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九十节 繁荣时代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九十节 繁荣时代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东北的三十家钢厂还是三十家,规模还是一千万吨,占据现在中国钢铁产量的一半。

这三十家都是战前投建,战争中才投产,赶上了战争的红利。

这三十家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都是富强党中的资本家。

富强党中的资本家集团,已经跟李富安结成了紧密的同盟,成为一个小团体,李富安为他们游说一点都不奇怪。

杨潮也没有责怪他,政治游说而已,虽然有些不好看,但也证明了李富安成熟了,如果他还像以前那么清高,是坚决不会来的,这说明他已经开始学到了政客无耻这个良好品质。

杨潮也没有答应他,现在公屋总董可是梁启超,让他去找梁启超去。

梁启超也没有答应他,哪怕李富安表示可以用最低的价格供应钢筋也不行,梁启超坚持公屋有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大规模的物资采购必须进行竞标,公屋将组成评价委员会,根据标书来进行选择。

别说李富安游说了,连日本人都来游说,这波战后经济危机,日本的影响也很大,刚刚有了起色的经济,还没好几天就又遇到危机,也真够倒霉的。

日本看重的是公屋的水泥供应,他们也提出了极大的优惠,希望可以向公屋建设提供水泥建材。

由于日本派来了他们的公使,杨潮才跟他见了一面,自然不会答应他,但也没有拒绝,同样告诉他去找梁启超。

日本人的竞争对手很不简单,不是欧美的水泥公司,而是中国本土的水泥产业。尤其是周学熙旗下的启新洋灰公司。这个公司现在的水泥产量已经达到了300万桶,占据中国水泥产量的三成以上,但是这几年各地建设太猛,自从八年前对日经济封锁开始,中国市场被中国水泥企业独占后,各地都纷纷投建水泥厂。启新也没法像原本的历史上那呀,占据九成的产量。

启新之所以厉害,不是他的产品有多好,价格多有优势,而是收购了这个管办企业的周学熙政治能量太大,他是周馥的儿子,过去的洋务派官员都会给他面子,哪怕一代老洋务官员退出了政坛,可是他们的二代还活跃着。

启新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工厂设备都是最新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而且周学熙将自己的产业打造的比张謇的大生还要庞大,涵盖了纺织、采矿和水泥行业,已经是中国有数的大财团,加上周学熙的官僚身份,这是一个强大的官僚财团。就是周学熙本人,也取代了张謇正在担任农商总长,这个权力让他的企业横行无忌。

不过周学熙竟然没有动用政治权力来给自己谋利。毕竟是一个要脸的人啊。

如果周学熙真的动用自己的官僚身份来游说,日本人还真的未必争得过他。

杨潮不干涉。其实就是给日本人一个机会,一个公平竞标的机会。

对于水泥这种高污染的企业,杨潮并没有太多好感,尽管她可能盈利丰富,但只有盈利的话,她又不像纺织厂那样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作为化工工业,这是十足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必要太支持。

所以这些年,在东亚关税条款的优惠之下,日本的水泥才又打开了中国市场。水泥行业再次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日本人跟梁启超沟通之后,信心满满,因为梁启超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公开公正,日本人有信心竞争的过中国的水泥企业,虽然日本的水泥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没有启新那种大型工厂,但是他们的工资低廉,原料便宜,因此是有价格优势的。

甚至必要的时候,他们的政府还会给这种可以大规模出口创汇的产业大额补贴。

日本实在太需要出口创汇了,经济危机几乎摧垮了他们数量众多的家族式机械加工厂,失去了战争订单后,这些家族工厂根本就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完全竞争不过山东的大型机械厂,目前日本可是中国最大的机器市场。

尤其是大型机床和精密机床,日本根本就制造不出来,不是机床生产有什么特殊秘密,其实就是一个技术积累问题,日本人自己生产的机床,每一个零件都跟山东的一样,可是他们的机床震颤严重,根本就无法加工稍微精密的零件。

而山东的机床工业,早期直接就是全部雇佣德国或者美国的老技术人员,然后慢慢的才培养中国工人。这种精密仪器,不是你拆开了,仿造出来就能使用的。牵扯到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加工时候的精度,安装时候的精度,都会影响整机的性能,一个零件微不可查的精度差,组成一台机床后,误差就大了去了。

