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四十五节 激战正酣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四十五节 激战正酣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杨潮的强硬,和袁世凯的骑墙,一个让张謇很欣慰,一个让张謇很恼怒,他要表达他的态度,向杨潮提出,要到青岛游行去。

他不可能一个人去,他要发动大生纱厂100万工人一起去。

大生现在已经疯狂的扩张到了100万人,整个山东纺织业的女工数量超过了300万,其实跟杨潮对赌中,张謇已经赢了,但他没让杨潮去给他扫茅厕,反而来给杨潮当刀笔吏,其实他心里更希望杨潮能赢。

“状元公,还是算了。我怕德国人有想法啊。”

杨潮笑着安抚张謇。青岛的德国人此时心理十分微妙,青岛总督告诉这些德国企业说,青岛只是暂时的交付中国管辖,等战后德国依然要恢复管辖权的。要是此时张謇带人跑进去宣示主权,这些德资企业家怕心理不安,会极大的影响生产的。

张謇明白杨潮的意思,冷哼一声:“莫非你还真要再把青岛交回去?”

杨潮进兵青岛,他是打心眼里喜悦,可是杨潮跟德国人签订的那个战后归还管辖权的协议,则让他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杨潮笑道:“状元公你觉得本官是那种会做赔本买卖的人吗?”

杨潮这种把国事当做交易的作风,张謇向来不喜,但是难得的是这一次他没有露出鄙视的神色。

“要是战后德国人的兵舰打过来,你敢开战否?”

杨潮哈哈大笑起来:“状元公你以为我会等到德国人来打我?”

张謇一愣:“莫非你要先开战?”

杨潮笑道:“没错,不跟德国人开战,我怎么没收青岛那些德国资产呢?等这段紧张时期过了,生产稳定下来,华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能力接受青岛那庞大的工业的时候,就是我们对德国宣战的时候了。”

“没收资产?也包括那些工厂?”

张謇一愣,他是做企业的,虽然是抱着强国的心态在做,算不得真正的资本家,但是他甚至做企业的难。如果杨潮无耻的想要没收那些德国人的工厂,他倒是有些同情德国人了。

同情的结果,就是他打算暂时不去刺激这些德国人可怜的心灵了。

与此同时,杨潮对日军的反攻已经开始了。

三十万枕戈待旦,在东北跟日本人坚持了一年的老兵,战术动作完全不输给日本人。

当然在精神状态上,或许还比不上武士道熏陶的日军,不过此时的日军也还没有达到后世那么疯狂。

当三十万大军,在长达十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在一万门大炮一个小时炮击后,又有三千艘飞艇强行掩护突击之下,日军崩溃了。

日本阵地本就是一个攻击型阵地,是为了进攻青岛准备的,根本就没有想过中国在划出了中立区之后,还会派兵攻击他们,他们可是打着当年清政府划出东北中立区,让他们跟俄国打个你死我活那种主意呢。当年他们打败俄国人,可以得到朝鲜。这次他们打败德国人,就能获得青岛。

做着这种美梦的日本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格外不能忍受。

“我方损失1一万人,歼灭日军3万,俘虏4万,其余日军逃走!”

不需要三天。第二天就将日本人赶下了大海,只有3万人来得及逃回了他们的军舰,拥挤着离开了山东。

紧接着日本人发出了强硬的抗议,这早在杨潮的考虑之中。

“英国人什么态度?”

“英国人向外交部表达了遗憾,希望中国能够彻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问题。”

张念向杨潮汇报了英日两国不一样的态度。

“这两伙强盗看来自己意见都不统一啊。”

“对了。英国人把我们的人送回来了。”

张念说道,英国人不但没有跟着日本人给袁世凯施压,反倒是放回了威海的杨潮间谍,鼓动华勇营造反的特务。

“看来英国人是不打算跟日本一起在青岛问题上发疯啊。”

