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七十一节 军火交易

大国崛起1900 第七十一节 军火交易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已经到了八月,铁路施工已经恢复正常,大雨确实影响了铁路修筑,有几处基础甚至出现了垮塌。

但是无论是工程师还是工人的干劲比以前还大,他们此时出现一种强烈的自信心,一种能够战胜一些危机的勇气。

灾害是祸患,也是考验,通过考验的人往往会更强大。

与此同时,强国富民社组织能力更强了,经过这次救灾,很多社员都得到了锻炼,组织能力大大加强,有些人也得到了不小的威望,走在人群间经常被认出来。当然,基本上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杨潮的幕僚。就是詹天佑等人,也只是知道王求一个人是搞会党的,虽然心里暗暗猜测,但还是不敢怀疑到杨潮头上去。

可是这样一来,不敢公开的宣传,也很难拉来新的成员,此时依然就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还是那一批秀才。

“杨大人还真是一个好官啊!”

跟着一块就过灾的许多工人如此评价杨潮,那些被救的灾民就更是感恩戴德,更出名的则是杨潮。

连周馥都给朝廷上了一封请功折子,对杨潮的作为赞誉有加。

杨潮则在大石房里紧张的算着账,他发现他似乎有些亏空了,这次就在用掉了一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亏空啊。

杨潮这两年要参股一个钢铁厂,一座兵工厂,各投资五百万美元,杨潮一家占股四成,一家占股三成,总共要出资三百五十万美元,一美元含金量是1.5克,三百五十万美元就是五吨多,另外还有青岛兵工厂的运营经费,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修铁路则是三千万两银子,折合黄金也得三十吨。

总计达到三十五吨黄金,而杨潮的飞船采掘能力,一年只有十吨,两年二十吨撑死了,就算还有二十万两(六吨多)西班牙金币,其实也亏空了不少,幸好是逐步支付,不然现在工程都得停工了,只能希望铁路修好后能尽快盈利。

单靠自己的积累,实在是太辛苦了。

杨潮有架可以采挖深海海底的飞船,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后世中国工业化时代的困难,难怪苏联人为了搞工业化,饿死了乌克兰几百万人,天朝多少至今是个迷。

难怪英国人榨干了印度人的血汗才能完成工业化,德国人在法国人身上吸饱了血才发达起来,日本人直接从满清身上咬下一块肉才有资格与列强并肩。

但是一旦工业化完成后,工业造富的能力,那是十分恐怖的,马教主说资本主义一百年生产的财富,比过去历史几千年加起来都多,这一点都不夸张,工业化大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这都是财富。

当然这是经营好的,像汉阳铁厂那样的企业,从建立开始就没挣过钱不说,每年都要官府砸下去几十上百万两银子。

“重工业啊,没有个三五年的周期,往往很难盈利,没有个十七八年的周期,是无法收回成本的。”

杨潮很清楚重工业是一头吞金巨兽,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

“还是轻工业好搞,来钱快!也许该跟张謇联系一下了。”

杨潮心中暗道。

工业化也不能光搞重工业,这是苏联模式,是严重偏科,是不健康的。

其实工业化的正确步骤应该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产业的发展,一开始肯定是农业,然后加工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到了轻工业,而轻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创造出了重工业的市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态势。

摸清规律之后,可以统筹发展,但是太急功近利的话,是会遭到惩罚的,那就是产业链直接崩溃,社会秩序崩溃,出现死人就不意外了。

这也是杨潮为什么拒绝跟德国人合资办一座钢铁厂的原因,因为他要引进美国钢铁厂,那么在多一座,市场就饱和了。中国修铁路的市场就这么大,一座十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完全满足要求。这时代的单线铁路,一公里重量也就是一吨重,烟台到济南撑死六百公里,六万吨钢材绰绰有余,就算加上铁路桥、道钉等辅助材料,十万吨也够了。

即便每年建造一条胶济铁路,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也足够,至于武器用钢,拿东西贵是贵,但总体用量并不是很大,在没有造船、没有机器制造、没有汽车业的时候,十万吨足够了,再说还有汉阳铁厂,那也是几万吨的产量。

