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一百八十八节 远距离革命家

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八十八节 远距离革命家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袁世凯很快就抓住了炮哥的把柄,被炮哥盛赞为“革命首功之臣”的陈其美,为了争夺浙江督军的职位,派光头哥暗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一时闹的沸沸扬扬。

袁世凯立刻发出强硬表态,要求抓捕陈其美进行审判,绝不允许谋杀革命功臣的罪犯逍遥法外。

袁世凯还向炮哥提出,让他交出陈其美,让所有革命派进行公审。

炮哥自然不愿意把自己最忠心,手里势力最大的小弟交给袁世凯了,结果在袁世凯的操纵下,全国各界一阵大骂炮哥的声音,而且那些不服炮哥管理的其他派系也挑了出来,大揭炮哥的短。

比如梁启超就大肆嘲笑,说炮哥长期忽悠别人革命,不过是“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

光复会、共进会和民社党那些人也跳出来,表示什么革命首功,武昌起义是他们的成员发动的,跟炮哥他们没半毛钱关系,他们反而以革命功臣自居,暗杀真正的革命功臣,强烈要求炮哥交出陈其美,由大家公审。

袁世凯一招就孤立了炮哥,同时表示要组建新的内阁,任命心腹唐绍仪为总理大臣,同时邀请一大帮同盟会政要北上就任政府高官,又拉拢到了一大批同盟会成员。

接着袁世凯开始公开要求炮哥辞职了,表示希望炮哥以大局为重,不要意气用事。还大度的表示邀请炮哥到北京共商国事,炮哥也不敢去。

袁世凯的大军此时又一次开始进军,炮哥发现根本就没有多少军队听他的。毕竟他常年在国外活动,名头虽大,可是掌握军队实权的,大多还是那些扎根在国内玩命的土鳖,尤其是在新军中势力很大的复兴会等组织。

炮哥见状,立刻宣布解除自己的权力,然后立刻跑到了上海。拉着陈其美一起又跑去了日本。

紧接着袁世凯召开国会,宣布自己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且开始筹备国会选举等事务。

此时炮哥得到了蔡锷、蔡元培等同盟会军政要人的支持。立刻以大总统的身份,任命了杨潮为山东、东三省,合称东四省督军,詹天佑继续为铁路公司总经理。任命谢冠辉为上海海关道。并且授予上海特殊地位,成为上海特别城市。

谢冠辉当即召集上海各界要人,资本家、银行家和洋人领事,宣布上海为自由贸易城市,一切进出口货物免除常关税,海关税继续照旧。此举意味着凡是经过上海的国内贸易,都是免税的。比如从广州到上海的进口税就不会在征收了,但是从英国到上海的关税却还要继续征收。免除的不过是国内关税。

此举势必会让上海进一步稳固作为贸易中心的地位,而为贸易融资的金融业将会更发达。依靠外地原料生产的工厂成本也会更低,出口到其他地方的成本也减少了半成的样子。

谢冠辉不厌其烦的跟上海各界解释着上海的新政策,洋人是第一个理解,也是第一个欢迎的,接着那些银行家、资本家也都听明白了,以后就是他们上海人自己管理自己,朝廷不会插手了,还有这好事。

更多的好事还在后头呢,谢冠辉很快就邀请了上海各界有头有脸的人物进入上海市议会,比如钱庄业的陈笙郊、虞洽卿、方季扬、秦润卿,工业界的严裕棠、盛宣怀,法律界人士伍廷芳、梁启超等人,可谓是一个由金融业把持的议会。

接着就忙着商议上海建设问题,还聘请了工部局的几个洋人为顾问,打算成立一系列管理部门,包括政法、行政和公共服务部门,基本上照搬了洋人的工部局来进行管理。

很快杨潮就派来了一个镇的兵力,由从北京回来的马腾飞带领,归谢冠辉指挥。

手里有了兵,谢冠辉立刻就开始抓捕在上海动乱期间,到处打家劫舍的一批青帮头目,当然法租界的黄金荣这样的人物暂时还动不了,但是那一群群底层的地痞硫氓却毫不客气,其实就是这些**害**害的最恨。

