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六百三十章 两个臭弟弟

北宋振兴攻略 第六百三十章 两个臭弟弟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若问李纲最不愿意跟谁打交道,无疑就是这个循王。

皇帝不在京的时候,权臣去接触皇室的大宗正,很容易招惹非议,惹一身的麻烦。

而循王多数情况也不会接见李纲这些外臣,尤其是皇帝不在京城的时候。

权相和皇室大宗正的接触,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联想,引起朝堂的动荡。

当初赵光义兵败高粱河的时候,朝臣们拥立赵德昭为新帝,结果还没登基呢,赵光义回来了,场面一度非常的尴尬。

闹到最后宰相被贬,赵德昭被逼自杀结束。

但是李纲为了粮草之事而来,循王就不可能视而不见。

“龙团胜雪上等好茶,给李太宰泡一壶尝一尝。”循王赵士叮嘱着仆从,笑着在客厅之门迎着李纲。

“拜见循王。”李纲拱了拱手,身后有两个皇城司的亲从官,脸色森严的站在李纲的背后一动不动。

李纲把他们从阴影的地方找了出来,是需要他们做个见证,防止官家心中起疑。

赵士和李纲当没看到这俩亲从官一样,一阵寒暄之后,李纲切入了主题,抿了一口好茶说道:“听闻太上皇也非常喜欢这龙团胜雪,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赵士脸色一变,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太上皇近日每日观澜阁品茶问道,倒是快活,一如往日。”赵士说的很委婉,但是两个人都听懂了这句话的含义。

那就是这次军粮之事和赵佶没有关系。

李纲摸着茶杯不说话,等待着赵士的解释,他是给皇帝办事,自然没什么心虚不心虚的,而且谁不知道李纲发起狠的样子?

当初八门进京,七门勋贵诛杀到只剩一人,此等大案面不改色,诛杀宫人和夷三族大案一件接着一件,手段之残酷,历代之罕见。

赵士想了很久,还是摇头说道:“据我所知,太上皇近日没什么异动。你知道我那个弟弟,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脊梁,他现在的日子比过去二十六年都快活的多。”

赵士还是用自己大宗正的身份,保了一手自己的弟弟。

自己弟弟赵佶最适合做什么?

风流才子。

做皇帝这件事对他来说,太难了。

被自己大儿子关在艮岳宫里那半年,他的那个弟弟算是彻底看开了,权力这个东西,要看天赋,他真没那个天赋。

赵士脸上带着苦笑说道:“你知道李师师姑娘留下的那个观澜阁,月进数万贯,名声鹊起,怎么说呢,太上皇现在的日子,比过去二十六年都过得舒坦。”

李纲闻之,也是哑然失笑。

他最担心的就是太上皇这里出了幺蛾子事。

那个不靠谱的皇帝在龙椅上的时候,太不靠谱了,以至于李纲下意识的就怀疑是他不甘心权力从手中滑落,从中作妖。

但是现在想想,其实自己的担心有点多余了。

有一说一,现在太上皇的日子,比过去好太多了。

太上皇在龙椅上那是什么日子?

封桩库的内帑空空如也,他想建个艮岳宫,都得劳民伤财攒上好几年,被朝臣指着鼻子念叨,被百姓戳着脊梁骨的骂街。

弄到最后,连五日一次的朝会,每天的常朝都迫不得已停下了,否则都是坏消息。

现在宫里的内帑富余,工部甚至天天上书要给皇帝建宫殿,皇帝还不乐意。

现在的太上皇,仿照旧历,他一个月领月例,都足够他过得日子比过去还好。

有什么不满意的?身份极其尊贵,皇帝的爹,谁敢惹?

皇帝越厉害,他的地位就越高越尊崇。

而且官家还把他的禁足令给解了,想去哪就去哪,日子不要太美。

赵士看到李纲的神情,也是放松的说道:“太上皇最近倒是想纳个妃子,但是官家不在京,他也暂时等着官家回京。”

李纲犹豫的问道:“那最近皇室里,有没有踪迹诡秘之人?”

“有!”赵士叹气的说道。

“谁?”李纲杀气凛然的说道。

皇室捣乱的次数可不少。

从官家登基第一天的赵楷,再到后面联袂地主和巨贾的赵构,再到后面的官家重病那次,燕王赵俣,越王赵就曾经联袂,要还政太上皇。

赵士叹气的说道:“官家的同母胞弟,太上皇的第五子赵枢,善偶俪对偶,博闻强记。”

“前些日子,他极为活跃,接连派出了仆从,接洽了不少的邸店一等商贾。我当时知道的时候,惩戒过他,他也答应不再接触邸店商贾,今日李太宰登门,没成想还真的出了事。”

“愚蠢啊。”

大宋有兄终弟及的传统。

赵佶的长子是现在当今皇帝,次子早殇,三子赵楷前不久‘坠马’,四子赵楫早殇。

五子赵枢,眼下自己的哥哥们死的死,坠马的坠马,而他素有文采,前不久还发生了一件趣闻。

有一次赵枢碰到了一块唐人书下的碑文,碑文对仗句,大约有三千句。

赵枢就和友人打赌,朗诵一遍,看谁能够背记的更多。

而他的友人朗诵一遍,回到家就默写了一遍,忘记的地方,就空缺,只缺了十四字,还甚是得意,拿到赵枢的府上炫耀。

而赵枢随意的将这十四个字填上,并且把自己默写的碑文拿出来,一字不差。友人惊诧不已,连连夸赞。

而赵枢当时非常谦虚的说道:“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一时间传为美谈。

李纲听说过这个事,但是眼下看来,那场比拼记忆碑文之事,怕是作秀了。

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铺路。

“就一人吗?”李纲正襟危坐的说道。

赵士看着李纲的模样,就知道李纲怕是多少知道些什么,现在京中的指挥使程褚,可是在八门进京时候一起平叛之人。

皇城司知道的消息,李纲多少也会知道一些。

“还有一个太上皇的六子赵杞。说起来,还是太上皇当初做的孽啊。”

赵士回忆的说道:“当初金人南下,太上皇仓促南幸的时候,赵杞日夜侍奉左右,衣不解带,食不食肉,太上皇制发愿文,述祈天请命之意,以授赵杞。赵杞顿首喜极而涕泣。”

“前不久赵杞多次出入赵枢府中,两人交往甚密。此次山海关军粮断了,应该就是这两个人了。”

李纲脸上露出了微笑,说道:“多谢循王了。那某就告辞了。”

“太宰准备如何?”赵士站起身来,小心的问道。

“自然是绳之以法,送到来州交给官家去定夺。”李纲笑意盎然的说道。

只是出了府门的李纲板着脸,回头看了一眼循王府。

“老爷,咱们回家还是?”老管家拉着车问道。

“去开封少尹府!”李纲摇头,闭着眼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