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一十六节 欧洲复兴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一十六节 欧洲复兴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月票够5章了。感谢光*影、james2570、sunnysoft、欺负猫的老鼠和神圣罗马帝国投的月票。

——————————

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太古·诺曼,德意志银行行长雅尔玛·沙赫特和法兰西银行副行长查尔斯·李斯特,欧洲三大金融巨头一起拜访美国,自然不是为了美国人的福利来的,他们是来跟美国商议降低美元利率的。

三人之所以希望美国降低利率,目的很明确,希望欧洲的黄金留在欧洲不要流入美国,甚至希望美国的黄金倒流到欧洲去,他们的理由很充分,美国人主持的道威斯计划刚刚显示成功的迹象,德国得到了大量贷款,然后赔偿英法战争赔款,英法得到了战争赔款,立刻就支付欠美国的债务,美国得到了债务偿还。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是需要黄金支持,如果美元降低利率,美国资本暂时就不会将利润汇回美国,那么资本和黄金就会留在欧洲,保证欧洲的繁荣,就是保证美国的债务安全。

原本的历史上,美国就答应了欧洲的要求,这个时代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因为跟中国的交恶,让美国觉得跟欧洲建立紧密的联系很有必要,因此他们更痛快的答应了。

美联储跟欧洲三大央行的协议一达成,欧洲各国股市应声上扬,显然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而美国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无意识中,竟然化解了一场即将爆发的经济危机,因为迈阿密飓风的影响,整个美国的经济短暂的疲软了两个多月,结果第三个月宽松货币政策下大量过量的投资和消费就又一次将经济提了起来。

一切经济泡沫被遮盖了。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泡沫被埋起来,集聚的压力也就更大,等它爆发的时候,伤害也就越大。

但这时代的经济学显然还没有那么细致,还无法从技术上分析这些现象,美国人只知道他们在享受繁荣。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很快就忘记了在中国人身上得到的屈辱,军队中的少量怨气,也在慢慢的裁军中消散一空,原本激烈的年轻士兵脱下军装就开始享受美女、美食,棕榈沙滩去了。

可一个问题来了,美国货币太宽松了。

欧战之后,美联储开始显威,他们通过一场世界大战,积累下了6000吨黄金。美联储的杠杆想来比欧洲都高,因此他们能用这些黄金做储备制造出来的货币也更多,加上美国几万家银行规模的金融业,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大量中小银行不负责任的借贷,忽视了资金风险,将大量资金借给了信用不够的客户,美联储则以低利率支撑这种规模的信贷。

可是欧洲金融巨头过来之后。美联储继续下降了利率,他们的利率成为全世界最低。

果然很快原本不断涌入美国的欧洲黄金立刻就停止了。反而开始有一些黄金回流欧洲,得到这些黄金之后,欧洲的经济则开始发展,尤其是德国经济。

战后欧洲在重建,在恢复,但还谈不上复兴。哪怕杨潮借给英国和法国两国的巨额数量的黄金,也只是让他们的经济表现的比历史上稍微好一些,经济在发展,在恢复,但是速度很缓慢。就好像一辆老爷车,给他加满了油他会跑的快一些,但却不可能像一辆新跑车那样狂奔。

欧洲的经济结构注定了,他们暂时还没有迎来飞速发展的机会,他们要等到这个机会,那得二战后了,那时候美国开放了他们庞大的市场,给欧洲产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德国的汽车,法国的电子产品都开始发达起来。

现在他们没有这个市场,他们国内的市场无法支撑他们发展大工业汽车生产,而他们过去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没有新工业带来的刺激,就不可能飞速发展。

因此英法比原本的历史上好一些,但好的有限,英国更是将杨潮借给的黄金,主要用来维持英镑地位和向殖民地投资,国内陈旧的工业设备,他们的资本家也没有意愿去更换;法国则重建了北方十省之后,经济立刻就变得死气沉沉,增长极其缓慢。

反倒是德国因为战后的混乱结束,经济恢复的势头很猛,但以德国央行行长,白巫师沙赫特的意识,这一切都建筑在英美资本进入德国的基础之上,因此他更希望美国继续降低利率,那样美国黄金就会继续留在德国的经济体系之中。