炮哥在日本得知上海的情况,大骂革命成果毁于一旦,被这些万恶的资本家窃取了。

炮哥在日本开始重新活跃,募集资本,收纳会员。

袁世凯在北京开始玩弄权术,拉拢各省政要,大肆封官许愿,很乐意听取各方意见,组建了一大批不威胁他地位的部门,把这些人塞进去做官。

杨潮则忙着稳定山东的经济。

国家发生这么大的乱子,山东经济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比如张謇的工厂里就开始缺乏原料开工不足,中国市场上的棉纱开始涨价,英国、日本棉纱又一次收复失地,占领了不少份额。

但是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湖北一带的棉花可以运到山东,纺织业又可以开动马力了。

重工业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虽然得到军事订单的数十家大工厂吃的盆满钵满,但是由于对经济预期的担忧,很多新建的外资工厂开始犹豫了,很多美国资本看不到希望之下,将他们的土地和建了一半的场房折价甩卖。

德国资本比美国人稍微好一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有能力保护他们在青岛的资产,所以还算淡定,但是也减慢了建设速度。

这倒是杨潮愿意看到的结果,老实说很大程度上跟俄国人打这一仗,就是被突然爆发的投资热潮给逼的,杨潮自己引进了一百五十家合作企业,结果涌进来三百家自己来投资的,产能超出需求一倍。

但是武昌起义也是杨潮没预料到的,因为这两年总的来说南方还算平静,尤其是四川人很老实,翘首以盼着川汉铁路,没有理由闹事,谁想到武昌还是如期爆发了起义,引发了革命浪潮。

虽然这几年经济是向好的,铁路的带动下,不止是山东,各地的货物能运输出来之后,铁路覆盖之处经济就在发展,四川大量的猪皮、猪鬃运到山东,四川的养殖业至少发展了,养猪户肯定赚到钱了。

可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张謇的工厂用的机器越多,往其他省份买的纺织品越多,也就说明当地的农户纺织出来的布匹卖出去的少,而且很大程度上,张謇的工厂解决的就业问题远少于被他冲击破产的农民。

进步得到的利益甚至小于发展造成的破坏,这就是经济模式转型时期的问题,很深刻的矛盾,这有一个临界点,过了那个点,就业就会比失业多,但之前整个经济体都要面对一个阵痛期,挺过去的就完成工业化,没挺过去的就爆发革命,社会崩溃。

这次大范围的参观各个工厂,杨潮还是很有心得的,比如看到了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合作方式,就让杨潮感觉到振奋。

因为他看到山东的重工业企业自己慢慢结成了一张网。

比如齐柏林—杨潮飞艇公司,齐柏林已经在开发第三代飞艇了,这次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理论。

普朗特通过分析飞艇的空气东西,提出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他认定了飞艇不是越大越好,以现在的雪茄型飞艇设计来讲,当飞艇长度超出一百米的时候,动力速度比就开始下降,并在两百四十米左右达到极限,也就是说飞艇的最合适长度是一百米。

普朗特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前的飞艇起飞都是充满氦气,这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当飞艇上升到一万米高空左右的时候,空气压力只有海平面压力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气囊中的压力远大于空气中的压力,此时气囊就会扩张,虽然有龙骨骨架约束,但是会损害气囊。

所以第三代飞艇在上升的过程中,不但不会充气,反而会根据气压的变化不断的放气,以达到内外气压的一致。

其他设计人员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飞艇骨架设计模式,齐柏林接受了其中一个,采用铝合金锻压件制造大型框架,通过铆接在一起形成整体,而不是过去那种用铝合金板条绑扎、铆接方式,外壳也不在用金属丝绑扎,而是铆接在整体成形的铝合金框架上,此举将进一步降低飞艇自重。

但是这个框架制造,齐柏林的工厂就没有设备,他将生产分包给了青岛造船厂,造船厂的六千吨水压机,将承担这批订单。

为了承担这批订单,造船厂向美国人的钢厂订购了大型模具,可以锻压四十米长度尺寸的零部件,而飞艇将由一百多个这样的部件铆接起来,试验强度完全不输给过去的钢筋绑扎和铆接双重固定,但是却降低了至少十分之一的自重。

齐柏林这种跟其他企业紧密合作的方式,让杨潮看到一张工业网,一个企业可以广泛的跟其他企业合作,利用其他企业的技术和生产力量,而不是凭借自己一家单打独斗,整个工业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而齐柏林是这个结合体的龙头。

这让杨潮明白,一个龙头企业,是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的。

但是这还不是他最欣喜的,最让他触动的是迪塞尔发动机工厂和西门子电力设备厂的生产方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