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六十八章 胜保跋扈

乱清 第六十八章 胜保跋扈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关卓凡自查塔努加进军亚特兰大这一段时间,大洋彼岸的国内,政局颇有反复。

回乱愈炽,捻乱难靖。

起于同治元年的陕甘回乱,迄今已经愈演愈烈,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份遍地烽火,中原和新疆的交通完全断绝了。

非只如此,新疆受陕甘回乱的影响,也出现了变乱。库车、和田、喀什、吐鲁番等地先后竖起叛旗,当地清军孤悬西域,苦苦支撑。

而朝廷连陕甘的乱局都收拾不了,新疆更是鞭长莫及了。

当时负责督剿陕甘回乱的钦差大臣是胜保。

胜保此人,本就是眼睛长在头顶的人物,辛酉政变,他接到关卓凡密报,统兵入卫,胁迫肃顺,自以为立下旋转乾坤、擎天保驾的盖世功勋,更是全然目空一切了。

恭王固然不在他眼中,就是太后、皇帝,在胜保看来,也不过是受他的恩泽的孤儿寡妇。

慈禧曾告诫关卓凡“不可学年羹尧”,关卓凡是绝不会学年羹尧的——哪有难么傻呀。但不知为何,胜保生平最爱学的一个人,就是这位被宪宗皇帝逼得一根索子吊死了自己的年大将军。

胜保督军入陕,精力不是放在早日平定乱局上,成日价最大兴趣,乃是模仿年羹尧之所作所为。

他对品级相同的陕西、河南巡抚行文,不用平行的“咨”,而用上临下的“札”。幕中的老夫子相劝,胜保振振有辞:“钦差大臣就是大将军。大将军节制防区内文武百官。对督抚行文。照例用‘札’。 不论品级。”

这就是年羹尧当年的做派。

胜保和一位副都统在军务上发生争执,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却勃然大怒,喝令左右拉这个副都统下去重打军棍。副都统抗声说道:你我同为二品,如何打得我?胜保大声道:我乃钦差大臣,莫说打你军棍,砍你的脑袋都可以!

副都统到底挨了一顿好打,不良于行。指挥不了军务,只好送回北京。朝野上下,惊骇莫名。

这也是年羹尧的做派。

胜保吃饭,叫做“传膳”,而且仿得非常地道,每样菜一式两份,吃得高兴,动不动“传谕”,赏某亲兵一碗,赏某文案一碗。

这还是年羹尧的做派。

有一次。说韭黄不新鲜,居然杀掉了做这个菜的厨子。

韭黄新不新鲜没人知道。但口味不对、杀掉厨子这种事情,年羹尧也是做过的。

胜保举人出身,通识翰墨,喜欢自己起草奏折。但事情坏也坏在这上面。他的奏折,最爱用两句话,一句是引汉周亚夫壁细柳故事,“军中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一句是,“‘阃以外将军治之’,非朝廷所能遥制”。

这种话,偶尔说上一句半句也就罢了,他翻来覆去地念叨,为人君者,气度再广也受不了。

胜保是忘了周亚夫和年羹尧怎么死的了。

如果胜保真能打胜仗也就罢了,问题是他入陕之后,毫无作为,凡有接战,无不败绩,人送花名“败保”。

另外,胜保渔色、侵饷,也是劣迹斑斑。

按照清制,是不可以携带家眷随军的,但胜保随军的妾侍居然有三十多个!

其中最漂亮的一个姓吕,原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妻子。

当年陈玉成穷无所归,投奔寿州练总苗沛霖。苗沛霖素在朝廷和洪杨之间摇摆,见大局不利洪杨,便把陈玉成缚送和他素有结交的胜保。胜保天上掉馅饼,不但成就擒获长毛第一勇将之功,还就手接受了陈玉成天姿国色的妻子,双喜临门。

至于侵饷,也是胜保的爱好。他既喜欢对督抚用“札”,和人家的关系自然好不了。各省“协饷”常常不能按时收到,军用已是异常匮乏。他个人享用,偏又挥霍无度,有一点军费到手,必先花个河干水落。于是属下官兵,饥寒交迫,离心离德。

地方督抚、翰詹科道乃弹章交上。

有人参他“观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见”,有人以为“回捻纤芥之疾,粤寇亦不过肢体之患,唯胜保为心腹大患”。

最有杀气的一个奏章:“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诛焉’,况一胜保乎?”

