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三百九十一节 苏波战争

大国崛起1900 第三百九十一节 苏波战争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被一个个利好刺激的,投资、就业一片大好,没赶上第一波物价市场行情的资本家懊悔不已,慌忙增加产量,而第一波行情中发了财的,已经开始进行扩建了,寻求贷款又让银行业也开始受惠。

可以说中国经济被利好和投资刺激的彻底走出了阴霾。

中国经济见好,欧洲商品进口就增加了,英国的纯碱,石油产品在中国的需求量很大;法国的红酒、时装、香水等奢侈品在上海等摩登城市也有很多顾客,让人意外的是法国的拖拉机竟然也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

法国的拖拉机很有法国特色,跟雷诺生产的坦克一样,都是小快灵特性的。

这跟法国的农业有关系,法国的农业在欧洲算是最发达的,即便是在战争之中,法国也几乎能够满足自己的粮食需求,但是法国农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跟英美的大农场相比,他们的农场普遍比较小,两三百亩的农场占有了绝大部分农场比例。

这种农业,虽然比较稳定,但是效率其实不算高,因此法国农业是竞争不过美国人的,但是他们的农业机械却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农村也是以这种千亩一下的小地主为主,真正的大地主数量只占极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战争期间,大量华工进入法国在法国的农场工作,农业华工的数量至少有一百万,让法国从农村抽调出了相同数量的劳动力进入战场,这批华工中,至少有十万人学会了开法国的小拖拉机。

这些华工这两年陆续从法国归国,他们回来可不是空手回来的,而是拿着几年的工资。手里有了钱后,有的人就在家乡置地盖房,安安心心当起了地主。

可是中国正在工业化,城市的工资比农村可高多了,加上东北大农场的粮食,还有巴西越来越多的粮食进口。让粮价普遍不高,所以农村长工工资高,土地价格却很低。

用自己几年的工资低价卖了几十亩上百亩土地之后,华工发现根本就没办法挣钱,雇人种粮吧,工价高,粮价低,他们于是就想到了法国的那些农业机械,正好法国人跟中国签订了同上协议。关税大幅度下降,法国人就开始到中国推销他们的产品了,农用机械就成了法国第一批打开中国市场的产品。

当然中国的产品也在大规模的进入欧洲,价格低廉的钢铁,这些年欧洲因为战争停滞,而中国却始终在研发的柴油机,以及柴油机车,西门子的电力机车。这些新的交通工具,对正在重建的欧洲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粮食也是一项大买卖。英国人尝试着采购中国粮食,用来取代美国粮食,借此节约美元还给美国。

他们买美国的粮食,要么用美元,要么用黄金,而这两样他们都没有。在美国的高关税制度下,他们根本就无法出口,所以只能选中国,从中国进口粮食,又能用出口商品来平抑收支。显然比跟美国人做生意划算多了,再说中国东北的粮食成本比美国都低,毕竟中国的工人工资还远远比不上美国。

中国的工资水平还处在一个鼓励日薪一两银子阶段,而美国福特工厂已经开始日薪五美元运动了,普遍的工资也在3美元左右,这可是中国工人工资的三倍以上,在相同的机械化,相同的大农场制度下,当然是中国的粮食更便宜了。

随着英国的粮食进口转移向中国,美国农场主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欧洲需要美国粮食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大国中就一个英国一个德国,英国都因为经济问题寻求别的供应商,德国就更是买不起美国粮食了。

于是美国的粮食危机还得继续。

随着英国开始从中国进口粮食,欧洲这个市场还在持续扩大着,因为原本欧洲的另一个粮食供应商俄国人,此时自己都在饿死人呢。

说起俄国人,苏俄终于彻底清除了邓尼金,将塞瓦斯托波尔和克里米亚半岛收复,邓尼金流亡英国。这时候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西乌克兰,哪里现在还被波兰人占据着。

在苏俄和邓尼金纠缠的时候,波兰可没有闲着,波兰人要吞并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同时还打算在这两地扶持傀儡政府,跟波兰组成一个联盟,共同对抗苏俄的西进,另外在立陶宛也有争议,波兰攻占了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因为这个城市多半人都是波兰人。

由于波兰人有这种图谋,加上苏俄的本性,所以之前他们就在这两地冲突起来,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不过苏俄军队由于一小半在乌拉尔跟中华国防军对峙,一大半在南方攻打邓尼金,所以一直没有在西乌克兰等地部署太多军队,只有四万来人,这样规模的军队,在多次冲突中都被波兰人击败。

而弗拉基米尔不断的玩弄政治手段,跟波兰谈判,表示愿意让出明斯克和大批的领土给波兰,弗拉基米尔开出的条件,比波兰人自己提出来的都好,他们没有必要拒绝,所以他们很快就攻占了明斯克。

只是此时的波兰军队,只是地方部队,是战争后各自组建的地方军,波兰的正规军还没有组建起来呢。

所以波兰地方军对苏军多次胜利,只是趁着苏军这头老虎打盹的时候拔了几根虎须,等苏俄醒来,波兰就该倒霉了。

果然当邓尼金被赶走后,弗拉基米尔就要对付波兰了,苏军三百万大军中,一百万始终都在乌拉尔地区,显然他们对中国的忌惮很大,至于他们会不会动武谁都不好说,即便要进攻中国在西西伯利亚的军队,也得他们先把波兰解决,解决了西线问题再说,所谓柿子捡软的捏,波兰之前先捏邓尼金的匪帮。中国之前肯定要解决波兰这个小国。

一百多万征战沙场多年的苏军,立刻调转枪口奔赴西线,此时弗拉基米尔终于不用忽悠波兰人了,想要乌克兰,自己来拿!

