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七四六章 并州来讯

晋颜血 第七四六章 并州来讯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两艘船,保持固定距离,勾住半浮在河中的大铁牛,小心翼翼的向河岸驶去。

沿着河岸,一直伸到水面下,早已垫上了一排圆木,待大铁牛靠近,立刻就有军士甩出挠勾,用力拖拽。

“轰!”的一声闷响!

大铁牛靠上了河岸,又有军士跃入河里,在后面推动,于咯吱吱的碾压声、以及整齐的号子声中,大铁牛稳稳的停在了岸上!

场面瞬间安静,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激动之色,这十余万斤大家伙果然被弄了上来,还如此轻松!

“万岁!万岁!”

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口,将士们山呼万岁,面朝杨彦单膝着地,双眼射出灼热的光芒,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任回施了一礼:“司马氏得国不正,终遭天谴,羯奴残暴不仁,河北百姓渴盼王师久矣,今镇河铁牛重见天日,此乃镇河重宝,有镇河川山岳之能,实属天降祥瑞,上天昭示该由大王称帝,一统天下,臣与将士们请大王顺天应时,即皇帝位!”

全军齐声大呼:“请大王即皇帝位!”

呼声震天,直冲云宵,黄河沿岸稀疏小树林里的鸟儿扑楞着翅膀向天空飞去,甚至杨彦都能隐约看到,对面蒲坂关上羯赵军卒那满脸的骇然之色!

杨彦又望向了任回,这真是见缝插针啊。

任回恭恭敬敬的拜伏在地,脸面透出了几分紧张。

当然,杨彦不会与他计较,皇帝既是名份,也是正朔,自已称帝,所有人的地位都会跟着提高,至少在身份上与王国臣民大有不同,这是人之常情。

杨彦双手一压,大声道:“孤不说什么不想当皇帝的假话,皇帝自然要当,但非此时,必须在一统天下之后,这一天会在不久后到来,望诸位与孤戮力同心,共创盛世!”

“万岁!万岁!”

全军再次高呼,这一次的声音,比刚才又大上了几分,显然,杨彦那毫不作伪的言语,深深印入了将士们的心坎!

杨彦半点都不怀疑。如果这时自已下令攻打蒲坂关,恐怕全军游都会游到对岸!

待声音渐渐止歇,杨彦又道:“诸位都起来罢,还有一个铁牛,大伙儿加把劲,一鼓作气捞上来!”

立刻有军士起身,飞奔到河边,担土上船的速度有了明显的加快,每个人都干劲十足,能把这征兆着祥瑞的镇河重宝起出,老了也有向儿孙吹嘘的资本啊!

一时之间,黄河西岸热火朝天,东岸则是死一般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靳月华提醒道:“郎君,照妾看,羯军很可能也会试着打捞铁牛,振作士气呢!”

杨彦无所谓道:“捞上来最好,省得咱们费手脚,铁牛本就是前人铸造出来,镇河至宝的美称实属人为附合,呵~~我可不信什么详瑞之说,它的作用无非是以悬索固定桥梁罢了。”

荀灌不满道:“杨彦之,你这人怎么总是扫人兴致?”

“扑哧~~”

宋袆三女纷纷掩上了小嘴,一副忍俊不止的模样。

杨彦尴尬的笑了笑,正待分辨两句,柳兰子已是匆匆奔来,递上张绢帛,便道:“大王,有并州消息了!”

“哦?”

杨彦接过,细细看去。

荀灌不由问道:“杨彦之,上面写的什么?”

杨彦道:“拓跋部八万骑由惟氏与拓跋纥那亲领,正全力围攻雁门,据暗哨观察,如雁门外无援军,很可能旬日之内将会失陷!”

柳兰子补充道:“羯赵于蒲坂关部署了五万兵力,上党三关的总兵力约为十万左右,再加上雁门与并州内地,光并州的兵力就有近二十万,而石勒还要镇守襄国,最差也得有十万,他才多少人口?妾认为三十万军已是他的极限了,故以妾之见,石勒要么趁着冬季未来之前,冒险调蒲坂及三关兵力与拓跋氏决战,要么退出并州,扼守上党三关,具体如何,还须再观察!”

杨彦点点头道:“兰子说的不错,只要惟氏破关而入,无论石勒如何选择,对咱们都有益无害,暂时不用理会他,到冬季再说。”

随即又向西北方向一指:“那里是铁镰山,由南而北,多为东西向的台地,长期被流水切割,形成诸多沟壑,塬崖壁立,峡谷幽深,高下参差,虽非名山胜地,却颇有山峦掩影,曲径通幽之妙,趁着时日还早,我们去那里看看,运气好再打上点野味,我亲手弄给你们吃!”