胜保是绝对不能再呆在这个钦差大臣的位子上了,不说别的,他在陕甘一天,贼势便嚣张一天。此时的慈禧和恭王,还念着胜保祺祥政变中的功劳,想把他调入京中,让他在兵部尚书和内务府大臣这两个位子中选一个。

兵部尚书自然比较威风,但内务府堂官却是油水丰厚,胜保奢靡成性,可以用以维持他平日的使费。

两宫和议政王对胜保,算是苦心孤诣、仁至义尽了。

谁知胜保暴跳如雷,他致信曹毓瑛:“欲缚保者,可即执付司寇,何庸以言为饵?惟记辛酉间事,非保则诸公何以有今?”

不知道他是想象力太过丰富,真以为朝廷要把他骗进京里治罪,还是故意讥讽,总之这封直斥两宫、恭王和军机全班忘恩负义的信,让慈禧和恭王都对他动了杀机。

但处理胜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难度并不在胜保本身。胜保虽说统兵一方,但御下无方,下面的人不会真为他卖命,是没有兵变之虞的。

难在另外三个人身上。

一个是苗霈霖,前面已经说过了。

一个是李世忠,此人原是捻军悍将,为胜保招降,和胜保之间恩义联结,情形仿佛苗霈霖。

这两人现都手握重兵,占据要津,不能把他们逼反了。

但文祥、曹毓瑛等人商量后认为,苗、李并非真正义气之人,见风使舵而已。只要朝廷温言抚慰,让他们确信,拿办胜保不是针对他们,他们应该不会有什么异动。

真正的难度在第三个人身上:关卓凡。

关卓凡出身胜保军中,还和胜保有亲戚关系,平日里是叫胜保“四叔”的,两家走动得也很频繁。

拿办胜保,一定要事先取得关卓凡的谅解,不然他统兵异国,一定会觉心寒。

关卓凡肯定是识大体的,但两宫、恭王、军机有一个共识:除此之外,关卓凡还是一个性情中人,极重恩义,不论他“谅解”与否,对自己的“胜四叔”获罪,心里都会很不好受。

胜保胡作非为,两宫和恭王一直优容,除了念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正带着轩军在美国拼命的关卓凡。

即便关卓凡可以“谅解”,又如何同他联系沟通呢?直接为此事下旨打电报去美国是不可以的,那等于硬逼关卓凡低头,会影响军心的。

实在是一件头痛的事。

但此事又不可以拖得太久,不然,陕甘糜烂,会愈加不可收拾。

还有一件大头痛事,捻乱。

捻匪在湖北、安徽、河南、山东一带窜扰,朝廷一堆宿将名臣又追有围,始终不得竟功。现在匪情颇有复张之势,前些日子,甚至逼近了直隶。

还有一个极可虑处。捻匪分成了东捻、西捻两支,西捻明显是想西向和回匪勾连,如果真让捻回合流,那么西北中原乱成一片,局势一旦恶化,地近京畿,祸不可测,其险不在洪杨之下。

两宫每一思及此事,便觉食不下咽。

捻匪迟迟不能敕平,太后和几位军机的看法是相同的,根子出在总揽剿捻的僧王身上。

僧王虽然既善战也愿战,但为人太过骄傲,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他的部下久战无功,已有暮气,军纪变得十分败坏,很招鄂、豫、皖、鲁几省百姓的厌恶,因此时胜时败,收不得功。

最重要的是,他的战法不管用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