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七十节 救灾

大国崛起1900 第七十节 救灾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强国富民社建立之后,杨潮自己手里终于有一个可以动用的组织了。

规定社员必须过组织生活,每月都必须有三天在一起讨论学习,互相交流各自的思想,观点和理念。

同时初始社员三十人,各自分到四个职能部门中。

一个组织要生存,当然离不开物质,经费采取自愿捐献原则,而且是匿名捐献不能攀比,一切都在自己心里,设立了一个公募箱,社员如果想募捐,则将钱装入信封之中投进去,避免贫穷的社员因为无钱募捐而产生自卑。

而且告诉李思第,可以出去向社会贤达募捐,多少不限,但是账目必须清清楚楚,同样采取自愿原则,不能做利益交换,不能以承诺换金钱。

给强国富民社募捐的,必须是认同强国富民社的理念,而不是希望从强国富民社中得到什么好处的人。

一个组织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学习进步,让潘训派人去上海购买各种现代知识书籍,建立一个公共图书馆,社内兄弟可以随时借阅,免费阅读,按期归还。这些书籍涵盖科学、艺术、哲学、经济、文化、军事等等。

一个组织要扩张,就必须把自己的理念散播出去,不断的吸引人员加入。派王求带着宣传部的人,进入建设的工地大军,向那些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等精英人物秘密宣扬强国富民社的理念和宗旨。

一个组织要长存,就必须不断的新陈代谢,让吴佩孚给每个社员建立档案,将他们的品德作为记录下来,将来进行评估,不符合的开革出去。同时对新申请入社的社员进行考察,合格者允许入社,不合格者婉拒。

王求的宣传结果不是很理想,詹天佑那些受过西方教育又受过中国式道德熏陶的人,对他说的理念倒也认同,心里也并不反感党派政治,但是这是中国,他们回国都二十多年了,一个个都知道在中国玩组织可不是好玩的,弄不好要掉脑袋的。

而且出于安全考虑,王求只能秘密宣讲,甚至不能暴露组织的情况,没人知道这是杨潮建立的,否则詹天佑这些人没准还会考虑一下,但是一个小秀才,突然间跑来跟他们讲什么强国富民的道理,让他们加入一个社团,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因此一个个都拒绝了。

王求很受打击,杨潮只能安慰他,让他不要着急,一个组织能发展壮大,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是需要慢慢证明自己,才能被他人接受的。

而且告诉王求,不要只把对象盯在那些精英人士的身上,强国复兴社需要各个基层的支持,来者不拒,只要是认同社团的理念,愿意为强国富民做贡献的人,社团都乐于吸纳,并且帮助他们进步。

工地上那些自愿来施工的百姓,虽然一个个大字不识,但是也是为国为民的吗,虽然贡献大小不同,但是心地感情相同。

鼓励王求去发展工地上那一个个施工头目,各个乡村的小领袖们入社。同时让吴佩孚组织这些工人学习识字,让大家都进步起来。

虽然慢,但是杨潮感觉到,一股力量开始滚动发展了,虽然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只要它坚持自身的理念,只要他的理念是有价值的,总会进步。

六月下旬,铁路施工突然大受影响,因为整个山东都在下雨,而且大雨滂沱阴雨连绵。

吴佩孚带着秀才们在工地上开办各种识字班,鼓励民工们都去学习识字,还聘请了不少老夫子也在这里帮忙,又采购了很多毛笔让大家蘸水在砖石上练字。

也许是感到新鲜,也许是出于兴趣,也许是闲着无聊,倒是有数千民工愿意跟着识字。

半个月忽悠而过,雨天依然没有结束的意思,詹天佑急的抓耳挠腮,四处视察。

不但检查工地,查看铁路基础有没有被大雨冲毁,同时视察各个工地的条件,看看工人有没有因为居住恶劣而生病。

一直到七月初,大雨都在下。

这天,一匹快马突然闯入一个工地上。

“吴先生,不好了,垦利县发大水了。社长要你马上组织工人前去抢险救灾!”

