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八百一十五章 过秤

北宋振兴攻略 第八百一十五章 过秤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利益?”岳云满脸好奇的看着赵臣夫,这个小丫头片子已经长的和他一般高了,但是见识却比他要更强几分。

赵臣夫说道:“眼下我大宋朝契丹人、渤海人、兀惹人想成为宋人,为奴分为五、十、十五年,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大同府挖煤、铁,有些人想让他们挖一辈子。”

“然而大宋已经征服了契丹祖地,上京路已为大宋国土,那他们自然是大宋之民。”

李清照看着赵臣夫满脸的笑意,在这三个学生中,她最喜欢赵臣夫,但是她因为过去的惨淡生活,内心功利心还是重了些。

李清照走过去摸了摸赵臣夫的总角说道:“你太喜欢太史公的文章了,奉若瑰宝,宛若圭音。”

“这个词出现的原因已然不可考究,但是最近有很多人都那这个说事,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了解过这段历史,肆意指摘,目的就是挑起矛盾。挑起矛盾的背后,自然是让大宋内陷,而无暇顾及其他。”

“比如刘渊,乃是匈奴单于矛盾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的孙子,左贤王刘暴之子。建立了赵汉,很多人都说刘渊之汉国,乃是伪汉。”

“殊不知刘渊的祖父被曹操击败,东匈奴在东汉末年,就一直住在河套,连阴山都未曾出过,刘渊也一直住在洛阳,所行所作于汉人无疑。”

赵谌摇头说道:“姨娘,孩儿不懂。”

李清照左看看右看看,连岁数最大的王荀都是一脸的迷茫,不由的叹气说道:“再举一例,很多人都将安史之乱,归结为昭武九性的异族谋反,但是当时不管是大唐官军还是叛军,都是胡汉参和,哪里有什么胡汉?都是唐人罢了。”

“西晋永嘉年间的纷争,也是同理,什么胡人、汉人,都是晋人。上位者不拿胡人当成一家人,可曾拿过汉人做一家人?”

“西晋末年,巴蜀流民至荆州,湘州一代,巴蜀之民,难不成也是胡人?可是这些人都被湘州刺史荀眺,不分青红皂白给全部杀了,尽诛流民,共计四万五千余户。”

“所以所谓的五胡南下,就是西晋末年流民起事罢了,太多人把目光集中在北方的刘石、刘渊、李特、李雄、张畅等所谓的异族的叛乱之上,就盯着胡人,一点都不看江南等地的叛乱纷纷,比北方还要热闹几分。”

“只要是战争,就没有任何人是清白的,没有任何人是正义的。有些人拿着这种前朝战争四处大做文章,分化我大宋百姓,水滴石穿,终归有一天,分化我大宋,其心可诛。”

李清照说完,示意太子少傅继续上课,赵谌、赵臣夫、岳云、王荀等学子,依旧是有些迷茫的上着课,休课之后,一哄而散,该玩玩该闹闹。

李光捧着资治通鉴一卷书,走到了李清照的面前,神情有些紧张的问道:“李大家,你今天讲的内容,他们恐怕是听不明白。”

李清照满脸笑意的看着天上的白云,笑道:“时光荏苒,我们都会老去,大宋朝终归是他们的,听不懂无妨,再大些就懂了。”

李光略带无奈,李清照不太好糊弄,他并不是想问教育,而是想问其他的事,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可是官家让某教授《资治通鉴》这可是帝则,是不是不大合适?”

李清照眼珠子都没离开自己手中的书卷,略带说道:“官家让你教,你就教呗,圣意难度。李少还是少知道点为妙。”

“你也讲了一天课了,早日回去休憩吧。”

打听官家的心思,是朝臣们的日常,李清照不愿多说。

赵谌等人跟着胡元上了一节自然课,赵谌才回到了延福宫,仔细思考着今日他姨娘说的这番话。

“何大伴,姨娘今天说的话你听懂了没?”赵谌还是不太懂姨娘到底在说什么,问着自己的大伴宦官。

何虏是赵谌的大伴宦官,听到赵谌问话,笑着说道:“臣才疏学浅,殿下都听不懂了,臣就更听不懂了。倒是李少傅教授《资治通鉴》,这是好事呀,这可是帝则。”

“研墨。我要完成课业。”赵谌当然听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笑着说道。

次日清晨,赵谌没有看到自己的大伴,听宫人说何虏是染了风疾,再此之后,赵谌就再也没见过何虏。

新来的大伴,是个少言寡语之人,赵谌只是觉得新的大伴无趣。

“你把何虏给杀了?”赵桓奇怪的看着一脸和气的赵英,他又一次见识到了宫廷的血腥。

赵英点头说道:“是,李宫正交待的。”

“李宫正交待的?”赵桓被赵英这话饶的甚是糊涂,怎么又牵扯到了李清照身上。

赵英想了想说道:“他多嘴,有些事,哪怕是全大宋都知道,都想知道,不能说的,还是不该说。”

说完赵英就把李光打听为何授《资治通鉴》课的事说了说,然后俯首说道:“大概就是这样。”

赵桓略带一些责怪的语气说道:“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过了秤一千斤也挡不住,罪不至死呀。”

“这是内侍省年后前往高丽的一些名单,有些人已经出发了。官家看一下。”赵英将一本札子拿了出来,递给了官家说道。

“转移话题,这不都是你负责的吗?”赵桓打开了札子,随意的看了两眼,才知道了赵英的做法。

赵桓合上札子:“李宫正的意思是把何虏送到了高丽,对宫人、外廷谎称杀了他?”

“不瞒官家何虏的确去了高丽,化名何冼,李宫正这么做也是防患于未然,没有明旨的时候,就劝着大宁郡王上进,罪有应得,当然为了警告某些人,自然要敲打。”

“官家勤政,国事繁杂,这些琐碎的小事,肯定顾不上这些事,内侍省自然要替官家分忧。”

赵桓点头,继续埋头批阅札子,等到月上柳梢头,才放下了手中的笔,说道:“让李邦彦过来一趟,朕有点事让他办。还有,劝太子上进的人以后就不要处理了,这是好事,你知道了吗?再有打听的,就说太子还是开封府尹,明白吗?”

赵英目瞪口呆的看着官家,然后俯首说道:“是。”

李邦彦早就躺下,听到圣上召见,急匆匆的从东掖门进了宫,到了文德殿内。

“查一查那些小报背后有没有黑水司的人,但凡是查到了和黑水司有瓜葛,都抓起来。尤其是这几个用词不当的小报。”赵桓拿着一本写好的札子递给了李邦彦。

“是,官家还有什么事吗?”李邦彦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种小事平时都是宦人口谕传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