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900 > 第九十七节 游击战争

大国崛起1900 第九十七节 游击战争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3:57 来源:笔趣阁

第九十七节游击战争

十二月中旬,杨潮连续用了十五天时间,运送了两万俄军进入旅顺。

俄国人被人骂做灰色牲口,他们还真的是很能吃苦,杨潮每一趟飞艇出发,他们硬生生能挤入八百人,几乎是满载运行。

奉天(沈阳)到旅顺大概四百公里的样子,经过几次试飞之后,杨潮已经摸清了飞艇的原理,将齐柏林那种直接将发动机挂在外壳下面吊着的钢索上的方式,改成了放在外壳上,这样整体性更好,可以换装更大的发动机。

改进后飞艇时速达到一百五十公里,来回一趟五个多小时,每夜最多能发两趟,运送一千六百人,十五天也是极限了。

就这样,在日本人不知不觉中,俄国人加强了旅顺的兵力。

“吴兄,你终于回来了。你回来了,我就可以开始上课了。”

就在十二月底,吴佩孚回来了。

杨潮暂时中断俄国人的后续物资运输,立刻赶回山东来跟吴佩孚商议大事。

杨潮要给吴佩孚他们上课。

什么课?

游击战争!

“没有什么秘密,就是保存实力,消灭敌人。”

“第一,保存实力的优先级比消灭敌人要高。可以采取一切合法的,非法的手段,偷袭、埋伏、放火、投毒,只要打击俄国人、日本人。记住我们没有朋友,他们都是敌人。”

“第二,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力量,不管是土匪也好,团练也罢,只要他们打洋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可以暂时结成同盟。给他们钱,给他们枪,甚至封官许愿。”

杨潮没有节操的话,不但把吴佩孚惊呆了,就是黑牛他们这群大老粗都感到脸红。

杨潮等到吴佩孚回来,这才把所有士兵,包括马豁瓦都叫道一起,要给他们进行一个短期的培训。

杨潮接着道:“我会秘密送你们去东北。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活着回来。现在我要传授你们一些秘诀,称为游击战理论。所谓: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总结出来,就是以运动战的方式,不跟敌人争夺任何固定城池据点,立足深山隐藏。根本目的是,打击敌人,保存实力,又以保存实力为重,因为你们在东北的存在,就是对敌人最大的打击。而且也是一种意义,一种中国武力存在的宣示。”

“但是我让你们去东北的目的,你们知道吗?”

当然没人知道了,现在东北乱成一团,俄国人、日本人,土匪马贼,清军,这时候去东北,还将日本人和俄国人都当做敌人,这谁能想到有什么目的啊。

“吴兄你说说。”

吴佩孚摇摇头。

杨潮又道:“我送你去德国干什么去了?”

吴佩孚道:“上军校,学习军事技能。”

杨潮道:“没错,上军校,但是不仅仅是学习技能,上军校的目的如果仅仅是学习一门技能,那格局就太小了。让你上军校的目的,是让你学习战争。你现在明白我让你回来的原因了吧。”

吴佩孚皱眉:“学习战争?”

杨潮道:“没错,学习战争,任何军校都比不上真正的战争能锻炼人。战争才是最好的军事学校,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吴佩孚听完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记住一点,潜伏、偷袭、暗杀、投毒、放火等等一切手段,只要能杀敌,就都值得学习。”

“还有,保住性命。”

千叮咛万嘱咐,让这些人把自己的话记熟了,然后带他们登上了开往奉天的飞艇。

不过饶了一圈将这些人放到了俄军背后,放在了奉天以北的铁岭山区。

这群人就等于是被杨潮散养了,他们将凭借自己的本事,在俄日战争中活下去,然后招降纳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只可能不靠谱,但是看起来能吓唬人的军队。

接着杨潮继续给俄军运送物资,主要是粮食、蔬菜,都是东北出产的小麦和大白菜。

由于运输压力,俄军在东北的粮食补给,九成以上是就地征调的,说不好听点,就是从东北老百姓手里抢来的。

这让杨潮很不痛快,但是却依然帮他们送到旅顺。

让人费解的是,日本人大张旗鼓的在国内动员新的兵力,也确实派了许多士兵去了旅顺,可是攻击行动却一直没有开始,失去了重炮后,他们那些山炮可不敢张扬,因为俄国人的重炮一直都比日本人多得多,他们把太平洋舰队的舰炮都拆下来当岸基大炮使用,这可是重炮中的重炮,口径三百以上的比比皆是。

