声响起,几只巨大的秃鹫滑翔而至,落入蜿蜒起伏的山地之上,疯狂啄食地上的腐尸,惊散了周围正在进食的一群野狗。野狗们纷纷走开,继续抢食山丘上其他的腐尸,牵肠挂肚,反正食物多的是。

人体器官散落,污血遍地,尸体横七竖八,有的腹腔被掏空,许多尸体白骨森森,破旗散车散落的到处都是,战争的痕迹无处不在。

崇祯十三年七月,曹变蛟与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遇清军于黄土台及松山、杏山,互有杀伤。清军退屯义州。

崇祯十三年九月,松山以西黄土岭,明军向锦州外围清军发起进攻。双方各有损失,明军退去。

九月初九,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将官祖大乐与清军激战,互有死伤。刘肇基部损兵千余,止获一级。洪承畴认为辽东总兵刘肇基短于调度,使总兵王廷臣代替。吴三桂、祖大乐降职。

同样九月论功,援剿总兵左光先年老无功,以白广恩代之。

崇祯十四年三月二十,明军五万马步东至松山,与清军接战于黄土台,血战连连,未分胜负。

四月二十五日,明军与清军激战于松山之东西石门,清军失利,死伤甚多。

五月二十四日,明军与清军接战,各有死伤。

六月十一日,双方战于松山东西石门,各有斩获,清军坚守,但士气大挫。

自明军大军东进前,双方关外屡次野战,明军似乎并无重大败绩,各路援军表现足够出众。大明将士用他们的战场表现,印证了“满万不可敌”,只是一个无知的笑话。

忽然,秃鹫冲天而起,野狗四散奔逃,紧接着,隆隆的马蹄声震天动地,东西石门的清兵,都是惊讶地向南望去。

远处的山地上,无数颗黑点密密麻麻出现,随着黑点向前变大,无数步骑滚滚而来,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铁骑突出,寒光铁衣,无边无际,漫山遍野。

万军从中,“明”字大纛和各色“王”、“吴”、“马”、“杨”总兵大旗烈烈作响,铁甲猛士迤逦而来,气势迫人至极。

“吹……角!”

观望的清军将领脸色惨白,颤声喊了起来。

苍凉浑厚的号角声吹起,无数的清军蝗虫一般涌出了营包,纷纷集结成阵,将士持枪执刀,摆弄火器,如临大敌。

自明清交战以来,如此大规模的明军来袭,还是破天荒第一遭。

无数的明军,漫山遍野的步骑突进,骑兵如潮护住两翼,步卒大阵中间,火炮幽幽,一片旗帜的海洋。无边无际的铁甲卫士,龙精虎猛,凶神恶煞,一股杀气,弥漫了整个战场。

明军越来越近,战车滚滚,各色火器眼花缭乱,将士脸上风霜之色尽显,箭囊满满,火铳如林,铁甲铮然,一看就是百战猛士。

“娘啊,这么多明军!”

朝鲜藩军的主将、平安兵使柳琳,倒吸了一口凉气,双腿剧烈地颤抖起来。

天朝上国,即便是内外交困,天灾**,依然是朝鲜仰视的存在。

蒙古固山额真库鲁克达尔汉阿赖脸色煞白,差点从马上掉了下来。

瘦掉的骆驼比马大,大明有如此浩瀚的军威,此战若败,以后蒙古部落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慌什么,准备迎战!”

多尔衮脸色铁青,一鞭打翻了一个惊慌失措的汉官,对着周围惶惶不安的部下,大喊了起来。

看旗帜,这只是明军的四路总兵,已经是六七万之众,其它五路兵马还没有到达。难道说,明军另外五路,驻扎于塔山和杏山之地?

一众清军将领汇集于阵前,人人都是面色凝重,眉头紧皱,远处的大明大军,忧心忡忡。

东西石门山高沟深,沟壑纵横,明军想要增援锦州,跨越东西石门不说,还要对付距离锦州更近驻扎在乳.峰山的清军,就看明军有多少血来流了。

“老十四,看来是洪承畴到了!此贼善于用兵,布阵极严,真是我大清国的祸害!”

多尔衮的胞兄,武英郡王阿济格阴沉着脸说道。

多尔衮一母三胞,阿济格最长,是努尔哈赤十二子,和十五子多铎执掌镶白旗,而十四子多尔衮掌管正白旗。满洲两白旗归三兄弟掌握,是满洲集团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十二哥,洪承畴善用兵,这又是九边精锐。这一仗,恐怕不好打呀!”

