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关于税务司的归属问题,一帮大佬们引经据典,各陈己见,一直吵到快中午十二点时才由弘治皇帝敲定:

税务司暂时单列,新增一名(正三品)的税务使,专职负责边贸之事。所得税钱,在边镇中设钱仓。因朝廷每年都要往边镇输送饷银、粮草。

税务司每年和户部交接两次,核销开支、账目。所得盈余归太仓所有。

太仓就是明朝的国库。有户部管理。

税务司可下辖税丁,暂时为两个百户的士卒,采取募兵制。

职责规定好,人选却没有当场缺定下来。很明显,弘治皇帝不打算在此廷议人事。人事问题小规模讨论就好。现在武英殿中的人有点多。

而这个税务使的人选,张昭拥有很大的建议权。

其实,明朝的各衙门,从名称上来看,有高低之分。最牛逼的自然是部、院。六部、都察院、翰林院,这都是当官去处第一流的部门。而寺、司、监这就差点意思。

大理寺卿、通政使虽然都是九卿,但是和六部、都察院比起来份量轻的多。其余的什么太常寺、光禄寺等而下之。

很明显,李东阳的水平非常高,拿捏之处炉火纯青,他直接给出的名称是“税务司”。这其实大致的就给了一个定位。

当然,几番妥协,从职责上看,户部对税务司拥有一定的管辖权。

临近中午,弘治皇帝感受着肚子空荡荡的,说道:“既然议定互市事宜,先予以榆林、宣府两镇作为试点试行。那么,诸位爱卿,朝中派遣谁作为使者前往鞑靼通知此事?”

毫无疑问,因为有大胜的底气,还有着惯例。这件事的操作流程应该是,大明派人通知鞑靼小王子一声。然后,第二步,小王子派人来朝贡,请求互市。

双方关于互市的谈判,会在京师举行。

谈成之后,便是第三步,昭告天下并行文至边镇,由地方总督或文臣来组织商户、军队,开互市。

议事到这里,群臣肚子都饿着。首辅刘健出列,当机立断的道:“陛下,可令翰林学士梁储为正使,出使鞑靼汗庭。”

弘治皇帝应允道:“可。”

梁储成化十四年的二甲第一,时年五十二岁,任翰林学士,主持过一届乡试。这是储相的人选。以他出使鞑靼,定不会坠了大明的声威。

随着弘治皇帝敲定人选,今日的武英殿议事算是结束。群臣们纷纷往殿外走去,相互议论着。

朝廷决定开互市,这算是近年来的大事。武英殿议事结算,而这件事还远未到结束之时。至少,张昭的政z前途基本绑在这件事上。

而一个正三品的税务使,同样是京城官员们关心的事情。这谁不想要呢?就算没有廷议资格,但也是转迁的好地方啊!唯一可虑的是互市之事能否成功。

等大学士、马文升离开后,张昭跟着人流缓步出殿。镇远侯顾溥和张昭说着话,感慨道:“张都督,英雄出少年啊!以后大明的军队就靠你来带领了。”

顾溥是带兵的大将,负责十二团营的军务。他因为年岁过高,无法再继续领兵出征。

张昭不久前找镇远侯府一起开美食街,顾新已经传话,准备投八千两银子进来。

顾溥在殿中亲眼看到张昭颇受弘治皇帝的信任,因而释放善意。

想想看,张昭只是挡住了文臣们的咨询,天子脸上的笑容都出来。倾向性太明显。可知张昭的份量。

张昭自然不会拒绝镇远侯的善意,客气的拱手道:“侯爷谬赞。下官不管当。”

顾溥捻须一笑,看着前面的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的背影,今天廷议,武臣就他们四人,说道:“不要自谦。”和张昭一起闲聊着走出武英殿。

正说话时,一名小太监脚步匆匆的而来,“张伯爷,皇爷召你去乾清宫中。”

张昭和顾溥告辞,跟着小太监往东而去,顺着宫墙、广场,到乾清宫中拜见弘治皇帝。

西暖阁中,萧敬正在指挥太监们摆桌子,准备午饭。

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之后,身边的大伴,都会荣升司礼监掌印太监,即太监中第一号人物。比如:正统的王振,万历的冯保。

弘治皇帝当年是由周太后抚养长大的。并没有专门指定身边的大太监。他上任初的第一任司礼监掌印是公认的正人:弘恩公公。

此时,萧敬会充当一部分“大伴”的职责。当然,会有专门的太监跟着弘治皇帝,满足其日常需求。

弘治皇帝一身龙袍,正在案几边喝茶,吃糕点,见张昭进来,笑着道:“张爱卿今日在武英殿中应对得当,深合朕意。中午在朕这里用膳。”

这话不是说张昭和弘治皇帝一起吃饭,皇后都得在弘治皇帝旁边单独摆一桌。天子是至尊,谁敢和他同席?张昭吃饭的地方是旁边的偏殿。

张昭知道弘治皇帝这是为能推行互市而“酬功”,给他这份天子赐膳的荣耀。只得再次行礼,“臣谢陛下。”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咱们君臣私下里说话,不必拘束。关于税务使,你可有人选?”

张昭道:“臣忙着思索互市的规章制度,还没想此事。请陛下容臣回去再想想。”他口袋里哪有正三品文官的人选?他才蹿红多久?这件事,他打算和李东阳“沟通”一下。

弘治皇帝理解的道:“嗯。这个人选很关键。第一,要能和气生财,第二,要可以震慑住鞑靼牧民来硬的。你回去想好后,用密折报给朕。”

弘治皇帝对张昭宠信归宠信,但并不打算让张昭参与御前的人事议题。张昭现在还没有这个份量。

张昭干脆的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喝口茶,温和的道:“你在新军卫中整日宣讲忠君爱国,朕是知道的。朝堂中弹劾你的奏章,你不必在意。这次废除卫所闹起来的风波,反倒是将互市这件事给压下去。这倒是意外之喜。免去那些言官聒噪。张爱卿,你和王承裕有商量过吧?卫所改革,接下来怎么走?”

他想听听张昭的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