“社长说,告诉工人,愿意抢险救灾的,给发工钱,出了事的,给安家费。”

吴佩孚此时正在栖霞到莱阳中间的一个工地,铁路从烟台修到这里后,就开始下雨,他就留在这里组织大家学习,这一片工地连绵十里,有两万多工人。

吴佩孚立刻就行动起来,组织手下到各个公棚中去招募工人。

同样一匹马也飞奔大了潍县跟平度之间的一个工地,王求也立刻发动工人前去救灾。

杨潮穿着一身蓑衣,磅礴的雨水从斗笠上掉落一株株雨串,干草编织的蓑衣早已湿透,如同一件盔甲,异常沉重。

脚下是黄河岸边的土地,大半只脚就埋在泥地中,脚面上满是黄泥。

天降大雨,黄河水涨,淹没济南下游惠民、利津等县,位于黄河和小清河之间三角洲地带的大石房已经积水两尺多了,不过石房是全封闭,积水灌不进去,女人和孩子们躲进房间就无所谓了,士兵们早就离开了大石房,跟着杨潮一起来救灾。

数以百计的村庄整村整村的被淹没。

杨潮所在的这个地方,本就是一座村庄外,村中积水严重,一队队老百姓正在杨潮士兵的帮助下往村外转移,他们将迁到附近位置更高的一个村子中去。

说通老百姓搬家很困难,尤其是一些老人,根本不愿意放弃家里的瓶瓶罐罐,但是如果不搬家,农民们的破房子泡水久了,随时都可能倒塌。

说通附近村子接纳更困难,因为靠着河,因为水渠灌溉、捕鱼等问题,附近这些村子没少干过仗,让平时看着不顺眼的邻居搬进自己家,一般人都很难接受。

得得得,一匹脏兮兮的蒙古马驮着一个骑士,溅起片片泥水,一直跑到杨潮跟前。

“马腾飞?济南的物资都装船了?”

物资,杨潮需要大量的物资,早就给周馥发去了电报,周馥答应帮忙筹措。杨潮还派人带去了大量的现金,不惜一切代价在市场上买,有什么买什么,木材、粮食、棉被,甚至石头都需要。

“大人,已经装船了。周大人问,河岸有没有缺漏,尽快找人堵缺!”

周馥对于救灾也很上心,他也很有经验,三十年前他就曾在永定河治水。

但是显然周馥跟杨潮的救灾理念不一样,杨潮是优先救人,周馥则优先修河。

“知道了。让周大人放心,告诉他利津这里有我,他不用担心。”

此时周馥早就上了黄河案,因此电报是联系不上了,只能人员往来。

马腾飞应了一声,又打马去了。

到下午的时候,强国复兴社的人才带着上万民工赶了过来,这些工人已经在一起修筑铁路大半年了,因此一个个很有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带来的纪律性,正是工人比农民更好组织成士兵的原因。

没有经过军事训练,这些民工依然冒雨跋涉到了黄河岸边。

立刻让社员分派工人,分出一半人,一百人一组,沿黄河岸边,见到村子就动员搬迁,剩下的工人全都上了几处悬河河岸,在工程师的指挥下加固危险的河堤。

物资到了之后,立刻分配下去,让工人立刻在高地搭建临时窝棚。

吃住都在河岸边,一直坚持了七天,最终熬过了大雨,黄河的脾气慢慢消了下去,带着上游滚滚黄汤慢慢向大海涌去。

危险解除了,没死一个人。

但是救灾还没有完呢,施工队依然留在原地,天气晴朗三天之后,开始转入重建工作,有大量的民房倒塌,从济南采购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来,工人们主要是分发物资,因为这时代的村庄,大多数还是一个或几个家族居住在一起,不缺人力,也不缺组织能力,分发物资之后,他们自己就会重建房屋。

当然那些孤寡,或者家里劳力不在的,就由工人们帮他们重修。

耽误着铁路施工,全都在这里救灾,詹天佑他们这些工程师却觉得很值。

山东巡抚周馥不久就巡查过来,在窝棚这里见到了杨潮。

“周大人!”

杨潮穿着一身泥衣,在一个搭建的窝棚里,里面放着大量的地图,上面一个个标注着,用红笔勾画的,是一个个危重需要紧急救助的村子,黑笔勾过的,则是已经修复过的,还有黄笔勾画的,则是有损失,但是不算严重的村子。

一边看着大多数黑笔勾过的村子,一边听着杨潮解释着。

周馥轻轻点头,许久站起来,看着杨潮,抚须欣慰的笑了。

“杨潮跟我去看看吧。”

周馥先去了几处河堤,发现确实没有险情之后,接着跟杨潮转了几个村子。

村子里的很多人一听说杨潮来了,竟然纷纷涌过来,磕头感谢。

见到很多老人,杨潮赶紧就扶起来,一路上扶的手臂都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