十年内,中国有十万吨钢铁产量,杨潮觉得是够的,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合格的技术人员,这才是扩张发展的根基,像汉阳铁厂那样使用卢森堡技术团队一直到辛亥革命的时候,杨潮感觉太不靠谱。

美国人的钢厂已经开工,不过目前只是一批工程师正在测绘,选择合适的建厂土地。

同时美国工程师也已经到了莱芜,在莱芜郊外寻找合适的土地,预计今年年底前开始施工。

动工的同时,杨潮的第一批工程款也已经支付到位,用的就是那二十万两西班牙金币。

青岛兵工厂则已经开始生产,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到九月的时候,就已经生产出了第一批一万只步枪,杨潮联系了北京,确定在天津交货。

杨潮本打算直接送到北京兵营的,可是打电报到军机处,对方回应在天津交货,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交接大臣载振贝子。

一路上杨潮都在感慨,还是做军火挣钱啊,一万只毛瑟98步枪,因为是股东,德国人也没有隐瞒杨潮,告诉杨潮一只造价是20两银子,但是卖给大清皇帝载沣是40两,一倍的利润啊。

就这德国人还表示买的便宜了,因为禅臣洋行的现货价格从来都是50两不二价,也是因为这是青岛兵工厂第一批武器,为了打开销路才便宜出货的。

其实青岛兵工厂的成本还比德国毛瑟兵工厂的成本要高一些,毛瑟兵工厂造价可以压低到十两银子,而禅臣洋行运到中国,立刻就成了五十两,人家这才是暴利啊,青岛兵工厂确实算是良心价了。

之所以青岛兵工厂造价高,因为原料都是来自德国,甚至工人都是德国派来的,这些工人的工资比之国内都翻了一倍,加上新厂刚刚运作,各种机器磨合等等还没有走上正轨,因此总成本翻一倍就可以理解了。

到了天津,等待了一天,才终于等到了一个矮胖子。

矮胖穿着贝子官服,上面团龙紫花十分扎眼,竟然是崭新的。

这就是乾隆的四世孙,载沣登基后才册封的贝子。

“下官杨潮,见过贝子爷,贝子爷有礼了!”

杨潮看着载振没来由一股喜感,笑呵呵的就抱拳打招呼。

“你就是杨潮啊。”

载振带着两个随从,后面还有一群跟班,都撇在码头上,他只带了两个亲信登船。

“好了,给爷们看看货吧!”

载振眯了眯眼,似乎没睡醒一般,摆了摆手让杨潮带路。

带着载振走下货仓,让兵工厂一起来的一个技术工人撬开一个箱子,里面是整整齐齐,用干草垫趁着的崭新步枪。

杨潮拿出一只,捧给载振。

载振随手拿过,随意摆弄了下,做出一个瞄准的架势。

杨潮笑道:“贝子爷,没有装子弹。子弹在另一个船厂,您要喜欢,给您打两发?”

载振打了个哈欠:“爷们没兴趣,爷们从来都爱红装不爱武装。”

说完随手把步枪扔进了箱子,触碰声很响亮,在船舱里回荡。

杨潮笑了笑:“那贝子爷,货都在这里,一万只一只不多,一只不少。要不您点点?”

载振没那个功夫:“算了,不点了,谅你也不敢骗爷,骗了爷,可就骗了皇上。”

说‘皇上’两个字的时候,他还往旁边拱了拱手。

“得了。说说价吧!”

载振转身,直接坐到了箱子上,问道。

杨潮道:“四十两一只!”

“四十两?”

载振右边的眉毛扬起来,从下往上撇着杨潮。

杨潮解释道:“四十两一点都不多,德国人洋行的价格一直都是五十两,不二价!”

“好!”

载振叫了一声,站了起来。

“杨潮你果然是个忠臣。”

接着他拍拍手:“不过呢,咱也不能委屈了忠臣不是。”

杨潮看到载振突然不说话了,眼神直瞥旁边的洋人,杨潮立刻说了几句德国话,那工人就出去了。

载振这才道:“既然德国人卖五十两,咱卖他四十五两,也不算亏了皇上了。”

杨潮一顿:“四十五两?”

