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三五、亲军

五代兴唐 三五、亲军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在秋播之后,李岌才开始让元行钦在几处军屯庄园中征募遴选出一千较为强壮的军将,以此组成自己的亲军。

自古以来,军中武将的亲军是其手上最为信赖的力量,寻常装备精良,待遇优厚。武将则依靠这些亲军弹压三军,维护自己的威信。在战场上,这支亲军部队不仅需要保障主将的安全,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做为战场上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来使用的。

一般亲军部队的战斗力,比寻常的部队高两三倍都不止。

他需要为这些手下配备足够好的武器和盔甲。

冷兵器时代,装备一样是很重要的,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一营着甲的战兵,打四、五营无甲的普通辅兵都没有多大问题。

都说十八般兵器,实际上刀、枪、弓、弩才是最常见的装备,其他的武器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限制,至于剑,除了短剑外,这玩意在南北朝时期就在战场上被淘汰了。李继岌也不想出什么幺蛾子,整出一支装备奇特的部队出来。

李岌的亲军装备依然还是按照规制,马刀、骑枪、骑弓或是骑弩就是选这四样装备。

头盔都差不多,至于甲衣,他原本准备是用锻钢片制作鳞甲,后来发现制成的鳞甲重达四十多斤,还是显得过于沉重了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部队的行动力。于是,最终选中的是稍微轻便一些的锁甲。

唐末五代时的锁甲是由一个个铁环,环环相扣制作而成,实际上就是一层环形的铁丝网格。李岌的选择就更为简单,用钢料加热拉丝,其后直接进行编织,最后在锻锤下再进行锻造成型,形成钢丝网片,再用内衬的丝麻布进行连接。

只要求能防住稍远距离的弓箭就行。

至于劲弩——实际上就连鳞甲一样也禁受不住钢弩的近距离直射。

如此制作锁甲,所耗工时随之大为减少,使得一名熟练的工匠,能够在两天内就完成一件锁甲的纺织。实际上这种锁甲,就是普通的妇人也能够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大地枯黄,从晋阳派出的商队又从北方云州赶回了一大群膘肥体壮的牛羊回来。由于还没上冻,还不到屠宰的季节,这些牛羊暂时就在已经收割的草地上放牧着。

牛羊来了,山林里的狼群也跟着过来了。

于是,李岌就把刚组建的亲军部队分批派出去,在荒野和山林里去清理野兽。

他一直认为,训练骑兵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进行围猎。

可惜的是军马不太够,自己东拼西凑,只是勉强凑足了一千匹乘马,只是大部分都还不太适合当做战马。

一千名亲军骑兵分成数十个小队轮流四处出击,很快,原本在时常出没的獐鹿、野猪之类的就不见踪迹,藏在山林草丛里的狼、貉、狐狸和豹子也跑得不知去向,山鸡、野鸭遭了殃,甚至是原野上最多的兔子,都少了许多。

捕猎的队伍是越跑越远,甚至是跑进了云中山、系舟山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

至于野生动物保护,则根本不是李继岌所考虑的东西。

在晋北下了第一场初雪过后,忙碌了半年多的李岌终于是有了难得的闲暇。

从汾水关巡视回来,李岌没有在晋阳多作停留,而是又到了古交城,在这里呆了下来,城外正在兴建的铁工坊才是他今后事业的真正基点。

新的冶铁工坊的地点在原平川与屯兰川交汇处的山口附近,距汾水以南约有十几里路。这里从夏于就开始进行围堰筑坝,不过到了秋天才算是正式开始蓄水投入使用。只不过大坝还在加高,在下雪前为止一直都在施工。

附近的山坡上十几座石灰窑、水泥窑和砖窑几乎不停歇地冒着黑烟,努力破坏着这里原本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石灰窑有几孔是专门烧一种“灰粉”的,一开始大家也不知有什么用途,等到冬季拦河大坝开始正式筑基时,许多工匠这才知道,这种“灰粉”被太子称之为“水泥”。用这“水泥”掺上砂子、碎石子搅拌在一起,浇筑出来的坝基在凝固后就好像变成了一整块巨石,十分的坚硬和牢固。

水泥这东西原来早就在石灰窑里被少量烧制出来过,只不过是没被发现而已。

做为监工和领工的匠头李永和脸上充满了自豪,如此神奇之物只有自家“道法”高深的太子才能弄得出来,许多人在见了用这东西浇筑出来的闸室后在嘴里啧啧称奇。

李岌在书房里呆了几天,构思着如何将技术和知识进行发扬和传播的问题,最终还是决定先建立一所书院,先自己培养一些专门的人才。

先秦时代的墨家和公输家就是专门培养技术类人才的地方,可惜在始皇帝一统天下后,百工就被严格纳入到了官府的管理和监控之下。到了汉代,“独尊儒术”又把工匠的地位置于社会的最低层,甚至还不如商人。

他现在需要做的事,其一是提高工匠的地位,第二就是让他们变得有文化。

无法读书识字,让许多伟大的发明断了传承,彻底消失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书房里连续数日奋笔疾书,在作完整个计划的初稿后,他终于是感到了疲累,决定去工坊那边去转一转。

霜降之后,汾河里的水就变得很浅了,许多地方,河水只有齐腰深。

枣红马沿着河坡东侧坑坑洼洼的土路跑过去,放眼望去,河谷的两侧都是大片的农田,田地里长满了绿色的麦苗。在一层薄雪覆盖下,倒也还是顽强地显示着自己的盎然生机。转过一道山坡,正在紧张施工中的蓄水大坝工地就呈现在了眼前。

由于水泥的产量十分有限,古交铁工坊所建造的几座蓄水大坝依然以传统的砌石水坝为主,混凝土只用于建造涵洞和水力工坊,以及部分大坝需要加固的部位。除了工坊下方的两道泄水涵洞,这高达五、六丈的拦河大坝并没有任何闸门,泄洪方式也是采用传统的溢水坝形式。

这种溢水坝有一定的蓄洪能力,但在遇到大的洪水时,所起到的减灾作用十分有限。好在李岌修建拦河大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蓄水灌溉和为冶铁工坊提供一些必要的动力。

在河畔冶铁工坊两座高大的烟筒在冒着青烟,直上蓝天,如此破坏环境的事情,让李岌现在看来,在内心里却蛮有成就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