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两百九十一章 激辩(三)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九十一章 激辩(三)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大理寺卿宋隆出声附和道:“刘大人这个问题正是本官想问的,不知道张都督打算如何解决?”

张昭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虽然是最近极其耀眼的军事新星,但对着五十多人的左副都御史刘宇,要尊称一句“老大人”。但是,对同为成化八年进士的宋隆而言,喊一句“小刘(刘大人)”却是没问题。

马文升年岁颇高,时年七十七岁,看着老态龙钟,眯着眼睛,注视着武英殿中的局势。

他在等张昭的答案。

要说互市这个问题,和吏部尚书没什么关联,但真论起来,主要还是兵部、户部的事。然而,作为此刻朝堂中,仅次于三位阁老的重臣,这个问题,他有自己的看法。

吏部天官倪岳已经于弘治十四年十月去世。他是随后接任。加衔少师兼太子太师。

此时,兵部尚书的职位空缺,暂时由兵部左侍郎熊绣负责。朝廷内围绕着兵部侍郎这个位置明争暗斗。

若非张昭班师回朝搞出一堆事情,这个职位早就该尘埃落定。

他认同张昭对鞑靼的策略:即暂时不能出塞,将形势转化为战略进攻态势,而是要想办法削弱鞑靼人的实力,为将来的战略进攻阶段积累优势。

但是,他不认同张昭所想要用的办法。他不认为互市,可以削弱鞑靼人的实力。这还不如选名臣坐镇边塞,时不时的和鞑靼人打几仗。

当然,张昭正在慢慢的“说服”他。他在等张昭对刘宇这个问题的回答。

张昭表情镇定,无视汇聚过来的朝臣们的视线,侃侃而谈:“刘老大人,宋老大人,这个问题剖析开,是要分为两条。第一,商税收入。第二,收税的人力支出。

第一,很明显,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贸易,朝廷提供信誉担保,提供场地、保护,凡是在互市地点进行交易的商家无论贵贱,无论鞑靼或者大明的商人都要交税。税率应改为十五税一(7%)。

同时,在日用品上要做调整,还要增加1%或者2%的税率。引导来此贸易的商家多贩卖奢侈品来此。

各类商品的税率在实践中不断的微调。

第二,要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管理此事。并允许其拥有类似于地方守备的士卒,专门用来查处逃税、漏税事宜。因为,互市地点需要征税,势必会有很多商人会逃税。

查出一个,惩罚一个。按照违法金额,罚没十倍。若其货物不足的,令税务机构行文府县查封其资产。

而鉴于税务机构权重,应有朝廷指派御史,定期巡查。”

“这…”刘宇顿时陷入沉吟着,消化着张昭提出来的方案。至少,从明面上,他暂时找不出张昭方案的漏洞。

至于说,商税收的有点重,但是新生事物无可厚非,并没有触及到大明境内的律法。

大理寺卿宋隆亦无法可说。

这时一名掌道御史走出来,高呼道:“陛下,祖宗成法不可废。哪有征收如此重的商税的道理?而且,国朝优待读书人,岂可与商人一例视之。”

“胡大人,你这是胡说八道。既然去互市,哪有什么读书人?”

李东阳的态度早就泄露出来,当即就有言官们出来反驳。什么祖宗成法,那是扯淡!无法是朝廷要收税,损害到边镇商人的利益。此人在此瞎说。

等争(骂)论(人)声在监察御史的咆哮之下稍平息后,吏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王鏊出声道:“张都督,你要收鞑靼人的税,这如何收?鞑靼人不服王化,未必愿意交税。税务机构总无法跨境追缴。”

张昭脱口答道:“这一条,要和鞑靼来的使臣谈清楚。而在互市中,但凡不交税的鞑靼人,不允许交易。由商人举报。胆敢闹事的,应有边军予以扣押,适用大明律。

现在是皇明获胜,主动给他们提出互市!他们胆敢不遵守,那也没必要客气!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张昭的骨子里,还是个强硬派。

其实,历史上还真有人干过蠢事。以为制定规矩,就可以互市。但是鞑靼人直接开抢,这比给钱买不爽得多?所以,先要把他们打疼!然后才能谈生意。

王鏊微笑着颔首。

他对张昭印象不错。之前,还和张昭在乾清宫的门厅中交谈过。

张昭这话说的是有点狂。但是,在新军卫大胜鞑靼人的情况下,为何不能狂?而且,新军卫还在扩军。

武英殿的大臣们心里多少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现在确实是大明占着优势。鞑靼人想要互市,规矩得守!而带来这种扬眉吐气感觉的就是张昭。

弘治皇帝脸上带着笑。这话说的大慰朕心。

李东阳笑道:“子尚,还是要和气生财。”说着,向弘治皇帝建议道:“陛下,臣请设税务司专职此事!”

这话基本是为这场争论定下调子。大致上的一些问题,张昭都已经解答。剩下的细微末节的问题,等试点时再调整。

弘治皇帝环顾群臣,咨询道:“诸卿以为呢?”

武英殿中的大臣们不会看不到弘治皇帝的表情。这个时候议事有议事的规矩。刚才质询张昭时,位卑权重的言官们就算发过言,这时弘治皇帝问的是重臣们。

首辅刘健神情肃然,道:“陛下,臣依旧认为此策不可行。但张昭的意思是先择榆林、宣府二镇试行。若能为朝廷开辟税源,可以尝试看看。”

谢迁道:“臣以为可以尝试。”

马文升道:“老臣附议。”

见重臣们都同意,弘治皇帝心里松口气,大致有点底,对李东阳道:“准奏。”

这两个字一落,算是给互市的议题画上句话。但是,又引出新的问题。即新增的税务司,要放在那个部门架构下?

是兵部还是户部?或者单独列出来?这涉及到六部之间的权力大小,还有官帽子。群臣怎么会没兴趣?

张昭悄然的退回到武臣的班列中。心中紧绷的情绪松懈下来。总算是搞定。今天的问题都是在预料内的,并没有特别刁钻古怪的问题。比较务实。

中间十几个科道言官们争论起来,但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其实说明他们对此准备不足。而对废除卫所,想要如此轻松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还得想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