载振神秘的笑了笑:“你拿四十两,你吃你的,我吃五两,给皇上留五两。”

边说变点下巴,语速很慢,似乎是在教杨潮一样。

杨潮听得直点头。

杨潮心道,青岛兵工厂卖40两银子,已经够黑了,没想到载沣这个弟弟,还要黑他哥哥一道,又揩走了五两。

杨潮故作为难道:“可是这多加了五两,该如何跟皇上交代?”

载沣白了杨潮一眼:“早就听说你这人傻,看来不假啊,办洋务多肥的差事,你办洋务愣是办的把宅子都卖了!”

鄙视了杨潮一番后,载振才解释道:“皇上又不知道价码,还不是你我说了算。待会我给你开张支票,你给我打个收条,不就结了!”

很快载振就开好了支票,杨潮也打好了收条。

然后载振心情很好,邀请杨潮去天津青楼逛逛,杨潮婉拒了。

载振也不坚持,就告辞下船,杨潮还问了句如何卸货的事情,载振说,都交给脚行了,他一下船,跟班一吆喝,远处那批随从就赶了过来,原来都是载振雇的脚夫。

这些货会被这些脚夫一直抬到火车站去,火车站并不远,就在码头对面。

这些杨潮就管不着了,杨潮还想着载振不知道回去后,会怎么跟载沣交代。

他不知道的是,载振一头就扎进火车的包厢里,早有一个姑娘点着灯,伺候着**了。

一路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就到了北京城,载振提了提精神,就去了紫禁城。

见到皇上后,立马就汇报了消息。

“四十五两一只,一万只可就是四十五万两啊!”

载沣感叹一声,他总共采购了两万只步枪,这可就是就是万两,而且还有子弹,虽然每杆枪附赠了两百发子弹,但是这显然不够,以后还得源源不断的购买,这得多贵啊。

载振却道:“回皇上。这是毛瑟步枪,正宗老毛瑟。天津德国洋行都是五十两不二价,前阵子袁世凯不也买了两千只,他可花了六十两一只的。里面的猫腻咱就不说了,这杨潮卖给咱的确实便宜。臣寻思着有古怪,还专门悄悄打听了来着,您猜怎么着?说那杨潮跟德国人磨了俩月嘴皮子,这才磨下来。这洋人一个个都是是要钱啊!”

载沣一听,也不由感慨:“这倒是难为他了。”

同时感觉到杨潮还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顿时觉得这都是他拉拢的结果,不由高兴起来,比省了几万两银子高兴的多。

一高兴,他就又想赏这个忠臣了。

于是道:“听闻山东这次黄河决口,杨潮救灾得力,巡抚周馥也上书请功……”

杨潮揣着汇丰银行本票,可没有当忠臣这个觉悟。他已经下了船,赶往北洋通商大臣的衙门。

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原先叫做三口通商大臣,管理北方的牛庄、天津和登州三个口岸,后来改名北洋通商大臣,不但负责三个港口,还担任山东、直隶和关东三个省的通商事宜,驻地就在天津。

袁世凯现在的职位很高,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外交大臣、北洋大臣四位一体位高权重,堪称与张之洞和载沣势力并列的三巨头之一。

只是作为外交和军机大臣,袁世凯此前主要还是在北京活动的,他的家人也都在北京,但是电报往来得知袁世凯最近到了天津,在北京的话,杨潮为了避嫌,为了不卷入权力之争的漩涡还不敢见他,但是在天津吗,就不用那么顾忌了,载沣那群八旗贵族还想不出什么监视之类的手段。

至于杨潮这次来见袁世凯的目的,同样是送军火的,当然,他还有其他目的。

注意了一下,没有人监视,杨潮这才悄然走到了著名的大铁桥旁的通商衙门。

既然外面没人监视,就不用顾忌了,至于衙门里的人会不会爆出消息,那得看袁世凯答不答应了,杨潮相信皇宫里发生的事情,第二天袁世凯就能知道,但是袁世凯的衙门里发生什么事情,要是袁世凯不想让人知道,就没人知道。

所以大大方方的递上拜帖,按照潜规则塞上几块大洋,门子才快快乐乐的传话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