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一十五节 迈阿密大飓风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一十五节 迈阿密大飓风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犹太人想要在萨摩亚取得简单多数真的不太难,5万人足以,现在光是哈尔滨就有十万以上的犹太难民,移民一半过去就够了。

5万犹太人到了萨摩亚,显然不可能靠种地为生,他们更愿意从事贸易。

杨潮对犹太人的经商才能很有信心,如果他们花心思在哪里经营,很快就能将萨摩亚打造的像模像样,等犹太人在哪里谋生更容易的时候,到时候不用怂恿,大量在中国穷苦的犹太人肯定愿意去哪里找机会。

至于资金来源,那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事情,就算没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插手,光是哈尔滨的犹太银行家都能调动足够的资金,只是他们也只能给买张船票,将5万移民送去哪里,想要让哪里发展起来,修建大型港口,要抽调的天文数字的资金,他们还是很吃力的,到时候杨潮不介意给他们投资,当然肯定是会拉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也好打消犹太人认为杨潮在控制他们的戒心。

杨潮很清楚,杨潮一直鼓励他们去萨摩亚建立家园,在很多犹太人心中就是中国不愿意犹太人在中国生活的例子。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群心灵很敏感的族群,敏感、脆弱、排外、保守,所以也不受当地人欢迎。

如果不是中国是个弱国,他们在就被赶出去了,正是因为中国弱,而且中国老百姓和官府分不清欧洲的民族情况,才让这些家伙浑水摸鱼。这群家伙过去很乐意将自己伪装成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而且用外国人的特权还不干好事。

比如沙逊打着大英帝国的旗号,净干一些生儿子没屁眼的事情,比如贩卖烟土。在哈尔滨开办马迭尔宾馆的犹太富豪,本是俄国骑兵团军官。俄国不行了,立刻就给自己换了一个法国身份,全家加入法国国籍。

他们是八仙过海,挖空心思钻营,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这种智慧也让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不算难民。在哈尔滨定居的犹太人现在有2万多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混的都不错,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30人;医生、护士、医士300多人;教授、律师、教师等高级专业人员340人;会计、统计师、办事员200多人;铁路职工30余人;但更多的则是房产主和工商企业家足足3000多人。

可以说犹太人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他们遭人恨的一个原因。

不过杨潮并不想把所有犹太人一股脑赶走,起码医生、教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还是很希望他们能留下来的,有资本的企业家也可以留下,但是难民最好还是走吧。

跟犹太人高层密会了一整天后,确定了许多合作细节,比如中国政府提供各种方便。给与他们移民提供方便,而移民的资本则由他们自己筹措,中国在萨摩亚的殖民政府,警察部门等,对进入萨摩亚的先期难民提供帮助,尤其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一点并不算难,萨摩亚人不是个好斗的民族,稀少的人口也不可能形成强烈的民族主义。甚至没有受过教育的土人,可能连民族的概念对没有。

犹太人则打算今年至少向萨摩亚移民5千人。建立一个完善的犹太人社区,方便后面的犹太人进入那里。如果有的选,他们更愿意将从西伯利亚被赶出来的难民送到巴勒斯坦去,只可惜大英帝国对犹太人涌入的情况采取了限制措施,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面子都不好使了。

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存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失去组织。他们始终有宗教和各种团体维系着,因此组织力并不差,很快就动员起了足够的力量,先期一千人的名额和物资筹备齐全,不到一个月就出发了。

从这个效率上来看。他们的组织能力可能比俄国政府都要高,难怪他们刚刚立国,周边******国家就打过来,他们硬是边打边建立了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换做是粗放的俄国人,恐怕做不到。

经历苦难不但能磨练个人,也能磨练一个民族。

杨潮见到犹太人的组织力,对他们在萨摩亚扎下跟来,就更有信心了,这个犹太保护人看来中国是当定了,就好像后世的美帝那样,只不过支持他们在中东立国就不管中国的事,那是欧洲人搞的,让******去很白种人吧。

8月1千人出发,之后3个月时间每个月都将派去不少于1千人的移民,这些移民都以青壮男性为主,因为他们是劳动力,他们将用3个月时间,建设足够5千人居住的定居点,在年底前,犹太人将会将这些人的家属送过去,人数将将达到5千人。