日本人的山炮敢暴露目标,必然被无情的打击。

所以日本人没有行动的原因,只能是没有大炮,同时继续加强兵力,要用兵力优势,压倒俄国人。

同时,虽然补充了一部分兵力,但是康特拉琴柯也没有发动反击,因为他手下的士兵也确实太疲惫了,补充的两万人,虽然让兵力将近六万人,他也只是加固了现有阵地,不打算向人数超过十五万的日军反击。

杨潮认为俄国人的选择也是稳妥的,守住就好,等待第二舰队到来,然后跟日本人争制海权,杨潮可是很有兴趣看到俄国人的大炮炮轰日本港口的景象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旅顺依然平静,杨潮又帮康特拉琴柯运送了一批机枪和子弹后,就安心在大石房过年了。

几年杨潮在这里过年,士兵们反倒走了,依然冷冷清清。

“连长,打不打?”

杨潮惦记的士兵,此时正潜伏在铁岭辽河边一座村子外,天寒地冻,冰冷刺骨,他们每人身上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可仍然忍不住打哆嗦。

而此时四五十个,应该是一个连队的,身穿灰衣的俄国兵正大声嚷嚷着从村子里出来,有的身上背着打死的鸡,有的手里拎着一条腊肉,还有人牵着一头羊的,其他也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包袱,而身后的村子里则是一片哭声。

“等走近了再打!”

被任命为连长的马豁瓦一双碧眼炯炯有神,作为波兰人很难对俄国人产生好感,哪怕他爹是一个俄国酒鬼。

俄国人很大意,说笑着从河边走过,远处还有他们的马,有几个士兵在帮战马洗澡。

马豁瓦不敢大意,他知道这些就是大名鼎鼎的哥萨克骑兵,军纪最坏,作战最猛。

“张国柱、冯进财、王选礼,你们三个一人一个,记住一枪就要把三个洗马的撂倒。其他人跟我一起,用双枪送这群哥萨克见阎王去。都听我的枪响为号。”

说完,拍了拍身边几个人,三个人就摸着步枪悄悄从林子里绕过去,朝着三个洗马的哥萨克潜伏过去。

而马豁瓦则更压低了身子,眼神如狼一样,盯着越走越近的哥萨克大队。

官道旁边一溜低矮的灌木,掩护了他们的身影,一直等到哥萨克们走近,也没有发现他们。

“打!”

马豁瓦第一个跳了出来,左右各握着一把驳壳枪,撩开了就猛撸扳机,毛瑟步枪发出密集的声音。

俄国人吓了一跳,然后就死了,因为突然冲出来的,是六十多个手持双枪不断按动扳机的家伙,秘籍的火力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哪怕手枪没有准头,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被数百发子弹扫过,不死才怪。

“连长,都干掉了!”

张国柱他们很快就回来了,步枪背在身后。

“现在怎么办?”

黑牛问道。

马豁瓦道:“牵上马,把哥萨克的战刀和步枪收起来,我们去村子里。杨大人说过了,这种情况下,应该可以招兵了。”

吴佩孚始终跟在队伍之中,一言不发。

他在德国柏林军官学校正正学习了三年,但要说他这三年学会了什么,还真的不多。

所有的留德学生,都得先进预科学习。

虽然是用赔款鼓励留学生,德国人多少有些不情不愿,但是德国的大学都相当正规,宽进严出,也许进去稍微容易一些,但是想毕业拿到毕业证,还真的得学到本事,各项考核通过才能成。

而中国学生基础差,针对这个,德国教育界制定出严格的预科制度,专门给这些学生补习基础知识,同时让他们学会德国语言和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

吴佩孚之所以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就是因为这个语言关,三年中,两年时间他都是用作学习德语了,同时温习基础知识,第三年语言关也过了,基础也通过了,这才进入军校学习。

也就是说,吴佩孚只学了一年,高深的军事理论接触的不算多,不过这三年军事训练倒也不少,他的军事技能倒也算合格。

像吴佩孚这样的,已经算是好的了,他毕竟是秀才,真刀真枪考出来的秀才,智力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愿意下苦功夫。但是有的学生,三年中都没有过语言关,德国人的预科设计是四年,接下来的本科又是四年,也就是说,那些学习工科的学生,最少也得八年时间,才能从工科学校毕业。

当然吴佩孚也还没有完成学业,他还得去德国至少在学习一年时间,前提是他能从辽东活着回去。

在辽东吴佩孚感觉自己的作用十分有限,他现在就拿着杨潮给的一系列地图,做着侦察兵的工作。

杨潮给的地图十分详细,主要就是奉天一带的地图,甚至连一些山沟沟都无比的精准,但是有一个问题,上面没有一个名字,这是一张没有任何地名的地形图。

吴佩孚现在在做的,就是在上面标注上一个个地名,比如现在这个村子牛堡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