不过战争反倒是波兰人先打响,当波兰人发现苏军在向西集结的时候。他们知道战争不可避免了,于是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方法,率先攻占了基辅,扶持彼得留拉傀儡政府。

苏军主力部署完成后,分别从南边的乌克兰和西边的白俄罗斯发起攻击,波兰的地方部队欺负一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地方苏军还可能,碰上身经百战的苏军主力就歇菜了,根本就挡不住。

图哈切夫斯基和布琼尼分别突破波军防线,战线急速的朝着波兰领土逼近。

此时英国人也给波兰施加压力。波兰被苏联灭掉英国人是不可能接受的,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苏联再次占领波兰兵临中欧,但是英国人也不想再次卷入一场大战,所以他们只能逼迫波兰人跟苏俄讲和。

英国人在巴黎和会上给波兰画了一条边境,以波兰民族在东方的边界线为界限,但是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也有大量波兰人生活,历史上这些地方也被波兰人统治过,新生的波兰野心勃勃。正打算趁着世界大战后的机会扩张领土呢,因此就没有按照英国人画的那条线来。

这时候英国人要求波兰人以巴黎和会给他们划定的边境跟苏俄谈判。同时英国政府向苏俄通牒,要求他们按照划定的界限,停止进攻波兰,苏俄根本就不搭理英国牛。

双方都不太给大英帝国面子,战争始终没有停止,苏俄很快就越过了维斯瓦河。兵临波兰城下。

波兰人在干什么,他们忙着争权夺利,波兰元首毕苏斯基在国内的政敌以波军失败的借口不断的向他施加压力,结果波兰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无法组建强大的正规军队。

当苏军兵临华沙后。波兰人才如梦方醒,这时候各方势力才放弃了成见,开始紧密的团结在了毕苏斯基身边。

此时没人看好波兰人,苏军都在北东南三面包围了华沙,人数一百多万,波军还不到五十万,苏军武器装备精良,都是沙皇那个运输大队送给苏军的中国装备,而波兰人武器装备非常低劣,也就是法国人支援的一批德制军火。

但是波兰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法国人将一只几万人的流亡法国的波兰军队,与法军一起参加一战对抗德国的军队派到了波兰,匈牙利也支援了一批军火。

在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加入下,加上保家卫国的爱国情绪支撑下,又有敌人兵临城下,激发起了波兰人多次被沙俄瓜分的危机感,让他们突然团结在了一起,这跟后世以色列军队在阿拉伯人面前突然团结起来很相似,波兰也完成了地方部队的整编,组建了新的国家军队。

接着最精锐的,以打过仗的老兵为核心的第五军团,突然向正打算攻击华沙的苏军发起反攻,他们奇迹般的突破了图哈切夫斯基的防线,打破苏军包围圈后,毕苏斯基倒是一个敢于压上所有筹码的赌徒,他将所有的后备军都投入了进去。

一天之内波兰人前进三十公里,让苏俄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后退,完全没有阻止抵抗的时间,这点上他们倒是误打误撞领会到了二战时期闪电战的精髓,看到撤退不可避免,图哈切夫斯基命令军队撤退。

但是在波兰人的逼迫下,靠高压和严酷的军纪维持的苏军,根本无法适应,于是撤退变成了溃退,图哈切夫斯基试图在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尼曼河上组建防线,可还是被波兰人一鼓作气的突破,苏军继续后退。

一直打到了明斯克一线。

苏俄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大的失败,发现根本无法组织军队后,他们向波兰人提出求和,波兰人也打的精疲力尽,而且他们爆种的将争议的领土全都占领了,战线已经推进到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他们也不想再向前了。

于是两国开始和谈,基本上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划分了各自的国土。

通过此战,波兰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是也暴露了他们的虚弱。

那就是不团结,负责谈判的是另一波人控制,他们不想打仗了,于是希望尽快的结束战争。而毕苏斯基认为波兰跟乌克兰有盟友关系,必须帮彼得留拉保住国土,但波兰单独跟苏俄停战了。

为此毕苏斯基还亲自向乌克兰人民道歉。

只是波兰人也因此得到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领土面积扩大,立刻就成为了东中欧地区一个新近崛起的强国,成为法国用来牵制德国和英国负责阻挡苏俄的一个重要桥头堡,在英法之间游刃有余,成为一个重要国家。

同时这场战争对中国也有影响,杨潮开始跟吴佩孚商讨中国的军事问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