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八十九节 超级发动机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八十九节 超级发动机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喂,好的,知道了!”

大石房中张念撂下一台电话,立刻转身走出了规模庞大的秘书室,这里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每个人一个办公桌,都有一台电话,都是西门子的产品。

随着山东的铁路线疯狂扩张,已经到了每一个县都通火车,比如济南为中心,跟济南府下辖禹城、章丘、长清、临邑、临济六县都有铁路线相通,从天空上看,六道铁路线,以济南为中心放射出去。

这是几年前詹天佑刚刚当上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的时候,杨潮就定下来的修建计划,当时想的是支持铁路工业,但实际上铁路是大大过剩了的,很多条支线铁路其实都在亏钱运转,铁路修筑等级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

不过有一点却很必要,那就是沿着铁路线修建的电报网,因为铁路通向了各个县城,所以电报网也就覆盖到了各个县,不止是电报网了,现在利用西门子的技术,已经开通了覆盖全省的电话线,当然不可能做到家家通电话,但是政府部门和一些商行,甚至大户还是可以通的,当然这些客户也需要支付昂贵的电话费,每台电话每年的电话线租用费是三十两。

“大人,发动机厂那边说要开工了,问您愿不愿意去观摩?”

张念很快走到旁边的杨潮办公室里,现在大石房经过装修,被分割成数百间屋子,通了电报、电话和点灯。上千人在这里工作,光是秘书就占了三个大办公室,总人数三百多人。他们将负责接收、整理各种信息,然后汇报给杨潮。

“巧了,我正看到迪塞尔那边发来的报表,那就去看看!”

杨潮放下厚厚的报表,尽管有秘书帮忙分析整理资料,但是杨潮有时候还是会重点关注一些资料的,比如迪塞尔发动机公司的报表。

说起迪塞尔。这跟西门子一样,都是杨潮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这两家企业的发展。也各有一些特点。

西门子跟齐柏林飞艇公司一样,都是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的企业。

但是跟齐柏林一到中国,就得到杨潮和德国人双重支持不同,西门子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待遇。他们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明星企业。毕竟西门子在电气方面的名声,现在这个时代还比不上美国人爱迪生所在的通用电气。

而且西门子在中国经营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甚至都算不上是一个引资企业,1872年,西门子生产的最先进的电报机就进入了中国。1879年,西门子收到清政府委托,在上海安装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1899年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部有轨电车。并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电车轨道提供电力。1903年西门子负责为青岛修建一座发电厂。

但是之前的一些列生意。都不过是一个个建设合同,西门子并没有在中国生产的计划,可是西门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无论是建设还是生产,都不过是生意罢了。

不过作为在中国经营了几十年的一家公司,对中国还是有野心的,所以杨潮邀请,并且提供贷款之后,他们立刻答应在山东投建工厂。

可是西门子进入的第一年时间,他们连厂房都没有建设,本着民用企业的成本控制,他们开始找山东已经建成的不少企业合作,比如他们第一款产品电动机的的铜线来自法国阿尔斯通,铁芯是美国人的钢厂,就连发动机外壳都是青岛德国造船厂给他们铸造的。

一直到两年后,他们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在杨潮的支持下,得到了大量的订单,然后他们才建设了第一间厂房,可是厂房自从建好后,就没有够用过,他们也就没有停止过建造厂房,到现在西门子的厂房,已经占据了两千多亩的一大片土地,雇佣了一万多名工人,据他们自己对比,已经比他们在德国最大的生产区要大了。

但是西门子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借助合作伙伴发展的办法,这一点跟齐柏林完全不同,齐柏林是自己不能生产了,才不得已找别人帮忙的,而西门子则是一开始就本着利用别人的技术、设备,到现在为止,西门子依然只是一个组装厂,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其他工厂给他们生产的,他们在山东的合作企业,多达三十余家,包括电缆厂、造船厂、兵工厂和机器制造厂等等。

这就是一家典型的行业龙头企业。

如果说西门子的经营方法是借鸡生蛋的话,迪塞尔就更过分了,倒不是迪塞尔也跟西门子一样有丰富的经营手段,而是迪塞尔这个科学型企业家,从一开始就没想明白他需要什么样的厂房,需要什么样的机器设备。