“嗯!”

杨彦的手艺还是不错的,哪怕是荀灌,都忍不住暗吞了口水。

杨彦闲的无聊,带着美人儿去山里打猎,而位于蒲坂西北方向一千五百里外的襄国,则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拓跋部攻打雁门的消息已经传来,给每个人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建德殿,石勒高踞玉阶之上,面色难看之极,与去年相比,他的气色更差了,他觉得自从称了赵王之后,气运一去不复返,以往的顺风顺水难觅踪影,而拓跋氏的出兵,对于他更是重重一击,并州防线被活活的撕裂开来。

‘莫非自已的气运只能为上党郡公而不能立国为王?’

石勒不自觉的疑神疑鬼。

群臣也沉默不语,他们明白,赵国已站在了生死关头,拓跋部的参战让赵国的形势更加汲汲可危,尤为可虑的是,赵国的兵力表面上不少,但质量与石虎关中大败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一年来强征的新卒,甚至连不可靠的坞堡武装都被调用,这也是明国出兵二十来万,赵国居于守势,却需要部署三十万大军的根本原因,拓跋氏的参与,令赵国本不充裕的兵力越发的捉襟见肘。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兵力多,消耗的粮草也多,而新增兵源以民夫为主,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使明军不主动进攻,赵国也撑不了多久,想明国有益州、秦陇、中原等粮食主产区,而河北经过数十年的战争破坏,早已疮痍满目,赵国的现状,就是风雨飘摇。

形势的不利,难免会有人动起别样心思,自古以来,忠臣很少,贰臣却从来不缺,孔子曾有云: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这话本没有特殊意义,但在贰臣们的眼里,几乎等同于随波逐流,见风驶舵,趋炎附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被引申为了良禽择木而栖,成为“贰”的最佳借口。

当然,能在羯赵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生存,甚至还入朝为官,凡列建德殿者,不说老奸巨滑,至少也是心思深沉之辈,从表面上看,个个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没人敢在石勒前面流露出半分异样神态。

殿内的气氛沉闷异常,满朝公卿,心思各异,但包括石勒自己在内,羯人大多目不识丁,征战可以,治政不行,他必须重用下面的那些摸不透心思的晋人。

“砰!”

石勒重重一拍几案,怒道:“孤召诸卿,是来商议军情,而不是欣赏诸卿的愁眉苦脸,都给孤说说,现今局势该如何应对?”

自石虎败亡以来,石勒的脾气越来越暴燥,疑忌心也越来越重,再不如以往那般礼贤下士了,逆耳的忠言非但很难听进,稍不留神,反会触怒于他,强行进谏,很容易给自已,给家族招来灭顶之灾。

石勒这一发火,群臣虽是噤若寒蝉,只是不开声会使石勒认为别有用心,当初守并州是由程遐提议,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程遐。

程遐暗暗叫苦,可石勒的目光也投了过来,只得向上拱了拱手:“据雁门来报,拓跋氏日以继夜攻打,不计伤亡,形势紧迫之极,以传递回来的路程推算,很可能关城被破只在三两日之间,这就带来一个棘手问题,是趁着冬季之前明军无力渡河,尽起精兵把拓跋氏逐出雁门?还是索性放弃并州,回军扼守上党三关?

臣以为,拓跋氏之所以攻我,不出于受了明国利诱,既以利而动,当以利为行,臣请大王调三关守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拓跋,待其伤亡大增,其内部必不稳,届时再以金帛牛羊贿其大人,令之退军。”

石勒在意的不是具体策略,而是有人为自己谋划,程遐提出了应对之法,他的面容略有缓和,向下问道:“众卿以为程卿之议如何?徐光,你先来!”

徐光施礼道:“并州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山势奇峻陡险,以之为战场,可充分利用地形,请恕臣直言,去岁大王制定作战计划时,把蒲坂作为第一道防线,即使蒲坂被破,守军也可转入并州内地依托山势继续作战,一来可避免上党三关暴露在明军面前,二来也可拖延时日,加大明军粮草供应的难度,寻机断他粮道,或可反败为胜。

故若只因藓芥之患放弃并州,河北仅余上党三关拱卫,实则是孤注一掷之举,明军可集中兵力攻三关任意一关,一旦关城被破,精骑旦夕之间可抵襄国,想明军以攻坚见长,请大王勿存幸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