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枪杆子里出政权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二十八章 枪杆子里出政权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那个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对任何人都宽仁无比的大宋皇帝,居然还有着如此不闻人知的一幕?!

鼠疫之事,乃是机密中的机密,朝堂中知道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无外乎种师道、赵桓、赵英和李纲四人了。

就连沈从都不知道有鼠疫这档子事,赵桓留下鼠疫的后手,都是交给赵英直接督办。

李清照用力的攥着手中的纸张,那个顽劣子一点都不知道怜惜自己!做出如此决定,是打算了好了要战死在云中路或者河东路吗!!

值得吗?

李清照皱着眉想了很久,才确定了,当时的赵桓赌命的做法,非常值得。

当时那种境遇,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哪里来的大宋新生?

李清照插着手,想了很久才点头说道:“李太宰说的有理,那就暂时瞒着他吧。”

李纲将手中的茶盏说道:“这天下的百姓其实可以分为士、农、工、商。”

“士就是官吏,农就是普天之下的辛勤耕耘土地的农民,他们保证了大宋的粮食。工匠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商,通常情况下指的商贾。”

“在官家心里,这农就是这造茶盏的陶土,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农民。”

“没有了农,就没有粮食,没有兵源,一切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在某看来,官家如此的认知,极为正确。”

李清照笑盈盈的看着自己手中的茶盏,这就是赵桓和大宋其他皇帝最大的不同。

自己那个顽劣子,始终心系天下百姓,不管到哪一步,李清照都不认为自己男人会失败的理由,就是如此。

而农民是什么?

是一切的基础,他们之中会产生新的士,新的工,新的商。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兵源。

有了兵,有了武器,才会有一切。

用赵桓自己的话说,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弓弦笼罩之地,就是大宋之土。

这种全新的认知和孟子的君为轻,社稷为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又超脱于孟子。

这就是李清照最喜欢赵桓的一点,身处高位,飞在云端之上,却又能看到一切困难,也愿意看到一切的苦难。

哪个皇帝能够做到?

“而现在这商贾,就是茶杯。”李纲将茶盖打开,苦笑着说道:“你看这中的茶水,茶叶不都是商贾周转天下所挣下的利润吗?也是支撑着我大宋开边拓土最大的财政收入。”

“你是说油水吧。”李清照笑着说道。

她看着茶水和茶叶,这就是让人想不通的地方。

明明天下就这么多的货物,但是经过商贾的来回倒腾,居然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

并且反过来让天下生产更多的货物,进一步的促进大宋的繁荣。

“天下之物皆有定数,可偏偏这商贾就这么古怪,他们难不成还能造物不成?明明商贾不事生产。”李纲也是连连摇头,这是大宋这一百多年来的一个让人奇怪的话题,从来没有圣贤书教他们为何如此。

但是事实就摆在面前,繁荣的商贸,带来了极大的财政收入,而这些收入,还是当初商税扑买制的情况下,收上来的税赋。

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并且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李纲继续说道:“长期以往下去,恐怕用不了几十年,天下商贾纵横天下,商税怕是要达到前所未有之数,说不定等到哪一天,就没有农税了。”

“我当初问过官家这事,官家说这是在集中生产力的优势。云里雾里,看不懂。”

李清照叹气的说道:“这次邸店商贾联合的抵制低价军粮之事,处理失当,对我大宋不利,对官家的政策不利。李太宰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

赵桓在津口建大船之事,众所周知,甚至亲自到津口视察船坞,并且和万国商贾见了个面,虽有个冒充粟特人之事,让万国商贸展,出现了些许瑕疵。

但官家鼓励商贸的信号,对大宋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眼下邸店粮商联合抵制低价军粮之事,是一个极为棘手的事。

李纲笑着说道:“官家前段时间让刑部制定军婚法时,采用了听证一例。某以为是个好主意,此次邸店商贾闹事,正是试试这听证一事,能不能广而行之。”

“那就麻烦李太宰了。”李清照点头,这也是她心里的一个想法。

李纲站了起来说道:“官家在前面抚军,我们在后方就是专门做这些事而已,谈不上麻烦和辛苦。天色不早了,我这就去安排,尽快解决此事。”

李纲离开汇英阁的时候,脸色变得有些阴沉。

此次商贾联合抵制低价军粮之事,不仅仅是商贾的问题,肯定有些官员在其中浑水摸鱼,欺上瞒下!

一切国事皆吏治,是李纲处理国事之中摸到的一个窍门。

大宋粮草的调运,是一种名为粮引的形式存在。

汴京存有粮草若干,需要运往前线。

而燕京的粮商,需要将粮草调运到汴京,这个时候只要将粮草调运到燕京府的转运司,就可以得到钱引,到汴京取运贩卖。

这种转运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百姓的便利性,同样节省了大宋军粮调运的消耗。

而这个转运的方法的发明人,正是现在的中书舍人陆宰。

战事吃紧的时候,陆宰就拿着从钱引里得到的思路,找到了官家,得到了官家一切以保证粮草供给的要求之后,大胆施为,效果还不错。

但是现在粮引,肯定是出了什么朝堂大臣们,不知道的岔子,才导致了“低价”这两个字的出现。

“干活的时候一个个看不到人,为国赴难的时候,找不到人,找捞钱的门道的时候,倒是一等一的好手啊。”李纲看着月色,急匆匆的赶往了陆宰的府上。

他需要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让一直非常稳定和为国肯散家财的大宋商贾,不得不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在官家御驾亲征的时候,搞出这样的事,其背后一定有人撺掇!而且还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

陆宰是中书舍人兼转运使,这个交通部的部长,深夜依旧在看着手中的札子,听到李纲登门的时候,亲自迎进了家门之后,说道:“某知道李太宰要问什么,李太宰且看这个。”

“这是邸店一等商贾写的书信,就连他们都遭到了毒手,快要撑不下去了。”

李纲拿起札子说道:“那可是邸店一等商贾,一定粮商都扛不住了,那些小商贾们,岂不是更难?”

札子里的内容让李纲非常疑惑,他以为的邸店一等商贾应该是家财万万贯,良田千顷,门客仆从数千。

可是这些粮商哭穷的札子,让李纲有些摸不到头脑。

“这些都是真的吗?”李纲将札子放下,沉重的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