多尔衮轻轻点了点头,看向身后的众军。这一场恶战下来,虽然依靠地势险要,但也不知道,到时要死多少将士。

“也不知道,这王字旗,是不是王泰的部下?”

多尔衮打量了一会,忽然开口,看来济南城头血战的一幕,让他记忆犹新。

“不管是不是王泰,这都是一场恶战啊!”

阿济格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明军如此兵强马壮,让他心头压抑至极。

他看了看周围,压低了声音。

“老十四,你说,要不要告诉黄太吉,让两黄旗和两蓝旗的那些家伙上来凑凑热闹?”

黄太吉处死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生母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让她为努尔哈赤殉葬,这使得多尔衮三兄弟对黄太吉没有好感。再加上黄太吉对多尔衮兄弟,尤其是多尔衮的刻意打压,多尔衮兄弟和黄太吉,早已经貌合神离,隔阂甚深。

所以阿济格对黄太吉直呼其名,也就不算什么了。

“十二哥,算了吧,那只是自

找苦吃!要是咱们让两黄旗或是两蓝旗上来,准是被臭骂一顿。不死些人,不好好打上几仗,恐怕我就是贝勒了!”

多尔衮冷笑了一声,对黄太吉的怨气,显然非同一般。

清军围困锦州,主帅多尔衮让部下调换休整,以至于明军把大批粮草送进了锦州城。黄太吉震怒之下,把多尔衮由睿亲王降为了睿郡王。

两黄旗由黄太吉掌管,正蓝旗由黄太吉长子豪格执掌,镶蓝旗济尔哈朗也以豪格马首是瞻。阿济格想让两黄旗和两蓝旗冲锋陷阵,未免有些祸水东引的意思。

至于两红旗,虽由代善执掌,但自镶红旗旗主代善之子岳托死于非命,两红旗人才凋零,声势早不如往年间。

“老十四,看来明军是要安营扎寨了。”

看到明军没有立即进攻,阿济格的脸色,莫名地缓和了一些。

“十二哥,你说黄太吉的身子骨,能撑多久?”

多尔衮轻轻一笑,阿济格还没有反应过来,多尔衮已经向旁边的将领下了军令。

“传令下去,各旗准备迎战。派人前去,告诉东石门和乳.峰山的守军,让他们给我守好了,不能出岔子!”

明军兵强马壮,如此势大,不用问,是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旦玩忽懈怠,所带来的恶果无法预料。

明军安营扎寨之时,洪承畴站在一处高地,拿着千里镜,向着远方翘望。

崇祯十四年(1641)七月二十六日,明军在宁远誓师。三天之后,也就是二十九日,大军前军抵达松山,其余各军陆续跟进。

明军曾在这里与清军大战数场,洪承畴对这里的地形,自然是十分熟悉。

“洪督,你看这乳.峰山……”

王泰指着远处,欲言又止。

“王泰,看来你也想到了这点。”

洪承畴轻声一笑。也许是后路有重兵把守,让他心神大定,压力消除许多,心情也好了几分。

“建奴大军屯驻于乳.峰山东侧。我军可于到今夜子时,抢占乳.峰山西侧,居高临下,火炮滚石,都是极为便利。攻打乳.峰山之时,再攻打东西石门、黄土岭,以分建奴之势,使之无暇顾及,早日打破建奴封锁,驰援锦州。”

王泰点了点头,洪承畴部署没有问题。如今虽然也和历史上一样,同样是一字长蛇阵,但后路有重兵,不是头重脚轻,就看谁能抗打了。

回头望去,明军环松山城以北,于乳.峰山与松山之间,已经结起数座大营,七座步兵大营居中,骑兵营驻于松山东、西、北三面,与车营相互辉映。无数的明军正在挖掘长壕,壕边则是木栅护卫,外围车营遮护,整个安营扎寨井然有序。

王泰暗自赞叹。看来这洪承畴,果然知兵。

大军誓师东进,他带三千亲军随洪承畴一同直抵松山。他暂时和王廷臣合兵一处,王廷臣为主将,他为副将,这也是为了迷惑清军。

至于河南卫军其它各部,尾随大军之后,趁着夜间纷纷涌入笔架山、杏山、塔山,以及长岭山,为大军后路畅通,做好不时之需。

不管清军会不会如历史上一样断明军后路,河南卫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随地与清军恶战。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明军全军到达松山,是夜,明军向清军发动突然攻击,攻占乳.峰山西侧,明清双方恶战一触即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