杨潮感慨,颇有些遗憾,这样他就没有立刻对威海动手的借口了。

不过英国人的反应符合他们一贯的做法,显然这次日本人重新攻击青岛,并没有得到英国人的支持,毕竟打下青岛吃下肥肉的是日本。将青岛给杨潮和给日本,对英国来讲,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要说英国人对青岛没有半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赢过你正在打欧战,而且现在正是精锐的德军气势正盛的时候,一直在主动进攻英法俄军,英国人实在没有余力到中国来跟着日本人发疯,这时候惹恼了杨潮,除了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战后,英国人有的是办法收拾杨潮,以前杨潮是在山东,是躲在德国人的羽翼下,英国人才没有动手,这次战争中教训一下德国,让德国人明白他们大陆上的国家,最好老老实实待在大陆上,海洋是属于大英帝国的,大英帝国会像以前那样,大陆国家打生打死,他们趁机夺占大陆国家在海外的殖民地,比如从法国人手里抢到加拿大,这次他们也要从德国人手里抢走青岛,抢走山东,所以他们也不是很乐意日本人吃掉青岛。

不过日本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能暂时放弃在东北跟杨潮相持,对青岛工业基地的重视显然是超乎寻常的,这里的重工业可比整个日本的重工业大十倍。

杨潮很快就收到了一个消息,日本人给袁世凯施压,要袁世凯宣布山东为叛逆,派北洋军来攻打山东,日本人将完全支持袁世凯,并且愿意派兵一百万帮助北洋军。

“袁世凯不会答应的!”

当张念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两慌张的连夜回报给杨潮,杨潮立刻判断道。

“如果袁世凯打算跟日本人联合,那么你就打听不到这个消息了。这消息很显然是袁世凯释放给你的。”

杨潮很确定。袁世凯可不是清政府,他搞阴谋诡计的时候,是不可能让人知道的。所以杨潮都放弃了让马腾飞一直在北京活动,把他派去了上海。

“为什么?袁世凯不放心我手握重兵,他就能放心把100万日军放到中国来?”

杨潮给张念解释着。

日本人游说袁世凯无果后,这口气可气不过。派军舰封锁了整个山东海岸,不但封锁青岛,连烟台都封锁了,被美国人强烈抗议之后,又在英国的劝说下,这才解除了封锁。

这时候已经过了年,杨潮也终于接到了欧战的订单,打了半年之后,列强国的军火库存终于不够用了。

第一个是俄国人。他们下了200万只步枪的订单,和1000门大炮的订单,至于机枪他们从法国采购了。

去年俄国首先向奥匈发动了三次攻击,起初还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攻占来边境几个城市,但是从塞尔维亚那边学会了堑壕战的奥匈,很快就重整了防线,机枪战壕铁丝网的部署。依然拥有绝大的优势。

俄国人派出飞艇部队轰炸,结果被打下了三分之一后。就不敢在消耗这些价格高昂的飞艇了,全都送去了后方,只用大炮不断的轰击奥匈阵地。

奥匈的结果也不是很好,他们一开战就认定两个星期就能打下塞尔维亚,可是一连发动了三次总攻,竟然被塞尔维亚人顶住了。损失了数万士兵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塞尔维亚人的战法很简单,那就是守,死守,他们可没有本钱反攻,一心防守之下效果倒是不错。挖掘的战壕在英法支持的大量机关枪武装下,仿佛一道无法愉悦的死亡之地,喝饱了死敌奥匈战士的鲜血。

奥匈从塞尔维亚这边学到的经验,很快就用到了俄国人那边,才造成了俄国人重新动员了一批新的兵力,打算调整战略了。

俄国人的新战略是在法国人的要求下调整的,因为法国有些抵挡不住德军的攻击了。

德**队在施里芬计划下,第一时间闯入比利时,飞艇重炮齐上阵,轻松将比利时灭亡,然后通过比利时的边境,大量进入法国未设防的地区,这个速度比原本的历史上要快很多,让法国人更加狼狈。

法国人匆忙组建新的防线,但一时阻挡不住德军前进。

一切都是法国人作死,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德国人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副本都被他们的间谍搞到手了,但是法**方不信,他们觉得德军绕一个大圈子,从北方绕道攻打法国不现实,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力还是部署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带德法边境地区。