然后明年继续移民到1万人到1万5千人,同时用一年时间,犹太人团体将帮助这些人在萨摩亚生存下去,哈尔滨的巴勒斯坦农业合作社将向他们提供建立集体农场的技术支持,哈尔滨无息贷款互助会提供无息贷款给愿意经营商业的犹太移民,总之一切他们在萨摩亚短期内能够站稳脚跟生存下去的帮助,哈尔滨的犹太人组织都能够提供,甚至1918年组建起来的犹太军队,还悄悄的塞进去了上百个成员,准备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立刻组织军队。

哈尔滨犹太人的移民情况,通过犹太人组织传遍了全中国,各界犹太人纷纷捐款捐物,同时青岛、上海等犹太人聚居区也有不少犹太人报名要去萨摩亚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想成为建立犹太人家园的先驱。

9月中旬,又一批犹太难民启程前往萨摩亚,证明他们的第一期移民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设施。

犹太人刚走,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则消息,就上了报纸头条。

一场飓风袭击了佛罗里达,迈阿密小城几乎被摧毁,仅仅第一天红十字会就统计出了373人的遇害数字,而真实的数字永远统计不出来了。

因为这是一个急速发展的城市,外来人口、移动人口甚至非法移民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些人的死活,连一个数字都不可能记录。

美国战后大繁荣,带动的产业当然是汽车,但根本原因是宽松的信贷,美国发达的金融业总是能够创新出新的金融业务,按揭贷款,提前消费,让美国大量中产甚至中下阶层,毫无节制的消费根本无法承担的商品和服务。

汽车业就成了宽松信贷的最大受益者,工薪阶层也大量借款购买过去有钱人才买得起的汽车,推动了福特这种平民汽车公司的发展,带动了钢铁等一些列产业的发展。

除了汽车业,第二个受益的产业则是房地产业,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出现了,最严重的地产泡沫出现在没有任何工业,只有柑橘种植园的佛罗里达。大批开发商在当地打造各种野心勃勃的项目,一些项目听起来就很科幻,比如移动宾馆和人造岛屿。

但这场飓风却把佛罗里达一下子打回了圆形。

迈阿密这座小城的受损最为严重。

迈阿密十分年轻。

直到1891年,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来的朱莉娅·塔特尔女士在当地收购柑橘园,才开始了迈阿密的历史。1894年茱莉亚成功说服了美国铁路大亨将铁路延伸到了迈阿密,迈阿密才终于建立了一个城镇,当地居民为此甚至想用铁路大亨拉戈勒的名字来给小镇命名。

1896年7月28日,铁路通车,迈阿密建立,当时只拥有344名市民,23名白人,181黑人。1900年才有1681人,1910年,有5471人,1920年达到了29549人。

但迈阿密始终只是一个出产柑橘,有美丽的沙滩,无污染的空气的小地方。战后的繁荣催生了这里的经济热潮,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让这里成为北方寒冷地带的美国人天然的度假地。

如果是度假的话,那也算是一种旅游经济,可惜的是美国人还处在暴发户阶段,就跟后世的中国一样,什么东西赚钱的话,各种资本就疯狂的涌进去,直接把那个行业做烂,美国人的疯狂,很快就催生了迈阿密的泡沫。

当地开发商乐观的认为他们迈阿密远离市区的灌木丛都是难得的宝地,肯定有人愿意居住在这里,于是开发热潮从海岸线开始,从一公里到五公里,不断的深入迈阿密内陆。

迈阿密当局也出台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比如允许赌博,对禁酒令的管制非常宽松,吸引了大批喜好享乐的人来这里居住和度假;大量资本涌入,堆起了一片繁华建筑,以前没有人烟的地方建起了高楼大厦。早期修建的一些年龄不住十年的大楼大量被推倒,给更高大的建筑物让路。

光是运输建筑材料就让当地运输系统崩溃,大量装载着供给的船只搁浅在港口,严重的运输拥堵使迈阿密市长都不得不禁止除了食品外,所有装载建筑物品的船只禁止入港。

在这个没有工业,没有商业,只有建筑业的城市,三万人口中,光是房产经纪人就超过了1万人,经济泡沫的不能在泡沫了,结果一场台风摧毁了一切,高大的建筑夷为平地,港口停泊的富豪们的游艇冲到了大街上。

迈阿密的泡沫破产,自然而然的引发了当地的经济萧条,同时一次地区经济危机,也在全国引起了轻微的波澜,如果此时美国政府不作为的话,他们很可能直接进入经济萧条期,反而可能避过29大危机。

但是阴差阳错,此时欧洲三个金融巨头来到了美国,跟美国商议,希望美国维持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