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一十四节 犹太特别区

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一十四节 犹太特别区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0:30 来源:笔趣阁

犹太人听着杨潮的态度,十分沉默,他们还没有听到明确的善意。

这些犹太人都来自哈尔滨,犹太人在哈尔滨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经济势力。

尽管哈尔滨作为东北最国际化的城市,外国人高达十万人,犹太人只有两万,只有五分之一的侨民比例,可是却占有国际贸易中的一半份额。

哈尔滨这么一个内陆城市,如果没有犹太人,很难想象会那么深入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比如将东北的大豆卖到芬兰这样的国家,也很难想象波兰的机器能出口到哈尔滨,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所以很容易让哈尔滨进入了一个国际性的商业网中。

而且心胸宽广一些,应该承认犹太人对哈尔滨的工业是有重要贡献的,甚至可以说,哈尔滨最初的工业,是犹太人奠基的,比如老巴夺父子1903年开办的老巴夺烟草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烟草公司之一了,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一南一北垄断这中国烟草市场,年缴纳利税超过百万;比如1902年法籍犹太人甘加就创办了第一家面粉厂;1908年波兰籍犹太人柴德瓦夫创办了中国北方第一家糖厂。

不是在西方见识过甚至参与过工业领域,很难想象中国人会在哈尔滨办糖厂,想到糖,中国人还停留在甘蔗轧糖上,听都没听过甜菜轧糖这种新技术和新农作物呢。

欧战前哈尔滨的犹太人就开办了116家之多工业企业,到现在已经超过了300家,在哈尔滨工业领域占有最大市场份额。在商业领域更强,哈尔滨总商会13个理事中,犹太人就占了8个。

但他们最有优势的,还是金融业。犹太人在哈尔滨建立了多家大型现代银行,沙俄时代的华俄道胜银行就始终是犹太人担任经理,华俄道胜银行因为沙俄帝国的破灭,最后结束业务后,犹太人收购了其中的俄国人和法国人股份,改组成为俄亚银行。

不过这个俄亚银行还不是最大的。跟他能够竞争的,还有联合银行、信济银行、佛亚银行等能够比肩的大银行,这些大银行动辄资本家就过百万;犹太人还办了一个更大的银行,犹太国民银行,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家普通银行,而是一家清算银行、中央银行,是由哈尔滨犹太人联合成立的,1923年发起,出资人420人。资本金4000两,资本家不算大,但是借助为所有犹太银行提供票据贴现、信用保证和银行结算清算业务,短短三年就做到了营业额290多万两的规模。

如果说犹太人在工业领域占有大半份额,在商业领域独领群雄,在银行业就几乎是垄断地位了,甚至连杨子银行团都插不进哈尔滨的银行市场,犹太人几乎垄断了这里的一切银行业务。他们连自己的中央银行角色都有了,还需要别的银行干什么?

任由这些人发展下去。弄不好整个东北的商业系统都要被他们蚕食,而他们是绝对不肯分出利益给华商共享的,这是要么你赢,要么我赢的独占式经营方法,也是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都遭人恨的最大原因,因为他们对其他民族不信任。不懂得合作,也不想去合作。

再有就是从西伯利亚涌入哈尔滨的超过十万的难民,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哈尔滨是在荒野中建立起来的,从一开始外国侨民就占有很大比例。在这里能找到的洋人身份,甚至比在烟台都多,起码烟台没有哈尔滨这里那么多的波兰人。

哈尔滨人口现在还不到30万人,过去侨民在15万人以上,犹太人始终在3,4万徘徊,这次一下子涌入了10多万犹太人,几乎让他们成了哈尔比第一大族群,这在政治上是很难接受的。

但是杨潮可没有俄国人那么野蛮,动用政府手段驱逐犹太人,影响太恶劣了,因为偷袭美国珍珠港造成的国际形象可经不起进一步的抹黑了,而且驱逐犹太人带来的利益,跟偷袭珍珠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犯不着拿国家形象冒险。

“我个人十分支持犹太人在世界上建立一个自己的,安全的,du立的家园。这个家园也许不大,也许不够富足,但是她将张开开放的怀抱,永远欢迎犹太人,永远为犹太人开启一扇永不关闭的大门。”

杨潮继续说道,这次犹太人有了些兴趣,都仔细听着。

杨潮又道:“当然对于你们希望在祖地复国的愿望,我个人表示理解,但却不能支持,犹太人离开家园,那是历史问题,是西方民族处理民族问题缺乏智慧的结果。如果你们有幸生在中国,哪怕是皇权时期,中国皇帝也不会用武力迁徙一整个民族,相反会怀柔他们,给他们带去中国民族的善意。”

