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十八、水利

五代兴唐 十八、水利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九寺五监中的少府监掌百工,将作监负责建筑营造,军器监主管兵器制作,而都水监则负责河渠水利。

晋阳监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汇聚了各行各业的手工匠人。

在少府监和将作监中,木工大匠的地位要远高于铁匠和石匠、窑工等手工匠人。木工大匠,负责宫室的营造,不用一根钉子,能够建造出高达数丈的殿台楼阁出来,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建筑设计师,地位低了肯定不行啊。

相对于铁匠,华国的木匠们的手艺要精巧得多。对于这个时代工匠们的手工技巧,李岌还是很佩服的。只要你提出要求,或是提供简易的图纸,他们就会为你制造出一件件精美的器物,有些东西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比如说水车、纺机。织机、水磨和水轮机,这些工匠们所造出来的实物就远比他想象中还要精巧耐用。

相对于木匠,铁匠们所使用的加工设备和工具都要少得多。这和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的盐铁官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导致大多数中国的工匠们只得被迫使用木头来制造工具和机械,这也导致了国内金属加工技术的停滞和落后。

没有读过书的工匠们只是缺少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只要略加指点,就能不断地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晋王府后院有从晋渠中引出的一条支渠,为王府的花园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李岌让匠人们对水渠进行了一些改造,开始试制和检验各种的水力机械。

就好比现在,那些工匠们对最初的水力纺机和水力织机已经做出了很多的改进,这些木质的机械已经变得李岌都快要认不出来了。

大部分的扭杆式传动装置已经被精密的齿轮装置所代替,甚至还有皮带轮,真正用牛皮做的皮带,李岌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原来用木头做的齿轮也能被制造得如此精密。

李岌现在所期望的,就是尽快用钢铁所制造的零件将这些木质的机械零件替换下来。

将作监的木工大匠名叫鲁达,自称是那春秋时公输班的后人,自然和那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没有半点关系。鲁达是一位须发斑白,虽然身着短衫,站在平地里,却是自有一股气势。在面对李岌这位皇太子时,也能做得到不卑不亢,应对从容。

这是对于自己的手艺极为自负,从内心里所散发出来的骄傲。

在热机发明之前,水轮机和风车是最早的动力来源,河东并不是风口,一年当中多半是无风的日子,所以李岌只能是在水轮机方面来作文章。

而且这也是他的专长。

用毛笔绘出的图纸怎么也不如用绘图笔在专门的绘图格纸上画出的图形标准,只不过一些高级的工匠却能够瞅上一会儿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理。知识并不一定非要从书本上获得,匠人们丰富的经验弥补了他们学识上的不足。

在住进了百十余号工匠,并开办了木器坊和铁匠铺、石匠工坊后,晋王府靠近二龙山的这座偏院就成了王府里最热闹的地方。

一根根的圆木、一车车的石料被运进到院子里,然后被匠人们沿着这条从山上引水的支渠,开始尝试修建三间用水轮机带动的机械工坊。

机械的图纸给到了鲁达的手里,这位自称是鲁班后裔的匠头在看到图纸的后,惊讶的合不拢嘴,在仔细研究了一会儿图纸后说道:“构造十分精妙,这是机关术,皇家严禁不许外传的!”

“嗯?”李岌感到很奇怪,“你知道这种东西?”

“长安钦天监的浑天仪就是用水力来驱动的,足有三层楼高。我家祖上就曾参与过浑天台的建造,只不过那东西是皇家机密,不许外传,鲁家也只能是心口相传,不得付诸文字。”鲁达说道。

李岌皱了皱眉头:“许多好东西都是被这心口相传所毁掉而失传的。机关术不是墨家的么,怎么公输家也有流传?”

鲁达道:“机关术本就是公输家的不传之秘,怎么成了墨家的?只不过始皇帝一统天下,公输家由于对抗暴奏,无奈归隐山林,到后来,老祖宗的机关术,也大多失传。”

“机关术这种东西应当推广到天下。”李岌笑了笑回答道。

晋王府后山沿着引水渠所进行的改造工程进度很快,沟渠的两侧堆满了砖瓦,木料,就连龙首山泉水涌出地方修建的大蓄水池塘,也是初见雏形。用山石砌筑的堤坝,已经把泉眼处的涧口围了起来。

沿着堤坝通往晋王府的引水渠,用三尺长,一尺宽的石条砌筑出的方形轮机室每隔五丈就有一座。二十多丈的落差,让山泉的流水从水渠流下,提供了足够的动能。如果打开闸门,奔涌的流水会在这条六十多丈长的水渠中带动十台水轮机旋转,带动试验用的水力纺机、织机和水磨进行工作。

稍微令李岌有些遗憾的是,那种水力锻锤还没有试制成功。

在晋王府引水渠进行改造的同时,位于麓台山脚下的麓台庄园涂水河山谷口,也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麓台山涂水河谷两侧已经被平整出来了大片的平地,趁着夏季河水很小的时期,河水已经被拦腰截断,依靠着一条人工挖出的引水渠再汇入洞过水。招募的庄丁们用麻绳拉动木桩在夯地,十几人为一组,巨大的砸夯声与号子声在这片山谷前不停回响着。

一座青石混合泥土的拦河大坝开始开工兴建。

兴修水利谁都知道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事情,可是修堤筑坝巨大的花费还是让华夏国绝大多数的官员对此望而却步。即使是这么一条泾流量并不大的支流,只要耗费超过两万贯钱粮,也就是李岌有胆量敢这样“败家”。

李岌也不想如此,可是目前在汾河上修建拦河大坝以他现在的财力物力和技术能力是远远做不到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只能是在汾河上的支流上先动脑筋。

这也是无奈之举,他计划中的工坊都要依靠这些水能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原本在这片山林一带是皇家猎场,原来不时出没的野兽顿时就不见了踪影,被如此浩大的人类活动声势吓得跑得远远的。

这是他事业的发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