日本人必须慢慢摸索,慢慢积累,以日本人那种性子,肯定能摸索出来,但是得十几二十年后了,甚至在中国竞争之下,能不能发展起来都是两说呢。所以现在的产业是,日本轻工业,中国机器制造业,相互互补,所以杨潮也不想把日本的轻工业给掐死。

而且也掐不死,这轮经济危机一两年就能过去,全世界的大繁荣,没道理让日本人享受不到,所以还不如让日本人觉得是靠着中国的扶持,他们才得以繁荣,以后只会更听话,现在就看他们自己争不争气,能不能通过竞标了。

另外一边,随着跟英法贷款的顺利进行,两国间的谈判也顺利结束,经过激烈的谈判,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同意将目前的关税壁垒降低到正常水平,对主要商品的税收降低到30%以下,双方只可以对不超过3个重点产品进行保护。

英国人选择保护他们的钢铁业、煤炭业和染料产业进行保护,法国人选择保护他们的丝织业、钢铁业和机床工业,中国保护汽车业、造船工业和毛纺织业。

英国人最强的是纺织业和化工,这两项产品都是大规模出口的,因此不需要保护;法国的丝织、钢铁和机床业不算薄弱,但是相比中国的这些产业还不行,所以需要保护;中国汽车业才刚刚起步,而这个产业的拉动能力强,保护了汽车业就等于保护了相关的许多产业,保护造船则是防止英国超强造船能力的竞争,而毛纺织工业这几年发展不错,但还远比不上英国人,保护了毛纺就不但保护了天津刚刚兴起的纺织业,也是保护了蒙古草原上千千万万开始养绵羊的牧民。

反倒是纺织业杨潮没有保护,第一战争中这几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很快,第二是由于王求的求强化纤工厂规模达到了50万吨后,中国的混纺现在世界上独一份。

三国达成协议之后,很快中国有先后跟荷兰、比利时、波兰、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其他国家达成降低关税保护的通商条约,一个巨大的市场连成了一体,而美国人用关税壁垒将全世界隔绝在外,同时也筑了一道高墙将他们自己封闭起来了。

9月,上海的规划第一个做好了,同时招标也出了结果,日本十多家水泥厂组团拿下了上海300万桶水泥的订单,这些日本人还是真是下狠心,提出的价格几乎是成本价,他们的成本价,启新水泥厂如果接了,肯定赔钱。

而60万吨钢材被东北钢铁厂联合拿下,为此那群资本家还将自己的钢厂合并,组成了一个东北钢铁公司,凝成了一股绳。

东北的钢铁工业也就是一个产量大,其他方面跟烟台钢铁公司,跟莱芜钢铁公司相比都差了很多,因为他们的产品单一就是生产粗钢为主。而烟台的龙头产品是船用钢材,莱芜有大量的合金钢和气缸、武器用钢。

不过这个粗钢集团由于产品单一,反而量产之下成本最低,单纯粗钢的成本放在世界上都是很有竞争力的。

订单下达之后,上海公屋计划立刻就开启了,光是工人就雇佣了3万人。

除此之外,上海市政府的改扩建项目也已经开始启动了,这个规模更大,需要的各种建材,劳动力更多,高大十亿的总成本注入市场,如同打了一剂强心针,上海的经济顿时就有了起色,近一年的死气沉沉终于结束了。

不止一个上海,其他城市,北到北京、天津,南到广州、南宁,东到苏州、无锡,西到重庆、成都,全国超过五十个大城市都先后进入了改扩建工程,大量投资几乎平铺了在各地一下子撒开,通过工人工资,建材释放进入市场,拉动的市场迅速启动。

萧条期结束了,繁荣开始了。

而且一开始就动静极大,增长势头很猛。

这就是杨潮这几个月不断的放出各种利好消息的结果,那些利好消息释放出去后,消费暂时拉动不起来,但是却有一些脑子灵光的企业家,会着手扩大生产,他们扩大生产,就要广招工人。

所以当订单一到,他们立刻就生产出了足够的产品,有些甚至是早都生产出来压在仓库里待价而沽的。

有生产,有订单,有就业,而且几乎是同时爆发出来,这股劲头不足就怪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