沙赫特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他去年就成功的稳定了马克,在没有什么储备金的情况下,以德国土地作为保证,发行了土地马克,并且宣布含金量跟战前的金马克一致,同时成立了黄金贴现银行,为马克兑换黄金提供了保证,只是这个银行的14名董事中有7人是英国人和美国人,显然是受到英美金融势力的控制的。

通过控制德国,美国资本找到了一个十分需要资金的庞大经济体,以德国的经济规模,自然是让美国金融势力吃的肚满肠肥,这也是美联储答应继续降低利率的原因,因为美国银行家也希望将资金继续留在德国发财。

仅仅是投资德国中央银行,就是一个极为有利可图的买卖,沙赫特跟英美银行集团达成的协议规定,德国中央银行所产生的全部利润要进行分成,45%的利润归德国中央银行私人股东所有,55%归政府。其中第一个5000万马克的盈利中,有一半被私有的中央银行股份持有者拿走,在第二个5000万利润中间,有25%被私人拿走,随后就是每年利润的10%归私有的股东。

还有什么银行能比中央银行更挣钱?还有哪国的中央银行允许私人投资?只有德国!

如果仅仅是这样,沙赫特无疑是一个卖国者,英美也绝对相信沙赫特是他们的代言人,可惜沙赫特骨子里是一个德意志民主主义分子,他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是金钱,而是德国的强大。

沙赫特在通过欧美大量注资的德意志央行控制住了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之后,立刻就开始玩各种贸易,联合英法游说美联储降低利率只是第一步。

他还利用英美对德国的暂时支持,在南美等非工业国大力扩张德国的利益,这些非工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但是矿产和农产品极为丰富,沙赫特在英美的支持下,跟这些国家达成了相当优厚的贸易条件,从这些国家中得到了大量德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资,但是接着开始耍赖,找这个借口拖延付款,反而建议这些国家从德国进口工业品来冲抵货款。

一来一去,德国得到了原材料,南美国家却不得不大量进口德国的工业物资。

德国货币稳定了,德国工业还得到了原材料和市场,德国经济想不发展都不行。

只是英美的利益却不得不付出一定的损害,比如控制南美矿产的英国,控制美洲工业品市场的美国,都不得不让德国分享了一大块利益,但英美能够接受的原因是,他们通过投资德国间接的得到了回报。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萎缩到了10亿,而摩根等银行家用来平衡欧美间资金流动,却长期调动10亿以上的资金在欧美之间流动,显然银行业已经取代工业和农业,变成了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美国经济进一步金融化。

沙赫特用丰厚的利润回报,忽悠住了英美金融集团,从而绑架了英美政府,接着他开始来忽悠中国了。

27年初,沙赫特访问中国,跟中国政府,央行行长张家傲会晤。

沙赫特给中国开出的药方是,德国愿意加入中国跟荷兰、瑞典等小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他认为中国煤炭、农产品、丝绸制品,甚至纺织品出口德国的前景十分广阔。而德国的机器制品,中国也有良好的需求,中国虽然能够制造绝大多数工业品,但是在高精度轴承,精密光学仪器等方面的产能还远远不够,毕竟在这些产品方面,中国都是通过引入德国资本而建立起来的,因此规模上跟德国还有很大差距,而中国的市场却极为庞大。

沙赫特的互惠互利说法,倒是得到了农商部的欢迎。

同时他还忽悠张家傲,表示德国在亚洲的贸易,都愿意放在上海进行结算,最后以中国央行发现的金本位金元券进行结算,德国也愿意持有金元券作为一部分外汇储备,而不单单只持有英镑和美元。

钟情于金本位,始终希望将中国货币转变为金本位的张家傲,对金元券的国际地位始终十分重视,他也对沙赫特的说法很感兴趣。

最终德国虽然没有跟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因为已经越来越专业的中国农商部担心,跟德国这个矿产资源相对贫瘠,但是工业实力极为发达的家伙进行自由贸易,弄不好他们会大量进口中国原材料,最后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极为不利。

张家傲倒是很欢迎沙赫特促成德国在东亚贸易的结算中心放在上海,可这算不上什么互惠互利,因为随着上海金融中心的确立,很多国家都在上海进行结算,德国早就想这么干了。

没有忽悠住中国农商部的沙赫特最后来拜见杨潮,他表示欢迎杨子银行去德国投资,并且保证英美不会干涉中国银行业在德国私有经济体中的正常业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