而德国人对新军事技术的运用,一向都很开放,他们大量采用了飞艇开路,炸断铁路桥梁等方式阻挡法国人调动兵员,同时积极推进,甚至动用了上千艘大型飞艇运送士兵,行军速度几乎赶得上二战的闪电战了,因此一时间取得了大量的优势,让法国人都恐慌了起来。

其实德国人的战术还是太保守了,要是换做杨潮,肯定是大规模出动飞艇轰炸法国交通线、工厂和城市,也就是战略轰炸。可是在短期战争的指导思想下,德国人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飞艇用作突防掩护,他们以为突破法国人的防线,打到巴黎去,法国人就该投降了。

法国人可没那么容易投降,普法战争积攒的耻辱,让他们有强烈的雪耻意愿,从上到下都憋着一股劲呢。所以法国人根本就没想过投降,而是第一时间要求英国人尽快增兵,将陆军调到大陆。

但是英国人对排遣陆军向来不积极,半年时间他们只动员了100万陆军到大陆,根本就不足以抵消法军的损失,法国人发现还是俄国大兵靠谱一些,玩陆战就不能指望英国人。

于是法国希望俄国暂时将攻击重点从奥匈身上转到德国身上,化解一下法国人的压力,对于盟友的这种请求,俄国人是欣然答应,这证明俄国在欧洲还是不容忽视的,当然管法国人要了1亿美元的军法赞助也是动力之一。

正是有法国人通过英国在美国纽约借到的美元债款,俄国人才有能力组建新的军队,同时向杨潮大量采购军火。

对于俄国人的订单,杨潮是直接交付,他的兵工生产车间这段时间又生产了足够多的武器装备,结果是他的军火通过铁路线送到俄国的时候,俄国人的士兵还没有征募够呢,大多数还在各地的乡下,有史以来第一次,俄军也出现了武器等待兵员的情况。

法国人最终在马恩河挡住了德军,在不断增兵的英军帮助下,喘过了一口气,然后他们开始组织反击了。

英法联军在马恩河跟德国人打起了消耗战,俄军也开始增兵东普鲁士,打算从东线攻击德国。

西方人打了半年时间后,依然很乐观,依然认为今年肯定能够解决德国,英法和俄军联合行动,一定能够将德国打败。

而德国人在俄军发动东普鲁士战役后,开始在西线战场采取守势,调集兵力打算先解决东部边境的燃眉之急。

1914年,欧洲人打的热闹,东方则是杨潮进军青岛,并将想要染指这里的日本人赶了出去。

但是1915年一开年,就不平静了。

杨潮办公室中有三台电话,一台黑色,一台白色,一台则是红色的。

这三台电话都是紧急电话,优先级一样高,白色是对政府官员的,比如打给袁世凯,红色则是关于军队的,比如打给吴佩孚,黑色则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比如李思第在工业局打给杨潮。

电话此时依然是昂贵的设备,日常工作还是要靠电报的,这几台电话又都是紧急电话,因此平常很少会响起来。

但是大年初一它就响了,那台黑色电话响个不停。

“什么,挤兑?”

杨潮有些不敢相信,上海竟然在这时候发生了挤兑现象。

上海的轻工业确实有些失控一般的增长,但那是因为日本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被杨潮赶出中国之后的正常增长,杨子银行也只发了100亿纸币,加上银行杠杆也不超过500亿两白银。

虽然也是超发严重,可是欧战爆发后,欧洲商品不在进入中国。

上海轻工业可是独占了中国市场,要知道日本人的轻工业虽然强大,但在中国市场占据最多份额的依然是西方列强,日本纺织品还无法与经营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英国纺织品相抗衡,他们也不过是在英国人身后吃点残渣剩饭。

应该说经济基本面是非常好的,但却发生了挤兑现象,这极不正常。

“又是汇丰银行?”

杨潮以为又是沙逊家族控制的汇丰银行在兴风作浪,难道他们打算做英国人的棋子,发动经济攻击?

“不是汇丰银行,汇丰银行说是日本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