这年头的柴油发动机,结构还十分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个气缸加一些连杆、曲轴、活塞之类的零部件。

最核心的当然是能够耐高温高压的气缸,而镗制这种类型的气缸,还有什么工厂比镗制大炮的兵工厂更合适的,所以当迪塞尔刚到中国,就被杨潮带到了莱芜兵工厂。

接下来古怪的事情发生了,三年时间内,迪塞尔和苏尔寿派来的技术人员,设计了三十多种发动机,当然主要是不断的更改,第一个能够应用的是150毫米气缸的一款柴油机,但这只是试验型,并不是真正的生产型,因为气缸太小了。

这时代的柴油机马力,主要靠两种方式来提高,第一种是增加气缸耐压能力,从而提升输出功率,另一种是增加气缸数量,堆积输出功率。

所以试制成功第一型之后,迪塞尔开始进行不断的改进设计,第一款成功应用的是300毫米缸径的镁合金发动机,安装在杨潮第二次环球的飞艇之上,这款发动机是迪塞尔成功商用的第一款产品,功率只有500马力。

第二款成功商用的是第二年推出的1000马力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缸径依然是300毫米,四缸两冲程,这款发动机被用到了火车机车和小型轮船上,到现在依然是迪塞尔的主流畅销产品,已经销售出去了五百多台。

第三款是第三年推出的2000马力,500毫米缸径,6缸两冲程,这款产品的推出,让迪塞尔发动机工厂的技术,已经站到了世界最前沿,比德国曼恩公司,瑞典bw公司和瑞士苏尔寿本部推出的发动机都更强力。

这款发动机的应用范围更广,火车头是第一位,装一台就算这个时代标准的重型机车,两台就是超重型机车。同时这款发动机也进入了远洋轮船的主流动力选择之中,在杨潮鼓励下福建会馆造船厂的几乎所有轮船都采用了这种发动机,目前销售了一百多台,销售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这三款发动机都是在向更高、更大、更强发展的,很显然这是动力更大的柴油机的正确发展方向,可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迪塞尔设计柴油机最初的目的,竟然是跟汽油机竞争,当奔驰把汽油机装上汽车的时候,迪塞尔匆忙推出自己的柴油机,结果大赔特赔。

很显然这是一个很失败的企业家,在经营上实在是没有天分,如果不是杨潮,按照他这样的发展,现在应该已经穷困潦倒了。

他在中国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杨潮在力推柴油机,如果不是杨潮帮忙,他的经营未必会比在德国时候更好。

不过在杨潮的推动下,此时的迪塞尔也完全改变过去那种要把柴油机装到汽车上的错误想法,反而摆出一副高大威猛的架势,多次跟工业界的朋友表示,他的柴油机才不屑于跟那些没力气的汽油机竞争呢,他的柴油机就该用到火车、轮船这样的大块头上!

在成功推出三款产品,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银子的时候,迪塞尔有了新的目标。

他又不甘心只把发动机装到火车和短距离轻型轮船上了,他认为柴油机的未来在远洋航行上,他向外界不断的表态,认为依然在使用老旧蒸汽机的远洋轮船简直像上个世界的老太太一样可笑。

但是他的研发失败了,不是设计有问题,设计经过杨潮飞船超级计算机的模拟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加工上了。

即便是兵工厂的机床,也没有办法生产出合格的大型气缸,因为迪塞尔设计的气缸缸径达到了创纪录的1000毫米,也就是一米。之所以需要这么大的缸径,是迪塞尔打算生产马力超过6000的大型发动机,用来代替万吨巨轮上那些老旧的蒸汽机,甚至要跟新兴的汽轮机一决高下。

当生产失败之后,这时候迪塞尔才发现,他竟然还没有一座自己的工厂,没有一台自己的设备,以前所有的零部件包括最核心的气缸,竟然都是别人帮忙生产的。

这果然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于是迪塞尔一边继续试制样机,一边开始建设自己的厂房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