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六百二十九章 良政变成害政

北宋振兴攻略 第六百二十九章 良政变成害政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不知道李太宰还记得山阴唐家吗?那个一等丝商,家财万贯家里老宅价值数十万贯都不止。”陆宰想到了自己的亲家,叹气的说道。

李纲点头,陆宰两次求粮,把人家山阴唐家最后一点点粮食都给榨干了,唐闳连个陆宰家的入门钱都付不起。

而这个一等丝商的后人,打理着纺织所之事也是井井有条,算是一名能吏。

“纺织所的唐司务一心为国的美名,是一段佳话,也一定会写入青史,万世传念。”李纲有些疑惑的问道:“可是唐闳之事,他们山阴唐家破落的原因,还是因为兵灾。和现在这事有什么干系?莫非……”

陆宰摇头说道:“不是李太宰所想的那样,我说起唐闳其实就是说我大宋大多数商贾,并非一心一意逐利,在大是大非上,并没有拖后腿。”

“但是眼下有些人就抱着商人逐利为贵,人命因钱而贱的想法,在这转运之事上,进一步的迫害这粮商。”

李纲这才明白陆宰是在说服他,有人在迫害商贾。

陆宰连连摇头的说道:“士农工商都是陛下的子民,为何独有商贾被视为贱业,轻则辱骂殴打,重则抄家灭户,还美名其曰匡扶国风。”

“这些在燕京的行商,都是从上京路到克烈部数万里之遥的地方牟利,每一分钱都不是凭白挣下的。在燕京换成粮之后,想着这最后一程再挣一点,结果呢?”

结果就在李纲手中的札子上。

这份札子是数名邸店一等粮商所写。

而所写的内容,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在最开始执行转运法的时候,都是运到燕京转运司,换成粮票再到汴京提粮。

没过多久就查出了有商贾往米袋里掺石子的手段,来增重谋取利益。

而这些发国难财之人,已经被法办,并且有了抽验的手段。

而后就有转运司的粮官在其中牟利。

转运司的粮官在兑粮的时候,把土掺和在了米袋之中兑换而出,而后商贾运回后发现,告到了台谏。

台谏和转运司掰扯了很久,终于在官家的裁定下,商贾取粮也可以抽检,并且可以检举粮官从中作梗。

这件事告一段落之后,转运司的粮官们兑粮的手段就比较多了,以次充好,随意的更换袋中谷物,泡水,掺土掺沙屡禁不绝。

陆宰叹气的说道:“李太宰,你知道民告官殊为不易,本来百姓就是弱势,再加上官官相亲,所以多数人被转运司的粮官坑了之后,都是忍气吞声,尤其是那些邸店一等商贾,他们更多的考量的是和朝堂的关系,会不会弄的很僵硬。”

“但是他们现在扛不住了,十三进七出,这谁能顶得住?”

李纲当然知道陆宰在说什么,大宋的一等粮商,在燕京需要交纳十三份的粮食,而到了汴京最多只能换出七成来。

李纲合上了札子,摇头说道:“他们在燕京那边被那些粮官为难,掺了土、没晾干、一等变五等,十斤变一钱。这些招数实在是数不胜数啊。”

“你说这本来就是一个良政。方便了朝廷运送军粮,也方便了百姓转运粮草,怎么闹来闹去,怎么就闹成了这个样子?”

两个朝廷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不通这个道理。

明明看起来百利而无一害的政策,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模样。

李纲忽然眼中一亮说道:“完颜宗干以前在金国的时候,也干过这么一出事,就是那道收刀兵以安地方的政令,你看到了那些金人里正拿着菜刀,都能搞出不少幺蛾子。”

“咱们的这个粮引之事,是不是欠考虑了?”

陆宰听到李纲说的话,紧蹙的眉头才有些舒展开来。

他一直在想着怎么吏治,可是这种实物性质的物品,本来就不是单方面的错,转运司的粮官们的抱怨更多。

抽检早就变成了全部检查,否则很容易被那些逐利的商贾,钻了空子,谋取私利。平日里转运司的抱怨也是很多。

陆宰皱着眉头思索了很久,才说道:“某觉得可能真的是这个转运的方式,仅仅适合紧急调运的时候用,还是把这个军粮的转运法子停下来吧。”

“燕京和汴京的交接凭证验证,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伪造粮引之事,也不少。而且还有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粮食兑粮,闹出不少乱子。”

“这法子军粮紧张的时候,是个好法子,可是真的当个常例去做,就会发现这法子,并不是很好用。”

李纲听闻之后,说道:“既然陆少卿有了想法,那就暂时停下这个法子,既然是害政我们就先把这政策停下来。”

“陆少卿,转运司这里,还有什么线索吗?这次商贾集体停止兑粮之事,有蹊跷啊。”

唐闳和李子美这样的商贾,才是大多数商贾的写照,这件事的背后绝对不可能没有背后的推手。

陆宰面色一沉,问道:“蹊跷,难道说有人在挑唆他们?黑水司吗?”

李纲摇头,皇城司和黑水司的争斗属于内廷的重要工作,他也从赵英那里多少了解过,眼下金人在正面战场被打的节节败退,自顾不暇的金人,将黑水司的重点放在了上京路和金国境内。

“黑水司全面收缩,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瞒得住皇城司的人。应该不是他们。”李纲摇头说道,否定了陆宰的想法。

陆宰想了很久,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

“你好好琢磨下怎么把粮食补上,官家那边战事胶着,没有粮草,回来问责,咱们谁都跑不了。你既然没有消息了,那我去别处想想办法。”李纲站起来告辞。

这次粮食停运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大宋的政策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倒是好说,将这个政策停下就是。但是这些商贾突然联合在一起,就非常奇怪。

这背后挑唆一等商贾的人,到底是谁?而且时间点上,挑选的恰到时候,让李纲背后冷汗直流。

大宋的商贾明白人占多数,大宋不兴,何来商道?

而且淮南陈家带头,依附了大宋皇帝之后,获得的诸多好处,让人眼红不已,没人挑唆,绝对不会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从汴京到燕京这条粮草线断了不说,淮南到沧州和津口的粮草线也断了。

李纲走到了皇室大宗正循王赵士的家门口,他站在宗正的门口,看着高大的牌匾,犹豫了很久,才踏进了赵士的家中。

他本来不想来,掺和皇家的事,本来就是很容易惹一身嫌疑,尤其他现在是大宋权相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误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