杨潮不忘夸一夸中国的民族智慧。

接着道:“所以对于你们而言,当务之急是找一个自己做主的地方。萨摩亚的土地,你们已经了解过了,虽然不大,但是足以给你们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我之前的承诺依然有效,但却不可能永远有效,你们始终在萨摩亚无法达到绝对数量的人口,所以我无法说服中国政府将那块地方租借给你们。”

“从现在开始,如果十年内,你们依然无法在萨摩亚拥有绝对优势的人口数量,那么我曾经所作的承诺既告作废!”

杨潮的话让这些犹太大佬终于有些紧迫感了,他们不是看不上萨摩亚那个地方,他们内部始终有一股声音在呼吁先在没有强大民族的萨摩亚建立家园,然后在在巴勒斯坦建国,可是主流犹太组织依然倾向于直接在巴勒斯坦复国,他们将大量的资金、人力都用到了这里,捐款捐物帮助欧洲的穷苦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对萨摩亚没有用心思,也就是帕图申斯基等少数西伯利亚犹太人在经营哪里。

但是帕图申斯基他们虽然也是富商,但是跟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巨头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跟复国组织的能量更不能比,所以这些年也只是帮助200多个西伯利亚犹太人移民到了哪里,建立了两个集体农场。

可想要在哪里发展出一个犹太社会,仅仅两个农场是不够的,甚至整个农业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萨摩亚的农业潜力不能够支撑一个犹太社会,只能靠商业,靠工业,靠其他产业,但是要搞商业,就要修建哪里的港口,靠着目前德国人20多年前留下的港口,显然不够,要建设现代化大港口,帕图申斯基和格申维奇这样的西伯利亚犹太人没有这个资本,除了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巨头外,没有任何家族有这个资格,只能求助于组织。

“那么请问杨先生,我们需要移民多少人,才能达到绝对的人口优势呢?”

矿业巨头斯基德尔斯基问道,他是东北犹太巨头,虽然因为精力有限无法投身于社会,可是却对各个组织都有大量捐助,对犹太人命运还是很关注的。

而且他才是真正的大鳄,号称远东石油大王,他在远东犹太人中的地位是跟上海的沙逊、哈同,香港的何东家族齐名的。因此如果必须要加快移民萨摩亚,斯基德尔斯基应该肩负更大的责任。

犹太人在东北从事工业生产,杨潮是比较欢迎的,从事商业杨潮也不排斥,唯独从事资源类产业,杨潮十分反感,因为资源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再生的,这是祖先留给后代的财富,因为资源寄存的土地,是祖先用鲜血换来的,凭什么让犹太人挖掘那些资源暴富?

所以杨潮对斯基德尔斯基这种人不太喜欢,否则以斯基德尔斯基的地位和财力,杨潮没道理跟帕图申斯基这样的中等犹太家庭合作。

“至少要达到萨摩亚一半以上的人口。”

杨潮随口回答。

斯基德尔斯基松了口气,因为这不算为难他们,尽管也很困难,萨摩亚那个地方,犹太人已经摸清楚了,当地原住民的数量不算多,没人专门给他们做过统计,人数预计在2,3万的样子,10万犹太人移民到哪里去,足够占据绝对优势数量了。

虽然很困难,但这是底线,如果犹太人连简单多数都达不到,凭什么说服中国政府将哪里借给他们呢。

“那如果我们达到了简单多数之后,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方式将哪里租借给我们?”

考夫曼医生问道。

对考夫曼这样的医生,杨潮就很有好感了,考夫曼是一个俄国出生,俄国长大的纯粹俄国犹太人,长得也像一个俄国人,留着大胡子。他在俄国读完了中学后,去瑞士学了医学,由于俄国排犹,在俄国待不住,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的时候,就来到了哈尔滨谋生。

此人比考夫曼的社会责任感更强,非常积极的参与各种社会组织,他现在担任主席的就有三个。而且通过建立医院,建立医学院,也开办了大药房,虽然不算最有钱的犹太人,但却是最有名望的犹太人之一。

杨潮立刻回答道:“如果犹太人在萨摩亚能够取得简单多数,我想可以先说服政府将萨摩亚设立成犹太特别区,给与你们自治权,就如大英帝国下辖的澳大利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