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三四、制弓

五代兴唐 三四、制弓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在这一年秋天,契丹国主阿保机也病故,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其次子耶律德光越过嫡长子“人皇王”耶律倍,成为新的契丹国主。只不过由于内部并不稳定,雄心勃勃的耶律德光暂时还没有“南下牧马”的打算。

由于大将元行钦与李嗣源有“杀子之仇”,为了避免给李嗣源以出兵讨伐的借口,李岌把元行钦召回到晋阳,改派大将张敬达任同华留后,镇守潼关。

很幸运的是,古交冶铁坊在采用搅钢法的炼钢炉逐渐掌握了弹簧钢的冶炼技术,每隔几炉就能炼出一炉弹簧钢来,虽然有点像是抽风,不太有准。

有了弹簧钢,打铁工坊的匠头王茂亲自动手,带着人在铁匠工坊里忙活了两天,才打造出两具李岌所要求的那种钢弩出来。劲弩这东西,动力强劲,穿透力也很强。它由于只能进行直射,射程只能在八十步以内,攻击距离和射速相对于弓而言,却又是远远不及。

在唐代时,劲弩这东西制造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分为手弩、踏张弩和床弩等许多种类。古交铁坊所制作的钢弩类似于宋代的神臂弩,李岌为这种手持弩所作的改变就是握把不再是一根笔直的方木,而是制作成了类似于后世枪托的形状。这种形状更符合人体力学,使得在持弩瞄准射击的时候更为稳定一些。

只不过,铁弩的外形带大,平常的时候携带起来很不方便。

元行钦告诉他,对于骑兵来说,用弓要比用弩方便得多。而且在晋阳,一把好的铁胎弓能够卖到十多贯一把。

李岌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在把剩余的弹簧钢运回唐明庄园后,让匠人们用这批弹簧钢来制作骑弓。

这主要是看在孔方兄的面子上。

弓的制作很复杂,主要是制作弓身的干材定形不易。

与南方人多用竹作弓胎不同,北方人多用硬杂木作为弓身的主体材料。

华国古代的反曲弓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是由多种材料粘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弓,主要用到的材料为干、角、筋、丝、胶、漆这六种,合称为“六材”。

干,就是制作弓胎的主体材料,一般来说,弓身的干材好坏标准是拓木为上、意木、柞木为次等,竹为下。但是适合制作弓身,弹性韧性极佳的硬杂木十分难得,通常时候都是采用楠竹、紫竹来作为胎体的主材。

用硬杂木制作弓身,光是蒸煮、阴干等定形处理,就需要耗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使用弹簧钢,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是远远要优于木材的,古代所谓的铁胎弓显得贵重,主要是因为弹簧钢十分难得。

而现在,古交的铁器工坊则没有了这样的困扰。

而且由于水力锻锤的应用,不光制作效率有了极大提高,而且用弹簧钢所打造出来的弓身品质相当不错。

弓胎制作完成,剩下便是贴角、敷筋。角,即牛羊等的兽角。将兽角剖开,再剖成长条状的薄片,用鳔胶粘贴于弓胎内侧。胶以兽皮胶和鱼膘制成,其中以鱼鳔胶为最佳。筋则取材于动物的韧带制成的细丝,其中以牛背筋最为优良。筋丝也是用鳔胶粘贴于弓胎的背面,也就是外侧。丝就是蚕丝,主要用来紧密缠绕已经贴角被筋初步制作定型的弓身,使之更为牢固坚韧。

一张弓的制作工艺和过程十分繁复,如果是木弓的话,整个制作过程最少需要历时一年多才能完成,和后世制琴的过程差不多。而一张上品的良弓的制作过程则要更长,甚至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

这主要是因为木弓的主要弹性来自于筋和角片。

而用弹簧钢作为弓身,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弹性,制作出的钢弓本身强度和硬度就比木弓要增加不少。不过,由于敷筋和贴角片这两道工序依然需要花费近两个多月的时间,一张钢弓仍然需要耗时三月才能最终完成。

不过,用弹簧钢制作钢弓,也算是唐明庄园铁坊的一项主要的产品。

匠人们在古交寻矿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条黄铁矿脉。

这种硫铁矿古人称之为假金,除了骗人外,没人知道它的用途。除了部分结晶较好的矿石被打磨成了饰品外,大部分的硫铁矿都被当作废品被扔掉了。

这玩意扔进炼铁炉里确实是炼不出铁来。

只不过李岌知道,在后世,国内的大部分硫酸生产,是依靠锻烧硫铁矿来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将硫铁矿磨成粉,其后放入类似于石灰窑这样的煅烧炉内进行加热焙烧,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蒸汽再通过铅室进行二次氧化,制成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这就是硫酸。

铅室怎么造?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但却不是李继岌现在所考虑的问题。

他现在看中的是用硫铁矿制酸过程中的另一种产品——三氧化二铁。

这玩意就是俗称为“铁红”的一种主要颜料。

有了它,李岌就能将唐明庄园的工坊里现在用羊毛为原料所纺织出来的,看上去毫无生气的灰白呢布染上鲜艳的色彩。

似乎稀硫酸还能处理羊毛和呢布,起到一定的漂白作用……

由于北地的羊毛不少,也很便宜,现在晋阳几处皇家庄园的织布工坊倒是生意十分红火,所织染出来的深红呢布成了草原上商队最为抢手的货物之一。拦河修坝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一个能够一举名扬天下的大好机会。在几处水坝建成,水库开始蓄水之后,加上随之而规划建设的一些水利灌溉设施,几处庄园的农田大部分都能够得到灌溉,而且还有富裕,仅仅是这一点改变,就足以让晋阳城周边能多养活十多万人口。

巡视着这些正在建设之中的拦河大坝和附属的水利设施、水力工坊,确实能让李岌从内心里就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他觉得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有义务将工业文明的种子,在这个世界上四处传播。只有在进入工业时代后,古老的华夏文明才会在这世界上越变越强,不再遭受来自野蛮部落的巨大破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